![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3 安塞腰鼓 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doc/images/p_f_2_p/16685732/4/1_173893777624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3 安塞腰鼓 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doc/images/p_f_2_p/16685732/4/2_173893777624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人教部编版(2024)安塞腰鼓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2024)安塞腰鼓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欣赏安塞腰鼓片段,作者简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
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知识目标
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形式美与内在美。
培养合作探究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1.理解安塞腰鼓好在哪里
2.练习朗诵技巧
难点:理解文章中的“厚重”和“追求”
感受高原人民的精神
教学方法
朗诵指导、启发讲授、课堂讨论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课前认字 ,介绍陕西厚重的文化
强调标题
今天我们学习新课,齐读标题
强调多音字“塞”
三、课内生字词 ppt展示书下有注释的词语,齐读两遍
补充流苏、瞳仁的解释
四、欣赏安塞腰鼓片段
(一)边看边介绍安塞腰鼓
强调美誉:天下第一鼓
(二)展示黄土高原的图片
这里最多的是什么?黄土,这里是全世界黄土堆积最厚的地方,这里的土层厚度能达到60甚至70米,而黄土上是不容易长出庄稼的,但是,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我们的高原人民不仅在这里生存下来了,而且世代繁衍,生生不息,本文的作者便是生于此长于此的陕北人,他的名字是刘成章。
五、作者简介
刘成章,陕西延安人,他最擅长写的便是以他的故乡黄土高原为题材的散文,他散文最大的特点就是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今天我们就随着他的安塞腰鼓一起去感受一下黄土高原上的风土民情。
正文讲解
快速浏览全文,找出文章中直接体现安塞腰鼓特点的那一句话。
“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找出重点词语:壮阔、豪放、火烈
这些特点为接下来诵读课文做了一个提示,诵读语气应该是:壮阔、豪放、火烈
学生示范朗读此句(鼓励性评价)
齐读
3.(强调重读壮阔、豪放、火烈)再齐读,老师跟读
找出作者反复吟咏赞叹安塞腰鼓的那句话
“好一个安塞腰鼓!”
再一次整齐的、大声的、响亮的读一遍
作者反复赞美安塞腰鼓“好”,他到底好在哪里?
品读安塞腰鼓的“好”
第一个“好一个安塞腰鼓” 13段
读出一种精彩,找出你认为写的最精彩的一句,读出来并说说精彩的理由
(1)“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排比:句式工整,读起来铿锵有力
比喻:生动形象
遣词用字:小组合作(老师先示范讲乱蛙句,讨论2分钟)
“骤”:有力量、急促、节奏分明、自由
“旋”:飘逸、雄浑有力
“乱”:乱与蹦跳的脚步联系在一起,脑海中立马联想到者脚步的自由奔放和无拘无束,所以读起来是:示范朗读此句
“火”:热烈、奔放、有感染力、眼神中的炽热和冲击力
“斗”:磅礴、壮阔、身姿强健威猛
(每组代表发言后要求把那一句朗读出来)
师生合作朗读这五句
选出四名同学与老师一人一句朗读
全班齐读
3.听教师范读8——13段,你还能感受到这腰鼓里鲜明的什么特点?“劲”
课外链接——打腰鼓的一套口诀:表演有股猛劲,挥槌有股狠劲,踢腿有股蛮劲,转身有股猛劲,跳跃有股虎劲,全身使出一股牛劲,看了叫人带劲,听了给人鼓劲。
4.读出一种力量,齐读12段
5.小结:第一个“好”好在哪里?“劲”,好在一股力量
第二个“好一个安塞腰鼓” 17段
中间三段(14—16)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安塞腰鼓的声音
思考观众的心为什么会 “蓦然变成牛皮鼓面”?哪个词能给你强烈的震撼感?
鼓声与观众产生了共鸣 “隆隆”
读好“隆隆”,读出一种震撼(14、15段)
朗诵时要读出感情,最好是读出表情,要读出震撼,今天就尝试一下带着动作去读。有力的拳头当做鼓锤,桌面当做牛皮鼓面,每读到一个“隆”字,就整齐的锤击一次桌面。
4.全班带动作朗读
5.这第二个“好”,好在哪里? 激昂、震撼
第三个“好一个安塞腰鼓” 22段
分析语句“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一方水土孕育了一方文化,多水的江南孕育的是多水的文化,只有黄土高原上才有这么壮阔的舞蹈。是呀,“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
一个简单的“厚”字,作者却强调了两遍,究竟有何用意?(看完图片再回答,播放图片时解说)
现在请同学们思考,这片土地因何而厚重?
(因为文明、文化的深厚)
大声赞美这厚重的土地,全班齐读20—22段,
读出一种厚重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这样一片厚重的土地上有着一群怎样的后生呢?快速阅读18、19段,找出这个词语?
“元气淋漓”:生命力旺盛 (让学生根据上下文推断这个词的意思)
通过上面的阅读,大家思考这群后生生活的环境和我们的生活环境比较起来如何?
“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
他们吃的穿的都很普通,住的是土房窑洞,他们生活在黄土高原上。
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这群后生怎么还能如此的元气淋漓呢?
18段中有一个词提示了大家 “搏击”:搏斗
这里在打鼓,作者却用了“搏击”,他们在与什么搏击?
联系12段“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在与贫穷、落后搏击
第四个“好一个安塞腰鼓” 24段
齐读24段
在最后一声好中,作者对安塞腰鼓所有的赞美,对过去的严峻的思索,对未来的美好的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升华了
如果你理解了本文,请说出在课文最后的鸡啼声中,你听出了什么?
新的开始、新的希望
读出一种追求
3. 齐读24—30段,教师跟读
总结: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与挫折,耳畔都能想起这振奋人心的隆隆隆隆的鼓声!
课后作业
请大家结合体悟,展开联想,以排比句的形式用“好一个安塞腰鼓,你打出了 ,打出了 ,打出了 ”的句式写出来。(主旨的体现)
板书设计
安塞腰鼓
好在一股力量
好在一份震撼
好在一份厚重
好在一份追求
教学后记
《安塞腰鼓》是刘成章先生的散文名篇,这篇课文文质兼美,语言激情澎湃,铿锵有力,思想内涵丰厚。
这节课,抓住课文的关键句“好一个安塞腰鼓!”设定话题,将文章分为四部分,每一部分以朗诵为主,通过各种形式的引导、激发,最终使学生由浅及深的理解安塞腰鼓到底好在哪里!
在整堂课中,个人认为有以下几处亮点:
导入环节的讲解使学生很快进入了氛围,为整节课奠定了比较好的感情基础;
课堂中的朗诵指导相对比较到位,带动作的朗读(“隆隆”)效果不错,学生理解到位,因此朗读效果较佳,较好的达到了预设效果;
文中为了让学生理解“好在一份厚重”,设计了黄土高原文化简介的视频,学生看完后就已经理解了,无需多讲,给学生提供了自己思考、联想的机会;
当然课后反思时也发现了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
板书设计不尽人意;
师生之间个性化阅读体验的交流落实得不够理想。如果时间允许,我将让学生交流一下他们从课文中读到的体验,这最能检验课堂对话的效果。
教师的评点由于是即兴的,不是很准确、全面、到位,也应适当让学生参与评价,进行生生间互评,肯定成绩,指出不足,这样会更加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下册安塞腰鼓教学设计,共4页。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下册安塞腰鼓教案设计,共2页。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下册安塞腰鼓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重点,教学过程,品味探究,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