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壶口瀑布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doc/images/p_f_2_p/16685779/4/1_173893703399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语文壶口瀑布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壶口瀑布教案及反思,共3页。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八年级(下)
教材版本
课题名称
第五单元17《壶口瀑布》
难点名称
体悟作者通过壶口瀑布表达的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坚强的赞美。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想要体悟作者通过壶口瀑布,表达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坚强的赞美。需要从本文文体知识着手,了解壶口瀑布水的特点,体会作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写作手法,形成感悟和思考,具有一定的难度。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这篇文章中的壶口瀑布学生没有去过,也没见过。要根据作者的写景文字,去深深感悟作者通过壶口瀑布表达的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坚强的赞美,是有难度的。
难点教学方法
1、情景导入法:多媒体播放壶口瀑布的视频,用直观的影像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情境。
2、朗读法:朗读重点语句和段落,把握壶口瀑布的特点,体会着着情感。
3、讨论、探究法:理解黄河壶口瀑布特点与中华民族精神的联系。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说起“壶口瀑布”,古代诗人都有这样的评价。唐代李白说:“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明代刘子诚说:“涌来万岛排空势,卷作千雷震地声。”清代崔光笏说:“石堑横分薄烟雾,天瓢倒海吼雷霆。”这些诗句,都写出了壶口瀑布排山倒海,浊浪排空的气势和雷霆万钧的声音。
接下来欣赏一段震撼人心的壶口瀑布视频,让我们跟随当代散文学者梁衡的脚步,看他所写壶口瀑布与古人有什么异同呢?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1、初识文体
游记,顾名思义,就是记录游览经历和感受的文章。
游记三要素:
第一:所至,是指记叙游踪即具体的游程,它是游记的骨骼;
第二:所见,及作者在游程中目睹的风貌,包括山水景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历史掌故、现实生活等;
第三:所感,及作者由所见所闻而引发的所思所想。
作者所至之处,都是在围绕所见------壶口瀑布的水来写,通过描写壶口瀑布水的特点,作者究竟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所感呢?
观景直接体验
展示二自然段关键句
作者观赏壶口瀑布雨季水的特点是什么?有什么感受?
“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
水的特点:水势之盛 水声之大
主观感受:“可怕的警觉”可怕
(2)作者观赏壶口瀑布枯水季水的特点是什么?有什么感受?
展示三自然段关键句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
水的特点:雄 、险 、刚、柔; 雄伟壮阔、刚柔相济
主观感受:“不觉打了一个寒噤”震撼
3、景物引发哲理
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中,“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看到这黄河之水使作者想到什么?流露出怎样的情感?
明确:作者由大自然的黄河之水联想到人本身,巧妙地把水的多样与人的多情联系起来。即由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想到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想到了博大包容的胸怀。
正因为如此,在作者笔下黄河之水也被赋予人的情感,而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正是寄予在对黄河之水的描写之中。这种写法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感受理性思考
朗读第五自然段,思考作者写了壶口瀑布的水之后,为什么又写脚下的石?
明确:写被河水侵蚀的石头,能够展现出河水真正力量,是为了反衬黄河之水与命运抗争的意志力坚强。突出黄河水柔中有刚、坚韧不拔、奋力抗争的性格,为下文作者赞美黄河、抒发情感做铺垫。
5、体悟黄河精神
正因为看到水与石的搏击,激发了作者的所感。老师朗读第六自然段所感,学生思考作者由黄河之水想到人之外,还想到了什么?
明确:想到民族的精神。他由黄河的“柔中带刚”“遇强则抗”“勇往直前”联想到中华民族的坚强不屈。可以说,水不经磨难不成水,人不经磨难不成人,正是这种勇于拼搏、直面磨难的精神,铸就了我们的民族精神。由此作者借对黄河的赞美,表达对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精神的歌颂。
小结
作者描写了黄河之水惊心动魄的场面、雄浑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之水博大宽厚、柔中有刚的性格特点及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同时由黄河的性格想到中华民族虽历经艰难,但宁折不弯,坚忍刚强,勇往直前的精神。通过议论和抒情,抒发了对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赞美之情。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教案,共3页。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教学设计,共1页。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学,课堂小结,深刻体会,课后练习,作业布置,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