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doc/images/p_f_2_p/16685795/4/1_17389368209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4 唐诗三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4 唐诗三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
教师姓名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八年级(下)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六单元 2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难点名称
学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诗人博大的济世情怀。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要体会诗人博大的济世情怀,首先要理解诗歌的内容,了解写作背景。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这首诗中,诗人困窘的境遇和心怀天下的情操之间的联系是学生较难理解的,需要结合诗句对比阅读进行品味。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诵读和理解,感悟诗人生活的困窘和忧国忧民的品质。
2.通过讨论及问题探究,学习诗人饱经忧患,却依然心怀天下的济世情怀。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1.请同学们概括一下在诗歌的前三节中我们读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杜甫?
(年老体衰、困窘、潦倒、凄苦、激愤……)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2.如何理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
怎么才能得到高楼大厦千万间, 让天下的寒士们住下, 皆大欢喜, 风吹不动, 雨泼不进, 安如泰山! 作者推己及人,希望天下寒士都能广居“大厦”,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3.本文中最能表现诗人高尚情操和博大胸怀的句子是什么?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什么时候眼前高耸地出现这些高楼大厦,我的茅屋破烂,自己冻死,也心甘情愿!
赏析第四诗节 1、作者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他发出了怎样的呼喊? “安得”能换为“愿得”吗?
4.由此可见杜甫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忧国忧民
5.名句赏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 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
呜呼: 呵。突兀: 高耸。见: 通现,现出。足: 心足,心甘情愿。
分析: 诗人在自己经受生活上、 精神上痛苦处境中想到的不是个人而是广大人民所遭受 的风雨,强烈希望能尽力解决所有人的困难,这就是全诗的主旨。当然,在封建社会里诗人的愿望是不能实现的。也因为如此,作者进一步表示: 只要能解决或改善一下人民的生活问题,自己冻死、饿死也心满意足,就显示出诗人思想境界之高、胸襟之宽和他的人道主义的精神。当然,诗人所想到的主要是“寒士” ,因此,不能与今天革命的人道主义、共产主义 相提并论。 “安得”二字语气贯至“……动安如山”为止,这种形似疑问实属慨叹的句式,往往放在结尾处,或抨击现实,或寄托理想,以引起读者的共鸣。
提示:1,用词 2,气势 3,思想内容 4,境界 (仔细揣摩,说说你从中读出作者怎样的情怀?)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6.拓展延伸,对话诗人
假如我们能够穿越时光的隧道,回到一千多年前,站在诗人杜甫的面前,你想对这位可敬的老人说些什么?
示例:你是茫茫黑夜中的一把火炬,即使身处狂风暴雨中,你依旧倔强地绽放着,始终没有泯灭那善良博大的人性之光,无数人的心灵因你而点亮。
提示:明星、航标、风帆、灯塔、旗帜、丰碑、高山、大海、舵手……
小结
诗人的大声疾呼, 正是他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流露和克己为人的人道主义宽广胸襟的展示。这是何等恢弘的气度,何等博大的襟怀,何等崇高的思想境界!杜甫的这首诗之所以光焰万丈,千古不朽,原因就在于此。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一方面突出了现实的残酷,一 方面也凸显出诗人“兼济天下”的情怀,那一颗热忱于百姓的赤子之心。诗人超人一等的博大胸襟, 将个人与社稷命运紧密相连的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体现,正是这首诗最大的艺术价值所在。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设计,共3页。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4 唐诗三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共2页。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人论世—了解作者,展示学习目标,解读诗题-----歌行体,读悟结合,理解诗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