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doc/images/p_f_2_p/16685803/4/1_173893671477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设计,共3页。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八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课题名称
第六单元《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难点名称
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疏通文章大意,学习作者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学习发扬作者博大的济世情怀。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识记文中重难点字词,疏通文章大意并总结归纳文章层次,学会分析鉴赏文章的写作手法及作用具有一定的难度。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学生对文言诗词的理解较弱,理解困难:八年级学生处于小学与中学的过度期,学生除了要识记文章重点字词,背诵文章之外,要能够养成独立赏析文章的能力,这点对于学生来说较为困难。
难点教学方法
着重强调法讲解法,对于重点字词讲解,加深学生印象。
知识牵引法,从作者简介及背景出发,贯穿全文,对文章重心思想有较为明确的认知。
教师引导赏析及思考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养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可引导学生回忆之前所学杜甫的诗词作为引导,例如:《石壕吏》,《登高》等,并让学生回忆复述或背诵。
提出让我们再次领略和学习杜甫这位中国大文豪的风采。教师再次讲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增加学生印象,并产生对本文的认知和思考。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教师有感情领读课文,并让学生对重点词句的发音、词意进行批注。
提问部分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检测学生字词及文章句式认知程度。
对本的四个部分进行赏析:
第一部分诗歌以描述开篇,采用是写实手法。作者先写狂风大作,面对自然灾害,只能任其所为但又无可奈何的情状。面对自然灾害作者表现的较为平静,没有过多描写自己的反应。
第二部分面对顽童的“趁风打劫”,作者大动肝火,他如实出自己的失态和情绪,“自叹息”字里行间都表现出作者恨自己老迈年高,生活的无奈,于国于家都没有什么用了。总之,焦灼之后转为沉静和苦苦的思索。
第三部分作者继续进行景物描写,大风过后,黑云涌动,营造出压抑,昏暗的氛围。或许这还不够,作者收回视线望着自己生活的茅屋里,多年的流离失所,他甚至没有一床新被,冰冷似铁的被子更是被睡觉不老实的孩子蹬破了。满屋漏雨,没有一丁点干的地方,长夜漫漫,回首往事,早已没有睡意。已不知经历多少个这样的长夜,洒泪沾襟又有何用。此情此景不禁使读者对杜甫的处境感同身受。
第四部分诗人笔锋一转从低沉抑郁振作了起来,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呐喊,这是理想战胜了现实,意志战胜了叹息,大我战胜了小我。虽然没有这样的广厦但是如若成真,即便诗人独守茅屋,受冻而死,也足矣,可见作者内心的情怀和胸襟之广。
写作艺术:
善于根据主题思想的需要,去选择材料、安排材料,作者通过细小的事件来贯穿全文,平铺直叙,层层深入,最后水到渠成。
语言朴素、生动却感情充沛,字里行间流露真挚情感。
主题鲜明,不入俗套,不显抽象、空洞。
5、总结归纳:
教师可抛出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并用四字词语概括段落大意,引导学生梳理出文章结构图。最后形成板书设计。
6、全班同学齐声朗读全文。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回忆文章字词,句子的意思。(可采用填空的形式上黑板检测)。
作者抛出问题:
思考:杜甫祈求广厦,大庇寒士的愿望在当时那个年代能否实现?(无法实现,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
)
小结
虽然杜甫笔下的愿望难以实现,但是通过全文我们可以看出他的率真、爱国爱民、关怀国家命运,同情人民疾苦,揭露黑暗现实,反抗邪恶势力,追求幸福理想的思想却永远光芒四射。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4 唐诗三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共2页。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人论世—了解作者,展示学习目标,解读诗题-----歌行体,读悟结合,理解诗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共3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