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688833/1-173898288864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课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688833/1-173898288867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课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688833/1-17389828887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课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688833/1-1738982888725/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课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688833/1-1738982888748/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课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688833/1-1738982888813/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课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688833/1-1738982888837/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课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688833/1-1738982888856/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课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688833/0-173898287147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课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688833/0-173898287150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课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688833/0-173898287156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课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688833/0-173898287160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课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688833/0-173898287163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课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688833/0-1738982871665/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课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688833/0-1738982871699/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课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688833/0-1738982871737/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鲁教版(2024)化学九年级下册教学课件
鲁教版(2024)第二节 碱及其性质图文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鲁教版(2024)第二节 碱及其性质图文ppt课件,文件包含第1课时pptx、第2课时ppt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51页, 欢迎下载使用。
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
物理性质: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易潮解
是熟石灰或消石灰的主要成分
物理性质:白色粉末、微溶于水
生成:CaO +H2O====Ca(OH)2
知识点一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
1.向两支试管中各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分别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酥试液:另取两支试管,各加入少量氢氧化钙溶液,同样分别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观察上述实验并记录现象:
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2.向两个盛满二氧化碳气体的矿泉水瓶里分别加入5mL氢氧化钠溶液和5mL氢氧化钙溶液,立即拧紧瓶盖,振荡,观察现象。
讨论:有的同学认为,实验2中矿泉水瓶变瘪,不足以证明二氢化碳和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因为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也会产生类以的现象。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你用什么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呢?
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都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
Ca(OH)2+CO2= NaOH+CO2 =
Na2CO3+H2O
思考:碱溶液为什么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NaOH=Na++OH-
Ca(OH)2=Ca2++2OH-
在碱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阴离子——氢氧根离子(OH-),因此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当然,由于不同的碱溶于水时解离出的阳离子不同,其性质也存在差异。例如,氢氧化钙溶液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而氢氧化钠却不能。
Ca(OH)2+Na2CO3=CaCO3↓+2NaOH
碱的这些性质,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1 下列验证“CO₂与NaOH溶液反应”的装置中(装置气密性均良好),不能观察到明显现象的是( )
解析:虽然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但不能观察到明显现象,A符合题意;实验过程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导致试管中气压减小,可观察到试管中液面上升,B不符合题意;CO₂与NaOH溶液反应使锥形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导致气球膨胀,C不符合题意;CO₂与NaOH溶液反应使锥形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使烧杯中的水流人锥形瓶中,D不符合题意。答案:A
例2小黎同学为了进一步加深对“碱的化学性质”的理解,特邀你协助完成下列活动与探究。
(1)如图所示,在白色点滴板上进行实验,请将实验现象填入下表。
(2)回忆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2+Ca(OH)2===CaCO3↓+H2O
(3)三氧化硫(SO3)与氢氧化钠反应与上面的反应类似,写出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上面的实验和讨论,试归纳出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任写两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O3+2NaOH===Na2SO4+H2O
都能和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方法点拨】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溶于水时能解离出共同的阴离子——氢氧根离子,所以这些碱都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即碱的通性。性质决定用途,利用碱的通性可以推断不熟悉的碱的性质和用途。
核心二 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例3 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没有明显现象,为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能够发生反应,某同学按如图所示组装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
(1)有时药品滴加顺序会影响实验现象。如果观察到的现象是“气球先膨胀,后变瘪”,则加入试剂的顺序应该是_____(填序号)。A.先加入盐酸,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B.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再加入盐酸
(2)请解释气球“先膨胀”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气球“后变瘪”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2CO3+2HCl===2NaCl+H2O+CO2↑
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使广口瓶内气压减小
[解析] (1)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导致瓶内气压减小,气球膨胀;再加入盐酸,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导致瓶内气压增大,气球变瘪。
【方法点拨】对于现象不明显的反应,需要借助实验,通过明显的现象来判断反应是否发生。在一个密闭的体系中,如果有温度的改变,或者有气体体积的变化,都会引起压强的改变。为了使现象明显,最好利用浓氢氧化钠溶液来进行实验。另外,由于二氧化碳可溶于水,为了排除水对实验的干扰,我们需要设置对照实验,证明氢氧化钠的确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2)氢氧化钙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
(3)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
2.下列关于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熟石灰
B.氢氧化钠可放在纸上称量
C.石灰水是指氢氧化钙的水溶液
D.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3.某些食品包装袋中装有干燥剂,其主要成分为氧化钙。为什么氧化钙可以作干燥剂?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对比一下有关“氧气”与“酸和碱”性质的学习,说说两者在思路和方法上有何相似与不同。通过对“酸和碱”的学习,你是否认同“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这一观点?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探究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节 碱及其性质课文课件ppt,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常见的碱,碱的化学性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节 碱及其性质背景图课件ppt,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生活体验,氢氧化钡,KOH,溶碱钾钠钡钙铵中寻,议一议,想一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二节 碱及其性质备课ppt课件,共1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常见的碱,易溶于水溶解时放热,无变化不可做干燥剂,碱的化学性质,变蓝色,变红色,pH7,水蒸气,CO2,蓝色沉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