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第七课《陈情表》课件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第七课《陈情表》课件第1页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第七课《陈情表》课件第2页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第七课《陈情表》课件第3页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第七课《陈情表》课件第4页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第七课《陈情表》课件第5页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第七课《陈情表》课件第6页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第七课《陈情表》课件第7页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第七课《陈情表》课件第8页
    还剩4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五7 *陈情表教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五7 *陈情表教课ppt课件,共5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的,作者简介,背景简介,文题解释,知识卡片,译文参考,整体把握,问题探究,艺术特色,课堂巩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感知文章的社会内涵 以及作者的内在情感;2.体会作者的陈情手法 以及文章的着色技巧。
    李密(224—287),字令伯,西晋人。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曾出仕蜀汉尚书郎,屡次使于东吴,有辩才。
    李密祖父李光,东汉末年朱提郡太守。李密出生六个月丧父,四岁时母亲改嫁。他在祖母抚养下成人。《晋书•李密传》载:“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李密在祖母去世、服丧期满后仕事于晋。先为太子洗马,后为温县令、汉中太守。任太守一年,李密自恃才能,常望内转,因不遂所愿而怀怨,被免官。被罢官归田。
    李密原是蜀汉后主刘禅的郎官。公元263年,司马昭灭蜀汉,李密成了亡国之臣。仕途已失,便在家供养祖母刘氏。司马氏集团通过阴谋和屠杀建立了西晋政权,为了巩固统治,晋武帝对蜀汉旧臣采取怀柔政策,且继汉朝以“孝”治理天下。李密时以孝闻名,而被征召。公元265年,晋武帝请李密出来做官,先拜郎中,后来拜为洗马。时李密为蜀汉旧臣名分所累,96岁祖母又年老多病,加上司马氏逼魏帝“禅让”而有天下,他便存观望之心。作为亡蜀降臣的李密,如若不应诏,会被误认为“矜守名节”,不与司马氏王朝合作,招来杀身之祸。李密无奈,就写了这篇《陈情表》,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苦衷。
    《陈情表》,原题作“陈情事表”,后简称“陈情表”。在此表中,李密陈述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暂时不能应诏的苦衷,把处境和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写得婉转凄恻。
     表,中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即“奏表”,又称“表文”,是臣属给君王的上书。古代给君王的上书,有各种名称,不同的名称与上书内容有关。 “章”是用来谢恩的;“奏”是用来弹幼,即揭发别人的;“表”是用来陈述衷情的;“议”是用来表示不同意见的。
     表虽是古代的一种公文,但有些表文,内容充实,语言简洁明畅,特别是表文与其他一般上书奏状不同,常含有表志陈情、诉说心曲的意思,因此,某些写得好的表文,就成为我国古代散文的名篇。唐、宋以后用骈体写的表文,有的由于用典精切,词藻清丽,也成为骈体文学中的代表作。用散体写的表文,三国时诸葛亮的《出师表》、晋李密的《陈情表》,都是名著。
    字词注释夙sù:早。鲜xiǎn:少,这里指无。祚zuò薄:福分浅薄。强近qiǎnɡ :勉强算得上亲近的。期功jī :戴一年或半年以上的孝。婴:被…缠绕。蓐rù:褥,草褥子。
    洗马xiǎn :太子侍从。猥wěi:自谦词,鄙、我。逋慢bū :逃避,怠慢。笃dǔ:病重。矜jīn:怜惜;夸耀。拔擢zhuó:提拔。优渥wò:优厚。盘桓:迟疑不决状。
    成语积累零丁孤苦:形孤单困苦无依。茕茕孑立:孤单无依。qiónɡjié 形影相吊:身和影互相安慰。急于星火:比流星坠落还要急。日薄西山:太阳接近西山,喻人的寿命将终。气息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朝不虑夕:早晨不能想到晚上怎样。皇天后土:指天地神灵。结草衔环:指感恩图报。
    乌反哺 羊跪乳 乌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礼。慈乌觜(zǐ鸟嘴)小而白,长则反哺其母。羔羊跪乳,以谢母哺育之恩。古人观畜生道以喻人事,做人之本,当孝敬父母。哺,本义为喂不会取食的幼儿。
    结草衔环 “结草”语出《左传》。晋大夫魏武子有妾,无子。武子疾,命颗(魏武子之子)曰:“必以为殉。”及卒,颗嫁之。及秦晋之役,颗见老人结草以亢秦将杜回,杜回踬而颠,故获之。夜梦之曰:“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
    “衔环”语出《续齐谐记》。杨宝年九岁时,至华阴山北,见一黄雀为鸱枭所搏,坠於树下,为蝼蚁所困。宝取归食之,百馀日毛羽成,飞去。夜有黄衣童子向宝再拜曰:“我西王母使者,君仁爱救拯,实感成济。”以白环四枚与宝:“令君子孙洁白,位登三事,当如此环矣。”
     汉代察举制 汉建立和发展了以察举、考试为主体的,以荐举、辟署、征召、军功、纳货等为辅助的,多种途径的官吏选拔制度。察举的科目繁多,有孝廉、茂才、贤良、方正等;后来规定岁举的科目以孝廉、茂才为主,并规定了主要长官每年荐举的人数。东汉末年此制坏,民间流传“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的谣语。
    古代官职变动赏 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或爵位。陟 官吏升迁和进用。拜 多指帝王授臣官职。擢 由选拔而提升;超擢,越级提升。复 恢复旧职。除 免去旧职(左除)。/授予新职。出 去 出京受任。/卸职。放 黜 革职免官,多指上司对下属的罢免。 /放逐,有时也指京官外任。迁 徙 改任,调任。或升迁或改任或降职。谪 贬 官吏降级。褫 夺 罢 罢免官职。
    臣李密言:臣因命运不好,幼年时就遭遇到不幸。出生六个月,慈父就去世了。过了四年,舅舅又逼迫母亲改嫁。祖母刘氏,怜悯我孤单弱小,亲自抚养我。臣儿时经常生病,九岁还不会走路。孤独无靠,一直到长大成人。
      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哥哥弟弟,门庭衰微福分浅薄,很晚才有了儿子。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家里又没有照看门户的僮仆。孤单无依地生活,只有自身和影子相互安慰。而且祖母刘氏早就疾病缠身,常年卧床不起,臣侍奉她饮食医药,不曾离开。
    到了晋朝建立,臣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前些时候,太守逵推举臣为孝廉,后来刺史荣又推举臣为秀才。臣因供养祖母没人做,都辞谢了不接受任命。朝廷又特地颁下诏书,任命臣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恩,任命为臣洗马。凭臣这样出身卑微地位低下的人,能去待奉太子,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能报答朝廷的。
    我将苦衷上表报告,辞谢不去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逃避怠慢。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督办,比流星还要急。臣很想奉命为国奔走效力,但祖母刘氏的病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情感,但申诉又得不到准许。臣是进退两难,处境狼狈不堪。
    臣想圣朝是凭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尚在的老臣,尚且受到怜惜养育,何况我的孤苦更为严重呢。而且臣年轻的时候曾做过蜀汉的官,历任郎中和尚书郎,本来图的就是仕途通达,无意以名誉节操来炫耀。现在臣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实在卑微不值一提,承蒙得到过分的提拔,恩命十分优厚,怎敢犹豫不决另有企求呢!
    只因祖母刘氏已是日临西山的样子,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朝不保夕。臣如果没有祖母,就活不到今天,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晚年。祖孙二人,相依为命,正是由于这种内心的感情使我不能弃养而远游。
    臣今年四十四岁了,祖母今年九十六岁了,臣在陛下面前尽忠的日子还长着呢,报答供养祖母刘氏的日子已很短了。臣怀着乌鸦反哺的情感,请求准许臣完成供养祖母的心愿。我的辛酸苦楚,不仅蜀地的人士及益州、梁州的长官亲眼看到,明白知晓,连天地神灵实在也都看得清清楚楚。
    希望陛下能怜悯臣愚昧至诚的心,同意臣这点小心愿,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我活着愿意献出生命,死了也愿意结草来报答陛下的恩惠。臣怀着像牛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上表禀告。
    第一段:说家境闵凶,    显祖孙相依为命的情状;第二段:感朝廷恩命,    示祖母供养无主的苦衷;第三段:晓圣朝孝治,    言降臣盘桓废远的处境;第四段;释忠孝矛盾,    提愚诚共鉴终养的请求。
    《古文观止》评《陈情表》说:“历叙情事,俱从天真写出。无一字虚言驾饰。晋武览表,嘉其诚款,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祖母奉膳。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 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文为心声”,《陈情表》为情造文而流传后世。
    李密写《陈情表》,陈述自己难于奉诏的原因,进而提出终养祖母的请求。为唤起晋武帝的怜悯心,作者陷自我于“忠”“孝”两难之境,反复陈述与祖母相依为命的亲情,表达对新朝恩遇的感激。
      1、“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摧,宠命优握,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文中几次说到类似的意思,作者为什么要说这些贬低自己的话?是不是有什么言外之意?
    李密这些话都是真话,而且也是非说不可的。古代的名士在政权更迭之际往往被逼表明政治态度,并与统治者合作,否则往往会被认为别有用心,招来杀身之祸。在晋王朝建立的前后,掌权的司马氏更是以此为由杀戮名士。为了防止可能产生的误会,他确有必要郑重声明,自己并不是讲究什么名节,完全是因为祖母尚在,需要照顾。
    李密本是蜀汉的官员,历任州从事、尚书郎、大将军主簿、太子洗马等职,晋王朝建立后,鉴于他是著名的孝子,多次请他出来当官,先征为郎中,泰始三年(公元267年)又征为太子洗马。他却因要为祖母养老送终而一再推辞。这样很容易被误解为不肯与新兴的晋王朝合作,“有所希冀”,那就很危险了。
    事实上在李密一再推辞任职之后,已经出现了“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的严重局面。颇有政治经验的李密怎会不知?所以赶紧上表陈情,恳切地再三声明自己之所以一再推辞的理由,以免遭杀身之祸。
      2、《古文观止》认为本文“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  如何理解作者“悲恻动人”的请辞情怀?
    李密托辞不奉诏仕晋是真,终养祖母一片孝心也是真。晋武帝当然有所察觉。如何请辞成功,李密唯一要做的是,做足“悲恻动人”的文章。 李密围绕“愿乞终养”的文旨,婉曲陈情,屈伸言事。开篇用“臣以险衅,夙遭闽凶”八字,概要家门五大不幸以及祖孙相依为命的坎坷人生。随后,以情、事互见的笔墨,陈述不仕的实情。作者将其写得哀婉淋漓,使晋武帝对自己的拒官,能够由峻责转化为怜悯。
    问题在于新晋初建,朝廷为治国计,需招揽人才,收买人心。一个蜀国降臣敢于辞不应征,朝廷颜面何存?故续写处,直奔两难处境:一方面祖母情深,一方面圣朝恩重。作者请辞便只能情以动人,恩以晓义。
      问题还在于李密在蜀汉为官,在新晋抗命。于情可通,于理不合。因而他抬出“以孝治天下”的治国纲领,以作铺垫。先不讳言仕蜀之事,借以剖白心迹:既出仕伪朝“本图宦达,不矜名节”,现野处圣朝“宠命优渥,岂敢盘桓”。再用忠孝难两全故事,打消晋武帝疑虑。这样请辞,合情也合法。
    问题更在于陈情目的果真纯是“愿乞终养”?大义既晓,实情亦需再表。文章最后以乌哺喻孝道,以结草明臣心,深深打动了晋武帝,让他明了自己不能出仕的唯一原因只能是祖母病笃。至是,“不能废远”的辞请,既合情合法更合理。
      亚里士多德说:“只有在适当的时候,对适当的事物,对适当的人,在适当的时机下,以适当的方式发生的感情,才是适度的最好的感情。” 作者正是运用了几个“最恰当”,情理俱在,打动了晋武帝,使他看了表章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允其不仕。
    文笔简洁流畅,语言生动形象,叙事婉转亲切,文章情透纸背。
    1.下列划线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险衅xùn 闵凶mǐn 门衰祚薄zuòB.期功qī 夙遭sù   茕茕孑立qiónɡ C.洗马xiǎn 拔擢yà  终鲜兄弟xiǎnD.陨首yǔn 逋慢bū 宠命优渥wò
    【答案】D/衅xìn 期jī 擢zhuó
    2.对下列句中划线词语解释无误的一项是A.逮奉圣朝(及、至) 沐浴清化(蒙受)B.供养无主(主人) 辞不赴命(牺牲)C.寻蒙国恩(寻求) 拜臣郎中(医生)D.刘病日笃(病重) 告诉不许(告知)
    【答案】A/ B主:主持、做。赴命:接受任命。C寻:不久。郎中:尚书省属官。D告诉:申诉。
    3.下面各句中“以”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相 同的一句是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B.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C.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答案】C/介词,用,表对象;其他三项,介词,因为,表因果。
    4.以下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李密在六个月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到了 四岁,母亲被迫改嫁,李密是被祖母带大的。B.李密幼时常生病,九岁时差点不行了,以后 一直孤苦零丁,过着少有兄弟的生活。 C.李密反复陈述不能应诏,是因为祖母刘氏年 老多病,并且他与祖母相依为命,难以远行。D.朝廷催促李密赴任非常紧迫,李密仍坚守“乌 鸟私情”,辞不赴命。他的做法合乎情理。
    【答案】B/不行:不能走路;少有兄弟:没有兄弟。
    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答案】以落日喻人之将亡,生动刻画了祖母老而多病的形象,融入了浓烈的抒情色彩;加上四字整句,有诗的韵律美,如泣如诉。 以鸟反哺来喻人事,印证动物本性,鸟犹如此,人何以堪?设喻贴切,情理俱在,使人无法拒绝。
    5.试分析下列比喻的好处。
    6.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⑴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⑵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答案】⑴凭臣这样出身卑微地位低下的人,能去待奉太子,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能报答朝廷的。⑵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情感,但申诉又得不到准许。臣是进退两难,处境狼狈不堪。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
    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 “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晋书·李密传》)
    孝感动天 舜的父亲瞽叟、异母弟象,想害死他:舜掘井时,瞽叟与象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孝行感动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飞鸟代他锄草。舜登天子位后,还封象为诸侯。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母亲卧病三年,他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汤药,
    他亲口尝过才让母亲服用。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他与汉景帝的治国,被誉为“文景之治”。
    曾参,春秋时鲁国人,孔子弟子,以孝著称。少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客,母亲不知所措,用牙咬
    自己的手指。曾参忽觉心疼,知母亲呼唤自己,背着柴速返家中。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百里负米 子路,春秋时鲁国人,孔子弟子,十分孝顺。早年家贫,自己常采野菜做饭,却从百里外负米回家
    侍奉双亲。父俱在,使人无法拒绝。母死后,他做了大官,随从车马有百乘,所积粮食有万钟。他常怀念双亲,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
    芦衣顺母 闵子骞,春秋时鲁国人,孔子弟子。他生母早死,父亲娶后妻,又生两子。继母虐待他,冬天,弟弟穿棉花做的冬衣,给他的是芦花做的。
    父亲出门,他牵车因寒打颤,绳子掉落地上,遭父亲责打,芦花从打破的衣缝飞出,父亲方知他受虐,回家休后妻。他跪求父亲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
    卖身葬父 董永,相传东汉时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
    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返家途中,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
    卧冰求鲤 晋人王祥,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
    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司空、太尉。
    恣蚊饱血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
    每到夏夜,吴猛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相关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五第二单元7 *陈情表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五第二单元7 *陈情表教学ppt课件,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陈情表,禀告自己苦衷的奏章,为什么“陈情”,写作背景,缓读课文,品读感悟,朗读整合,刘病日笃尽孝日短,孝治天下尽忠日长,先尽孝后尽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五7 *陈情表教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五7 *陈情表教课课件ppt,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由课文标题展开思考,第四段,《陈情表》之布局,先陈苦情,后陈孝情,再陈忠情,博得同情,打动真情,消除疑虑,艺术特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五7 *陈情表说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五7 *陈情表说课ppt课件,共19页。

    英语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