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691190/0-173900488442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2025学年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691190/0-173900488445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2025学年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691190/0-173900488448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4-2025学年全国部分地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真题合集(含详细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默写,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古诗词名句填空。
ㅤㅤ登临碣石山,①“ ______ ,② ______ ”的草木繁茂盛景,给人诗意盎然之感(《观沧海》•曹操);驻足北固山下,③“ ______ ,④ ______ ”的开阔江景,使人精神为之振奋(《次北固山下》•王湾);泛舟青衣江,⑤“ ______ ,⑥ ______ ”的融合变幻美景,流露诗人无限喜悦之情(《峨眉山月歌》,李白);漫步秋日原野,“晴空一鹤排云上,⑦ ______ ”的明丽秋景,令人顿生豪迈情怀(《秋词》•刘禹锡);途经陕西潼关,⑧ ______ ,山入潼关不解平”的奔腾态势,抒发诗人勇往直前的少年意气(《潼关》•谭嗣同)
二、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2.班级开展名著阅读活动,请你填写阅读记录卡的空缺处。
三、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共1小题,共12分。
3.学校开展“文学部落”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 下面是小亮同学替文学社写的征文启事,请你修改。
征文启事为了迎接“世界读书日”的到来,【甲】 校文学社拟举办“阅读伴我成长,经典启迪心灵”主题征文。
活动要求:①参赛文章应切合征文主题,文体不限,不得抄袭,不少于 600字;②稿件在12月28日前交到办公楼101室。【乙】 欢迎积极投稿的同学们。
2021年12月13日
校文学社
①【甲】处画横线句子有语病,请你修改。
②【乙】处画横线句子表意不当,请你修改。
③征文启事有一处格式不对,请你修改。
(2) 同学们创立了班刊《莘莘学子》,并为班刊设计了四个板块,请你仿照所给示例,完成另外两个板块的命名。
班级新闻、美图欣赏、 ______ 、 ______ 。
(3) 阅读下面调查表,从中得出一条结论。
学校七年级学生文学名著阅读方式调查表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8分。
4.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母爱的颜色
①刚搬到这个小区,常见一个 5岁左右的男孩,走路外八字,目光呆滞,说话也结结巴巴、语无伦次。时间久了,我也渐渐地知道:男孩两岁时,一场大病使他从此痴呆。再后来,父亲丢给母子俩一套房子,无情地离开了这个家。从此母子俩相依为命。
②孩子的妈妈我见过, 30岁不到,鱼尾纹却过早地爬上了眼角,头上的白发也依稀可见。白天,她要去清扫马路,就把儿子托给好心的邻居,小男孩不哭不闹。常常见小男孩一个人,在妈妈回家的路口一直等着,无论严寒酷暑。小区里,每个人都很同情他。爷爷奶奶们常常给他一些吃的,或者给他披件衣服。有事没事大家总要和他拉几句家常:“妈妈好吗?想不想爸爸?”男孩不言语,只是一个劲傻笑,或者回答:“妈妈是绿色的!”也只有在这个时候,男孩的语气,才铿锵有力,充满自豪与满足。
③听的次数多了才知道,这不是小男孩的随口乱答。可是,他为什么会说妈妈是绿色的?妈妈又怎么会是绿色的呢?
④直到有一天区里发放救济品,我和街道的领导一起到男孩家探视。一进门,我惊奇地发现:室内好多地方,以及家中的每一种电器开关,都被涂上了红绿两种颜色。红色是危险或不可触及的,而绿色则代表安全。比如,饮水机和浴室里的热水器调节阀,开水的那一端被涂成红色,而温水的一端则涂成绿色;家中的接线板和低矮的线路,甚至连电源总闸、菜刀柄、墙角,以及家中一切不可触碰的尖锐物体也涂成了红色。
⑤看到我们不解的神色,孩子的妈妈对我们说,儿子比较顽皮,分辨能力又不强,所以不是被开水烫伤手臂,就是被刀具割伤手指。后来,自己就试着让儿子远离红色,接受绿色为保护色。正因为如此,家里从来不敢买绿颜色的保温瓶。“可是,为什么一定要选择绿色呢?”我们继续问。“我在想,即使将来有一天,儿子走失了,再也回不来,他也不会因为闯红灯而被汽车撞伤。最起码,我会知道,在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我的儿子还在,还好好儿活着。”说这句话的时候,孩子妈妈声音哽咽,眼眶里噙满了泪花。
⑥ A.好好儿活着,希望儿子像一棵参天大树,生机盎然,不会枯萎。这就是一个妈妈最虔诚的心愿。那一刻,我们一行人,都有了一种深深的震撼。我也终于知道,小男孩为什么总是说妈妈是绿色的了:在他的心目中,绿色就是安全和畅通无阻,同时,也代表着妈妈的无限关爱。而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妈妈更是煞费苦心,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赋予儿子所能接触到的物体以颜色,以便让他简单的思维能够懂得远离伤害。
⑦母爱,本无所谓颜色。所谓颜色,就是天下每一个母亲盼望儿女健康成长的拳拳爱心,以及她们用自己柔弱的肩膀,为孩子撑起的那一片广阔的蓝天。
【文本二】
秋天的怀念(节选)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B。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1) 文本一多处提出有关“绿色”的疑问又分别进行了解答,请你找出相照应的疑问及回答,将下面的表格填写完整。
(2) 根据对文意的理解,第②自然段中男孩的话你会如何朗读?
朗读句子:“妈妈是绿色的!”
我认为:“ ① ______ ”一词应该重读,因为 ② ______
(3) 结合语境,根据提示品味文中划线句子。
A.好好活着,希望儿子像一棵参天大树,生机盎然,不会枯萎。(品修辞的表达效果)
B.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品加点词蕴含的情感)
(4) 两篇文本中的母亲都提到了“好好儿活”,请结合内容,分析两文中“好好儿活”蕴含的深意。
文本一:“最起码,我会知道,在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我的儿子还在,还好好儿活着。”
文本二:“咱娘俩在一块,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人闲桂花落
ㅤㅤ①桂花是秋天迷人的植物,那沁人肺腑的馨香,无论谁嗅闻到,都有一种惊艳的感觉,让人忍不住地想要靠近它,沾些季节特有的温暖!
ㅤㅤ②老家宅子的隔壁,有几株粗壮的桂树。树的主人是桂奶奶,桂树是她陪嫁时的嫁妆,也眼看着她从豆蔻年华变为满头银发,见证了她一生的悲与欣、苦与乐。
ㅤㅤ③桂奶奶很珍爱那几株桂树,松土、浇水、施肥、修剪,像照顾自家的孩子般精细。桂树回报给她的,是树一天天粗壮、葳蕤,是满树繁密的花。一团团、一簇簇的花儿任性开放,一阵风儿吹来,树下落满了黄色的小花,像铺了一层金毯。桂奶奶常念叨着;千树万花,独独这桂树最通人性。
ㅤㅤ④桂奶奶一天中最妩媚的时光,是在桂树底下度过的。她( )一把竹椅于树下,悠笃笃坐( ),( )风之凉爽,( )云之无常,( )草木之芳香,也任一树桂雨悠悠而落。有时,桂奶奶一边在树下忙碌,一边笑盈盈地端详着黄灿灿的花儿,神色安宁。有时,奶奶过来陪桂奶奶说说私房话,或缝制虎头鞋,或晒制萝卜豆之类的,时光静谧、安详。这样的情形,便定格在我的记忆和印象中,不能忘怀。
ㅤㅤ⑤落下的桂花,桂奶奶用芦苇掸子掸拢来,洗净,晾在秋风里,黑黝黝的院子变成金黄一片,说不上金碧辉煌,却是一片秋收的景象。泡茶放点,炒菜放点,蒸糕点放点,让日日都有桂香做伴。桂花飘香,也是我享福的时光。桂奶奶好用收拢来的桂花,做汤圆、蒸桂花糕等,既软又糯,里面的桂花馅更是甜香可口,吃后满嘴余香,让人留恋。
ㅤㅤ⑥桂奶奶的桂树下,小孩子们尽情耍乐,老鹰捉小鸡、躲猫猫、弹弹珠、骑竹马……玩累了,往地上一躺,一边嗅着沁人心肺的桂花香,一边肆意地想象,有时一阵风过,桂花如雨般滑过脸颊,酥酥痒痒,直至心尖。桂奶奶时不时地拿出她亲手做的糕点给我们解馋,每一次都吃得不亦乐乎。
ㅤㅤ⑦当桂香开始弥漫,我的心便按捺不住了,像春天的柳枝拂在身上,痒痒的。于是,便隔三岔五去桂奶奶家门口转悠,想着她做的桂花糕、桂花汤圆,那真是折磨人的焦急等待。糕点、汤圆,桂奶奶亲手磨制的糯米粉、调制的桂花馅,蒸出的糕点,软滑如水,不粘牙,不滞齿,切片而食,幽香绕舌,那适口的甜味,便晃荡晃荡地由喉头轻飘飘地流进胃囊里,通体舒畅。
ㅤㅤ⑧桂花香,桂花落。桂奶奶一双操劳的枯手,渐托不住昔日蹒跚的孩童。一年年老去的桂奶奶,被儿子接进了城里。喧嚣的都市,狭窄的蜗居,陌生的四邻,让桂奶奶更多地呆坐在门前想念村庄,想念宽敞的农家小院,想念院子里的鸡鸣犬吠,想念精心侍弄的桂树,想与桂树下几位老邻叙叙陈年旧话、农谚桑麻。
ㅤㅤ⑨在城里待了一段时间,桂奶奶不顾反对,重回老宅,重新回到了桂花树下,开始了悠悠然的惬意。时光就这样悠悠逝去,九十岁高龄时桂奶奶去世了。她走的时候,正躺在桂树下的竹椅子上晒太阳,睡去了一般,身上洒满了金色的桂花,像是给她送行,让人想起桂奶奶活着的时候常说的一句话:桂树最通人性!
ㅤㅤ⑩桂花是秋天的花朵,带有秋季特有的味道,很容易钻入我的心间、肺腑,甚至是灵魂和骨髓里。桂花开时,我都会念起那位在树下闲坐、冥想、静等桂花落地的老人,我的心情也会因此而柔软、悠扬。
(1) 文本第④段中有空缺的词语,请结合语境,选择最恰当的一项 ______
ㅤㅤ她( )一把竹椅于树下,悠笃笃坐( ),( )风之凉爽,( )云之无常,( )草木之芳香,也任一树桂雨悠悠而落。
(2) 阅读第④至⑦段,简要概括作者心中留下了哪些与桂奶奶有关的美好记忆。
(3)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章为什么取题为“人闲桂花落”?
(4) 关于本文的主旨,有以下三种看法:①对给予人温暖、安宁的桂奶奶的赞美怀念之情;②对乡村邻里间可贵真情的赞美之情;③对乡村温馨、静谧、惬意生活的热爱与怀恋之情。你赞同哪一种看法?请结合选文说明理由。
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4分。
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
ㅤㅤ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节选自《诸葛亮集•文集》)
【乙】
ㅤㅤ余近日以军务倥偬①,寝食不安。吾家本诗礼门阀②,勤与朴为余处世立身之道,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余虽在军中,尚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看后,用朱笔圈批,日必了此功课为佳。偶遇事冗③,虽明日补书补看亦不欢,故必忙里偷闲而为之。然此策尚下,故必早起数时以为之。决不肯今日耽搁,谓有明日可补;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要汝将余方法试习之,可以悟,望汝刻刻留心。
【注释】①倥偬(kǒng zǒng):事多,繁忙。②门阀:名门贵室。③事冗:事务繁忙复杂。④谕:告诉;吩咐(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
(节选自《彭玉麟•谕④子》)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2) 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②勤与朴为余处世立身之道。
(3) 《诫子书》一文中,诸葛亮通过这封家书告诉儿子要以① ______ 养德,以静求学,以② ______ 广才。(各填一字)《谕子》一文中,彭玉麟认为勤朴之根源是③ ______ 。
(4) 两篇文章都讲到了治学,《谕子》一文中提到“要汝将余方法试习之”,请联系全文说说有哪些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六、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33分。
7.生命,总是一半明媚,一半忧伤。当你受尽委屈时,总有人给你心灵的安抚;当你面临困难时,总有人牵着你的手一起面对;当你骄傲自得时,总有人提醒你要沉稳踏实……在成长的日子里,这些美好的阳光,会让你多一份自信,多一份力量,多一份温暖。
请以“成长中的阳光”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叙事完整,感情真实,不少于 600字;②书写规范工整;③不得套作,抄袭;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答案和解析
1.【答案】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便引诗情到碧霄,河流大野犹嫌束
【解析】答案:
①树木丛生
②百草丰茂
③潮平两岸阔
④风正一帆悬
⑤峨眉山月半轮秋
⑥影入平羌江水流(重点字:羌)
⑦便引诗情到碧霄(重点字:霄)
⑧河流大野犹嫌束(重点字:嫌)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2.【答案】衍太太,买《山海经》,猪八戒“好色”恰恰反映了他具有人的情感特点,使这个形象显得更加真实,有人情味。猪八戒呆萌可爱,他的行为惹人发笑,深受大家喜爱。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综合阅读。根据积累作答。
①根据“她便说道,‘母亲的钱,你拿来用就是了,还不就是你的么’”“她就说可以拿首饰去变卖”可知文中的“她”是衍太太;
②根据“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可知,这里的“她”指阿长,“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指的是买《山海经》的事。
③猪八戒形象呆萌,好吃懒做,同时又“好色”,却又“重情重义”,总之他是一个有点“复杂”却又有“丰富”人情味的角色。结合名著内容,阐述自己的理由即可。如:猪八戒“好色”恰恰反映了他具有人的情感特点,使这个形象显得更加真实,有人情味。猪八戒呆萌可爱,他的行为惹人发笑,深受大家喜爱。
答案:
①衍太太
②买《山海经》
③示例:猪八戒“好色”恰恰反映了他具有人的情感特点,使这个形象显得更加真实,有人情味。猪八戒呆萌可爱,他的行为惹人发笑,深受大家喜爱。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他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1928年由北京未名社首次出版。此文集多侧面描写了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文集以记事为主,加以抒情与议论。作品富有诗情画意,又不时穿插幽默和讽喻。
《西游记》为明代时期吴承恩创作的古代长篇神魔小说。该小说讲述了唐僧师徒一路西行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西游记》是中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达到了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3.【答案】【小题1】名著推荐
【小题2】佳作品评
【小题3】
【解析】答案:
(1)①在“主题征文”后加“活动”。
②改为“欢迎同学们积极投稿”。
③将日期和署名互换位置。
(2)示例:名著推荐 佳作品评
(3)示例:该校七年级学生文学名著阅读状况不佳,绝大多数同学阅读不够深入,只有极少数同学能采用做批注、摘抄等较好的阅读方式阅读。
(1)①本题考查修改病句。此句错在成分残缺,“举办”的是活动,应在句尾添加“的活动”。
②本题考查语言表达。“欢迎”的应是同学们积极投稿的行为,应修改为:欢迎同学们积极投稿。
③本题考查应用文格式。启事的落款处应先署名,再写日期,可据此修改。
(2)本题考查活动的设定。板块命名注意要仿照所给示例。
示例:名著品鉴、诗文部落。
(3)本题考查图文转换。根据调查表中的内容“粗略浏览一遍,看完后搁置一边的调查百分比30%”可以看出,锦育中学初一绝大多数同学阅读不够深入;根据调查表中“为考试,死记硬背名著知识的调查百分比36%”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不是真正的阅读;根据调查表中“精读,但不做批注的调查百分比10%”“按照选择精读章节调查百分比6%”和“一边阅读,一边做批注的调查百分比4%”可以看出,极少数同学能采用精读、做批注等较好的阅读方式。据此概括作答。
综合读写题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4.【答案】【小题1】绿色
【小题2】因为在小男孩心中“绿色”代表着安全、可以接触,是妈妈给他带来的安全感,重读“绿色”,能够读出他内心对妈妈的亲近和有这样一位妈妈的自豪与满足。
【小题3】
【小题4】
【解析】(1)第一空,已知信息“他为什么会说妈妈是绿色的?妈妈又怎么会是绿色的呢”对应第③段,由第⑥段“我也终于知道,小男孩为什么总是说妈妈是绿色的了:在他的心目中,绿色就是安全和畅通无阻,同时,也代表着妈妈的无限关爱”即可得出第一空答案“在他的心目中,绿色就是安全和畅通无阻。同时,也代表着妈妈的无限关爱”。
第二空,已知信息“即使儿子走失了,也不会因为闯红灯而被汽车撞伤”对应第⑤段,由第⑤段“可是,为什么一定要选择绿色呢”即可得出第二空答案“可是,为什么一定要选择绿色呢”。
(2)由第③段“他为什么会说妈妈是绿色的?妈妈又怎么会是绿色的呢”可知,文章重点分析的是“绿色”,故应重读的是“绿色”。因为“绿色”代表了男孩心目中对母亲伟大的爱和安全感的理解与认可。男孩将“绿色”与母亲联系在一起,表明他对母爱的深刻感受与理解,重读“绿色”能体现这种情感的深度和坚定,表现出男孩对妈妈的自豪和满足感。
(3)A.这个句子是妈妈对孩子的心愿。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儿子比作参天大树,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母亲对儿子的殷切期望,希望他健康成长、充满活力,不再遭受更多磨难。如此表达增强了情感的厚重感和画面的生动性,让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母爱的伟大与坚韧。
B.“悄悄地”和“偷偷地”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沉关爱和关切,同时也流露出她的无奈与心痛。她不愿激怒儿子,也不想让他看见自己的伤心,只能默默承受,并在背后默默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这种小心翼翼的方式体现了母亲对儿子的呵护和无私的爱。
(4)《母爱的颜色》侧重希望儿子能独立生活,《秋天的怀念》侧重希望儿子能勇敢坚定地面对生活,更乐观自信一些。
文本一,“最起码,我会知道,在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我的儿子还在,还好好儿活着”的“好好儿活着”的含义,根据第⑥段“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妈妈更是煞费苦心,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尽可能地赋予小男孩所能接触到的物体以颜色,以便让他简单的思维能够懂得远离和逃避伤害”等语句可知,是指任何情况下,母亲让儿子远离危险,希望他安全成长,“好好儿活”是对儿子生存的最低期望。只要孩子活着,母亲就感到安慰与满足,体现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
文本二,此时母亲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其实是希望孩子能够坚强起来,勇敢地面对现实,坚强乐观的生活下去。表达了母亲对生活的坚强信念和对孩子满满的爱,希望儿子能够战胜苦难,与她一起坚强地生活下去。“咱娘俩在一块,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还是对自己的渴盼,希望多活些日子,能更久地照顾儿子。母亲用自己的坚强鼓励儿子走出绝望,体现出一种亲情的鼓励和温暖。
答案:
(1)①在他的心目中,绿色就是安全和畅通无阻。同时,也代表着妈妈的无限关爱。
②“可是,为什么一定要选择绿色呢?”
(2)①绿色
②因为在小男孩心中“绿色”代表着安全、可以接触,是妈妈给他带来的安全感,重读“绿色”,能够读出他内心对妈妈的亲近和有这样一位妈妈的自豪与满足。
(3)A.运用比喻的修辞,把儿子比作参天大树,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满怀深爱,希望儿子健康成长。
B.“悄悄地”写出了母亲理解儿子的痛苦,躲出去让儿子发泄痛苦时的小心谨慎;“偷偷地”表现了母亲不放心“我”,怕“我”做傻事,体现了母亲的细心和对“我”的爱。
(4)示例:文本一的“好好儿活着”是母亲的愿望,希望儿子能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能健康成长。文本二中的“好好儿活”,是母亲对儿子的恳求、期待,希望儿子能坚强地活着,更是对病重的自己能多活一些时日以照顾儿子的愿望。
这两篇文本深刻展现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文本一通过描写母亲为痴呆儿子创造安全环境,用绿色象征安全和关爱,反映出母亲的细腻与坚韧。文本二则展示了一位母亲在儿子瘫痪后的隐忍与包容,她用温柔和耐心抚慰儿子的情绪波动。两篇文章都通过具体细节和情感刻画,揭示了母亲对孩子无条件的爱与期待,以简洁而富有感染力的叙述深深打动读者,引发对母爱的思考与共鸣。(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2)本题考查朗读设计。(3)本题考查句子赏析。(4)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阅读分析题是语文学科中常见的题目类型,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5.【答案】【小题1】C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解析】(1)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空,描述的是桂奶奶将竹椅放在树下的动作。“放”虽然可以表示放置的动作,但缺乏一种从容、闲适的感觉;“拿”显然不合适,因为这里不是指拿起竹椅,而是放置;“置”则更为贴切,有放置且带有一种安放的意味。
接着看第二个空,描述的是桂奶奶坐下后的状态。“下”虽然可以表示坐下的动作完成,但与前文的“放”搭配起来略显平淡;“定”则更能体现出桂奶奶坐下后的安稳、闲适状态。
第三个空到第五个空,描述的是桂奶奶在桂树下的感受。“听、想、看”虽然可以分别对应风、云、草木,但“想”字在这里显得不够具体,且与前文的“悠笃笃坐定”所营造的闲适氛围不符;“感、看、嗅”中,“感”字过于笼统,不够具体;“乘、望、嗅”中,“乘”字在这里可以理解为享受、顺应,与“风之凉爽”相搭配,营造出一种随风而动的闲适感;“望”字则生动地描绘了桂奶奶远眺云之无常的景象;“嗅”字则准确地表达了桂奶奶对草木之芳香的感受。“下”字与第二个空重复,且不如“定”字更能体现桂奶奶的闲适状态,“闻”字虽然也能表示嗅到气味,但在这里“嗅”字更为贴切,因为它更能体现出桂奶奶对桂花香的深深陶醉。综上所述,结合语境,选择最恰当的一项是C。
故选:C。
(2)本题考查理解概括文章内容。
①第④段文中描述了桂奶奶在桂树下度过一天中最妩媚的时光,她悠闲地坐着,享受着风之凉爽、云之无常、草木之芳香,同时也忙碌于一些简单的劳作,整个场景充满了静谧与安详。由此可得“桂奶奶在桂花树下休闲、劳作时静谧安详的场景”。②第⑤段文中提到桂奶奶会收集落下的桂花,并用它们来制作各种美食,如泡茶、炒菜、做汤圆和蒸桂花糕等,这使得她的生活日日都充满了桂花的香气。由此可得“桂奶奶用落下的桂花泡茶、炒菜、做汤圆和蒸桂花糕,日日有桂香作伴”。
③第⑥段文中描述了桂奶奶在桂树下与孩子们共度欢乐时光的情景,当孩子们玩累了,桂奶奶会拿出她亲手制作的糕点来给他们解馋,这体现了桂奶奶对孩子们的关爱与呵护。由此可得“桂奶奶时不时地拿出亲手做的糕点给在树下玩累的小孩子们解馋”。
④第⑦段文中提到每当桂香弥漫时,“我”都会想起桂奶奶做的桂花糕、桂花汤圆等美食,这些美食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让人吃了之后通体舒畅。因此,“我”常常会焦急地等待桂奶奶制作这些美食的时刻。由此可得“桂奶奶做的桂花糕、桂花汤圆等让人吃了通体舒畅,常吸引‘我’焦急等待”。
(3)本题考查理解标题。
①文章标题“人闲桂花落”直接引用了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句,这样的引用不仅赋予了标题浓厚的诗意,还巧妙地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读者可能会想,这篇文章究竟会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与这句诗有何关联。
②从文章结构来看,“桂花”作为全文的线索贯穿始终。文章围绕着桂奶奶与桂花的关系展开,叙述了桂奶奶在桂花树下的闲适生活、用桂花制作美食、与孩子们共享欢乐等温馨场景。这些情节都紧密围绕着“桂花”这一核心元素,使得文章结构紧凑,主题鲜明。
③标题“人闲桂花落”中的“闲”字与文章所营造的静谧悠闲氛围相契合。文章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桂奶奶在桂花树下的悠闲时光,以及“我”对那段美好记忆的柔软、悠扬心境。这种氛围与标题中的“闲”字相呼应,使得文章整体呈现出一种宁静致远的美感。
④此外,标题还寓意深远。桂奶奶虽然去世,但她留给人们的不仅仅是桂花的香气和美食,更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就像落地的桂花一样,虽然生命短暂,但却能给人留下甜美的回忆和无尽的思念。这种寓意与标题中的“桂花落”相呼应,使得文章在情感上更加深沉、动人。
所以,文章取题为“人闲桂花落”不仅富有诗意和吸引力,还巧妙地贯穿了全文线索、营造了静谧悠闲的氛围,并寓意深远地表达了桂奶奶留给人们的甜美回忆和无尽思念。
(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主旨。
对于本文的主旨,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
①对给予人温暖、安宁的桂奶奶的赞美怀念之情:
文章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桂奶奶与桂花之间的深厚情感,以及她如何精心照料桂树、享受桂花带来的美好时光。桂奶奶不仅用桂花制作美食,还与孩子们共度欢乐时光,这些都体现了她给予人的温暖和安宁。文章结尾处提到桂奶奶去世时身上洒满了金色的桂花,像是给她送行,这也进一步强调了桂奶奶与桂花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作者对桂奶奶的深深怀念。
②对乡村邻里间可贵真情的赞美之情:
文章主要围绕桂奶奶和桂花展开,其中也穿插了乡村邻里间的温情互动。例如,桂奶奶在桂树下与奶奶等邻居聊天、缝制虎头鞋、晒制萝卜豆等,这些场景都展现了乡村邻里间的真挚情感和温馨氛围。
③对乡村温馨、静谧、惬意生活的热爱与怀恋之情:
文章通过描绘桂奶奶在桂花树下的悠闲时光、乡村的宁静环境以及孩子们在桂树下的欢乐玩耍等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乡村生活的温馨、静谧和惬意。这些描写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乡村生活的美好,还体现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深深热爱和怀念。此外,文章结尾处提到桂奶奶回到老宅重新开始了悠悠然的惬意生活,也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眷恋。
据此分析任选其一进行分析即可。
答案:
(1)C
(2)①桂奶奶在桂花树下休闲、劳作时静谧安详的场景。
②桂奶奶用落下的桂花泡茶、炒菜、做汤圆和蒸桂花糕,日日有桂香作伴。
③桂奶奶时不时地拿出亲手做的糕点给在树下玩累的小孩子们解馋。
④桂奶奶做的桂花糕、桂花汤圆等让人吃了通体舒畅,常吸引“我”焦急等待。
(3)①引用诗句作为标题,极富诗意,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②点出了本文的线索,文章以“桂花”为线索叙事,展现了桂奶奶与桂花有关的闲适、温馨生活情景。
③营造了静谧悠闲的氛围,符合“我”回忆起桂花树、桂奶奶时柔软、悠扬的心境。
④暗示了桂奶奶虽去世,却像落地的桂花一样给人留下甜美的回忆。
(4)示例一:赞同主旨是“对给予人温暖、安宁的桂奶奶的赞美怀念之情”。文中写了很多关于桂奶奶的美好回忆,如桂奶奶在桂树下忙碌、闲聊、乘凉时的神色安宁,时光安详、静谧的情形,桂奶奶给桂树下玩耍的孩子们糕点解馋,“我”对桂奶奶亲手做的桂花糕、桂花汤圆的怀念,桂奶奶去世后,“我”对桂奶奶的怀念等,都表现出了对桂奶奶的赞美怀念之情。
示例二:赞同主旨是“对乡村邻里间可贵真情的赞美之情”。“有时,奶奶过来陪桂奶奶说说私房话”“桂奶奶的桂树下,小孩子们尽情要乐”“桂奶奶时不时地拿出她亲手做的糕点给我们解馋”,后来桂奶奶被儿子接进城里,她还“想与桂树下几位老邻叙叙陈年旧话、农谚桑麻”等等,都表达了对乡村邻里间可贵真情的赞美之情。
示例三:赞同主旨是“对乡村温馨、静谧、惬意生活的热爱与怀恋之情”。文中的美好回忆都发生在乡村,如“桂花飘香,也是我享福的时光”“老鹰捉小鸡、躲猫猫、弹弹珠、骑竹马……”“每一次都吃得不亦乐乎”等都体现了乡村生活的温馨、静谧、惬意,对比都市生活的“喧嚣”“狭窄”“陌生”,更突出了对乡村温馨、静谧、惬意生活的热爱与怀恋之情。
文章回忆了桂奶奶与她的桂树之间的深厚情感。桂奶奶精心照料桂树,享受在桂树下的悠闲时光,用桂花制作美食与孩子们分享。桂奶奶进城后不适应都市生活,最终重回老宅,在桂树下安然离世。桂花与桂奶奶的形象紧密相连,成为作者心中柔软而悠扬的回忆。
要想准确理解文章的内容,需要对全文有个整体的把握,然后再抓住重点段落、句子、词语进行分析,最后再次回归整体的感知,如此文章的内容就能很好的理解。
6.【答案】【小题1】明确,坚定。,增长。,疾行,指迅速逝去。,每天。
【小题2】略
【小题3】俭,学,有恒
【小题4】略
【解析】(1)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①句意: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
②句意: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广,增长。
③句意:年华随时光而飞驰。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④句意:每天必须完成这些学习任务才好。日,每天。
(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①重点词解释:淫慢,放纵懈怠;励精,振奋精神;险躁,轻薄浮躁;治性,修养性情。翻译: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
②重点词:余,我;处世立身,在社会上活动,与人交往,安身立命。翻译:勤奋和朴实是我处世安身立命的原则。
(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①《诫子书》中“俭以养德”,表明诸葛亮通过这封家书告诉儿子要以“俭”养德。
②“非志无以成学”体现要以“志”广才。
③《谕子》中“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可知彭玉麟认为勤朴之根源是“恒”。
(3)本题考查开放性阅读。
制定并坚持完成学习计划:“余虽在军中,尚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看后,用朱笔圈批,日必了此功课为佳”,彭玉麟即便军务繁忙,仍坚持每天完成写字、看书及圈批的学习任务,这种为自己制定明确学习计划并坚决执行的做法值得借鉴,能保证学习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合理安排时间,忙里偷闲学习:“偶遇事冗,虽明日补书补看亦不欢,故必忙里偷闲而为之”,遇到事务繁忙时,彭玉麟不愿将学习任务留到明天,而是选择忙里偷闲完成,这种不拖延,积极利用零碎时间学习的态度,有助于充分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养成早起学习的习惯:“然此策尚下,故必早起数时以为之”,彭玉麟认为忙里偷闲学习并非上策,所以选择早起学习,早起能让人在精力充沛且干扰较少的情况下进行学习,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持之以恒地学习:“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彭玉麟数年如一日坚持学习,从不间断,这种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是治学成功的关键,只有长期坚持,才能积累知识,取得进步。
答案:
(1)①明确,坚定。
②增长。
③疾行,指迅速逝去。
④每天。
(2)①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②勤劳与朴素是我处世立身的准则。
(3)①俭②学③有恒
(4)①定量读书法(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②用红笔作批注圈画(用朱笔圈批);③定时读书法(日必了此功课为佳:决不肯今日耽搁,谓有明日可补;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
译文:
甲
君子的行为操守,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乙
(谕子》:我最近因为军务事多繁忙,吃睡不安。我们家本是知书达礼名门贵室,勤劳与朴素是我处世立身的准则,有恒心又是勤劳朴素的根源。我虽然在军队中。尚且天天写一页字,看二十页书。读书后,用红笔圈批,每天必定了了结这些功课作为好习惯。偶然遇到事务繁杂,即使第二天补充书写补读书也不高兴,所以一定要忙里偷闲做这些事。但是这种方法还是下策,所以一定要早起些来做这些事。决不肯今天耽搁,认为第二天可以补上;也不肯因为明天有事,今天就预先做(这些事)。像这样好几年,不曾间断过,也没有任何痛苦。希望你将我的方法试用练习它,可以醒悟,希望你时时刻刻留心。
文言文翻译方法:
对,即对译法。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
增,即增添法。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
删,即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
移,即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
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
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
7.【答案】
成长中的阳光
阳光透过树叶滑落指间,碎了一地,照亮世界。
——题记 冬天的晨很冷。坐在书桌前的我抬头看看窗外,摇摇头:“冬天真有迷惑性呀!明明那么冷,还让太阳出来‘普照大地’.要不是听了天气预报,还真看不出今天零下二十多度,嘶……冷啊!”若有所觉地打了个哆嗦,我继续我的“发呆大业”。不知过了多久,一束阳光照了进来,晃到了眼,记忆中似乎有另一个人,也笑得如此灿烂。
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开着窗坐在桌前,桌旁放着风扇,桌上放着一本具有浓郁古典气息的唐诗宋词,可我人觉得一阵阵闷热,好像有一块被烧灼得很烫的石头压在身上,热得汗流浃背,压得人喘不过气来。那时的我还小,虽人在书边,心却已飞远。你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一杯香茗,静静的,没有言语。不知过了多久,你缓缓走了进来,轻轻放下那杯温热的香茗。我不着痕迹地轻皱了一下眉,说:“天这么热,还喝热的东西呀!”你淡笑,然后又拿起香茗递给我,“休息一下吧”,我无奈地眨眨眼接过温热的茶一口喝光,然后你的笑加深了,加深了,然后你转过头走开。我愣住!
我想,每一个善良温柔的母亲都是天使转世,上帝赐予了她温存、和善、温暖,却带走了时光。妈妈的那抹笑,我至今难忘,像阳光般温暖,如阳光般耀眼。突然感觉不那么热了,因为心头被风吹走了闷热,可我不知那风来自电扇,还是那抹阳关般的笑。
蓦地记起从前遇到的一个小男孩说的话:“阳光就在你身边啊,它无形无色,但又无处不在。你不能看见它,但能感受到它,太阳发出的光叫阳光,爸爸妈妈的爱也是阳光啊!”那个只有七岁亦或是八岁的小男孩竟然懂得比我多,而我直到现在才有所悟。原来,阳光,阳光就在我的身边啊!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冰心说:“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杖指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所以她用阳光的心打开阳光的窗,打开人生的窗,让屋内洒满阳光。
阳光透过指间散落湖边,撩起丝丝涟漪,原来,面朝大海,真的可以春暖花开;原来,打开心窗,真的可以让生活,充满阳光!
【解析】本次习作为命题作文。要求以“长中的阳光”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我们的生活是美好的、幸福的,充满阳光的。想想生活中哪些事让你觉得生活充满“阳光”?是父母的爱?朋友的情?老师的教导?还是陌生人不经意间的问候……选择印象深刻,最想表达的去写。无论写什么,都要通过典型的事例来表现自己生活的幸福与快乐,注意记叙文六要素,想好开头、结尾,做到首尾呼应。注意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及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
本文是一篇散文,作者用贴近生活的朴素语言,用一颗真挚的心,抒发了对母爱、对阳光、对爱的感悟,从作者细腻的笔触中,我们感受到他是一个热爱生活,懂得感恩的人。阅读方法
助读材料
阅读任务
关注人物
有一天谈到这里,她便说道,“母亲的钱,你拿来用就是了,还不就是你的么?”我说母亲没有钱,她就说可以拿首饰去变卖。
(《朝花夕拾》)
这段文字中的“她”是:① ______
关注情节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朝花夕拾》)
“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指什么事?② ______
关注评价
有人这样评价《西游记》中的猪八戒:他是一个惹人发笑,深受人们喜爱的角色。
对此评价,“我”以原著相关情节为依据与王浩同学进行争辩。
王浩:唐僧误入盘丝洞被擒,猪八戒去救师父,却因调戏女妖,反被七个女妖用丝绳捆缚,这样好色的猪八戒,怎会深受人们喜爱?
我:③ ______
个人常用阅读方式
人数
百分比(220人)
一边阅读,一边做批注、摘抄
22
10%
粗略浏览一遍,然后搁置一边
88
40%
为考试,死记硬背名著知识
70
31.9%
欣赏影视剧,很少阅读原著
40
18.1%
“他为什么会说妈妈是绿色的?妈妈又怎么会是绿色的呢?”
①
②
即使儿子走失了,也不会因为闯红灯而被汽车撞伤。
A.放
下
听
想
看
B.拿
定
感
看
嗅
C.置
定
乘
望
嗅
D.置
下
乘
望
闻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
明:
______
②非学无以广才
广:
______
③年与时驰
驰:
______
④日必了此功课为佳
日:
______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默写,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默写,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默写,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