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2025学年全国部分地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真题合集(含详细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默写,语言表达,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根据语境,写出古代诗文名句。
ㅤㅤ古诗文名句是我们成长的精神导师。刘禹锡《秋词》“(1) ______ , ______ ”,让我们感悟到诗人屡遭贬谪、愈挫愈勇的豪壮情怀;谭嗣同《潼关》中的“(2) ______ , ______ ”,让我们感受到诗人渴望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借风雨夜的梦境,抒发报国之志:“(3) ______ , ______ ”,启示我们,爱国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
二、语言表达:本大题共2小题,共10分。
2.活动中,学校开展了有关阅读方法的问卷调查。请阅读下表,参与讨论。
小语:从表头和项目看,这是一份关于我校各年级读书笔记完成情况的统计表。
你:横向来看,① ______ 的人数最多,② ______ 的比例最低。
小文:纵向对不同年级的同一内容进行比较,我们能看到这三组数据都有变化。
你:综合横向和纵向数据,我们可以得出结论:③ ______ 。
小语:我就不太喜欢写读书笔记,一是觉得没用,二是没东西写。
你:写读书笔记好处还是很多的。我建议你④ ______ 。
3.班级准备将同学们的读书笔记汇编成班刊。请你根据目录,为班刊命名,并说明理由。
(1) 班刊名: ______
(2) 理由: 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4.复兴中学七年级某班举行“少年正是读书时”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下面是小语同学撰写的一段宣传语,请你按照要求完成任务。
以书为友,看大千世界。畅游其中,可以领略自然的四季风光、感受亲情的热chén感人、聆听先贤的谆谆教诲。博览群书,我们快意于“一日看尽长安花”;精yì求精,我们惊叹于“远近高低各不同”。读书,能愉悦身心、哺育成长,让我们多一份缤纷,少一点单调;多一份温暖,少一点清冷;_________,_________。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热chén ______
②精yì求精 ______
(2) 根据语境,在画横线处补写一个句子。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2分。
5.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ㅤㅤ①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ㅤㅤ②我家是佃农。祖籍广东韶关,客籍人,在“湖广填四川”时迁移四川仪陇县马鞍场。世代为地主耕种,家境是贫苦的,和我们来往的朋友也都是老老实实的贫苦农民。
ㅤㅤ③母亲一共生了十三个儿女。因为家境贫穷,无法全部养活,只留下了八个,以后再生下的被迫溺死了。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母亲把八个孩子一手养大成人。可是她的时间大半被家务和耕种占去了,没法多照顾孩子,只好让孩子们在地里爬着。
ㅤㅤ④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ㅤㅤ⑤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
ㅤㅤ⑥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我们用桐子榨油来点灯,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赶上丰年,才能缝上一些新衣服,衣服也是自己生产出来的。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有铜钱那样厚。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还穿不烂。
ㅤㅤ⑦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不耕田就会害病,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祖母是家庭的组织者,一切生产事务由她管理分派,每年除夕就分派好一年的工作。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和睦。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她自己是很节省的。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1) 文章开头“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 为了感受朱德母亲平凡而伟大的形象,老师要求大家梳理③-⑦的内容,完成表格填写。
(3) 小语同学在阅读第⑦段时,不理解加点的“朴素”一词,他查了词典,请你帮他确定这里应该选择的合适义项。
【朴素】pǔ sù形①(颜色、式样等)不浓艳,不华丽:她穿得~大方。②(生活)节约,不奢侈:艰苦~|生活~。③朴实,不浮夸;不虚假:~的感情|~的语言。④萌芽状态的;未发展的:古代~的唯物主义哲学。
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牛在冬天
ㅤㅤ①我端着满满一纸箱子垃圾,向马路尽头的垃圾堆走去。半路上,路过的一头牛看了我一眼,然后立刻两眼发光——当时我还以为是错觉,也没管那么多,继续往前走。那牛则从栏杆那边绕过来,寸步不离跟着我,而且愈发加快了速度,想超过我。真是奇怪。远远地,马路南边又有两头牛几乎在同一时间发现了我,也争先恐后跑过来。我扭头往东边看,不知什么时候又跟上了五六头。真有些急了,不禁加快了步子,后来干脆小跑了起来。 后面的牛越跟越多,也不知从哪儿突然就冒出来的,好像半个库尔图的牛都从各个旮旯角落集中过来了,浩浩荡荡,追着我狂奔。我魂都骇飞了,回头瞟一眼,一大片又尖又硬的牛角,乱纷纷的牛蹄子。我大喊:“这是怎么了!咋回事?”马路上人虽然不多,三三两两的也不少,都隔了篱笆冲我哈哈大笑。我也来不及去恨他们了,魂飞胆裂,还没冲到垃圾堆就“啪”地把垃圾扔了,箱子也不要了。人也不停住,直直地冲向垃圾堆,冲上垃圾堆,冲过垃圾堆,头也不回向对面的雪野跑去。远远地又听到有人在大笑。我气喘吁吁回头一看,奇怪,追兵一个也没了,比突然跟上我时还要突然。再一看,它们此时正扎扎实实围在垃圾堆边起内讧。好像在争抢什么东西,你拱我刨,撕抢追抵,好不热闹。这时有一头牛左右突围,杀开一条血路冲将出来,嘴里牢牢衔着它的战利品——我恍然大悟,那是我用来装垃圾的纸箱子。
ㅤㅤ②我就那样站在茫茫雪原上,远远看着百牛奔腾,追逐前面的那头心犹不甘的牛英雄——就跟追我时一个架势。
ㅤㅤ③经常被这种情景打动的还有我外婆。她刚从南方来,哪里见过这等场面!每每唏嘘不已,一有时间就在柜台里清腾东西,腾出不少空纸箱,跑去喂牛。没办法,她信佛,很有好生之德。这下好了,整条马路两边的门面房前,就我家门口聚集的牛最多,整整齐齐一直排到三岔路口,脑袋齐刷刷冲我家大门望着,门一开便闻风而动。我家哪里有那么多纸箱子喂它们啊?
ㅤㅤ④牛在冬天实在可怜,一个夏天来狠积狠攒的大块肥膘,不到两个月便消得屁股尖尖,一身骨架子。
ㅤㅤ⑤有一次我一推开门就迎面撞上一头牛,被死死堵在门口,出不了门。它的脑袋伸进门框,牛角直直硬硬地戳着,牛眼一动不动盯着你——我上门讨债也这样看过人。于是我也不动,静静望着它。两下较劲,很快败下阵来。我不是它的对手,我目光的神威只能维持一到两分钟,久了便虚了,不由自主换了苦苦哀求的神情:“你咋还不走?求你走吧?”——它仍牛眼炯炯,意味深长。
ㅤㅤ⑥我妈才可笑——也可能在逗我们开心吧。她学电影里的,一个劲儿说:“喂,你后面是什么?快看,看你的后面……”——它要是能上当就是天下最聪明的牛了。
ㅤㅤ⑦反正死活不走,于是我们的门也没法关上,房间里白气腾腾,越来越冷。
ㅤㅤ⑧至于后来怎么解决的?还是纸箱子的功劳。
ㅤㅤ⑨我们不止一次看到它们在冰天雪地中不安地四处拱嗅,啃木头桩子,并啃吃自己粪便——真是饿疯了。我外婆叹口气,又去翻天翻地找纸箱子。
ㅤㅤ⑩有时候,得了只空箱子,附近却一时不见牛踪,她老人家便冒着零下二三十度的大冷天,满村找牛。找到了扔过去就赶紧往家跑。自己冻坏了不说,还让牛们为此起内讧,打群架。我妈说:“就把箱子撂在门口,让它自己来吃嘛。”我外婆一想也是。可到了下一次,还是忍不住跑出去,大老远的亲自送到牛嘴边。亲眼看着被施予者接受自己心意是不是很快乐?冬天太冷,除了这个,她很少有出门的借口。外婆多么寂寞。
ㅤㅤ⑪外婆从来没有见过新疆的牛干过活,她可能认定新疆的牛一定是因为好吃懒做才落得如此下场——九寒天还流落街上没人管,自己四处找吃的。而牛一个劲地长流透明的涎液,她则认为是它们感冒了,类似于人流清鼻涕。她都不知道牛皮有多厚,迟暮的老人,总是会像孩子一样天真。
ㅤㅤ⑫我常常在一旁悄悄观察我外婆、我妈两人与牛之间的……暂且称之为是“交往”吧。我知道她们对万物始终保持着一种天生的亲近,却不能明白这亲近从何而来。为什么我就没有那样的亲近感呢?是不是每个人到了一定年龄后,才会顺着最初一路走来的痕迹,再原路走回去?衰老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是一种什么样的冬天?我每天看着我妈进进出出都在与身边的牛自然地打着招呼,别人可能只会觉得她是一个天真风趣的人。而我,则总是想到冥冥之中类似于因缘的某种事物的作崇。细想之下,不禁恐怖。母亲离我多么遥远,好像我们分别处在夏天与冬天。很多时候我都感觉不到她,就像感觉不到一头牛在冬天所能感觉到的那些。
(1) 文中的牛在冬天处于怎样的生存状态?
(2)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①段的画线句。
后面的牛越跟越多,也不知从哪儿突然就冒出来的,好像半个库尔图的牛都从各个旮旯角落集中过来了,浩浩荡荡,追着我狂奔。
(3) 填写表格,比较“我”对牛与外婆和母亲对待牛的方式和态度。
(4) 文章的结尾,作者的写作思路进一步深化,由前文三代人对待牛的情感不同,进而表达了对什么问题的思索?
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2分。
7.文言文阅读。
诫子书
ㅤㅤ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 用“/”为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静以修身 ______
②非学无以广才 ______
③险躁则不能治性 ______
(3)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4) “俭以养德”中“俭”是什么意思?文中提到的什么情况则需要“俭”?
六、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8.古代诗歌阅读。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中两次出现“巴山夜雨”,第一次是① ______ 之景,表达了诗人② ______ (情感);第二次是③ ______ 之景,表达了诗人④ ______ (情感)。
七、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9.写作。
ㅤㅤ以“那一天,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为开头,发挥联想和想象,写一个故事。
ㅤㅤ提示和要求:①故事要有连贯性与合理性。②恰当运用语言、动作等描写,能增加表现力。③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答案和解析
1.【答案】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解析】答案:
(1)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注意“霄”的书写)
(2)河流大野犹嫌束 山入潼关不解平
(3)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注意“阑”的书写)
本题考查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根据提示和语境写出相应的句子,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2.【答案】从来不写读书笔记,每读必写,我校大多数同学不喜欢写读书笔记,但随着年级的升高,情况有所好转,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因为这样可以强迫自己认真阅读、认真思考。刚开始可以写少一点,一句也行,写多了,也就有话说了
【解析】答案:
①从来不写读书笔记②每读必写
③我校大多数同学不喜欢写读书笔记,但随着年级的升高,情况有所好转。④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因为这样可以强迫自己认真阅读、认真思考。刚开始可以写少一点,一句也行,写多了,也就有话说了。
本题考查图文转化能力。
①②注意观察表格中所统计的内容:“每读必写”“偶尔写”“从来不写”,分析数据的变化规律:“从来不写”人数一直很高,“每读必写”人数较少等。
③从横向角度和纵向比较进行比较可以看到数据的变化:我校大多数同学不喜欢写读书笔记,但随着年级的升高,情况有所好转。
④建议写读书笔记有很多好处,可以是关于如何克服小语提到的问题,以及写读书笔记的具体益处。
图文转换题的主要出题方式为描绘画面(漫画)内容,根据表格筛选信息,寻找规律等。解答此类题需要根据题目要求,提取图片、表格材料的主要信息,说明、归纳图表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并形成自己的认识。
3.【答案】【小题1】《书语》
【小题2】一是指书籍本身在说话,告诉我们美好的故事与寓意;二是指同学们读书之后想说的话,分享着自己的所思所想。
【解析】答案:
(1)刊名:《书语》
(2)理由:一是指书籍本身在说话,告诉我们美好的故事与寓意;二是指同学们读书之后想说的话,分享着自己的所思所想。
本题考查语文综合实践。根据目录,为班刊取一个名字,并说明理由。刊名能体现“读书笔记汇编”这一特点,文雅,理由阐述清晰。
做此题一定要把握仿写句子的基本要求:1、内容要协调一致,前后呼应。2、句式要统一。3、修辞要相同。4、字数要相等或大致相等。
4.【答案】【小题1】忱
【小题2】益
【解析】答案:
(1)忱 益
(2)示例:多一份热忱 少一点冷漠
(1)本题考查汉字字音字形。根据字词积累,“热chén”写作“热忱”,“精yì求精”写作“精益求精”,“谆谆教诲”中的“谆”读作“zhūn”,“诲”读作“huì”。
(2)本题考查仿写句子。解答此题,要注意例句的句式特点。例句是“多一份……,少一点……”的形式,仿写的句子要和例句保持一致,符合语境。
解答仿写类题目,要注意分析例句的结构特点,抓住语境中陈述对象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感倾向,组织答案即可。
5.【答案】【小题1】母亲把八个孩子一手养大成人。
【小题2】母亲整日劳碌,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
【小题3】
【解析】(1)本题考查段落作用分析。开篇点题,是全文的总纲,交代了写作的缘由;“勤劳一生”高度概括了母亲的一生,又是行文的线索,总领全篇;“我爱我母亲”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永远回忆”既直接呼应题目,又自然地引出下文。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结合“母亲把八个孩子一手养大成人。可是她的时间大半被家务和耕种占去了,没法多照顾孩子,只好让孩子们在地里爬着”,A概括为:母亲把八个孩子一手养大成人。结合“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B概括为:母亲整日劳碌,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
(3)本题考查词语理解。“朴素”一词强调自然、不做作,这里指母亲对贫苦人的同情是一种自然而发、没有经过太多修饰的阶级情感意识。故选:③。
答案:
(1)点明母亲去世,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表明全文叙事线索。引出下文关于母亲的叙述。
(2)A母亲把八个孩子一手养大成人。B母亲整日劳碌,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
(3)③。“朴素”这里指母亲对贫苦人的同情是一种自然而发、没有经过太多修饰的阶级情感意识。
本阅读选段出自课文《回忆我的母亲》,记叙了母亲的一生是劳动的一生,表达对母亲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6.【答案】【小题1】恐惧、害怕
【小题2】找纸箱喂牛
【小题3】跟牛交谈
【小题4】
【解析】(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结合“牛在冬天实在可怜,一个夏天来狠积狠攒的大块肥膘,不到两个月便消得屁股尖尖,一身骨架子”“我们不止一次看到它们在冰天雪地中不安地四处拱嗅,啃木头桩子,并啃吃自己粪便——真是饿疯了”,概括为:饥饿寒冷。
(2)本题考查句子赏析。“好像半个库尔图的牛都从各个旮旯角落集中过来了,浩浩荡荡,追着我狂奔”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冬天库尔图的牛都是饥饿的状态,结合“我外婆叹口气,又去翻天翻地找纸箱子。有时候,得了只空箱子,附近却一时不见牛踪,她老人家便冒着零下二三十度的大冷天,满村找牛。找到了扔过去就赶紧往家跑”分析,引出后文外婆用纸箱喂牛。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梳理。结合“扔下装垃圾的纸箱跑掉”,①概括起:恐惧、害怕;结合“我外婆叹口气,又去翻天翻地找纸箱子。有时候,得了只空箱子,附近却一时不见牛踪,她老人家便冒着零下二三十度的大冷天,满村找牛。找到了扔过去就赶紧往家跑”,②概括为:找纸箱喂牛;结合“我常常在一旁悄悄观察我外婆、我妈两人与牛之间的……暂且称之为是‘交往’吧。我知道她们对万物始终保持着一种天生的亲近”“我每天看着我妈进进出出都在与身边的牛自然地打着招呼”,③概括为:跟牛交谈。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结合“为什么我就没有那样的亲近感呢?是不是每个人到了一定年龄后,才会顺着最初一路走来的痕迹,再原路走回去?衰老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是一种什么样的冬天?我每天看着我妈进进出出都在与身边的牛自然地打着招呼,别人可能只会觉得她是一个天真风趣的人。而我,则总是想到冥冥之中类似于因缘的某种事物的作崇。细想之下,不禁恐怖。母亲离我多么遥远,好像我们分别处在夏天与冬天。很多时候我都感觉不到她,就像感觉不到一头牛在冬天所能感觉到的那些”分析,文章的结尾,作者的写作思路进一步深化,由前文三代人对待牛的情感不同,进而表达了自己与长辈之间的心理距离问题,生命的不同阶段在心理和思想上的不同。
答案:
(1)饥饿寒冷
(2)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冬天库尔图的牛都是饥饿的状态,引出后文外婆用纸箱喂牛。
(3)①恐惧、害怕;②找纸箱喂牛;③跟牛交谈
(4)自己与长辈之间的心理距离问题。
本文比较了“我”对牛与外婆和母亲对待牛的方式和态度,表达了自己与长辈之间的心理距离问题,生命的不同阶段在心理和思想上的不同。
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7.【答案】【小题1】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可译为“来”。
【小题2】增长。
【小题3】轻薄
【小题4】
【解析】(1)本题考查朗读节奏划分。
“遂成”是谓语,“枯落”是宾语,应断开;“多”表示“大多”,与“不接世”得动宾成分构成修饰关系,应断开;“悲守”是谓语,“穷庐”是宾语,应断开;“将复”表示“又怎么”,与“何及”应断开。故可断为: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①翻译: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可译为“来”。
②翻译: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广,增长。
③翻译: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险,轻薄。
(3)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重点词: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明志,明确志向;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达到远大目标。翻译:不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4)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俭”的含义及相关情况“俭”的意思:“俭”在“俭以养德”中是俭朴节约的意思。需要“俭”的情况:文中虽未明确提及具体什么情况需要“俭”,但从“俭以养德”整体来看,在培养品德的过程中需要“俭”。结合上下文,在人们容易受到外界物质诱惑,容易追求奢靡生活而导致内心浮躁、无法专注于修养身心和学习等情况时,就需要“俭”来约束自己,通过俭朴节约的生活方式,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保持内心的宁静,从而更好地实现“修身”“明志”“成学”等目标。
答案:
(1)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①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可译为“来”。
②增长。
③轻薄。
(3)不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4)俭朴节约 在人们容易受到外界物质诱惑,容易追求奢靡生活而导致内心浮躁、无法专注于修养身心和学习等情况时,就需要“俭”来约束自己。
译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依靠俭朴节约来培养品德。不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文言文翻译方法:
对,即对译法。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
增,即增添法。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
删,即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
移,即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
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
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
8.【答案】实写,凄清寂寞,虚写,渴望与亲人团聚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赏析。“巴山夜雨涨秋池”说的是雨水把秋池涨满了,这个“巴山夜雨”是眼前的夜雨,是实景;“却话巴山夜雨时”是作者想像中与妻子团聚后在一起谈话聊天的内容。这一个“巴山夜雨”是设想将来与亲人见面畅谈时回味的夜雨,这是虚写,是作者想象中的画面,“巴山夜雨”在诗中重复出现,表现出时空的交替,增添了思念缠绵的意味。
答案:
①实写②凄清寂寞③虚写④渴望与亲人团聚
译文:
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归期难定,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已涨满秋池。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秉烛长谈,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异乡,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或友人)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是诗人给对方的复信。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这首诗即兴写来,写出了诗人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语言朴实,在遣词、造句上看不出修饰的痕迹。与李商隐的大部分诗词表现出来的辞藻华美,用典精巧,长于象征、暗示的风格不同,这首诗却质朴、自然。这首诗构思新巧,跌宕有致,言浅意深,语短情长,具有含蓄的力量,千百年来吸引着无数读者,令人百读不厌。
诗歌鉴赏方法指导:
①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
②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
③从语言入手,抓住诗词中关键词句(动、形容词、议论和抒情的词句)。
④诗词表现手法的赏析(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静为动、动静结合、对比映衬、虚实明暗、含蓄委婉、直抒胸臆、引用典故等)。
9.【答案】例文:
那一天,神秘的树洞来信
那一天,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我像往常一样,放学后回家,眼角的余光瞥见树干上有个小小的闪光点。
凑近一看,竟是一个之前从未见过的树洞。好奇心驱使我伸手探入,指尖触碰到了一个硬物,拿出来一看,是一封古朴的信,信封上用金色的墨水写着我的名字,散发着神秘的气息。
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信封,内容却让我惊出一身冷汗。信里写道:“孩子,当你看到这封信时,危险正在悄然逼近你的小镇。今晚十二点,镇中心的喷泉将会干涸,随之而来的是一场黑暗力量的侵袭,只有你能阻止这一切,寻找散落在小镇各处的三颗魔法水晶,将它们放入喷泉底部,方可化解危机。”
我环顾四周,树林里空无一人。犹豫再三,想到信中的警告万一成真,后果不堪设想,我决定肩负起这份使命。
夜幕降临,我瞒着家人偷偷溜出家门,按照信中的线索,首先来到了废弃的古堡。古堡里阴森恐怖,风声呼啸,我在残垣断壁间摸索前行,终于在古堡顶层找到了第一颗水晶,它悬浮在空中,散发着幽蓝的光。
接着,我赶到了小镇边缘的神秘磨坊。磨坊里弥漫着刺鼻的气味,巨大的水车嘎吱作响。在磨坊深处,一只守护水晶的大狗拦住了我的去路,我小心翼翼地安抚它,从口袋里掏出珍藏的零食,大狗渐渐放松警惕,我顺利拿到了第二颗水晶,它如同一颗炽热的红宝石。
最后一颗水晶的线索指向了学校图书馆的地下室。地下室阴暗潮湿,书架上摆满了尘封已久的书籍。我在一本古籍中找到了水晶,它是透明的,内部却有星辰闪烁。
分针指向十二点,喷泉果然干涸,地面开始龟裂,黑暗气息从裂缝中涌出。我及时赶到,顾不上害怕,迅速将水晶放入喷泉底部。刹那间,水晶绽放出耀眼光芒,光芒所到之处,黑暗消散,喷泉重新涌出清澈的泉水。
一切恢复平静,我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路过银杏树时,发现那个树洞已经消失不见,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但我知道,这一夜的奇妙冒险,将成为我心中永远的秘密,也让我明白了勇气与担当的力量。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作文。“那一天,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作为开头,限定了故事的起始情境,要求从这个特定的时间点切入,引发后续情节。“奇怪”是核心词,意味着这件事要超出常规认知,带有神秘、新奇、意想不到的特点,能迅速抓住读者好奇心。发挥联想和想象写一个故事,这给予了极大创作自由,但故事需有完整情节,包括开端、发展、高潮与结局,同时要塑造鲜明人物形象,通过人物对“奇怪事情”的反应推动故事,还要营造合适氛围,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故事的奇幻魅力。可以围绕主角在面对奇怪事情过程中的自我突破立意。比如,那一天,内向胆小的主角发现自己能与家里的老物件对话,这些物件讲述着家族先辈的故事,起初主角惊慌失措,但慢慢在交流中汲取力量,克服内心恐惧,最终领悟到家族传承的勇气,实现成长蜕变。设定故事中奇怪事情为小镇上所有人一夜之间记忆互换。人们由此陷入混乱,猜忌、争吵不断。主角在探寻真相恢复秩序过程中,目睹人性的自私、善良、宽容等多面,最后明白理解与包容的珍贵,引发对人性本真的思考。开头按照给定语句开篇,简要描述那一天的日常背景,如“那一天,阳光依旧懒洋洋地洒在小镇的青石板路上,街边店铺照常营业,人们按部就班地忙碌着,然而,就在我路过那座废弃古宅时,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设置悬念,引出下文。中间故事发展部分,详细叙述奇怪事情的发生过程,细致刻画主角反应,如惊讶、疑惑、好奇等。随着情节推进,引入配角,通过人物间互动、对话推动故事走向高潮,如主角与朋友探讨神秘现象、寻求帮助,遭遇阻碍或新线索。高潮部分要充分渲染紧张、神秘氛围,如揭示神秘力量来源、面临重大抉择等。结局可以是开放式,留下遐想空间,如主角虽解决眼前危机,但新的神秘暗示出现,预示故事未完待续;也可以是封闭式,主角历经波折后回归平静生活,却带着从奇怪事情中获得的感悟,如勇气、智慧,让读者感受到故事深意。
故事紧紧围绕神秘树洞来信展开,寻找三颗水晶阻止黑暗侵袭的主线任务充满奇幻色彩,情节跌宕起伏,从发现树洞、接受使命,到各个惊险刺激的取水晶场景,再到最终化解危机,环环相扣,牢牢吸引读者注意力。读书笔记完成情况调查统计表
年级
每读必写(%)
偶尔写(%)
从来不写(%)
七年级
2.0
17.1
80.9
八年级
8.3
28.7
63.0
九年级
13.8
33.4
52.8
目录
名士风度……读《世说新语》有感
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读《朝花夕拾》有感
勇敢面对挫折,正确对待人生……读《秋天的怀念》有感
丰富离奇的情节,令人难忘的人物……读《西游记》有感
段落
内容概括
③
A ______
④
母亲每日辛勤地劳动。
⑤
B ______
⑥
母亲用自己的聪明勤劳,维系着一家人的吃穿用度。
⑦
母亲在家庭中任劳任怨,待人和蔼,宽厚仁慈。
人物
方式
情感
“我”
扔下装垃圾的纸箱跑掉
① ______
外婆
② ______
亲近牛,心疼牛
母亲
③ ______
亲近牛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共6页。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名著阅读,语言表达,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作文,其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默写,综合题,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