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物理试卷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6691363/0-173900570711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物理试卷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6691363/0-173900570715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物理试卷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6691363/0-17390057072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物理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物理试卷,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分)中国人发明的风筝(古称鸢)是世界上公认最早的飞行器之一,明代《询刍录》中描述:“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声如筝鸣,故名风筝”,“声如筝鸣”指的是( )
A.响度B.音调C.音色D.回声
【答案】C
【解析】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不同人的声音的音色一般不同;“声如筝鸣”的意思是声音像是筝发出的,所以指的是音色,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2分)人在剧烈运动时要大量出汗,汗水有调节体温的作用,原因是汗水( )
A.蒸发吸热B.蒸发放热C.液化吸热D.液化放热
【答案】A
【解析】人体出汗后,汗液会蒸发,蒸发吸热,人体温度会降低,所以汗水有调节体温的作用,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3.(2分)学校开展了以下劳动实践活动,其中为了加快水分蒸发的是( )
A.给果树剪掉多余的枝叶
B.为移栽的瓜苗盖上地膜
C.用滴灌方式给树苗浇水
D.将潮湿的稻谷摊开晾晒
【答案】D
【解析】A、给果树剪掉多余的枝叶,减小了蒸发的面积,可减慢蒸发,故A不符合题意。
B、为移栽的瓜苗盖上地膜,是减小了表面积、减慢了液面上方的空气流动,可减慢蒸发,故B不符合题意;
C、用滴灌方式给树苗浇水,减小水分的表面积和表面空气流速,减慢蒸发,故C不符合题意;
D、将潮湿的稻谷摊开晾晒,加大了液体的表面积、提高了液体的温度,可加快蒸发,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2分)“掬手为升”是我国古代的计量方法之一,掬即为双手捧。如图,人双手捧起的米质量约为( )
A.3gB.300gC.30kgD.300kg
【答案】B
【解析】人双手捧起的米质量约为300g,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5.(2分)4月20日,天空上演了2023年的首次日食,本次日食出现了日全环食现象,给人们带来难得一见的天文盛宴。下列光现象,与该现象成因相同的是( )
A.小孔成像
B.水中倒影
C.镜中文字
D.空中彩虹
【答案】A
【解析】日食的形成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
A、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故A正确;
B、水中倒影是光的反射,故B错误;
CD、镜中文字和空中彩虹是光的折射现象,故CD错误。
故选:A。
6.(2分)如图画中题有李白《早发白帝城》诗句,诗中能估算出速度大小的一句是( )
A.朝辞白帝彩云间B.千里江陵一日还
C.两岸猿声啼不住D.轻舟已过万重山
【答案】B
【解析】A、云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与速度无关,故A错误;
B、“千里江陵一日还”描述的是一天内通过的距离,可以估算速度的大小,故B正确;
C、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诗人是根据音色来辨别是猿的声音,与速度无关,故C错误;
D、从“轻舟已过万重山”知,“山”相对于轻舟的位置不断变化,所以,以“轻舟”为参照物,“山”是运动的,知道距离,但不知道时间,所以无法估算速度的大小,故D错误。
故选:B。
7.(2分)一束光从空气中斜射向玻璃砖并穿过,光路如图所示,则四个角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α1=α2B.α1<θ1C.θ1=θ2D.α2<θ2
【答案】D
【解析】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砖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则α1>θ1,
光线从玻璃砖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则α2<θ2,
因两条法线是平行的,则由几何知识可知θ1=α2,所以α1>α2,θ1<θ2,
由上可知,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8.(2分)“1克重量比金贵!”国产大飞机C919大规模使用了国产化的第3代铝锂合金,使飞机重量显著减轻。第3代铝锂合金能减轻飞机重量,原因是它( )
A.强度大B.密度小C.耐腐蚀D.熔点高
【答案】B
【解析】根据ρ=可得m=ρV,可知体积一定时,物质的密度越小,质量越小。飞机的体积一定,第3代铝锂合金能减轻飞机重量,原因是它密度小。
故选:B。
9.(2分)用材料相同、大小不同的若干木块做实验,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如图所示的m﹣V图象。当这种木块体积为15cm3时,质量为( )
A.9gB.15gC.18gD.36g
【答案】A
【解析】由图知,木块的体积为30cm3时,质量为18g,则木块的密度:=0.6g/cm3,
根据密度公式得,这种木块体积为15cm3时,质量为:m'=ρV'=0.6g/cm3×15cm3=9g,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0.(2分)将一副眼镜放在太阳底下,使镜片正对太阳光,在地面上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根据现象,判断该镜片是( )
A.平面镜B.凹透镜C.玻璃板D.凸透镜
【答案】B
【解析】将眼镜放到太阳光下,由图知,阳光通过眼镜形成的光斑四周亮、中间暗,说明该眼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所以是凹透镜。
故选:B。
二、多项选择题(满分15分,共5题.每题选全得3分,漏选得2分,错选或不选得0分);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有2~3个选项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将答题卡对应项涂黑
(多选)11.(3分)炎热夏天,不宜向阳光下的盆栽植物洒水,原因是浇在叶面上的水会凝结成如图所示的圆形水珠,叶片会被“烧糊”。这些圆形水珠( )
A.相当于凸透镜B.相当于凹透镜
C.对阳光有会聚作用D.对阳光有发散作用
【答案】AC
【解析】炎热的夏天向盆栽的植物洒水,水会形成圆形的水珠,相当于凸透镜,对直射的阳光有会聚作用,会“烧糊”叶片,故AC正确,BD错误。
故选:AC。
(多选)12.(3分)如图,小蓝正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茶色玻璃板垂直放置在方格纸上,蜡烛M、N外形相同,现N与M的像完全重合。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选用茶色玻璃板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B.选用方格纸便于探究像跟物的位置关系
C.蜡烛M距玻璃板越远,它所成的像就越小
D.若用光屏替换蜡烛N,则光屏上不能得到M的像
【答案】ABD
【解析】A、相比于玻璃板,茶色玻璃反射光的能力强,故选用茶色玻璃板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故A正确;
B、方格纸可直接比较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关系,选用方格纸便于探究像跟物的位置关系,故B正确;
C、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蜡烛M距玻璃板越远,它所成的像大小不变,故C错误;
D、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若用光屏替换蜡烛N,则光屏上不能得到M的像,故D正确。
故选ABD。
(多选)13.(3分)如图所示,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其中a、b两位置有一处“白气”较浓。以下关于“白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它是水蒸气B.a处较浓
C.它是小水滴D.b处较浓
【答案】BC
【解析】“白气”是水壶中的水汽化形成水蒸气,水蒸气在上升过程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a处位置偏高,温度较低,故a处“白气”更浓,故AD错误,BC正确。
故选:BC。
(多选)14.(3分)工厂要制造一种钢铝罐,即在钢罐内表面压接一层厚度仅为0.25mm的铝膜。科学家先把铝膜装到钢罐内与罐内表面相贴,再往钢罐内灌满水,水中插入冷冻管,使水结冰,铝膜就与钢罐接牢了。水、冰的密度分别为10×103kg/m3和0.9×103kg/m3,则水结冰后( )
A.质量不变B.质量变大C.体积不变D.体积变大
【答案】AD
【解析】当钢罐内灌满水,水中插入冷冻管,水会结冰,水结冰时体积变大会产生的巨大压力使它们压牢了,故AD正确,BC错误。
故选:AD。
(多选)15.(3分)杭州亚运用机器狗搬运铁饼,某次测试中,甲、乙两机器狗位于同一直跑道的同一起点,同时向同一方向出发,其运动路程与时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则本次测试中( )
A.在t=20s时,甲、乙的速度相等
B.在0~20s内,甲、乙的平均速度相等
C.在0~10s内,甲的速度是2m/s
D.在0~10s内,乙的速度是4m/s
【答案】BCD
【解析】A、由s﹣t图可知,甲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即甲全程做匀速直线运动,
乙在0~10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在10s后,乙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在t=20s时,甲、乙的速度不相等,故A错误;
B、由s﹣t图可知,在0~20s内,甲、乙通过的路程相等,由v=可知,甲、乙的平均速度相等,故B正确;
C、由s﹣t图可知,甲的速度v甲===2m/s,由于甲全程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在0~10s内,甲的速度是2m/s,故C正确;
D、由s﹣t图可知,在0~10s内,乙的速度v乙===4m/s,故D正确。
故选:BCD。
三、填空作图题(满分22分,共5题)
16.(3分)人工智能(AI)在众多领域中被广泛应用,智能音箱便是其一。
(1)智能音箱的声音是由内部扬声器 振动 产生的。
(2)对智能音箱发出“增大声音”的指令时,音箱就自动使声音的 响度 变大。
(3)当声音过大时,音箱会发出“音量过大,可能会吵到别人”的提示,这是提醒你从噪声的 产生 (选填“产生”“传播”或“接收”)环节控制噪声。
【答案】(1)振动;(2)响度;(3)产生。
【解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智能音箱的声音是由内部扬声器振动产生的;
(2)对智能音箱发出“增大声音”的指令时,音箱就自动改变声音的响度,响度变大,则音箱内部扬声器振动的幅度变大;
(3)手机会提醒“音量过大,可能会吵到别人”,这是从噪声的产生环节进行噪声防治。
故答案为:(1)振动;(2)响度;(3)产生。
17.(4分)2023年5月10日,天舟六号货运飞船与我国天宫空间站精准对接。
(1)自地球抵达空间站后,货运飞船的质量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空间站每90分钟绕地球一圈,以地球为参照物,空间站是 运动 的。
(3)空间站轨道高度为400~450千米,其周围没有空气,航天员可以透过舷窗俯瞰地球这颗绝美蓝星,说明光的传播 不需要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介质。
(4)空间站电池板的玻璃盖片薄似一张普通A4纸,其厚度约为0.1 mm (填单位)。
【答案】(1)不变;(2)运动;(3)不需要;(4)mm。
【解析】(1)货运飞船自地球抵达空间站后,只是位置变,故质量不变;
(2)空间站每90分钟绕地球一圈,与地球自转速度不同,故以地球为参照物,空间站是运动的;
(3)空间站周围没有空气,航天员可以透过舷窗俯瞰地球这颗绝美蓝星,说明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4)一张普通A4纸,其厚度约为0.1 mm。
故答案为:(1)不变;(2)运动;(3)不需要;(4)mm。
18.(6分)手机Phyphx软件能自动测量并记录时间,如图甲,小蓝想知道两大楼之间的距离s,她利用Phyphx软件进行了测量。
查阅资料,得到空气中声速v随温度T变化的数据如下表。
(1)用描点法,在图乙中画出声速v与温度T关系的图象。
(2)当温度降低时,空气中的声速 变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根据表格数据推断:15℃时,空气中声速为 339 m/s。
(4)根据表格数据,写出声速v与温度T之间的函数表达式:v= v=330+T (不必写单位)。
(5)如图甲所示,小蓝站在两楼间A处,她大喊一声,手机分别在0.4s后、0.6s后接收到两次回声。手机显示此时气温为0℃,则两楼的间距为:s= 165m 。
【答案】(1)见解答;(2)变小;(3)339;(4)v=330+T;(5)165m。
【解析】(1)根据表格中数据在图乙中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如图所示:
(2)由图像知,当温度降低时,空气中的声速变小;
(3)根据表格数据,15℃时,空气中声速为:v'==339m/s;
(4)气温每升高5℃,声速增大3m/s,随着T的增大,v将增大,v=330+T;
(5)由表知,气温为0℃时,声音的速度v=330m/s,
声音传播到第一幢高楼的时间:t1=×0.4s=0.2s,
由v=可得人到第一幢高楼的距离:s1=vt1=330m/s×0.2s=66m;
声音传到第二幢高楼的时间t2=×0.6s=0.3s,
由v=可得人到第二幢高楼的距离:s2=vt2=330m/s×0.3s=99m;
则两幢高楼的距离:s=s1+s2=66m+99m=165m。
故答案为:(1)见解答;(2)变小;(3)339;(4)v=330+T;(5)165m。
19.(5分)学了光学后,小蓝将凸透镜、平面镜进行组合,得到如图所示的装置。其中F是凸透镜的焦点,S′是光源S(图中未画出)在平面镜中的像,像S′与左侧焦点F重合;a是光源S发出的一束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其反向延长线过左侧焦点F。
(1)请在图中作出:
①光源S的位置。
②反射光线a所对应的入射光线b。
③光线a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2)反射光线a与平面镜的夹角为28°,则入射光线b的入射角大小为 62° 。
(3)光源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部分反射光射到凸透镜上,这部分反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 A (填选项字母)。
A.均平行于透镜主轴
B.均不平行于透镜主轴
C.一部分平行于透镜主轴
【答案】(1)如图所示;(2)62°;(3)A。
【解析】(1)作出S′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即光源S的位置;反射光线a与平面镜的交点为入射点O,连接SO可得入射光线;反射光线a的反向延长线过凸透镜左侧的焦点,光线a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如图所示:
(2)反射光线a与平面镜的夹角为28°,反射角为90°﹣28°=62°,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入射光线b的入射角大小也为62°;
(3)像S′与左侧焦点F重合,光源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的反向延长线都过凸透镜左侧焦点,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射出。故A正确、BC错误。
故答案为:(1)如图所示;(2)62°;(3)A。
20.(4分)在空间站实验舱中,蜡烛燃烧时产生了球形火焰。在地球表面,蜡烛火焰呈泪滴状,如图所示。蜡烛为何能燃烧?地球上蜡烛的火焰为何呈泪滴状?
(1)蜡烛为何能燃烧?点燃棉芯时,石蜡受热,先通过 熔化 这一物态变化变成液态石蜡,液态石蜡再受热 汽化 (填物态变化)成石蜡蒸汽,石蜡蒸汽与空气中的氧气混合就会燃烧。
(2)在地球表面,蜡烛的火焰为何呈泪滴状?这是因为:蜡烛燃烧时,火焰周边的空气受热膨胀,体积 变大 (填变化情况,下同),密度 变小 而上升;热空气上升后,冷空气就从四面八方流过来,从而形成气流;火焰被它周围上升的气流拉升,形成泪滴状。
【答案】(1)熔化;汽化;
(2)变大;变小。
【解析】(1)石蜡受热,由固态熔化为液态,液态石蜡再受热汽化为石蜡蒸汽,石蜡蒸汽与空气中的氧气混合就会燃烧;
(2)蜡烛燃烧时,火焰周边的空气受热膨胀,体积变大,由于质量不变,根据ρ=可知,密度变小。
故答案为:(1)熔化;汽化;
(2)变大;变小。
四、实验探究题(满分31分,共5题)
21.(5分)家住农村的奶奶做饭时,在大锅水中放一壶水,壶中的水能否沸腾?针对此问题,小蓝用图甲装置进行了探究,她用酒精灯给烧杯和试管中的水加热,温度计A、B分别测量试管和烧杯中水的温度。从水温达到92℃开始,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直至烧杯中的水沸腾,并持续加热一段时间。烧杯中的水沸腾后,在继续加热时段内,杯中水持续沸腾,但试管中的水始终没有沸腾;该时段内,A、B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始终相同。
根据实验数据,在坐标纸上画出了水的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如图乙所示。
(1)综上可知:烧杯中的水,沸点是 99 ℃;在沸腾过程中,这些水的温度 不变 ,但酒精灯要持续加热,说明这些水在沸腾过程中要不断 吸收 热量。
(2)试管中的水,温度达到了沸点,但始终没有沸腾,原因是:这些水 不能持续吸热 。
(3)你相信冷水能使水沸腾吗?停止加热后,立即将试管中的水倒入烧瓶,迅速塞上瓶塞并倒置,然后向瓶底浇冷水,如图丙,发现烧瓶中的水居然沸腾了!请你推断:冷水使瓶内气体变稀薄,导致水的沸点 降低 (选填“升高”或“降低”)。
【答案】(1)99;不变;吸收;
(2)不能持续吸热;
(3)降低。
【解析】(1)由图乙可知,水到达99℃之后,温度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即水的沸点,故沸点为99℃,但酒精灯要持续加热,说明这些水在沸腾过程中要不断吸热;
(2)用水浴法加热,试管中的水能够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因为试管中的水和烧杯中的水温度相同后,试管中的水不能从烧杯中的水持续吸热;
(3)向瓶底浇冷水,瓶内水蒸气遇冷液化,气压变小,烧瓶中的水又开始沸腾,说明达到了水现在的沸点,说明水的沸点降低。
故答案为:(1)99;不变;吸收;
(2)不能持续吸热;
(3)降低。
22.(5分)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小蓝选用了平面镜、硬纸板、激光笔和铅笔进行探究。纸板垂直立在平面镜上,由E、F两部分连接而成,E、F可绕与平面镜垂直的接缝ON转动,如图所示。
(1)实验中,还需要的器材有 量角器 ;硬纸板除了显示光路,还可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 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
(2)如图所示,使一束光贴着纸板入射到O点,当入射光绕O点逐渐靠近法线ON时,发现反射光线逐渐 靠近 法线ON;
(3)改变光束入射角度,多做几次,归纳出光的反射定律,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得出普遍规律,避免偶然性 ;
(4)利用数学知识,光的反射定律也可表述为: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关于法线 对称 。
【答案】(1)量角器;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2)靠近;
(3)得出普遍规律,避免偶然性;
(4)对称。
【解析】(1)为了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量角器;让硬纸板的一侧向前或向后移动,观察是否能够看到反射光线,从而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2)使一束光贴着纸板入射到O点,当入射光绕O点逐渐靠近法线ON时,入射角增大,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反射光线逐渐靠近法线ON;
(3)改变光束入射角度,多做几次实验的目的是:得出普遍规律,避免偶然性;
(4)因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关于法线对称。
故答案为:(1)量角器;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2)靠近;
(3)得出普遍规律,避免偶然性;
(4)对称。
23.(6分)冬天下大雪时,小海看到护路工人往路面撒上大量的盐,他了解到道路结冰会对行车安全造成危害,撒盐可以使路面的冰雪熔化。小海不禁产生了疑问,在相同气温下,为什么撒盐后冰就会熔化呢?小海回家后进行了探究。
(1)他从冰箱里取出一些冰块,分别放入A、B两个相同的易拉罐中,并在A罐中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一段时间,如图甲,当两罐内有 液体 出现时,用温度计分别测出罐内混合物的温度,测量结果如图乙所示,则A罐内混合物的温度为 ﹣6℃ ;对比B罐内混合物的温度,小海得出结论:撒盐便于除冰雪,原因是盐能 降低 (选填“提高”或“降低”)冰的熔点;
(2)小海还发现,一只罐外壁出现了白霜,而另一只罐外壁出现的是小水珠,则出现白霜的是 A (选填“A”或“B”)罐,形成白霜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凝华 ,此过程要 放出 热量。
【答案】(1)液体;﹣6℃;降低;(2)A;凝华;放出。
【解析】(1)从冰箱里取出一些冰块,分别放入A、B两个相同的易拉罐中,并在A罐中加入适量的盐,当两罐中有液体出现时,如图乙,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A温度计的示数为零下6℃,温度计的示数为0℃,因此A罐中混合物的温度为零下6℃;对比B罐温度小海得出相同的气温下撒了盐后的冰会熔化的原因是盐冰混合物的熔点低于冰的熔点;
(2)B罐内混合物的温度为0℃,0℃时水能以液态存在,罐外壁出现的液态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而乙罐中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此温度下水只能以气态或固态存在,罐外壁出现的固态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因此出现白霜的是A罐,凝华过程中要放热。
故答案为:(1)液体;﹣6℃;降低;(2)A;凝华;放出。
24.(8分)如图甲,天宫授课时,透过王亚平制作的水球,看到了她倒立、缩小的像。老师告诉小海,这个水球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小海对此很好奇,于是,他选用了下表一中某一规格的凸透镜,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进行了探究,图乙所示的是已调整好的器材。
小海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第1、2次实验的观测情况已记录在下表二中。
表一:
表二:
(1)光屏上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 实像 ;小海所选凸透镜的焦距为 12 cm;
(2)第1次实验的成像规律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请列举1例: 照相机 ;
(3)请你根据前两次实验结果,对第3次实验进行推测:当物距u=20cm时,所成像的性质是 倒立、放大的实像 。推测依据是: 光路的可逆性 ;
(4)一段时间后,小海发现蜡烛的像如图丙所示,此时将蜡烛向 上 移,就可使烛焰的像移到光屏中央;
(5)小海认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还可能与凸透镜的直径有关,若要验证其猜想,则可在表一中选取编号为 AB 两个凸透镜进行实验;
(6)图甲实验中,若王亚平稍向后远离水球,则她经水球所成的像大小将 变小 。
【答案】
【解析】(1)实像可以用光屏承接,虚像则不能,因此光屏上的像是实像;
由表二可知,u=v=24cm,根据u=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即2f=24cm,故小海所选凸透镜的焦距为f=12cm;
(2)第1次实验中,物距大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3)当物距u=20cm,此时物距等于第1次实验的像距,根据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可知,像距应等于第1次实验的物距,因此时物距小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所成像的性质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4)一段时间后,小海发现蜡烛的像如图丙所示,此时蜡烛的像成在光屏的上方,根据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可知,此时将蜡烛向上移,就可使烛焰的像移到光屏中央;
(5)小海认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还可能与凸透镜的直径有关,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小海选取的凸透镜焦距应相同,凸透镜的直径不同,由表中数据可知,若要验证其猜想,可在表中选取编号为AB两个凸透镜进行实验验证;
(6)图甲实验中,若王亚平稍向后远离水球,此时物距增大,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她经水球所成的像大小将变小。
故答案为:(1)实像;12;(2)照相机;(3)倒立、放大的实像;光路的可逆性;(4)上;(5)AB;(6)变小。
25.(7分)叶面施肥能提高蔬菜的产量及品质,但喷施的浓度要适当。学雷锋小组帮菜农精确测量叶面肥的密度,实验如下。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甲,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 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正确操作后,发现指针仍偏右,则应向 左 方旋动平衡螺母,直至横梁平衡。
(2)将适量的叶面肥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叶面肥的总质量,当天平平衡时,所用砝码及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叶面肥和烧杯的总质量为 78.6 g。
(3)将烧杯中的叶面肥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丙,量筒中叶面肥的体积为 40 cm3。
(4)将倒空后的烧杯放在左盘,在右盘中按照规则加减砝码,当把最小为5g的砝码放入右盘后,指针静止时如图丁所示,接下来的操作是: 向右移动游码 ,直到横梁恢复平衡;测出倒空后的烧杯的质量为37g。
(5)所测叶面肥的密度为:ρ= 1.04 g/cm3。
(6)该实验方案所测的叶面肥密度是 准确 (选填“准确”或“不准确”)的。
【答案】
【解析】(1)图甲中游码没有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处,则接下来小明应进行的操作是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当游码归零时,指针指向分度盘中央红线的右侧,则平衡螺母应向左调节;
(2)天平的分度值为0.2g;烧杯和叶面肥的总质量是:m1=50g+20g+5g+3.6g=78.6g;
(3)由图中示数可知叶面肥的体积是V=40mL=40cm3;
(4)天平平衡后,把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当把砝码盒中最小的砝码放入右盘后,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此时应向右移动游码,直至天平平衡;
(5)量筒中叶面肥的质量为m=78.6g﹣37g=41.6g,
叶面肥的密度为:ρ===1.04g/cm3;
(6)先测叶面肥和烧杯的总质量,再测倒空后的烧杯的质量,其质量和体积都是正确的,则根据密度公式ρ=可知测出的叶面肥密度准确。
故答案为:(1)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左;(2)78.6;(3)40;(4)向右移动游码;(5)1.04;(5)准确。
五、计算解答题(满分12分,共2题)
26.(8分)建筑工地需要运输400m3的沙子,为了估测这些沙子的质量,工人先用一只空桶装满一桶沙子,测得桶中细沙的质量为78kg;再把这只桶装满一桶水,测得桶中水的质量为30kg。请解答:
(1)桶的容积。
(2)沙石的密度。
(3)所要运输的这些沙子的质量。
(4)小蓝手中有一个带体积刻度的玻璃杯,她是这样测量沙子密度的:先向玻璃杯中加入体积为V1的沙子,测得沙子和玻璃杯的总质量为m1;继续向杯中加沙子,当沙子的体积为V2时,测得沙子和玻璃杯的总质量为m2。写出计算沙子密度的数学表达式:ρ= (用上述字母表示)。
【答案】(1)桶的容积是0.02m3;
(2)沙子的密度是2.6×103kg/m3;
(3)400m3的沙子总质量为1.04×103吨:
(4)。
【解析】(1)因为桶装满水,所以桶的容积:
V桶=V水==0.03m3;
(2)由题意知,沙子的体积:V沙=V桶=0.03m3
沙子的密度为:ρ沙==2.6×103kg/m3;
(3)400m3的沙子的质量为:m总=ρ沙V总=2.6×103kg/m3×400m3=1.04×106kg=1.04×103t;
(4)设空烧杯的质量为m杯,沙的密度为ρ,由题知,先向玻璃杯中加入体积为V1的沙子,测得沙子和玻璃杯的总质量为m1;继续向杯中加沙子,当沙子的体积为V2时,测得沙子和玻璃杯的总质量为m2。
即,总质量m1=m沙1+m杯,
则由m=ρV可得,ρV1+m杯=m1﹣﹣﹣﹣﹣﹣﹣①
总质量m2=m沙2+m杯,
则由m=ρV可得,ρV2+m杯=m2﹣﹣﹣﹣﹣﹣②
联立①②解得:ρ=。
答:(1)桶的容积是0.02m3;
(2)沙子的密度是2.6×103kg/m3;
(3)400m3的沙子总质量为1.04×103吨:
(4)。
27.(4分)十次事故九次快!乘车返校时,小海用所学知识,给驾车的父亲算了一笔账,他说:“从咱家到学校这段路,平均车速从80km/h提高到90km/h,也就差3分钟的时间。”则从小海家到学校的这段路:
(1)平均车速从80km/h提高到90km/h,所用时间将 少用3min 。
(2)当车速提高到90km/h时,此速度为 25 m/s。
(3)路程为 36 km。
(4)以8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用时为 0.45 h。
【答案】(1)少用3min;(2)25;(3)36;(4)0.45。
【解析】(1)由“从咱家到学校这段路,平均车速从80km/h提高到90km/h,也就差3分钟的时间”可知,平均车速从80km/h提高到90km/h,所用时间将比原来少用3min;
(2)90km/h=90×m/s=25m/s;
(3)设路程为s,Δt=3min=h,当车速提高到90km/h时,路程不变,由此列出等式:
﹣=Δt,即﹣=h,
解得s=36km;
(3)由v=可得,以8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时,所用时间:
t===0.45h。
故答案为:(1)少用3min;(2)25;(3)36;(4)0.45。温度T/℃
﹣20
﹣10
0
10
20
30
声速v/(m•s﹣1)
318
324
330
336
342
348
凸透镜编号
焦距/cm
直径/cm
A
5
3.0
B
5
5.0
C
10
5.0
D
12
5.0
实验序号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性质
1
30
20
倒立、缩小的像
2
24
24
倒立、等大的像
3
20
4
8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共11页。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