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6691369/0-173900572874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6691369/0-17390057287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6691369/0-173900572881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18页。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等内容在答题卡、试题相应位置填写(涂)正确。
2.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 秀丽隐杆线虫属于线形动物,是研究遗传、发育、衰老等过程的重要实验动物,干扰其1in-14基因会导致发育不正常。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秀丽隐杆线虫有口有肛门
B. 秀丽隐杆线虫和蚯蚓一样身体分节
C. 生物的性状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影响
D. lin-14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答案】B
【分析】线形动物: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代表动物有:蛔虫、秀丽隐杆线虫、钩虫、丝虫等。
【详解】A.秀丽隐杆线虫属于线形动物,身体细长、呈圆柱形、有口有肛门,A正确。
B.秀丽隐杆线虫身体不分节;蚯蚓属于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环状体节构成,B错误。
C.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基因决定性状的表达,同时,性状还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故生物的性状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影响,C正确。
D.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因此,lin-14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正确。
故选B。
2. 如表中关于甲和乙两类动物共同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A
【分析】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并且从这种生物体上摄取养料来维持生活的现象,叫做寄生。被寄生的生物叫做宿主。
【详解】A.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通常有毛;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用肺呼吸;体温恒定;胎生、哺乳。可见,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是用肺呼吸,A正确。
B.线形动物通常生活在水或土壤中,也有一些寄生在其他生物体内;环节动物大多生活在海洋中,少数生活在淡水和潮湿的陆地环境中。可见,寄生生活不是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共同特征,B错误。
C.大多鱼是体外受精,少数鱼是体内受精,两栖动物都是体外受精,C错误。
D.腔肠动物的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扁形动物的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可见,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共同特征是口无肛门,D错误。
故选A。
3. 观察比较兔和狼的牙齿,能分析得出( )
A. 兔的门齿发达适于磨碎食物
B. 狼的犬齿发达适于切断食物
C. 兔的牙齿包括门齿、犬齿和臼齿
D. 牙齿的分化提高了哺乳动物摄取和消化食物的能力
【答案】D
【分析】哺乳动物的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
【详解】AC.兔属于植食性动物,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无犬齿;门齿适于切断食物,臼齿适于磨碎食物,这与家兔的植食性生活相适应,AC错误。
B.狼属于肉食性动物,犬齿发达,适于撕裂食物,这与肉食性生活相适应,B错误。
D.哺乳动物的牙齿分为门齿,臼齿,犬齿。哺乳动物牙齿的分化,适应复杂的环境,吃不同的食物,既增强了其摄食能力,又增强了对食物的消化功能,D正确。
故选D。
4. 动物体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蝗虫的后足发达,适于跳跃
B. 家鸽的飞行器官是翼
C. 软体动物体表都有贝壳,保护柔软的身体
D. 金鱼适于水中生活的运动器官是鳍
【答案】C
【分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现象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包括两层意思:一定的结构产生与之相对应的功能;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
【详解】A.蝗虫的胸部生有三对足,分别为前足、中足和后足,后足发达适于跳跃,A正确。
B.家鸽是鸟类,前肢变为翼,更好扇动空气,结合发达的胸肌适应空中飞行;故家鸽的飞行器官是翼,B正确。
C.软体动物身体柔软,身体外面包着外套膜,一般具有贝壳,有的贝壳退化,如乌贼,C错误。
D.金鱼生活在水中,运动器官是鳍,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D正确。
故选C。
5. 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都有各自的呼吸器官(结构)。下列动物的呼吸器官(结构)对应错误的是( )
A. 鲢鱼——鳃B. 蝗虫——气门
C. 蚯蚓——湿润的体壁D. 青蛙——肺和皮肤
【答案】B
【分析】不同动物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部位是不同的,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用肺或气管呼吸;生活在水中的动物,一般用鳃呼吸。
【详解】A.鲢鱼属于鱼类,生活水中,用鳃呼吸,A正确。
B.气门是气体进出蝗虫体内的门户,气门与体内的气管相通,气管是蝗虫进行气体交换的呼吸器官,B错误。
C.蚯蚓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氧气先溶解在体壁的粘液里,然后渗透到体壁内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体壁排出体外。因此蚯蚓用湿润的体壁呼吸,C正确。
D.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幼体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青蛙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或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D正确。
故选B。
6. 陆生动物一般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适应干燥环境。下列不属于该类型结构的是( )
A. 蛔虫体表有角质层B. 朱鹮的卵壳
C. 蝗虫的外骨骼D. 扬子鳄的鳞片
【答案】A
【分析】陆生动物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如爬行动物具有角质的鳞或甲,昆虫具有外骨骼,以适应陆地干燥的气候。
【详解】A.蛔虫是一种寄生在动物体内的线形动物,其体表覆盖的角质层主要起保护作用,防止被寄主的消化液侵蚀,而不是为了防止水分散失,A符合题意。
B.朱鹮是一种鸟类,其卵壳坚硬,主要作用是保护卵在孵化过程中不受外界环境的破坏,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卵内水分的蒸发,B不符合题意。
C.蝗虫是一种昆虫,其体表的外骨骼不仅坚硬,还能有效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使其能在干燥的环境中生存,C不符合题意。
D.扬子鳄是一种爬行动物,其体表的鳞片同样能起到防止水分散失的作用,帮助其在陆地上生活,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 动物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蝎、蜈蚣可以入药
B. 导盲犬、搜救犬都是人类的得力助手
C. 鸟类是生物圈的重要成员,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因素
D. 乳腺生物反应器和仿生一样,都是利用了转基因技术原理
【答案】D
【分析】动物作用: 1.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 2.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详解】A.蝎和蜈蚣属于节肢动物门,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特别是在中医药中,可以入药用来治疗一些疾病,A正确。
B.导盲犬和搜救犬通过专门的训练,能够帮助视力障碍人士,或在灾难中帮助搜救,是人类的得力助手,展示了生物与人类的协作关系,B正确。
C.鸟类是重要的生态成员,涉及到种子传播、害虫控制等,因而是维持生物圈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C正确。
D.乳腺生物反应器指是将基因工程用于乳腺细胞,产生特定蛋白质,是一种转基因技术。而仿生学并不是一种应用转基因技术的实例,它是指模仿自然生物的构造、功能等,来开发新技术或产品,并非全部基于转基因技术,D错误。
故选D。
8. 如图表示了果蝇的一生与蜕皮激素水平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果蝇的发育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
B. 外骨骼限制生长,因此有蜕皮现象
C. 蜕皮激素水平在蛹期达到最高值
D. 生长发育可能与蜕皮激素水平有关
【答案】A
【分析】昆虫的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为:卵→幼虫→蛹→成虫;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为:卵→若虫→成虫。
【详解】A.果蝇的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幼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成虫显著不同,故A错误。
B.果蝇的体表有外骨骼,具有保护内部柔软的身体和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的作用,外骨骼不能随着蝗虫身体的生长而长大,所以在昆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脱掉原来的外骨骼的现象,这就是蜕皮,故B正确。
C.识图可知,蜕皮激素的分泌活动正好在蜕皮过程以前达到最高峰,即蛹期,故C正确。
D.蜕皮激素是一类具有强蜕皮活性的物质,具有促进细胞生长的作用,促进生长发育,故D正确。
故选A。
9. 下列人的性状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 A型、B型、0型、AB型血B. 惯用左手和惯用右手
C. 卷发和黑发D. 黄皮肤和黑皮肤
【答案】C
【详解】ABD、A型、B型、O型、AB型血,惯用左手和惯用右手,黄皮肤和黑皮肤,都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因此都是相对性状;C、卷发和黑发是两种性状,因此不是相对性状。 所以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卷发和黑发。
故选C
10. 科学家们将男人、女人的体细胞内的染色体进行整理,形成了下列的排序图甲和乙,结合染色体的结构图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从图丙中可以看出,染色体是由[2]DNA和[3]蛋白质组成的
B. 根据图甲、乙染色体组成可以判断,男性染色体组成图是乙
C. 科学家实施的“人类基因组计划”要对人类全部染色体的基因进行测位,要测定的人类染色体的数目是46条
D. 近亲结婚,后代患遗传病的可能性增大
【答案】C
【分析】(1)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其中有一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女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称为XX染色体,男性体细胞的性染色体中,较大的一条命名为X染色体,较小一条称为Y染色体。
(2)图甲是女性染色体图谱;图乙是男性染色体图谱;图丙中,1是染色体,2是DNA,3是蛋白质。
【详解】A.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它是由[3]蛋白质和[2]DNA两种物质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A正确。
B.观察图示可知:乙的第23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不一样,为XY染色体,是男性的染色体组成,B正确。
C.人体内每个细胞内有23对染色体;包括22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性染色体包括:X染色体和Y染色体。根据分析可知,男性染色体的组成:22对常染色体+XY,女性染色体的组成:22对常染色体+XX。因此,人类基因组计划要测定的人类染色体数应该是22条常染色体和两条性染色体X和Y,即24条,C错误。
D.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因此,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D正确。
故选C。
11. 植物实践园里种植出甲、乙两种花生,现对甲和乙果实的长轴长度进行抽样测量,结果如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抽样时选择饱满的两种花生果实
B. 甲果实的长轴长度都大于乙
C. 甲果实的长轴长度的平均值大于乙
D. 俩样本间的差异主要是由环境引起的
【答案】C
【分析】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
【详解】A.不能对检测对象逐―检查时,可以从检测对象总体中抽取少量个体作为样本,这样检测的结果能够反映总体的情况,这种方法叫做随机抽样检测法。力了使抽样检测的结果接近总体真实情况,抽样时应当尽量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实验用的花生要随机抽取多颗,而不是只选择饱满的,A错误。
B.由图表中的数据分析可知,甲果实的长轴都大于乙是不能确定的,B错误。
C.由图表中的数据分析可知,甲果实的长轴平均长度大于乙果实,C正确。
D.甲样本个体间或乙样本个体间性状的差异是由于环境不同而引起的,是不可遗传的变异。而两个样本组间的差异是遗传物质不同而引起的,属于可遗传的变异。俩样本间的差异主要是由遗传物质引起的,D错误。
故选C。
12. 下列变异中,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的是( )
A. 水肥充足长出的大花生B. 受射线照射的太空椒
C. 高产抗倒伏小麦D. 转基因超级鼠
【答案】A
【分析】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及子代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详解】A.水肥充足长出的大花生,是环境影响产生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因此是不可遗传的变异,A符合题意。
BCD.受射线照射的太空椒、高产抗倒伏小麦、转基因超级鼠,都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因此是可遗传的变异,能够遗传给后代,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 考古学家在三星堆遗址发现了古象牙,通过将象牙中残存的DNA与现有象群DNA进行比较,可以推测两者的亲缘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通过一定技术手段可估测古象生存年代
B. 所发现古象牙能为生物进化提供证据
C. 古象牙中残存的DNA携带了遗传信息
D. 两者的DNA差异越大,亲缘关系越近
【答案】D
【分析】化石(生物的遗体、 遗物或生活痕迹, 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 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 是生物进化最直接和最有力的证据, 但不是唯一的证据。 一般而言, 在越古老的地层中, 形成化石的生物越低等, 越浅的地层中, 形成化石的生物越高等。
【详解】A.化石是由古代生物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 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 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因此通过一定技术手段可估测古象生存年代,故A正确。
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 比较全面的证据, 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 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 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因此所发现的古象牙能为生物进化提供证据,故B正确。
C.DNA 是古象的主要遗传物质, 携带遗传信息,故C正确。
D.古象和现代大象两者的 DNA 差异越小, 亲缘关系越近,故D错误。
故选D。
14. 如图表示长颈鹿的进化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X表示变异,决定了长颈鹿原种后代性状的改变
B. Y表示自然选择,决定长颈鹿进化的方向,是定向的
C. 长颈鹿的生存环境决定了其性状是否有利
D. 不同性状的长颈鹿在生存斗争中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答案】D
【分析】图中X表示变异、Y表示自然选择,这二者是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的表现型,保存有利性状,淘汰不利性状,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变化长颈鹿原种和长颈鹿新种是两个物种,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图中X表示变异,Y表示自然选择。
【详解】A.X指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不同性状,导致了长颈鹿原种后代性状的改变,A正确。
B.Y表示自然选择,自然选择过程中保存有利性状,淘汰不利性状,B正确。
C.生物产生的变异是否有利,则决定于生物是否适应环境,C正确。
D.达尔文认为,在激烈的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在自然界中的生物,经过激烈的生存斗争,生存下来的个体是通过遗传过程来积累其特性的(有利变异),最终形成具有新特性的新品种,D错误。
故选D。
15.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3版》正式发布,共收录物种135061种,其中动物就有13861属,65362种。与2022版比较,新增10027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B. 同属比同种的生物相似程度更高
C. 名录可以反映我国生物多样性现状D. 物种数量的增加与生态环境改善有关
【答案】B
【分析】①生物分类从大到小的等级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②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遗传)多样性、物种(生物种类)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③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详解】AB.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故同属比同种的生物相似程度更低,A正确,B错误。
C.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遗传)多样性、物种(生物种类)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决定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故名录可以反映我国生物多样性现状,C正确。
D.生物的栖息环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故此,物种数量的增加,说明有适合生物的栖息环境。因此物种数量的增加与生态环境改善有关,D正确。
故选B。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35分)
16.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改善身体机能,提高免疫力,促进脑力,对于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充沛的精力、活跃的思维,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资料一:深蹲起是一种锻炼人体下肢力量的运动形式,在锻炼腿部力量的同时,也能提高人体心肺功能。
资料二:我国三位航天员曾驻留中国空间站六个月,长时间处于失重环境,是否会导致航天员出现骨质疏松,增加骨折风险?科研人员用大鼠开展了相关研究。
(1)图1中股四头肌的[①]_______主要由肌肉组织组成。由图1状态起身时,臀肌与大腿前侧的股四头肌会_______,牵引着胫骨、股骨等共同完成运动。
(2)完成蹲起动作之前需要做好热身,如图2,热身能够加速关节囊分泌滑液到[ ]_______([ ]内填写图中代码,横线上填写对应的结构名称,下同)中,提升关节的灵活性。图2中与膝关节灵活性有关的结构还有[ ]_______。
(3)选取体重、年龄相同的20只雌性健康大鼠,平均分成两组。一组用吊尾装置吊起(模拟失重状态),另一组为对照组,其处理方式为_______,连续饲养四周。
(4)实验完成后,测得股骨骨松质相关数据如下表:
股骨骨松质物理特性
①科研人员记录了20只大鼠的实验数据,并计算平均值后得到上表中结果。
②据数据可知,尾部悬吊雌性大鼠4周后,骨松质骨密度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
③如图为两组小鼠骨松质三维结构重建图,尾部悬吊组(实验组)是图中的_______。
【答案】(1)①. 肌腹 ②. 收缩
(2)①. B关节腔 ②. A关节软骨 (3)不进行吊尾
(4)①. 下降 ②. B
【分析】(1)骨骼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是肌腱,分别附着在相邻的两块骨上;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外面包有结缔组织膜,里面有许多血管和神经,能够收缩和舒张;因此,图1中股四头肌的①肌腹主要由肌肉组织组成。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至少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因此,由图1状态起身时,臀肌与大腿前侧的股四头肌会收缩,牵引着胫骨、股骨等共同完成运动。
(2)关节面上覆盖着关节软骨,能减少运动时骨与骨之间的摩擦;由关节囊和关节面形成的密闭的关节腔内有关节囊内壁分泌的滑液,有润滑关节软骨的作用;这些特点使关节具有灵活性。因此,完成蹲起动作之前需要做好热身,如图2,热身能够加速关节囊分泌滑液到B关节腔中,提升关节的灵活性;图2中与膝关节灵活性有关的结构还有A关节软骨。
(3)探究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即除探究条件不同之外,其它条件都要相同且适宜。因此,选取体重、年龄相同的20只雌性健康大鼠,平均分成两组。一组用吊尾装置吊起(模拟失重状态),另一组为对照组,其处理方式为不进行吊尾,连续饲养四周。
(4)尾部被吊起的大鼠为实验组,从实验数据可看,实验组骨松质骨密度为0.14g/cm,对照组骨松质骨密度为0.20g/cm;所以,尾部悬吊雌性大鼠4周后,骨松质骨密度下降。
从数据可看出实验组骨松质骨密度下降,骨小梁间隙大;对照图A和图B可以看出,图B骨松质三维结构重建图比较疏松、间隙大。因此,尾部悬吊组(实验组)应为图中的B。
17.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中有许多奇妙的现象值得我们去探索,某社团同学选取了多种生物,进行了有关知识的研究。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M表示三种生物发育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
(2)乙图中D表示受精卵,为提高蚕丝产量,应在家蚕发育的[ ]_______阶段满足食物供应。
(3)丙图中胚胎开始发育的部位是[ ]_______。
(4)种质库是用来保存种质资源(如种子、花药等)的设施,为农业生产培育新品种提供了保障。图丁中科学家用种质库中保存的小麦花药进行组织培养,得到纯种抗倒伏植株,这种生殖方式于_______生殖。
(5)图戊表示植物的一种生殖方式,其成功的关键是将植物①和②的_______紧密结合。西瓜栽培过程中,常使用该方法来提高品质。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接穗为瓜瓤红色,基因组成为Aa;砧木为瓜瓤黄色,基因组成为aa。嫁接成活后,用接穗自花传粉,西瓜成熟后,其瓜瓤颜色是________,种子内胚芽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
【答案】(1)变态发育
(2)A幼虫 (3)2胚盘
(4)无性 (5)①. 形成层 ②. 红色 ③. AA或Aa或aa
【分析】图甲中M是蝗虫、家蚕和青蛙的共同特点。
图乙表示昆虫的发育过程,D表示受精卵,则A表示幼虫、B表示蛹、C表示成虫。
丙图中,1是卵壳,2是胚盘,3是卵黄,4是卵白;丁图表示组织培养;戊图表示嫁接(①接穗、②砧木)。
(1) 甲图中M表示蝗虫、家蚕、青蛙三种生物发育的共同点是都是变态发育。 蝗虫的发育是不完全变态发育,家蚕的发育是完全变态发育,青蛙的发育是变态发育。
(2)乙图中D表示受精卵。为了提高蚕丝产量,必须在家蚕的幼虫阶段A确保充足的食物供应,因为幼虫时期是生长和蚕丝生产的关键阶段。
(3)丙图中,胚胎开始发育的部位是“胚盘”内,即图中的标记2。
(4) 丁图中科学家通过种质库中保存的小麦花药进行组织培养,得到了纯种抗倒伏植株,这种生殖方式是“无性生殖”,因为是通过组织培养获得新植株的过程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5)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接上的芽或枝叫接穗,被接的植物体叫砧木。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因而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因此在西瓜栽培中,接穗为红色瓜瓤,基因组成为Aa,自花授粉后瓜瓤颜色为红色,接穗自花传粉后,Aa✕Aa→1AA:2Aa:1aa。因此种子内胚芽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或aa。
18. 研究人员观察到熊蜂工蜂有啃咬植物叶片的行为(图一),但不以啃咬过的叶片为食,也不将叶片带回蜂巢。针对这一现象,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1)熊蜂和蜜蜂类似,它的_______分节,属于_______动物门昆虫纲。
(2)研究人员利用未开花的黑芥和熊蜂工蜂设计了甲乙两组实验。甲组为叶片被熊蜂啃咬损伤;乙组为叶片未被熊蜂啃咬损伤。一段时间后,统计黑芥开花的时间。
①在进行黑芥植株的选取时,应选取生长时期相同的植株。上述实验中设置乙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
②实验结果是甲组的黑芥开花时间比乙组提前了16天。研究人员的假设_______。
(3)研究人员以同一熊蜂蜂群的工蜂作为实验对象,研究它们分别在饲喂花粉和不饲喂花粉的情况下对未开花黑芥的损伤行为,结果如图二。实验结果是_______。
(4)上述实验过程中的昆虫行为是研究人员新发现的传粉昆虫和开花植物间的一种互动方式,可解释为_______(填字母并排列顺序),这个过程是长期_______的结果。
a.熊蜂啃咬未开花植物的叶片 b.花粉匮乏 c.植物的开花时间提前
【答案】(1)①. 身体和附肢 ②. 节肢
(2)①. 进行对照 ②. 熊蜂啃咬叶片的行为促进了黑芥的开花
(3)在饲喂花粉的情况下,熊蜂对黑芥的损伤行为较少;而在不饲喂花粉的情况下,熊蜂对黑芥的损伤行为较多
(4)①. bac ②. 自然选择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1)熊蜂和蜜蜂在身体结构上类似,它们的身体和附肢都分节(身体都明显地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足和触角也分节),并且体表有外骨骼,这些特征都符合节肢动物的特点,所以它们都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
(2)①在进行黑芥植株的选取时,为了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需要控制实验中的无关变量,即选取生长时期相同的植株。这样,植株的生长状况、生理状态等都会比较接近,从而减小了实验误差。同时,设置乙组(叶片未被熊蜂啃咬损伤)的目的是为了进行对照,通过对比甲乙两组的实验结果,可以更加准确地分析出熊蜂啃咬叶片对黑芥开花时间的影响。
②实验结果显示,甲组(叶片被熊蜂啃咬损伤)的黑芥开花时间比乙组提前了16天。基于这一实验结果,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个假设:熊蜂啃咬叶片的行为可能促进了黑芥的开花。这一假设与实验结果相符,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方向。
(3)在研究熊蜂工蜂在饲喂花粉和不饲喂花粉的情况下对未开花黑芥的损伤行为时,实验结果显示:在饲喂花粉的情况下,熊蜂对黑芥的损伤行为较少;而在不饲喂花粉的情况下,熊蜂对黑芥的损伤行为较多。这说明花粉的供应情况对熊蜂的啃咬行为有影响。
(4)上述实验揭示了一种新的传粉昆虫(熊蜂)和开花植物(黑芥)间的互动方式。这种互动方式可以解释为:在花粉匮乏的情况下(b),熊蜂会啃咬未开花植物的叶片(a),而这种啃咬行为又可能促使植物的开花时间提前(c)。这个过程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即那些能够促进植物开花、提高传粉效率的熊蜂行为在进化过程中被保留下来。
19.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的主题为“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大会会标(图一)中间的“水滴”包含大熊猫、孔雀、鱼、蝴蝶和身着民族服饰的小女孩等元素,并以甲骨文作背景,反映了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宁宁同学将会标“水滴”中的动物进行了分类,如图二所示。①表示的分类依据是动物体内有无_______。
(2)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以图二中的F为原型设计。其生殖发育的主要特点是______。
(3)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孔雀是吉祥和幸福的象征,属于大型鸟类,特有的呼吸方式为_______。
(4)会标“水滴”中没有出现脊椎动物中的_______两大类群,其中后一类群因为______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是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脊椎动物。
(5)我国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生物多样性的实质是_______的多样性。
(6)多种原因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_______是最为有效的措施。
【答案】(1)脊柱 (2)胎生哺乳
(3)双重呼吸 (4)①. 两栖动物、爬行动物 ②. 生殖和发育
(5)基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
(6)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
【分析】(1)宁宁同学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这一关键特征,将会标“水滴”中的动物进行了分类。脊柱是动物体内的一个重要结构,它支撑着动物的身体,并保护着脊髓等关键器官。因此,有无脊柱成为了动物分类的一个重要依据。在图二中,①就表示了这一分类依据,将动物分为了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2)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以熊猫为原型设计,熊猫属于哺乳动物。哺乳动物是一类高度发达的动物,它们的生殖发育具有独特的特点。其中,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这意味着哺乳动物在生育幼崽时,幼崽会在母体内发育到一定阶段后才出生,并且出生后还会通过母乳喂养来获取营养。
(3)孔雀是一种大型鸟类,它们的呼吸方式与其他动物有所不同。鸟类具有特有的呼吸方式——双重呼吸。这种呼吸方式使得鸟类在呼吸时,空气可以两次经过肺进行气体交换,从而大大提高了呼吸效率。这也是鸟类能够飞行的一个重要原因。
(4)会标“水滴”中虽然包含了多种动物元素,但并未出现脊椎动物中的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两大类群。其中,爬行动物是一类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脊椎动物。它们因为生殖和发育过程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这使得爬行动物能够在各种陆地环境中生存和繁衍。
(5)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的基础,而生物多样性的实质则是基因(遗传)多样性。基因是生物体内控制遗传特征的基本单位,不同的基因组合构成了不同的生物种类和特征。因此,生物多样性实质上就是生物基因(遗传)多样性。
(6)生物多样性面临着多种威胁,包括栖息地破坏、过度捕猎、气候变化等。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其中,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最为有效的措施之一。自然保护区可以为生物提供一个相对封闭且受保护的自然环境,减少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影响,从而保护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20. 人生来惯用右手与生来惯用左手(都不包括后天的矫正和练习)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R、r控制。现有一对夫妇均为惯用右手,他们生有一个惯用左手的儿子,与一个惯用右手的女儿。回答下列问题:
(1)在推断惯用右手和惯用左手哪个为显性性状的过程中,某同学基于上述事实,进行了以下假设和推理,请完善他的推理过程。
①若惯用左手为显性,则惯用左手儿子的基因组成为________,推测其父母的性状表现应该为________,这与父母实际的性状表现_______(填“相符”或“不相符”)。
②若惯用右手为显性,则惯用左手儿子的基因组成为_______,推测其父母的基因组成应该为______,与父母实际的性状表现_______(填“相符”或“不相符”)。所以该同学判断惯用右手为显性。
(2)基于以上判断,这对夫妇的惯用右手女儿基因纯合的概率是_______。
【答案】(1)①. RR或Rr ②. 至少一人为惯用左手 ③. 不相符 ④. rr ⑤. Rr ⑥. 相符 (2)1/3
【分析】(1)①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才会表现出隐性性状。若惯用左手为显性,则惯用左手儿子的基因组成含有显性基因R,基因组成为RR或Rr,推测其父母中,至少一人含有R基因,性状表现为至少一人为惯用左手,这与事实(这对夫妇均为惯用右手)不相符。
②若惯用右手为显性(基因组成为RR或Rr),则惯用左手儿子的基因组成为rr,r基因分别遗传自父母,可推测当其父母的基因组成为Rr时(惯用右手),与事实相符,遗传图解如下:
(2)结合上述遗传图解可知:这对夫妇的惯用右手女儿基因纯合(RR)的概率是:1÷(1+2)=1/3。
选项
甲
乙
共同特征
A
爬行动物
哺乳动物
用肺呼吸
B
线形动物
环节动物
寄生生活
C
鱼
两栖动物
体内受精
D
腔肠动物
扁形动物
两侧对称
组别
骨松质骨密度
骨小梁间隙//mm
最大抗压载荷//N
g/cm
对照组
0.20
012
194
实验组
0.14
0.16
12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八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共18页。
这是一份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学试题,共8页。
这是一份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共8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