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安徽省庐巢联盟高一上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691410/0-17390059165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2025学年安徽省庐巢联盟高一上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691410/0-173900591664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2025学年安徽省庐巢联盟高一上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691410/0-173900591666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2025学年安徽省庐巢联盟高一上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安徽省庐巢联盟高一上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 )
A. ①层为地壳 B. ②层为上地幔
C. ③层为下地幔 D. M为莫霍界面
2. 结合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①层厚度不均,陆壳薄、洋壳厚
B. 岩石圈包含②层全部和①层顶部
C. 火山喷发物质来源于圈层①
D. E波为横波、F波为纵波
【答案】1. A 2. D
【解析】
【1题详解】
左图中,靠近地表的虚线界面是莫霍界面,3000km附近虚线界面是古登堡界面(M)。图中①位于莫霍界面以上,是地壳,A正确。②位于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之间,是地幔,B错误。③位于古登堡界面之下,是地核,C错误。M是古登堡界面,D错误。故选A。
【2题详解】
①是地壳,厚度不均,陆壳厚、洋壳薄,A错误。岩石圈包含②层顶部软流层之上的地幔部分和①层全部,B错误。火山喷发物质来源于软流层,位于圈层②,C错误。横波速度比纵波慢,E波为横波、F波为纵波,D正确。故选D。
霜降节气后气温骤降,我国各地陆续进入深秋。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是( )
A. ⑥→①→⑤ B. ⑥→①→② C. ①→⑤→② D. ①→②→⑤
4. 霜降后,最可能见到霜的是在( )
A. 晴朗的清晨 B. 雨后的上午 C. 晴天的下午 D. 阴天的傍晚
5. 霜降节气后,利于霜的形成条件是( )
A. ①多,⑤少 B. ③多,⑤少 C. ①多,②少 D. ⑤多,②少
【答案】3. B 4. A 5. A
【解析】
【3题详解】
结合图中可知,①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为地面辐射,③为地面辐射向大气层的部分,④为大气辐射,⑤为大气逆辐射,⑥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太阳辐射穿过地球大气层到达地面,使地面增温,地面吸收热量,又通过地面辐射将热量传给大气,使大气增温,所以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⑥→①→②,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霜的形成的条件为温差较大且气温较低,晴朗的清晨大气逆辐射较弱,气温较低且温差较大利于霜的形成,A正确;阴天的傍晚和雨后的上午云量较多,大气逆辐射较强,温差较小,晴天的下午温度较高,不利于霜的形成,排除BCD,故选A。
【5题详解】
结合上题可知,霜降节气后有利于形成霜的条件为温差较大且气温较低的时间,应该是白天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①)较强,使得水汽大量蒸发,而夜晚是大气逆辐射(⑤)较弱,保温作用较差,气温较低,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凝华形成霜,A正确,排除BCD。故选A。
下图为南半球某地热力环流模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 )
A. 丁地气温高于甲地 B. 丙地气温高于丁地
C. 乙地气压高于甲地 D. 乙地气压高于丙地
7. 图中关于甲地和丁地近地面与高空的等压线形态正确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8. P处此时的风向最可能是( )
A. 东南风 B. 西南风 C. 西北风 D. 东北风
【答案】6. D 7. B 8. D
【解析】
【6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地空气上升,丁地空气下沉,按照热力环流原理可知,甲地上升气流应是受热所致,丁地下沉气流应是冷却所致,因此丁地气温低于甲地,A错误;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因此丙地气温低于丁地,B错误;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因此乙地气压低于甲地,C错误;甲地气流上升,在高空乙地形成高气压,丁地气流下沉,在高空丙地形成低气压,因此乙地气压高于丙地,D正确。故选D。
【7题详解】
甲地气流上升,甲地形成低气压,等压面应下凹,在高空乙地形成高气压,等压面应上凸,因此②正确、①错误,即B正确、A错误;丁地气流下沉,丁地形成高气压,等压面应上凸,在高空丙地形成低气压,等压面应下凹,因此③、④错误,即CD错误。故选B。
【8题详解】
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在近地面上,甲处为低气压,丁处为高气压,气流由高气压向低气压运动,结合图中指向标可知,水平气流由东向西运行,材料信息表明,该地位于南半球,水平气流向左偏,形成东北风,D正确,ABC错误。故选D。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在确保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的利用。下图为海绵城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图示表示地下径流环节的是( )
A. ④ B. ③ C. ② D. ①
10. 城市中的水泥路面对图中水循环的影响是( )
A. ①增多 B. ②增加 C. ③增加 D. ④无影响
【答案】9. B 10. A
【解析】
【9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①为地表径流,②为下渗,③为地下径流,④表示蒸发或蒸腾作用。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0题详解】
城市中的水泥路面属于硬化地表,空隙度小,透水性能低,因此城市中的水泥路面会使得地表水难以下渗,导致下渗(②)减少,地下径流(③)减少,因透水性能差而导致蒸发或蒸腾(④)减少,则地表径流(①)增多。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023年11月1日,中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出征,本次考察最突出的亮点是建设罗斯海新站。下图为上海至罗斯海新站模拟路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与甲海域相比,罗斯海新站附近海域( )
A. 海洋表层盐度较低 B. 海洋表层密度较小
C. 海洋表层温度较高 D. 海洋垂直温差较大
12. 上海至罗斯海新站沿线海域表层密度( )
A. 逐渐升高 B. 逐渐降低 C. 先降低后升高 D. 先升高后降低
13. 从赤道到南回归线,科考船吃水深度(船舶浸在水里的深度)的变化情况是( )
A. 逐渐变深 B. 逐渐变浅 C. 先变深后变浅 D. 先变浅后变深
【答案】11. A 12. C 13. B
【解析】
【11题详解】
罗斯海新站附近海域位于南极圈以内,纬度较高,而甲位于副热带海区。由于海水的盐度主要由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因此罗斯海新站附近海域海洋表层盐度较低,A正确;表层海水的密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增,因此罗斯海新站附近海域海洋表层密度较大,B错误;表层海水温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因此罗斯海新站附近海域海洋表层温度较低,海洋垂直温差较小,CD错误。故选A。
【12题详解】
表层海水的密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增,上海至罗斯海新站沿线海域纬度先减小后增大,因此表层海水密度先降低后升高,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3题详解】
表层海水的密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增,从赤道到南回归线,海水密度逐渐增大,浮力增大,科考船吃水深度(船舶浸在水里的深度)逐渐变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潮汐是海水的一种周期性涨落现象。人们根据潮汐规律,随潮水回落在滩涂和礁石区打捞或采集海产品的过程,称为赶海。下图为2023年10月29日(农历九月十五)珠海站逐时潮高预报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下列关于潮汐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海水白天的上涨为潮 ②海水夜间的回落为汐 ③涨潮利于船舶进出港 ④促进海岸地貌的发育
A. ③④ B. ①② C. ①③ D. ②④
15. 该日珠海游客最佳的赶海时间是( )
A. 2~4时 B. 8~10时 C. 14~16时 D. 20~22时
16. 农历八月十八日,形成钱塘江大潮的自然原因有( )
①太阳、地球、月球间的引力 ②杭州湾为喇叭状河口
③大潮与江水的运动方向相同 ④陆地西北风推波助澜
A. ③④ B. ①④ C. ②③ D. ①②
【答案】14. A 15. C 16. D
【解析】
【14题详解】
海水白天的涨落称为潮,海水夜间的涨落称为汐,①②错误;涨潮水位升高,利于船舶进出港,③正确;潮汐运动能塑造地表形态,促进海岸地貌的发育,④正确。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5题详解】
游客最佳的赶海时间是处在落潮时刻的时候,14-16时处在落潮阶段,且潮水水位低,C正确;2-4时处在落潮时刻,不过时间处在夜晚,不适合游客游玩赶海,A错误;8-10时、20-22时处在涨潮时刻,不适合赶海游玩,BD错误。故选C。
【16题详解】
当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位于同一直线上时,会形成天文大潮,故形成大潮的根本原因是太阳、地球、月球间的引力,①正确;读图可知,杭州湾为喇叭状河口,潮水易进难退,②正确;大潮与江水的运动方向相反,③错误;陆地西北风与潮水运动方向相反,不会起到推波助澜作用,农历八月盛行东南季风,④错误。①②正确,故选D。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共3小题,共52分)
17. 下图中的甲图为“南半球气压场中风形成示意图”,乙图为“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a、b、c、d分别代表:a____;b____;c____;d____。
(2)图乙气压场位于____(近地面/高空),原因是____。
(3)乙图中A、B、C、D四个箭头中表示最终风向的是____。(双选)
(4)若下图虚线表示乙图①②两地在理想状态下的近地面等压面,请在此基础上用实线绘制出该地实际的近地面等压面。
【答案】(1)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风向 水平气压梯度力
(2)近地面 气压值较高,为1000多百帕;风向与等压线斜交;有摩擦力的存在。
(3)BC (4)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则d为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南半球向左偏,则c为风向;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与风向垂直,则a为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与风向相反,则b为摩擦力。
【小问2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①处为低压(气压值低于1000百帕),大部分地区气压值为1000多百帕,气压值较高,说明其位于近地面,而高空处气压值应较低;由于高空几乎没有摩擦力,故高空的风向会平行于等压线,而图中的B、C处风向与等压线斜交,由此可判断出图乙气压场位于近地面。
【小问3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①为低压中心,②为高压中心,而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南半球的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左偏,所以图中①附近的B符合当地风向,而A垂直于等压线未发生偏转,A错误B正确;②为高压,风应是由②向四周吹,C来自②中心,且受到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左偏,风向正确,C正确;而D垂直于等压线,未发生偏转,故D错误。综上所述,乙图中A、B、C、D四个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BC。
18. 读图“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数量上看,A>D的原因是大气有____作用。图中Ⅰ的作用是____。
(2)晴天的气温日较差一般比阴天大。主要原因是____。
(3)过去,我国北方农民常在深秋傍晚,将青草覆盖在点燃的秸秆上,制造浓烟笼罩菜地,以防止夜间低温造成蔬菜大面积冻害,其主要原因是____。
【答案】(1)削弱作用 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
(2)白天无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少,削弱作用弱,升温快,气温较阴天高;无云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保温作用差,降温快,气温较有云的夜晚低。因此晴天气温日较差大。
(3)烟雾在夜间增强了对地面辐射的吸收;更多地将热量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返还地面,从而使近地面夜间温度不至于过低。
【解析】
【小问1详解】
A为进入大气层前的太阳辐射,D为进入大气层后射向地面的太阳辐射。太阳辐射进入大气层后,大气通过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对太阳辐射起削弱作用,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所以,A>D。根据图中字母代表的箭头方向判断,图中I为大气逆辐射,作用是将部分地面辐射的能量还给地面,从而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小问2详解】
晴天时,云层较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升温快,气温较阴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降温快,气温较有云的夜晚低。因此晴天气温日较差大。而阴天时,云层较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温度不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强,温度不低,故温度差较小。
【小问3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浓烟增加大气厚度,在夜间增强了对地面辐射的吸收;更多地将热量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返还地面,起到保温作用,从而使近地面夜间温度不至于过低,防止低温造成蔬菜大面积冻害。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左图为世界海洋表层温度、盐度和密度随纬度分布图。
材料二:波斯湾沿岸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被称为“世界油库”。波斯湾的海水盐度高达60‰,远高于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35‰。右图示意波斯湾和阿曼湾夏季某月表层海水平均等温线分布。
(1)左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海水____、____、____(填“温度”“盐度”或“密度”)。
(2)左图中表层海水密度最低是____(填“低”“中”或“高”)纬度地区,主要原因是____、____。
(3)分析波斯湾海水盐度较高的原因。
【答案】(1)密度 盐度 温度
(2)低 温度高 盐度较低
(3)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少,蒸发旺盛;周边淡水河流少,淡水汇入少;海域封闭,与周边海域海水交换少。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海水盐度由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②是表层海水盐度;表层海水温度主要受太阳辐射影响,由低纬向高纬地区降低,表层海水密度刚好相反,因此①是海水密度,③是海水温度。
【小问2详解】
在大洋表层,海水密度主要取决于温度和盐度的变化,温度越高,密度越低;盐度越高,密度越高。读图可知,海水密度曲线为①线,其最小值出现在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地区,原因是赤道附近低纬度海域海水温度最高,盐度较低,因此海水密度最低。
【小问3详解】
波斯湾为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少,气温高,蒸发旺盛;由于降水稀少,周边淡水河流少,淡水汇入少;三面被陆地所围,海域封闭,与周边海域海水交换少,盐度高。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5安徽省庐巢联盟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地理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庐巢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Word版附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庐巢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