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第08讲 内容理解与概括(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693979/0-173905895041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第08讲 内容理解与概括(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693979/0-173905895054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第08讲 内容理解与概括(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693979/0-17390589506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第08讲 内容理解与概括(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693979/0-1739058950649/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第08讲 内容理解与概括(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693979/0-1739058950683/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第08讲 内容理解与概括(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693979/0-1739058950737/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第08讲 内容理解与概括(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693979/0-1739058950795/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第08讲 内容理解与概括(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693979/0-1739058950828/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第08讲 内容理解与概括(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第08讲 内容理解与概括(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理解基本内容,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能力,知识迁移与拓展,总结文章主旨意图,从文本内容感受情感,结合背景体会情感,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抓住关键要素,关注情感关键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洞悉全国真题,探寻命题知考向。
题型一 内容理解选择题题型二 内容理解主观题
通过对文中人物的分析,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品质风貌等。
筛选出与题目要求相关的关键信息,概括文段的中心思想。
通读浅易文言文,理解文章的大致意思,把握其基本内容和主旨。
具备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知识点一 文章主题理解知识点二 事件概括与梳理 知识点三 情感态度把握
例如在《曹刿论战》中,考生需概括出文章主旨是通过长勺之战,展现曹刿的军事才能和政治远见,强调了 “取信于民” 以及正确把握战机对于战争胜利的重要性。
在对比阅读中,需比较不同文章的主旨差异。如2024 年齐齐哈尔中考题中,《曹刿论战》强调取信于民,而《百战奇略・信战》更侧重突出诚信为治军根本的主题。
在一些抒情性较强的文言文中,需从文本具体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如《答谢中书书》。
如《曹刿论战》创作于春秋时期,当时各国纷争不断,鲁国处于相对弱势地位。作者通过曹刿这一形象,表达了对有识之士的赞赏,以及对统治者应重视民心所向的期望。
2.情节线索梳理 有些文言文情节复杂,可能有多个事件交织或者有明暗两条线索。
确定事件的核心人物和关键动作,围绕这些要素来概括事件。可以采用 “谁 + 做了什么 + 结果如何” 的模式进行概括。
文中的 “先是”“既而”“然后”“于是” 等时间顺序词和关联词能够帮助考生梳理事件的先后顺序。
标记时间顺序词和关联词
1.情感变化分析 有些文言文展现了人物或作者情感的动态变化过程。
2.情感倾向判断 对于议论性和抒情性的文言文,要准确判断作者的情感倾向。
文中的 “喜”“怒”“哀”“乐”“忧”“叹” 等关键词能直接提示情感内容。一些带有感情色彩的词也值得注意。
将情感态度与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写作背景相结合,这样能更准确地把握情感的本质。
(2024·河南鹤壁·模拟改编)古诗文联读:班级开展“‘本心’之我见”诗文探究活动。请你根据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节选自《孟子》)材料二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材料三:世祖殂,和士开①威权益盛。高叡等言于齐主,请出士开为外任。太后晓之数不许。叡曰:“吾受委不轻。今嗣主幼冲,岂可使邪臣在侧?”旦日,叡将复入谏,妻子咸止之,叡曰:“社稷事重,吾宁死事先皇,不忍见朝廷颠沛②”。至殿门,又有人谓曰:“殿下勿入,恐有变。”叡曰:“吾上不负天,死亦无恨。”入,见太后,叡执之弥固。出,至永巷,遇兵,执送华林园,令杀之。叡久典③朝政,清正自守,朝野冤惜之。(节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注】①和士开:人名。下文高叡也为人名。②颠沛:动荡变乱。③典:主持,掌管。
1.《孟子》文章长于说理,请结合材料一的相关内容探究其说理的技巧。
示例:善用对比论证使说理明白透彻。通过不受嗟来之食的人和不辨礼义接受“万钟”的人(见利忘义的人)的对比,以及之前宁死都不接受“万钟”的行为与现在为了名利而接受的行为的对比,强调了贪求富贵、舍弃“义”的可耻,强调了人不能失去“本心”。
2.“本心”一脉相承,它是中国古代仁人志士的精神写照。请结合上面三则材料的内容,说说你对“本心”的理解。
示例:材料一中的“本心”是与生俱来的“羞恶之心”,是对“义”的重视。材料二中文天祥的“丹心”和材料三中高叡的表现与材料一中的“本心”都强调对“义”的坚持和追求:文天祥正是因为保有“本心”,才会在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和生死抉择时,表现出舍生取义的生死观和忠心为国的气节;高叡不忍国家被奸臣把持,不顾劝阻冒死进言,刚正不阿、一心为国正是他坚守“本心”的表现。
(2024·天津)阅读《醉翁亭记》一文,完成下面小题。醉翁亭记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作者抓住多个时间节点,写出山中早晚的阴晴变化和四时景物的迥然不同。B.第③段所写的太守宴上投壶弈棋的乐趣,只有太守这个级别的官员才能享受。C.第④段写日暮而归,在叙事中融入议论和抒情,托出本文“与民同乐”的主旨。D.本文骈散结合,语言简洁流畅,错落有致,生动传神,体现了欧阳修游记散文独特的语言风格。
由第③段“射者中……众宾欢也”可知,太守宴上的乐趣并非只有太守这个级别的官员才能享受,而是参与宴会的众人都能参与其中,共同欢乐。
(2024·浙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学习任务。①豫章①胡叔俊,以高才硕学隐居进贤官溪之上,治乃祖西园,筑亭其间而游息之。以东南先朝阳夕阴,宜木果,而树桃、李、梨、栗。南为正阳之方宜芳华而列种海棠。松、竹者贯岁寒而后凋,故以植乎西北。中又杂植梅数十株,曰:“梅,松、竹之友也。”今皆蔚然为林矣。若菊,若牡丹、芍药之属,丛生而可爱,皆列于亭之左右,以便观赏。合而名其亭曰“园趣”。②其出入之途在正东,近所居也。海棠之西有二池,夹道凿小渠引水经其所居,以入于东池。渠之上古木参天,其先祖所手植也。东池之外又为大池,春夏泛溢可以舟楫。池之北为堂八楹②,以为子弟讲肄③之所。又北为堂六楹,以馆宾客④。又北为重屋六楹,以藏累世之书。此其园外之事,又所以为成趣之本。③日坐亭上,与园丁野老论农圃之要,而忘其世虑。客至则觞咏⑤啸歌,云山烟水,交错乎指顾⑥之间,而园中之趣,虽万钟之禄⑦不与易也。(节选自揭侯斯《胡氏园趣亭记》,有删改)【注释】①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句中的“进贤”为县名。②楹(yíng):计算房屋间数的量词。一间为一楹。③肄(yì):练习,学习。④馆宾客:接待宾客。⑤觞咏:饮酒赋诗。⑥指顾:手指目顾。⑦禄:俸禄。
1.选文紧扣“趣”字来写,你能发现哪些“趣”?请列出四种。2.文末画横线句“而园中之趣,虽万钟之禄不与易也”,让你想到以下哪篇课文?任选一篇并简述理由。A.《陋室铭》(刘禹锡) B.《答谢中书书》(陶弘景)C.《醉翁亭记》(欧阳修) D.《湖心亭看雪》(张岱)我选 。理由:
①植树之趣 ②赏花之趣 ③泛舟之趣 ④藏书之趣 ⑤讲习之趣 ⑥论农圃之趣 ⑦饮酒赋诗之趣 ⑧赏景之趣(列举四种即可)
表达了园主对园中生活的热爱和珍视,认为园中的乐趣是无法用金钱(万钟之禄)来交换的。体现了园主超脱物欲、追求精神享受的生活态度。
示例1:我选A 胡叔俊隐居官溪之上,植树赏花,赋诗交友,生活悠闲而高雅。刘禹锡身居陋室,与鸿儒谈笑,弹奏素琴,阅读金经,安贫乐道,享受陋室生活的乐趣。他们都有高雅的生活情趣。示例2:我选B,胡叔俊隐居官溪之上,植树赏花,与宾客共赏云烟山水。陶弘景隐居山林之间,欣赏山水之美。两人都热爱自然美景。示例3:我选C,胡叔俊在园趣亭欣赏自然美景,与宾客饮酒赋诗,十分惬意。欧阳修被贬滁州,寄情山水,与民同乐。他们既领略到了自然之趣,又享受到了人情之美。示例4:我选D,胡叔俊常坐亭上与园丁野老谈论,而忘却世虑,享受远离俗世的乐趣。张岱选择在雪夜独往湖心亭看雪,也有不与世俗同流的雅情雅趣,两人有相同之处。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课件专题12 内容理解与概括(含解析),共4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分析,知识建构,真题研析-规律探寻,核心提炼-考向探究,题型特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一记叙文阅读第四讲内容理解与概括课件,共27页。
这是一份专题12 内容理解与概括(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全国通用),共4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言文阅读,考情分析,知识建构,题型特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