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省薛城区中昇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大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山东省薛城区中昇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大联考地理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单选题(共15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夏威夷群岛位于北太平洋中部,火山众多,战略位置重要。二战中,日本偷袭珍珠港前,日方飞行员们被告知,你好岛是个无人岛,空袭中如果不能返回航母,飞机可以备降你好岛。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 你好岛成为飞机备降地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地形较为平坦,且无人居住 B. 森林较为茂密,便于隐藏C. 面积较大,处在返程路线上 D. 距珍珠港最远,未设空防2. 考爱岛东北部年均降雨量超过10000mm,平均每年超过335天在下雨,而邻近的你好岛几乎天天晴天,其最主要的原因是你好岛( )A. 全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B. 位于考爱岛的背风地带C. 地势低缓,植被覆盖少 D. 深受北太平洋暖流影响【答案】1. A 2. B【解析】【1题详解】你好岛的等高线稀疏,说明地形大部分平坦,成为飞机备降地的最主要原因是地形较为平坦,且无人居住,A正确。森林茂密,不便于飞机降落,B错误。岛屿面积小,C错误。距珍珠港较近,D错误。故选A。【2题详解】考爱岛东北部年均降雨且超过10000mm,平均每年超过335天在下雨,而临近的你好岛几乎天天晴天,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图示位于东北信风带,你好岛位于考爱岛的背风地带,B正确。根据纬度,该地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少,A错误。岛屿上有山脉,地势不是主要原因,C错误。不在西风带,受北太平洋暖流影响小,D错误。故选B。锋前增温是指某地在冷空气到来之前,高空低压气团下沉到地面,气压升高压缩增温。2022年11月下旬,受强冷空气南下影响,我国多地气温急剧下降,但是27日~29日广东顺德日最高气温却由27℃持续上升至31℃.下图示意29日8时我国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 图示时刻,顺德比郴州( )①气温高②风力大③气压高④太阳辐射强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4. 冷空气来临之前,顺德持续升温是因为( )①天气晴朗大气辐射增温②副高控制气流下沉增温③暖气团受挤压集聚增温④偏南风带来暖气流增温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答案】3. C 4. D【解析】【3题详解】 由图可知郴州已被冷气团占据,气温低,顺德气温高,①正确;郴州比顺德等压线较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郴州风力比顺德大,②错误;从等压线分布可知郴州气压高,顺德气压低,③错误;顺德处在冷锋前,受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太阳辐射强;郴州处在冷锋后,阴雨天气,云量多,太阳辐射弱,④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4题详解】顺德持续升温与天气晴朗关系不大,①错误;读图可看出,顺德此时并不受副高控制,②错误;南下冷空气对暖气团造成挤压,暖气团热量更集聚,会增温,③正确;从气压图可知,顺德吹偏南风,偏南风从较低纬度输送热量,可致增温,④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卡塔尔世界杯足球赛于2022年11月20日在多哈开赛,11月22日-11月28日每天有四场小组赛,分别安排在北京时间0:00、3:00、18:00和21:00.下图为卡塔尔地理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 该国某球迷在驾车前往多哈的途中,看到右侧反光镜中太阳位于地平线上,据此推测( )A. 他在甲处,看到的是日落 B. 他在乙处,看到的是日落C. 他在丙处,看到的是日出 D. 他在丁处,看到的是日出6. 11月22日~11月28日每天四场小组赛中,下列国家大多在当地上午收看电视直播的是( )A. 法国 B. 智利 C. 印度 D. 新西兰【答案】5. A 6. B【解析】【5题详解】前往多哈的时间是2022年11月20日,此季节,日出东南,日落西南;甲处汽车的行进方向是自西南向东北,看到右侧反光镜中太阳位于地平线上,说明太阳此时在西南方位,为日落,A正确;乙处汽车的行进方向大致是自东南向西北,看到右侧反光镜中太阳位于地平线上,说明太阳此时在东南方位,为日出,B错误;丙处与丁处汽车的行进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若看到右侧反光镜中太阳位于地平线上,说明此时的太阳应当位于西北,与此季节日出东南,日落西南的太阳运动轨迹不符,故右侧反光镜中此时是看不到太阳在地平线上,C、D错误;故选A。【6题详解】法国主要处于中时区,使用东一区区时,使用时间大致比北京时间晚7个小时,由此计算可知,每天四场小组赛开始时的当地时间为17: 00、20: 00、11: 00和14: 00, 大多不在上午,A错误;智利在西五区,转播当地时间为11:00、14:00、5:00和8:00,大多在上午,B正确;印度主要为东五区,转播当地时间为21:00、0:00、15:00和18:00,主要在下午和晚上,C错误;新西兰主要在东十二区,转播当地时间为4:00、7:00、22:00和1:00,主要在夜晚,D错误;故选B。末次冰期时,波罗的海及卡特加特海峡周边(下图)环境受冰盖进退影响。冰盖消融后,海盆出露,汇集融水形成海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 从I时期到Ⅲ时期,冰盖( )A. 向东北方向扩张 B. 向西南方向扩张C. 向东北方向退缩 D. 向西南方向退缩8. 形成图示区域海盆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 断裂下陷 B. 融水侵蚀C. 冰川堆积 D. 冰川刨蚀9. 受末次冰期冰川活动影响,目前该区域呈现出的环境特征是( )①气候寒冷 ②土壤贫瘠③湖泊众多 ④植被丰富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答案】7. C 8. D 9. C【解析】【7题详解】总体上,高纬度地区气温低,更利于冰盖发育,因此推测界线东北侧为冰盖,从I时期到Ⅲ时期,冰盖在向东北方向退缩,C正确,ABD错误。故选C。【8题详解】断裂下陷形成的盆地往往边缘较为平直陡峭,而图示区域海盆边缘曲折,A错误;冰盖消融后,海盆出露,融水汇集,说明融水时期海盆已经形成,B错误;冰川堆积作用主要会形成冰碛物,不会形成盆地,C错误;末次冰期,海盆处于冰盖下方,应是受冰川刨蚀作用形成的,D正确。故选D。【9题详解】该区域目前的气候与末次冰期的冰川活动无关,①错误;冰川侵蚀了表层肥沃的土壤,故土壤表层多冰碛物,而由冰碛物成土母质风化的土壤较为贫瘠,②正确;冰川作用会形成众多冰蚀湖、冰碛湖,③正确;目前气候温和、植被条件较好,这与冰期的冰川活动无关,④错误。故选C。下图为南半球部分海域水温分布和海水运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0. 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海域表层海水性质的比较,正确的是( )A. 甲密度最低 B. 丁盐度最小 C. 甲盐度大于丁 D. 乙密度大于丙11. 磷虾主要分布在约50°S以南的环南极洲海域,其栖息海域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 )①大陆冰川融化②暖寒流的交汇③深层海水上升④西风漂流携带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答案】10. D 11. C【解析】【10题详解】甲地纬度高,水温最低,密度最高,A错误;丁地水温最高,盐度最高,B错误;甲地水温低于丁地,所以甲地盐度小于丁地,C错误;乙地水温低于丙地,所以乙地海水密度高于丙地,D正确。故答案选D。【11题详解】依据题意,磷虾主要分布在约50S以南的环南极洲海域,而该海域南部有一股环绕南极大陆的南极环流,其水温很低,它在极地东风影响下向北流去时下沉。而来自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暖流在南下时,遇到这股下沉的寒流,就形成上升流。这股上升流可将深层海水中丰富的营养物质带至表层,使得微生物大量繁殖,成为磷虾摄食和栖息的理想场所,故②③正确;大陆冰川融化速度缓慢,提供的营养物质数量不大,①错;西风漂流为闭合的全球性环流,携带的营养物质少,④错。②③正确,故选C。逆温是指对流层大气中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从地面开始的逆温称为接地逆温,从离地面一定高度处开始的逆温称为悬浮逆温。逆温厚度是指出现逆温现象上、下限的高度差。下图反映甘肃省酒泉市2009~2018年8时和20时平均逆温厚度的年内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 8时接地逆温厚度比20时接地逆温厚度大,原因是8时( )A. 地面温度较低 B. 大气的对流较强C. 太阳辐射较弱 D. 大气逆辐射较强13. 影响夏季与冬季逆温厚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风速 B. 昼夜长短 C. 降水 D. 气温日较差【答案】12. A 13. B【解析】【12题详解】逆温是指对流层大气中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所以逆温层下冷上热,近地面的温度低,会导致近地面大气温度低,有利于接地逆温层的形成,会导致接地逆温层较厚,因此8时地面温度较低会导致8时接地逆温厚度比20时接地逆温厚度大,A正确;逆温形成时,大气较为稳定,大气对流强会导致逆温厚度较低,B错误;8时是白天,有太阳光照,太阳辐射较强,20时是夜晚,太阳辐射较弱,C错误;大气逆辐射较强会导致地面温度较高,不利于逆温的形成,所以会导致逆温厚度降低,D错误;故选A。【13题详解】影响逆温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大气的温度,风速与降水对逆温的形成影响较小,AC错误;由于逆温是指对流层大气中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所以逆温层下冷上热,近地面的温度低,会导致近地面大气温度低,有利于接地逆温层的形成,会导致接地逆温层较厚,由于冬季夜晚长,地面辐射冷却强,所以逆温厚度较大,頁季夜晚短,地面辐射冷却弱,所以逆温厚度较小,因此影响夏季与冬季逆温厚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昼夜长短,B正确;逆温厚度主要受近地面温度影响,近地面温度越低厚度越大,与气温日较差关系较小,D错误;故选B。硝态氮的迁移运动是农业面源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为获取黑土区坡耕地降雨过程中土壤硝态氮随地表径流和壤中流的迁移过程,某研究对黑龙江省某耕作农田的两次降雨过程进行了监测试验,其中第一次平均降雨强度为69.6mm/h,第二次平均降雨强度为89.4mm/h。下图示意两次试验地表径流和壤中流土壤硝态氮含量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 关于试验中的地表径流和壤中流表述正确的是( )A. 壤中流流量大于地表径流 B. 壤中流产流早于地表径流C. 降雨强度对壤中流影响较小 D. 降雨强度对地表径流影响较小15. 产流初期,地表径流硝态氮迁移量达到最大值,与之相关性最大的是( )A. 径流流速 B. 雨水下渗C. 土壤空隙 D. 雨滴击溅【答案】14. C 15. D【解析】【14题详解】图中显示的是两径流中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变化,并非流量的变化,A错误;据图表信息可知地表径流的产流应早于壤中流,B错误;据图可知两次不同强度的降雨,壤中流硝态氮含量差别较小,地表径流差别较大,C正确,D错误。故选C。【15题详解】地表径流中的硝态氮来源于土壤,产流初期受雨滴击溅的影响,地表径流能携带更多土壤中的硝态氮,D正确;而随着降雨量逐渐增加,雨水下渗量不断增加,土壤更加致密,土壤空隙越来越小,导致越来越少的土壤硝态氮进入径流,雨水下渗和土壤空隙与硝态氮迁移量达到最大值无关,BC错误;径流流速与径流量、地表枯落物、地势落差等有关,产流初期,径流流速与硝态氮迁移量达到最大值相关性较小,A错误。故选D。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老乌鸦滩平原地处加拿大西北部(下图),区内湖泊星罗棋布,各湖泊之间水位相差较小。大致以老乌鸦河上游和舍费尔溪一线为界,该地西南部多柳树和桦树,湖泊受融雪补给量大,而东北部多低矮的灌木丛,湖泊更多受降水直接补给。研究表明,该区域高大植被能为积雪提供防风林,并促进冬季积雪的形成。(1)简述老乌鸦滩平原湖泊星罗棋布的成因。(2)说明老乌鸦滩平原各湖泊之间水位相差较小的自然原因。(3)老乌鸦滩平原西南部湖泊受融雪补给量大,试对此作出合理解释。【答案】(1)老乌鸦滩平原地势低洼,易积水形成湖泊:临近北冰洋,季节性的冻土和积雪融化,及一定量的降水维持水体补给;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冻土阻隔水分下渗。 (2)平原地形,湖泊密布,地下水易连通互补;区域相对较小,局部降水量、蒸发量差异相对较小。 (3)距离北冰洋较近,老乌鸦滩平原降雪量较大:降雪受到极地东风吹拂,在西南部遇到高大植被拦截,积雪量大;积雪融化时,冻土尚未消融,融水难以下渗,多补给湖泊。【解析】【小问1详解】湖泊星罗棋布的成因可以从湿地形成的原因、水源补给多、水源排泄不畅入手分析。该地区是老乌鸦滩平原,各湖泊之间水位相差较小,容易积水形成湖泊;该地区地处北美洲北部,临近北冰洋,冻土深厚,阻隔地表水下渗;由材料可知“该地西南部多柳树和桦树,湖泊受融雪补给量大,而东北部多低矮的灌木丛,湖泊更多受降水直接补给”,因此该地区西南部季节性的冻土和积雪融化,东北部以少量的降水补给为主,都能给地表的湖泊进行水源补给;该地区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综上所述,老乌鸦滩平原湖泊星罗棋布。【小问2详解】老乌鸦滩平原地形,湖泊星罗密布,地下水容易连通互补,最终导致各湖泊之间的水位差异较小;该地区区域面积相对较小,各地区降水量和蒸发量差异相对较小,各湖泊之间的水平面差异较小。【小问3详解】由图文信息可知老乌鸦滩平原西南部地区距离北冰洋较近,水汽较多,降雪量较大;该地西南部多柳树和桦树,降雪在极地东风南下时在西南部遇到高大植被拦截,积雪量大;春季气温升高,积雪融化时,冻土尚未消融,积雪融水难以下渗,只能补给湖泊为主。因此老乌鸦滩平原西南部湖泊受融雪补给量大。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冰川泥石流是由冰雪融水或冰湖溃决冲蚀形成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其形成的堆积体常对河道产生影响。藏东南帕隆藏布江流域是我国冰川泥石流的多发地区,随着气温升高,该流域冰川泥石流发生的频率增加。下图示意帕隆藏布江流域某沟谷冰川泥石流堆积体对河道的影响。(1)分析气温升高对该流域冰川泥石流发生频率增加的影响。(2)与三角洲相比,指出图中冰川泥石流堆积体中沉积物的差异。(3)说明图中冰川泥石流堆积体对虚线框内河岸形态变化的影响过程。【答案】(1)气温升高,冰雪融化,冰碛物出露,松散物质增多;冰雪融水量增多,冰湖更易溃决;地表径流量增加,侵蚀和搬运能力增强。 (2)多砾石,平均粒径大;棱角分明,磨圆度差;大小混杂,分选性差。 (3)冰川堆积体在左(南)岸形成凸岸;河道变窄、河水变深,主河道靠近右(北)岸;流速加快,对右(北)岸侵蚀加强,右(北)岸经长期侵蚀逐渐形成凹岸,河岸由直变弯。【解析】【小问1详解】气温升高,对帕隆藏布江流域冰川泥石流发生频率增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冰雪消融。结合材料,即冰川泥石流是由冰雪融水或冰湖溃决冲蚀形成的。因此冰雪融化,大量冰碛物,即冰川沉积物,是冰川在堆积过程中,所挟带和搬运的碎屑构成的堆积物出露,松散物质增多。随着冰雪融水量增多,冰湖更易溃决。此,由于冰雪融水量的增加,地表径流增多,地表径流量增加,流水的侵蚀和搬运能力增强,继而导致该流域冰川泥石流发生频率增加。【小问2详解】沉积物的磨圆度一般指碎屑颗粒大小的均匀程度;大小均匀者,分选性好;大小混杂者,分选性差。风和流水作用由于能量减小,颖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沉积物分选性好 。而冰川和风化的沉积物分选性差,因为冰碛物多是粗细不等、棱角分明的碎块,有的角砾表面具有磨光面或冰擦痕, 分选性和磨圆性较差。一般而言,搬运距离越长或经反复搬运,磨圆度越高,而风化或重力崩塌、冰川作用形成的碎屑,磨圆度较差。因此,与入海口三角洲相比,冰川泥石流堆积体中多粒径较大的砾石,棱角分明、大小混杂,磨圆度和分选性差。【小问3详解】根据图文材料,可知冰川泥石流形成的堆积体常对河道产生影响,如该地的沟谷冰川泥石流堆积体较突出, 伸入河流之中,从而影响流水的流向(及流水的侵蚀方向)。题目强调的是变化过程。具体来说,冰碛物在左岸形成凸岸,导致河道变窄,形成“狭管效应”(气流、水流等由开阔地带流入地形构成的窄谷时,加速流过,侵蚀性增强)。河水变深,右岸侵蚀加强(主河道向右岸靠近)。最终经过长期侵蚀形成凹岸,两岸由直变弯。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暑假期间,某地理研学小组在专家带领下抵达华雷斯,乘坐铜峡谷铁路列车前往洛斯莫奇斯,沿途对自然地理环境进行观察记录。研学小组在华雷斯休整期间,白天酷热难耐,夜晚凉爽宜人。列车行驶途中,研学小组对极致的自然景观感到震撼。到达洛斯莫奇斯后,研学小组查阅气象资料,了解到这里虽然地处沿海,年降水量仍然有限。通过实测发现加利福尼亚湾的盐度较高。下图为铜峡谷铁路沿线区域图。(1)从大气受热过程角度,分析华雷斯附近昼夜温差较大的原因。(2)洛斯莫奇斯附近海水盐度较高,试对此作出合理解释。【答案】(1)地处内陆,受山脉阻挡,气候干旱,云量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升温快;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降温快。 (2)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蒸发旺盛;所处海湾盐度整体偏高,海湾较封闭,与外界海水交换少。【解析】【小问1详解】昼夜温差受海陆位置、大气环流等因素影响,由图可见华雷斯附近位于图示山脉以东,地处内陆,由该地纬度结合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可知,该地主要被东北风和西风控制,由其所处位置可见,西风带来海上水汽受地形阻挡,难以到达该地,东北方向为美洲大陆,水汽少,导致水汽难以到达该地,导致该地降水较少,气候干旱,天气以晴朗为主,云量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升温快,导致白天温度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降温快,导致夜晚温度低,所以昼夜温差极大。题目要求从大气受热过程分析,故答案主要分析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和保温作用。【小问2详解】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是海水有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等。由图示可见,洛斯莫奇斯主要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该地降水少,温度位置低,晴天多,导致其海水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降水量,从而导致海水盐度升高;由图可见,洛斯莫奇斯位于加利福尼亚海湾,海湾狭长,受副高影响,降水少,注入海湾的径流流量少,加之海湾蒸发量大,导致海湾盐度整体较高,海湾较封闭,其和太平洋交界面积小,导致海湾内海水和太平洋海水交换少,海湾内的水体盐度维持一个较高状态。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由于冰川表面气温与周围同高度的气温差异,导致空气团沿着冰雪表面流动形成的风称为冰川风。珠峰北坡的绒布河谷大致呈南北走向,东、南、西三面被高山环抱。实验人员沿河谷底部设置了甲、乙、丙3个站点,测得3个站点白天都会受到偏南风影响,其中甲站点测得的偏南风明显强于乙、丙两站点。该偏南风强弱是受冰川风、山谷风等共同影响。下图为绒布河谷南北剖面示意图。(1)简要说明三个站点白天测得的偏南风形成原理。(2)分析甲站点的偏南风强于乙、丙两点的主要原因。(3)简要分析白天谷地东西两侧的山谷风对偏南风起到的作用。【答案】(1)冰雪面反照率高,吸收的太阳辐射少,加上冰雪表面融化会持续吸收热量,使得冰雪表面温度比同高度大气温度要低;近冰川面的空气收缩下沉,气流沿着冰雪表面向下坡方向(北)流动,形成偏南风(冰川风)。 (2)白天谷地受热较少,气温较低,气流下沉,谷地气压较高,产生向南运动的气流,对北上的偏南风具有一定的阻挡作用,位于北部的乙、丙两站点受到的阻挡更明显,距冰川最近的甲站受冰川风的影响最大,偏南风强度更强。 (3)白天谷地盛行谷风,谷风把空气推向东西两侧山坡,吸引南侧冰川风北下,从而使得冰川风影响范围扩大,加强了偏南风。【解析】【小问1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冰雪面表面光滑,反照率高,吸收的太阳辐射少;加上冰雪表面融化还会持续吸收热量,使得冰雪表面温度下降,比同高度大气温度要低;所以近冰川面的空气收缩下沉,气流沿着冰雪表面向下坡方向流动;根据图中的指向标可知,此时形成偏南的冰川风。【小问2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白天,绒布河谷地受热较少,气温较低,气流收缩下沉,谷地形成高气压,气流向南运动,对北上的偏南风具有一定的抵消,位于北部的乙、丙两站点距离冰川风距离较远,受到阻挡作用,风力较小;而甲站距冰川最近,所以受冰川风的影响最大,偏南风强度更强。【小问3详解】由第2题及所学知识可知,白天谷地盛行谷风,由“珠峰北坡的绒布河谷大致呈南北走向”可知,谷风把空气推向东西两侧山坡,从而使南侧冰川风北下,这样冰川风影响范围扩大,并且加强了偏南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