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质量监测 地理试卷(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694544/0-17390791793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湖南省永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质量监测 地理试卷(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694544/0-173907917942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湖南省永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质量监测 地理试卷(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694544/0-173907917947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湖南省永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质量监测 地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湖南省永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质量监测 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结束时,只交答题卡,3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 关于该次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5级, 地质时期的三次大冰期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时,只交答题卡。
一、选择题(16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2024年4月26日,神州十八号载人飞船与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此后,航天员乘组开展了2次出舱活动,完成舱内外设备安装、调试、维护维修等各项工作。空间站曾于8月5日左右,因地球发生的大磁暴导致高度下降。下图为中国空间站模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中国空间站属于( )
A. 小行星 B. 卫星 C. 流星 D. 恒星
2. 航天员乘组开展出舱活动时,不会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是( )
A. 低压和缺氧 B. 温度的剧烈变化 C. 强辐射 D. 大风
3. 引起地球大磁暴的太阳活动及对应圈层,匹配正确的是( )
A. 太阳黑子——日冕层 B. 日珥——光球层
C. 耀斑——色球层 D. 太阳风——色球层
【答案】1. B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小行星是太阳系内类似行星环绕太阳运动,但体积和质量比行星小得多的天体,主要分布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A错误;卫星是指在围绕一颗行星轨道并按闭合轨道做周期性运行的天体,中国空间站是人类发射进入太空的飞行器,它围绕地球运行,因此符合卫星的定义,B正确;流星是夜晚天空中出现的一种自然现象,是宇宙中的流星体(通常是小行星、彗星和行星际尘埃的碎片)在接近地球时由于受到地球引力的摄动而被地球吸引,从而进入地球大气层,并与大气摩擦燃烧所产生的光迹。中国空间站并非流星体,也不会在大气中燃烧,C错误;太阳是最接近地球的恒星。中国空间站显然不是一颗恒星,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在太空中,由于没有大气层,外部空间几乎是真空的,气压极低,同时也没有氧气可供呼吸。因此,航天员在出舱活动时必须穿着特制的宇航服,宇航服内提供必要的氧气和维持人体所需的气压,A不符合题意;太空中的温度差异极大,由于没有大气层的保护,太阳直射时温度极高,而背对太阳时则温度极低。航天员的宇航服需要具备良好的保温和隔热性能,以保护航天员免受温度剧烈变化的影响,B不符合题意;太空中的辐射环境十分恶劣,包括来自太阳的宇宙射线和银河系宇宙射线等。这些高能粒子对人体有害,长期暴露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航天员在出舱活动时必须采取有效的辐射防护措施,C不符合题意;在太空中,由于没有大气层,因此不存在大风,D符合题意。故选D。
【3题详解】
太阳黑子是光球层上出现的暗黑色斑点,与日冕层无关,A错误;日珥实际上是在色球层上的一种太阳活动,表现为像火焰一样的红色或粉红色的舌状气体团,与光球层不符,B错误;耀斑是色球层上局部区域突然增亮的现象,通常伴随着大量的能量释放,C正确;太阳风是从太阳上层大气射出的超声速等离子体带电粒子流,这些粒子流大部分来自日冕层,D错误。故选C。
北京时间2024年4月3日7时58分,在中国台湾花莲县以东海域发生7.3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截至5日12时,地震已造成全台12人死亡,1106人受伤,682人受困。下图为台湾岛及周边局部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 地震发生时,正在附近平静港湾船上钓鱼的爱好者感受到的震动是( )
A.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摆
B. 只有上下颠簸
C. 先左右摇摆,后上下颠簸
D. 只有左右摇摆
5. 关于该次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震震源位于下地幔
B. 可能引发台湾岛东部山体滑坡
C. 福州市地震震级为6.5级
D. 花莲县与泉州市的破坏程度相同
6. 地震发生后,相关部门希望尽快获取受灾地区基础设施破坏情况,最好借助( )
A. RS B. GPS
C. GIS D. BD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答案】4. B 5. B 6. A
【解析】
【4题详解】
位于平静港湾船上的人感受到的震动应该是先上下颠簸,无水平晃动。因为地震波的纵波传播速度快,最先传播到地面,而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无法通过液体传播,所以船上的人无左右摇摆。ACD项错误,B项正确。故选B。
【5题详解】
大洋地壳平均深度是5-10千米,在中国台湾花莲县以东海域发生7.3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可推测震源可能位于地壳下面的上地幔,A错误。台湾岛东部坡度较陡,地震可能引发台湾岛东部山体滑坡,B正确。一次地震震级是一样的,福州市地震震级为7.3级,C错误。花莲县与泉州市距离震中距离不同,破坏程度应该不相同,D错误。故选B。
【6题详解】
RS能够拍摄遥感图像,迅速获取受灾地区基础设施破坏情况,A正确。GIS的主要功能是分析、处理、储存地理空间信息;GPS和BD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BCD错误。故选A。
在青岛崂山脚下临海断崖南侧,距岸百米处有一座17米高的石柱,人称“石老人”。下图为“石老人”景观地貌形成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① ② ③ ④
7. “石老人”形成的四个阶段按由早到晚的顺序排列为( )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② C. ②①③④ D. ①④③②
8. 形成“石老人”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海水侵蚀 B. 海水堆积 C. 风力侵蚀 D. 风力堆积
【答案】7. D 8. A
【解析】
【7题详解】
根据地貌演变过程,海蚀作用海海浪侵蚀悬崖底部形成海蚀洞(①),随着侵蚀加剧,海蚀洞逐渐扩大形成海蚀拱桥(④),拱桥上部坍塌形成海蚀柱(③),海蚀柱进一步侵蚀变细,最终可能完全坍塌或消失(②),D正确,ABC错误。故选D。
【8题详解】
由上题可知,形成“石老人”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海水侵蚀,与海水堆积关系较小。青岛“石老人”地区降水丰富,气候湿润,风力侵蚀、风力堆积作用不显著。A正确,BCD错误。故选A。
地质时期地球气候经历了巨大的变化,有过三次大冰期,冰期之间为温暖的间冰期。在地球气候史中,大部分时间比较温暖。下图为地质时期气候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 地质时期的三次大冰期为( )
①震旦纪②石炭—二叠纪③白垩纪④第四纪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0. 中生代末期恐龙大灭绝时的气候特征是( )
A. 炎热干燥 B. 炎热多雨 C. 寒冷湿润 D. 寒冷干燥
【答案】9. C 10. A
【解析】
【9题详解】
根据材料图示全球平均气温曲线可以看出,气温在现代平均气温的左侧且气温最低的在地质时期一共有三次明显的大冰期,分别为震旦纪大冰期、石炭纪——二叠纪和第四纪大冰期,①②④正确。C正确。故选C。
【10题详解】
根据材料图示全球平均气温和平均降水曲线来判断,古生代末期的气候特点是寒冷潮湿的,恐龙灭绝时期为中生代末期,气候特点是炎热干燥(或温暖干燥)的,A正确。故选A。
黄河九曲十八弯,在甘肃省玛曲县拐了第一道弯。黄河从该县西南入境,西北流出,蜿蜒前行400多千米,在海拔3000多米的大草原上,形成了众多曲流。图1为黄河流域示意图,图2为玛曲曲流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玛曲县地处黄河上游,形成众多曲流的原因是( )
①落差大,冲刷作用明显
②土质疏松,易被侵蚀
③降水多,水量大
④地势平坦,侧蚀作用强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12. 关于图2曲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甲为凹岸,乙为凸岸
B. 甲侧水域较浅,乙侧水域较深
C. 甲侧水流较急,乙侧水流较缓
D. 甲岸侵蚀为主,乙岸堆积为主
【答案】11. D 12. B
【解析】
【11题详解】
据图可知,曲流形成的地区较为平坦,落差不大,①错误。土质疏松,易被侵蚀,在侧蚀作用下,形成曲流,②正确。甘肃玛曲县距海较远,降水较少,③错误。据图可知,曲流形成的地区地势平坦,侧蚀作用强,形成曲流地貌,④正确。D正确。故选D。
【12题详解】
图2曲流地貌,甲为凹岸,乙为凸岸,A正确,不符合题意;甲为凹岸,侵蚀作用强,水域较深,乙侧沉积为主,水域较浅,B错误,符合题意;甲为凹岸,侵蚀作用强,水域较深,水流较急,乙侧水流较缓,C正确,不符合题意;甲岸侵蚀为主,乙岸堆积为主,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直布罗陀海峡是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重要水道,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海峡两侧海水的性质存在差异。下图为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盐度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关于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大西洋海域的盐度自表层向深层逐渐递增
B. 地中海海域的盐度自表层向深层逐渐递减
C. 地中海表层海水的盐度大于大西洋
D. 表层海水自地中海流向大西洋
14. 邮轮从大西洋进入地中海吃水深浅的变化及原因是( )
A. 吃水变浅,海水温度的变化
B. 吃水变浅,海水密度的变化
C. 吃水变深,海水温度的变化
D. 吃水变深,海水密度的变化
【答案】13. C 14. B
【解析】
【13题详解】
据图可知,大西洋海域的盐度自表层向深层先变小、后变大、再变小,A错误。地中海海域的盐度自表层向深层逐渐增加,B错误。地中海表层海水的盐度(大于36.5‰)大于大西洋(小于36.5‰),C正确。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域地中海盐度高,大西洋盐度低,底层海水由地中海流向大西洋,表层由大西洋流向地中海,D错误。故选C。
【14题详解】
邮轮从大西洋进入地中海,盐度变大,密度变大,浮力增加,邮轮吃水变浅,原因是海水密度的变化,B正确,ACD错误。故选B。
银杏最早出现于古生代石炭纪,被科学家称为“古生物活化石”。因其树形高大,树叶春季苍翠,夏季繁密,秋季变成黄色,落地后形成一片“黄金甲”,颇为美观,吸引了众多游客观赏。下图为我市双牌县桐梓坳银杏村“落叶不扫”的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有游客发现桐梓坳的银杏树叶落得比北京的晚一些,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地形 B. 土壤 C. 热量 D. 水分
16. “落叶不扫”的主要生态意义为( )
A. 减少劳动投入 B. 增加土壤矿物质
C. 提升观赏价值 D. 增加土壤腐殖质
【答案】15. C 16. D
【解析】
【15题详解】
双牌县隶属湖南省永州市,比北京纬度低,热量较丰富,因此银杏树叶落得比北京的晚一些,C正确。地形、土壤、水分不是主要影响因素,ABD错误。故选C。
【16题详解】
减少劳动投入是社会意义,A错误。飘落的枯叶回归土壤,分解后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腐殖质,B错误,D正确;提升观赏价值是经济意义,C错误。故选D。
二、非选择题(4道小题,共52分)
17. 阅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水循环的环节①____,③____,⑤____。
(2)湘江水主要参与____(类型)水循环,该循环包括图中的____环节(填序号)。
(3)近年来我国城市内涝频发,试从地表径流的角度简析其成因。
【答案】(1)蒸发 水汽输送 地表径流
(2)海陆间水循环 ①③④⑤或①③④⑤⑥⑦
(3)极端气候频发,降水异常增多,导致地表径流变化大;城市化速度快,地面硬化面积增大,下渗减少;城市基础设施不完善,排水不畅。
【解析】
【小问1详解】
水循环的环节依次是:①是蒸发,②是降水,③是水汽输送,④是降水,⑤是地表径流,⑥是下渗,⑦是地下径流,⑧是蒸发,⑨是蒸腾。
【小问2详解】
湘江注入长江,长江流入海洋,湘江水主要参与海陆间水循环,该循环包括图中的①③④⑤或①③④⑤⑥⑦环节。
【小问3详解】
近年来我国城市内涝频发,从地表径流的角度分析,如果极端气候频发,导致降水异常增多,进而导致地表径流变化大;由于城市化速度快,城市地面硬化面积增大,地表径流下渗减少,地表径流相对增加;城市基础设施不完善,排水不畅,导致内涝频发。
18.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高原面的热力上升运动,带动四周水汽向高原集聚辐合上升,形成降水,使高原面上冰川、积雪广布,成为众多湖泊、大江大河的补给来源,并促使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等诸多峡谷的形成,因而被称为“亚洲水塔”。下图为青藏高原与周边地区的剖面图。
(1)简述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的原因。用箭头在图中标出夏季该大气运动的方向。
(2)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青藏高原气温低的原因。
(3)简析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成因。
【答案】(1)海拔高,大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降水较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人类活动相对较少,大气污染程度低,大气透明度高,有利于太阳辐射的穿透;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如右图所示
(2)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冰雪覆盖面积大,反射作用强。
(3)地壳抬升,河流落差大,流速快;补给充足,河流径流量大;河流下蚀作用强。
【解析】
【小问1详解】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天气状况、海拔高低、日照长短。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空气比较洁净,尘埃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比较稀薄,水汽含量少,云量较少,晴天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青藏高原海拔高,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径短,大气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青藏高原纬度较低,终年正午太阳高度平均较大,太阳高度角较大,太阳辐射强。所以青藏高原的太阳辐射强。
夏季高原气温较周边同高度大气高,青藏高原气温高,气流上升,形成低压;四周气温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吹向低压,如图所示:
【小问2详解】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由于地处高原,海拔较高,空气稀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大气逆辐射较弱,因此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导致其夏季气温较低。
【小问3详解】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位于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欧亚板块受挤压抬升强烈,形成高原;年降水量多,降水较多且集中在6-9月份,夏季河流流量大;该地地形崎岖,河流落差大,流速快,下切侵蚀作用强,形成山高谷深的峡谷地貌。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广西乐业县发现了世界罕见的地质奇观——喀斯特漏斗群,又称乐业天坑群。这些天坑数量众多,分布密集,规模宏大,形成了独特的石灰岩地貌景观。冒气洞与白洞天坑地下相互连通,白洞天坑内的空气与外界连通,温度变化大,冒气洞气温常年保持18℃左右,因洞口时常冒出较浓“白烟”而得名。下图为白洞天坑与冒气洞之间的剖面图。
(1)简述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条件。
(2)推测白洞天坑的形成过程。
(3)判断冒气洞“白烟”频发的季节,并简析其成因。
【答案】(1)可溶性岩石广布;气候温暖湿润;持续的流水溶蚀。
(2)长期的浅海环境沉积形成深厚的石灰岩;石灰岩经地壳抬升形成陆地;流水侵蚀、溶蚀使地下溶洞不断扩大;溶洞顶部受重力作用发生坍塌形成天坑。
(3)季节:冬季。原因:冬季气温低,洞内外温差较大;白洞天坑冷空气下沉,通过地下溶洞通道挤压冒气洞的空气;使得冒气洞暖湿空气上升,出洞口后遇冷凝结成雾珠,形成“白烟”。
【解析】
【小问1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条件主要有岩石条件、气候条件和水文条件等。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依赖于大量的可溶性岩石;温暖湿润的气候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的重要条件;持续的流水溶蚀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必要条件。
【小问2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白洞天坑是一种独特的石灰岩地貌景观,白洞天坑的形成过程主要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共同作用的结果;长期的浅海环境在外力作用下搬运、沉积形成深厚的石灰岩;内力作用下使石灰岩地层抬升形成陆地;持续的流水侵蚀、溶蚀作用使地下溶洞不断扩大;溶洞顶部受重力作用发生坍塌形成天坑。
【小问3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冬季洞外的气温较低,洞内的气温较高,洞内外温差较大;冷空气沿着白洞天坑的通道下沉,通过地下溶洞通道挤压冒气洞的空气;冷空气占据洞内的空间,使得冒气洞暖湿空气上升,出洞口后遇冷凝结成雾珠,形成“白烟”。
20.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永州市蓝山县南风坳区域,海拔1200多米的云冰山共有两处面积400多亩的连片高山苔藓群落,是湘南地区已知最大的高山苔藓群,高山苔藓喜冷湿,耐贫瘠。雨后的云冰山云雾缭绕,山坡上的千年高山苔藓在雨水的滋润下显得越发翠绿饱满,宛如厚重的绿色地毯铺设于山岭之间,与造型各异的高山杜鹃树干,遍布在山间的奇石相映成趣。特别是在冬季,冰挂和冰瀑在阳光的照射下,展现出迷人的光彩。
(1)简述云冰山高山苔藓形成的自然条件。
(2)分析图中云冰山山顶的树木难以长高的自然原因。
【答案】(1)云冰山山顶海拔高,温度低;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水分条件好;山顶多云雾,空气湿度大;低温潮湿环境下,土壤中富含腐殖质和养分,符合苔藓的生存需求。
(2)云冰山海拔较高,山顶多云雾,热量条件不足;山顶风力大,树枝容易折断;岩石表层土壤浅薄,不利高大树木成长。
【解析】
【小问1详解】
高山苔藓喜冷湿,耐贫瘠,云冰山山顶海拔1200多米,海拔较高,温度低;当地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水分条件好;山顶多云雾,空气湿度大,具备气候冷湿的特点;在低温潮湿环境下,有机质分解慢,土壤中富含腐殖质和养分,符合苔藓的生存需求。
【小问2详解】
云冰山海拔较高,山顶多云雾,热量条件不足,不能满足树木生长对热量的需求;由于山顶风力大,树枝容易折断,树木难以长高;山顶坡度大,岩石表层土壤浅薄,不利高大树木成长。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南省永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质量监测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结束时,只交答题卡,3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 关于该次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5级D, 地质时期的三次大冰期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永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地理试题(PDF版附答案),共8页。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南省永州市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结束时,只交答题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