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6694722/0-173907985931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6694722/0-173907985934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6694722/0-173907985937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共15页。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黑色墨水笔或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作答,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动物与其结构特点不匹配的是( )
A. 水蟌——身体呈辐射对称
B. 涡虫——有口有肛门
C. 血吸虫——身体呈两侧对称
D. 扇贝——身体表面有外套膜
【答案】B
【分析】腔肠动物(刺胞动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生活在水中,身体辐射对称,体壁由外胚层和内胚层两层细胞及中间无细胞结构的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两侧对称(左右对称)、背腹扁平、体壁具有三胚层、无体腔、循环系统由口、咽、肠组成,无肛门。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柔软,身体外包有外套膜,大多具有坚硬的贝壳,具有各种形状不同的足。
【详解】A.水螅属于腔肠动物(刺胞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故A不符合题意。
B.涡虫属于扁形动物,身体背腹扁平,两侧对称,有口无肛门,故B符合题意。
C.血吸虫属于扁形动物,身体背腹扁平,两侧对称,故C不符合题意。
D.扇贝属于软体动物,体表有贝壳,身体表面有外套膜,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 小凯同学卫生习惯差,不注意个人卫生,感染了蛔虫病,出现了营养不良、贫血等症状。下列特点不属于蛔虫适应寄生生活的是( )
A. 体壁有发达的肌肉,有利于运动
B. 体表包裹着一层密不透水的角质层
C. 消化管结构简单,肠仅由一层细胞构成
D. 生殖器官发达,生殖能力强
【答案】A
【分析】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体表或体外,并从这种生物体上摄取养料来维持生活的现象叫做寄生,营寄生生活的动物都有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详解】A.蛔虫主要寄生在人体的小肠内,通过吸取小肠内的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命活动。在这种寄生环境中,蛔虫并不需要发达的肌肉来进行大幅度的运动,因为它们的运动范围主要限制在宿主体内。相反,发达的肌肉可能会增加蛔虫的能量消耗,不利于其寄生生活,A错误。
B.蛔虫的体表包裹着一层密不透水的角质层,这层角质层对蛔虫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可以防止消化液的侵蚀,从而帮助蛔虫在宿主体内更好地生存,B正确。
C.蛔虫的消化管结构简单,肠仅由一层细胞构成,这使得它们能够更快地吸收宿主小肠内的营养物质。同时,简单的消化管也减少了蛔虫的能量消耗,有利于其寄生生活,C正确。
D.蛔虫的生殖器官发达,生殖能力强,这使得它们能够在宿主体内迅速繁殖,增加感染宿主的机会。这也是蛔虫适应寄生生活的一个重要特点,D正确。
故选A。
3. 蚯蚓没有发达的骨骼,但也能灵活运动,主要原因不包括( )
A. 身体分节B. 体表有黏液
C. 体壁有刚毛D. 体壁有发达的肌肉
【答案】B
【分析】蚯蚓属于环节动物,没有骨骼,蚯蚓的运动就是依靠纵、环肌的交互舒缩及体表的刚毛的配合而完成的。
【详解】A.蚯蚓身体分节使蚯蚓运动更灵活,A不符合题意。
B.蚯蚓体表有黏液与呼吸有关,B符合题意。
C.蚯蚓的体壁有刚毛,刚毛有协助运动的作用,C不符合题意。
D.蚯蚓的运动就是依靠体壁的纵、环肌的交互舒缩及体表的刚毛的配合而完成的,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 下列能分泌大量珍珠质把异物层层包裹起来,最后形成珍珠的生物是( )
A. 螃蟹B. 蜗牛C. 河蚌D. 鱿鱼
【答案】C
【分析】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大多具有坚硬的贝壳,体外有外套膜,能分泌珍珠质。珍珠是由于软体动物的外套膜所分泌的珍珠层将偶然落入的沙粒包裹而形成的。
【详解】河蚌属于软体动物,具有外套膜,有外套膜能够分泌珍珠质,当外套膜受到沙粒等异物的刺激时,会分泌大量的珍珠质将异物层层包裹起来,最后形成珍珠。螃蟹属于节肢动物,蜗牛和鱿鱼属于软体动物,但不能形成珍珠,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5. 外骨骼有利于防止动物体内水分蒸发。下列动物中体表不具有外骨骼的是( )
A. 蜜蜂B. 石鳖C. 螃蟹D. 蜘蛛
【答案】B
【分析】(1)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主要包括昆虫纲、多足纲、蛛形纲、甲壳纲。(2)软体动物的特征是身体柔软,有外套膜,有贝壳或贝壳退化。
【详解】A.蜜蜂属于昆虫,昆虫的体表具有外骨骼,外骨骼可以保护身体内部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等,故A错误。
B.石鳖属于软体动物,软体动物的体表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不具有外骨骼,故B正确。
C.螃蟹属于节肢动物中的甲壳纲,体表具有坚硬的外骨骼,故C错误。
D.蜘蛛属于节肢动物中的蛛形纲,体表具有外骨骼,故D错误。
故选B。
6. 蝉和小龙虾均属于节肢动物的理由是( )
A. 都有相同的生活环境
B. 身体都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C. 都有三对足,两对翅
D. 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答案】D
【分析】节肢动物的特征为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包括甲壳类(如虾、蟹)、多足类(如蜈蚣)等。
【详解】节肢动物的身体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包括昆虫纲、多足纲、蛛形纲、甲壳纲。节肢动物中的昆虫纲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一般有两对翅,有三对足,有外骨骼;蝉属于昆虫纲,小龙虾属于甲壳纲,蝉和小龙虾身体都由许多体节构成,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因此都属于节肢动物。
故选D。
7. 鱼类家族将要举行运动会,下列动物具有报名资格的是( )
A. 鲍鱼B. 娃娃鱼C. 鲸鱼D. 青鱼
【答案】D
【分析】鱼类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详解】A.鲍鱼身体柔软,是原始海洋贝类,属于单壳类软体动物,A错误。
B.娃娃鱼的幼体用鳃呼吸,成体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属于两栖动物,B错误。
C.鲸鱼属于哺乳动物,具有胎生哺乳的特征,C错误。
D.青鱼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属于鱼类,D正确。
故选D。
8. 如下表是青蛙和鲫鱼的比较项目,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生活环境B. 体表C. 有无脊柱D. 体温
【答案】A
【分析】(1)青蛙属于两栖动物,生活在水陆两栖环境中,体表一般为皮肤裸露,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和皮肤呼吸,体温不恒定。(2)鲫鱼属于鱼类,生活在水中,体表有鳞片,用鳃呼吸,体温不恒定。(3)根据动物的体内有无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无脊椎动物的身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如:腔肠动物(刺胞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线虫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脊椎动物的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详解】A.青蛙既可以在陆地上活动,也可以在水中生活,具有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而鲫鱼主要生活在水中,依靠水中的溶解氧进行呼吸和生存, 故A正确。
B.青蛙的体表是皮肤裸露的,没有鳞片。而鲫鱼的体表覆盖着鳞片,鳞片可以保护鱼的身体,减少在水中游动时的阻力,故B错误。
C.青蛙属于两栖动物,鲫鱼属于鱼类,都属于脊椎动物,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故C错误。
D.青蛙和鲫鱼都是变温动物,体温不恒定。它们的体温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故D错误。
故选A。
9. 蜥蜴的皮肤表面覆盖着角质鳞片,这对蜥蜴生存的意义主要在于有利于( )
A. 爬行B. 自由活动
C. 减少体内水分蒸发D. 辅助呼吸
【答案】C
【分析】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
【详解】蜥蜴属于爬行动物,用肺呼吸,体表覆盖角质鳞片,可以保持水分,减少水分的蒸发,适于陆生生活,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0. 小明在观察一块动物头骨时,发现它有门齿、犬齿和臼齿。下列具有该特征的动物是( )
A. 蛇B. 老鹰C. 兔子D. 老虎
【答案】D
【分析】哺乳动物牙齿分化为门齿、犬齿和臼齿。门齿适于切断植物纤维;犬齿锋利,适于撕裂食物之用,多见于食肉动物,草食动物有,但少;臼齿有宽大的咀嚼面,适于咀嚼食物作用。
【详解】据题干描述,该动物的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属于哺乳动物。蛇是爬行动物,老鹰是鸟类,兔子和老虎是哺乳动物。哺乳动物中的食肉动物牙齿一般分化为门齿、犬齿和臼齿;草食动物牙齿一般分化为门齿和臼齿。门齿适于切断植物纤维;犬齿锋利,适于撕裂食物之用;臼齿有宽大的咀嚼面,适于咀嚼食物作用。因此可以判断此生物为老虎。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1. 金雕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它们在兴文县的高山和开阔地区活动,以其强大的飞行能力和猛烈的捕食方式著称。金雕在飞行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能量,下列与其飞行过程中能量的供应无关的是( )
A. 消化系统:食量大,消化能力强
B. 运动系统:骨骼轻、薄、坚固,长骨中空
C. 呼吸系统:有气囊辅助呼吸,获得充足的氧气
D. 循环系统:心跳频率快,血液输送氧的能力强
【答案】B
【分析】鸟的食量非常大,在飞行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能量;胸肌发达,牵动两翼可完成飞行动作;鸟类的双重呼吸,为飞行提供充足的氧。
【详解】AD.鸟飞行时需要大量的能量。而能量主要来源于细胞的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活细胞在氧的参与下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循环系统通过血液循环将呼吸系统获得的氧和消化系统获得的有机物运输到组织细胞的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所以鸟的食量大,消化能力强,以及心跳频率快,血液输送氧的能力,都与鸟飞行过程中的能量供应有关,AD不符合题意。
B.鸟类的骨骼轻、薄、坚固,长骨中空,可减轻体重,利于飞行,与能量供应无关,B符合题意。
C.鸟类的双重呼吸,气囊辅助呼吸,为飞行提供充足的氧,可以分解有机物释放大量的能量,与提供能量有关,C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 下列关于动物与人类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老鼠、蝗虫会对农作物造成危害,应赶尽杀绝
B. 蚯蚓能够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C. 毒蛇能伤人,但蛇毒也能治病
D. 人类活动导致的水污染使鱼类的生存而临严重威胁
【答案】A
【分析】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很密切,有的对人类是有益,有的对人类有害。但所有生物都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详解】A.老鼠、蝗虫虽然会对农作物造成危害,但它们也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如果赶尽杀绝会破坏生态平衡,因此我们应该设法控制其数量,尽量减少其危害,而不是彻底消灭干净。如采用引进天敌灭鼠、蝗等生物防治的办法,A错误。
B.蚯蚓土壤中生活,身体呈圆筒形,有许多环形体节构成。蚯蚓以枯叶、朽根和腐烂的有机物为食,排出的粪便又是植物生长的最好有机肥料,所以,蚯蚓可以处理有机垃圾,净化环境;提高土壤肥力,B正确。
C.蛇毒能够起到止血镇痛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多种因素所引起的出血,具有比较高的药用价值,C正确。
D.水是鱼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人类活动使得水体污染,破坏了鱼类的生存环境,使得鱼类的生存面临严重威胁,D正确。
故选A。
13. 动物的学习行为有利于自身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下列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 大马哈鱼洄游B. 大山雀偷喝瓶中牛奶
C. 雄孔雀开屏吸引雌孔雀D. 秋天大雁飞到南方越冬
【答案】B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详解】A.大马哈鱼洄游是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A不符合题意。
B.大山雀原本可能并不知道如何喝瓶中的牛奶。但在某种情况下(如观察到人类或其他动物这样做),它通过学习或模仿,逐渐掌握了这一技能。因此,这属于学习行为,B符合题意。
C.雄孔雀为了吸引雌孔雀进行交配而展现的一种本能行为。这种行为也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不需要后天学习。因此,它属于先天性行为,C不符合题意。
D.是大雁为了适应季节变化而进行的迁徙行为。这种行为也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是大雁生存和繁衍的重要策略之一。因此,它同样属于先天性行为,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 如图为人体骨骼肌的示意图,对此描述错误的是( )
A. 甲为肌腱,乙为肌腹B. 乙具有受刺激后收缩的特性
C. 一块肌肉两端肌腱附着在同一根骨上D. 骨骼肌为运动提供动力
【答案】C
【分析】骨骼肌包括肌腹和肌腱,肌腹是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受刺激而收缩;肌腱是骨骼肌两端较细的部分,跨关节附在不同的骨上,有固定作用;骨骼肌收缩能为运动提供动力。图中甲为肌腱,乙为肌腹。
【详解】A.由图及分析知,甲为肌腱,乙为肌腹,A正确。
BD.肌腹是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受刺激而收缩,故乙肌腹具有受刺激后而收缩的特性,骨骼肌收缩能为运动提供动力,BD正确。
C.肌腱是骨骼肌两端较细的部分,跨关节附在不同的骨上,有固定作用,C错误。
故选C。
15. 动物通过运动可以适应环境,提高生存能力。关于动物运动意义,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 有利于动物寻觅食物
B. 有利于动物繁殖后代
C. 有利于动物躲避敌害
D. 有利于增大动物的体型
【答案】D
【分析】动物运动形式具有多样性,运动的形式越多,对环境的适应就越完善,动物运动的意义与其生存技能和生存环境息息相关。
【详解】动物通过各种运动可帮助其快速找到食物,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有利于快速躲避天敌,增加活动范围,寻找适宜的生存空间,占据更丰富的资源,寻找配偶利于繁殖,将生物的应激性发挥到极致,使得动物能更好地生存,但动物运动的意义与增大动物的体型无直接关系,D符合题意。
故选D。
16. 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以下行为不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
A. 蝗虫觅食的时候成群结队地飞行B. 狒狒“首领”优先享有食物
C. “雁阵”由经验丰富的“头雁”带领D. 兵蚁专司蚁巢的保卫
【答案】A
【分析】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营社会行为的动物一般具有明确的分工和森严的等级制度。
【详解】A.蝗虫觅食的时候成群结队地飞行,不具有社会行为的特点,不属于社会行为,A符合题意。
BCD.狒狒“首领”优先享有食物、“雁阵”由经验丰富的“头雁”带领、兵蚁专司蚁巢的保卫,需要彼此配合、密切合作才能维持群体的正常生存,体现了群体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因此属于社会行为,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7. 某生物兴趣小组在完成实验后进行交流与讨论,下列哪位同学的说法是正确的( )
A. 甲:“在探究“蚂蚁的通讯”前,蚂蚁最好处于饱食状态”
B. 乙:“小白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C. 丙:“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时,可通过环带来判断其前后端”
D. 丁:“在观察鲫鱼时,鱼通过各种鳍的摆动为游泳提供动力”
【答案】C
【分析】(1)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又称为本能。
(2)环节动物的特征为身体有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
(3)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身体两侧各有一条侧线,其主要作用是感知水流测定方向,为鱼的感觉器官。
【详解】A.探究蚂蚁的通讯时,要先将蚂蚁饲养一段时间并在实验前让其处于饥饿状态,这样可刺激蚂蚁寻找食物,A错误。
B.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该行为会逐渐消失,B错误。
C.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这些环状结构是体节,有一个宽度最大,它靠近蚯蚓身体的前端,可以借此来判断蚯蚓的前后端,C正确。
D.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运动器官是鳍,其中背鳍、胸鳍和腹鳍有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尾鳍可以保持鱼体前进的方向;在水中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而产生前进的动力,各种鳍相互协调来获得食物和防御敌害。因此,鱼的游泳时的动力主要靠躯干部和尾部的左右摆动,鳍在运动中起协调作用,D错误。
故选C。
18. 下列有关生态平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达到生态平衡时,各种生物的数量恒定不变
B. 随意引进某种动物不会影响生态平衡
C. 生物圈中,所有的生态系统都处于平衡状态
D. 达到生态平衡时,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答案】D
【分析】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一般是相对稳定的,它们之间及其与环境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它依赖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详解】生态平衡是指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多种多样的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生物的种类数量不是不变,而是相对稳定。人为捕杀某种动物,或者随意引进某种动物,都会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9. 过度捕杀青蛙导致害虫大量繁殖,水稻减产。这体现了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 )
A. 帮助植物传播种子B. 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 帮助植物传粉D. 维持生态平衡
【答案】D
【分析】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①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 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详解】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①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 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过度捕杀青蛙导致害虫大量繁殖,水稻减产,主要是破坏了生态系统原来的平衡,使害虫天敌减少,水稻减产。
故选D。
20. 下列组合中,仿生学的科研成果与其动物原型不相匹配的是( )
A. 抗荷服——蝙蝠B. 冷光灯——萤火虫
C 人造卫星控温系统——蝴蝶D. 薄壳建筑——蛋壳
【答案】A
【分析】仿生学研究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和工作原理,并将这些原理移植于工程技术之中,发明性能优越的仪器、装置和机器,创造新技术。
【详解】A.科学家根据长颈鹿(哺乳动物)长颈的构造可控制血管压力的原理,制造出航天员的飞行服——“抗荷服”,A错误。
B.模仿萤火虫(节肢动物)的发光原理制造了冷光灯,B正确。
C.模拟蝴蝶调节体温的方式设计人造地球卫星的控温系统,C正确。
D.模仿蛋壳制造了薄壳建筑,属于仿生,D正确。
故选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21. 如图是某同学在野外调查过程中观察到的五种动物,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②的幼体和①的呼吸器官相同,都是用_____呼吸。在观察①时,某同学观察到水从其口流入,从鳃盖后缘流出,这是它在呼吸,流出的水与流入的水相比,水中溶解的气体成分发生的变化是_____。
(2)②的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用_____呼吸,_____辅助呼吸。
(3)从生殖方面分析,图中③比②更适应陆地生活的原因是_____。
(4)④具有十分特殊的呼吸方式——双重呼吸,即每呼吸一次,气体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种呼吸方式源于它有与肺相通的_____,可辅助呼吸。
(5)与④相比,⑤的生殖发育特点是_____,能提高其后代的成活率。
【答案】(1)① 鳃 ②. 二氧化碳增多,氧气减少
(2)①. 肺 ②. 皮肤 (3)③是体内受精
(4)气囊 (5)胎生、哺乳
【分析】图中①属于鱼类,②是青蛙,属于两栖动物,③是壁虎,属于爬行动物,④属于鸟类,⑤家兔,属于哺乳动物。
(1) ①鱼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鳃主要由鳃丝构成,内有大量的毛细血管,当水由口进入流经鳃然后经鳃盖后缘流出,水流经鳃丝时,水中的溶解氧进入鳃丝的毛细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二者进行气体交换,所以流出的水与流入的水相比,二氧化碳增多,氧气减少。②青蛙的幼体是蝌蚪,呼吸器官也是鳃。
(2) ②青蛙的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既能在水中生活,也能在陆上生活,用肺呼吸,肺不发达,其皮肤裸露而湿润,无鳞片,毛发等皮肤衍生物,黏液腺丰富,具有辅助呼吸功能。
(3)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动物,因为它的生殖发育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从生殖方面分析,②两栖类是体外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③爬行动物是体内受精。
(4)④属于鸟类,它的前肢变成翼,体表覆羽,身体呈流线型,善于飞行,具有十分特殊的呼吸方式,叫做双重呼吸,即每呼吸一次,气体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种呼吸方式源于它有气囊与肺相连,以辅助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
(5) ⑤家兔属于哺乳动物,胎生和哺乳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生殖发育特点,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22. 据了解,航天员在空间站工作期间需通过体育锻炼来保证身体的良好状态,因此“太空健身房”配备了太空跑台、太空自行车等健身器材。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中填数字)
(1)图一中,①、②、③表示蝗虫的某些器官,其中与其运动直接相关的器官是_____(填序号)。
(2)图二所示为关节结构模式图,当航天员进行太空跑步时,[3]中的滑液和[ ]_____能够让关节更加灵活;能够让关节更牢固的结构是[ ]_____及它外面所包裹的韧带。
(3)如图三所示,当航天员登上太空自行车后,他的[ ]_____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8]活动,此时[7]处于_____(选填“收缩”或“舒张”)状态,上肢则屈肘握住太空自行车扶手。
(4)蹬车动作是由骨、关节和_____协调配合完成的,此项运动除了依赖运动系统的参与外,还依赖于_____系统的调节和控制。
【答案】(1)②③ (2)①. 4关节软骨 ②. 2关节囊
(3)①. 6肱二头肌 ②. 舒张
(4)①. 骨骼肌 ②. 神经
【分析】图一中,①是触角,②是足,③是翅;图二中,1关节头,2关节囊,3关节腔,4关节软骨,5关节窝;图三中,6肱二头肌,7肱三头肌,8肘关节。
(1) 蝗虫属于节肢动物,前足、中足适于爬行,后足发达,适于跳跃;翅是飞行的器官。因此,图一中,与蝗虫运动直接相关的器官是②足、③翅。
(2) 使关节牢固的结构特点是:关节囊及囊里面、外面的韧带;使关节运动灵活的结构特点是: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和关节囊的内表面还能分泌滑液,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因此,图二所示为关节结构模式图,当航天员进行太空跑步时,其中滑液和4关节软骨能够让关节更加灵活,能够让关节更牢固的结构是2关节囊及它外面所包裹的韧带。
(3) 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兴奋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因此,如图三所示,当航天员完成屈肘动作时,6肱二头肌收缩,7肱三头肌舒张。
(4) 蹬车动作是由骨、关节、骨骼肌协调配合完成的,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还需要消化、呼吸和循环系统等配合供能。
23. 某兴趣小组随机选取4只(A、B、C、D)经饥饿处理的品种、性别、月龄均相同,大小和活力相似的小鼠进行了“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的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刚出生的小鼠即可吸吮乳汁,从行为获得的途径看,该行为属于_____行为。
(2)本实验用4只小鼠做实验,处理实验数据时需要计算_____。该兴趣小组选取品种、性别、月龄均相同,大小和活力相似的健康小鼠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
(3)随着训练次数增加,小鼠穿越迷宫找到食物所用的时间_____,说明此类行为可通过训练得以_____(选填“强化”或“弱化”),该行为的建立提高了小鼠适应环境的能力。
(4)如果用小鸡代替小鼠进行实验,找到食物所用的时间明显延长,这说明小鼠的学习能力更强,由此推断动物越_____(选填“高等”或“低等”),学习能力越强。
【答案】(1)先天性 (2)①. 平均值 ②. 控制单一变量
(3)①. 短 ②. 强化
(4)高等
【分析】(1)刚出生小鼠即可吸吮乳汁或吃食物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2)为了减少个体差异对实验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真实可信,应该用多只小鼠做实验,计算平均值。由于不同小鼠有个体差异,学习能力可能有所不同,所以还需要再选取几只大小、年龄和生理状况基本相同的小鼠重复本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减小个体差异对结果的影响。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随着训练次数增加,小鼠穿越迷宫找到食物所用时间减少,说明此类行为可通过训练得以强化。该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学习行为,学习行为的建立,提高了小鼠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
(4)如果用小鸡代替小鼠进行实验,找到食物所用的时间明显延长,这说明小鼠的学习能力更强,由此推断动物的分类等级越高,它们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越完善,通过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适应各种生活环境的能力就越强。
比较项目
生活环境
体表
有无脊柱
体温
青蛙
水陆两栖
体表有鳞片
有
不恒定
鲫鱼
水生
皮肤裸露
无
恒定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共2页。
这是一份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解析版),共17页。
这是一份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学试题(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