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6694801/0-173908017188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6694801/0-173908017194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6694801/0-173908017197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 冬季的三门峡天鹅湖湿地公园格外美丽,芦苇、鱼、水草、白天鹅等多种生物在湖内悠闲生活,它们的共同特征是( )
A. 有消化系统B. 能快速运动
C. 能进行光合作用D. 能生长和繁殖
【答案】D
【分析】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够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A.芦苇和水草属于植物,植物没有系统,故A错误。
B.芦苇和水草属于植物,植物不能快速运动,故B错误。
C.鱼和鸭子属于动物,动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故C错误。
D.芦苇、鱼、水草、鸭子都属于生物,生物都能生长繁殖,故D正确。
故选D。
2. 显微镜是我们观察奇妙微观世界不可缺少的工具。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显微镜以及显微镜视野中的蚕豆叶表皮细胞。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此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是50倍
B. 视野中的污点可能在目镜、物镜或反光镜上
C. 若视野中物像不清晰,可以调节②
D. 欲将气孔移至视野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答案】C
【分析】如图中,①粗准焦螺旋,②细准焦螺旋。
【详解】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此显微镜的目镜为10×,目镜为40×和10×。因此,此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是10×40=400(倍),A错误。
B.视野中的污点可能在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上,不可能在反光镜上,B错误。
C.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因此,若视野中物像不清晰,可以调节②细准焦螺旋,C正确。
D.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图示气孔偏视野的左下方,向左下方移动装片,物像会向右上方移动到视野的中央,D错误。
故选C。
3. 2023年10月31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大豆和马铃薯等植物的种子经过太空遨游后也一并返回。大豆根尖细胞和马铃薯叶肉细胞具有的能量转换器分别是( )
A. 叶绿体、线粒体B. 叶绿体、线粒体和叶绿体
C. 叶绿体、叶绿体D. 线粒体、线粒体和叶绿体
【答案】D
【分析】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含有叶绿素等色素的质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
【详解】植物的根部细胞不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大豆根尖细胞不含有叶绿体,只含有线粒体用于细胞呼吸和能量供应。马铃薯叶肉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作用,故含有叶绿体和线粒体,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4. 下图表示细胞发生一系列变化的过程,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过程①表示细胞生长
B. 过程③后,形成的细胞形态功能各不相同
C. 过程③表示细胞分化
D. 过程②中,变化最明显的结构是细胞质
【答案】D
【分析】分析图片信息可知:①是细胞的生长、②是细胞的分裂、③是细胞的分化。
【详解】A.细胞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①细胞的生长,A正确。
BC.③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BC正确。
D.②细胞分裂中,染色体变化最为明显。细胞分裂时染色体会进行复制,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均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D错误。
故选D。
5. 我国科学家发明了一款新型植物茎流传感器(如图)。该装置直接贴附在茎秆、叶片等表面,可监测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及分配情况。由此推测,该传感器可监测的植物组织是( )
A. 保护组织B. 输导组织
C. 分生组织D. 薄壁组织
【答案】B
【分析】植物的组织主要有保护组织、分生组织、薄壁组织、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等。
【详解】A.保护组织一般都分布在植物体的表面,细胞排列紧密,没有细胞间隙,而且在与空气接触的细胞壁上有着角质,对内部各种组织起保护作用,A不符合题意。
B.输导组织的细胞排列成管状,有运输营养物质的作用,因此,监测植物体内水分的动态传输和分配过程的传感器监测的是输导组织,B符合题意。
C.分生组织的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再由这些细胞分化形成其他组织,C不符合题意。
D.薄壁组织虽然可能含有水分,但它主要负责储存营养物质和进行光合作用,不直接参与水分的运输和分配,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 从生物体结构层次上分析,与其它三幅图不同的是( )
A. B.
C. D.
【答案】B
【分析】细胞是动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动物体的主要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等。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器官,再由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形成系统。最后由系统构成完整的动物体。因此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详解】A.器官是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大脑是主要由神经组织构成的器官,A不符合题意。
B.草履虫的整个身体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在结构层次上属于细胞和个体层面,B符合题意。
C.胃是由肌肉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构成的器官,C不符合题意。
D.绿色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花、果实都属于生殖器官,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 某学习小组承担生物综合实践项目——制作微景观生态缸,如图所示。该生态缸中没有涉及的植物类群是( )
A. 苔藓植物B. 蕨类植物
C. 裸子植物D. 被子植物
【答案】C
【分析】自然界中的植物多种多样,根据能否产生种子可分为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两大类;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孢子植物包括苔藓植物、蕨类植物。
【详解】A.苔藓植物有茎、叶的分化,无根,茎、叶内无输导组织,图中白发藓属于苔藓植物,A不符合题意。
B.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比较高大,蕨类植物用孢子繁殖,属于孢子植物。植物乙具有叶,叶背面有孢子囊群,推测属于蕨类植物,B不符合题意。
C.裸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种子外无果皮包被,该生态缸中没有涉及裸子植物,C符合题意。
D.被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具有花和果实,植物甲属于被子植物,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导致一些昆虫的栖息环境被破坏,让我们为昆虫建造“旅馆”,回馈自然,保护生态。在建造“旅馆”前,我们在公园里找寻了一些动物的踪迹,其中没有入住“昆虫旅馆”资格的是( )
A. 在花丛中飞舞的蝴蝶B. 睡在花瓣上的金龟子
C. 在大树间织网的蜘蛛D. 在树枝上鸣叫的蝉
【答案】C
【分析】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生有一对触角,为感觉器官;胸部一般着生有两对翅、三对足,为昆虫的运动器官;身体外有外骨骼。
【详解】A.蝴蝶属于昆虫纲,它们具有资格入住“昆虫旅馆”。昆虫旅馆设计通常是为了提供栖息地给各类昆虫,包括蝴蝶,A正确。
B.金龟子也是昆虫纲的一员,因此具备入住“昆虫旅馆”的资格。昆虫旅馆常用于吸引和保护这种生物,B正确。
C.蜘蛛属于蛛形纲,而非昆虫纲,因此它们通常不被视为“昆虫旅馆”的目标住客,C错误。
D.蝉也是昆虫的一种,因此符合入住“昆虫旅馆”的条件。这种旅馆往往是为了给多种昆虫提供栖息和繁衍的场所而建造的,D正确。
故选C。
9. 水蛭素是从水蛭及其唾液腺中提取出来的活性成分,水蛭素具有极强的抑制凝血作用和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在临床治疗和预防各种血栓形成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和前景。其中水蛭与沙蚕、蚯蚓都是常见的环节动物,下列不是环节动物的特征是
A. 身体由体节构成B. 有口有肛门C. 有疣足或刚毛D. 用肺呼吸
【答案】D
【分析】环节动物特征:身体呈圆筒形,有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详解】环节动物特征:身体呈圆筒形,有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有口有肛门。因此D符合题意。
故选D。
10.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石建斌副教授团队在对衡水湖湿地生物多样性进行实地监测考察时,首次监测到条斑赤蜻等昆虫。下列不属于条斑赤蜻的特征的是( )
A. 附肢分节B. 体表有外骨骼
C. 身体分节D. 有角质层
【答案】D
【分析】节肢动物: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代表动物有:各种昆虫、甲壳动物、蜘蛛、蜈蚣等。
【详解】A.昆虫的附肢,如足和触角,都是分节的。这是昆虫的一个显著特征,有助于它们进行各种复杂的活动。因此,附肢分节是条斑赤蜻的特征之一,故A正确。
B.昆虫有外骨骼,能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适于陆地干燥环境生活,故B正确。
C.昆虫的身体由多个体节组成,这些体节在形态和功能上可能有所不同,但共同构成了昆虫的整体结构。身体分节是昆虫的一个基本特征,有助于它们的灵活性和运动能力。因此,身体分节同样是条斑赤蜻的特征,故C正确。
D.昆虫的体表通常有一层坚韧的外骨骼,但这层外骨骼并不等同于角质层,故D错误。
故选D。
11. 春节联欢晚会的舞蹈《朱》以我国一级保护动物朱鹮为题材,表现了人类与自然、与环境休戚与共的关系。下列关于朱鹮适应飞行生活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A. 心跳频率慢,营养物质运输效率高
B. 消化吸收后,残渣很快形成粪便排出,能有效减轻体重
C. 吸气时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呼气时在气囊内进行气体交换
D. 骨骼厚而坚固,既减轻体重又牢固
【答案】B
【分析】鸟类会飞行,其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前肢变成翼,有大型的正羽,排成扇形,适于飞行;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详解】A.朱鹮的呼吸作用旺盛,心率快,营养物质运输效率高,适于飞行,A不符合题意。
B.朱鹮的直肠很短,粪便可随时排出体外,能减轻飞行时的体重,利于飞行,B符合题意。
C.鸟类飞行时,当两翼上举,气囊扩张,外界的气体进入肺和气囊,在肺内进行一次气体交换;当两翼下压时,气囊收缩,气囊里的气体进入肺完成第二次气体交换后排出体外。所以每呼吸一次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两次,气囊辅助完成双重呼吸(不进行气体交换),C不符合题意。
D.鸟类(朱鹮)的骨有的很薄,有的愈合在一起,比较长的骨大都是中空的,充满空气,这样的骨既可以减轻体重,又可以增强紧密性,利于飞翔生活,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 哺乳动物能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陆地环境,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体表被毛
B. 用肺呼吸
C. 牙齿分化
D. 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发达
【答案】D
【分析】由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陆生动物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征:①陆地气候相对干燥,与此相适应,陆生动物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 ②陆地上的动物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 ③除蚯蚓等动物外,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都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 ④陆地动物还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
【详解】大多数哺乳动物为陆生动物,其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神经组成,其中大脑发达,能够对外界不同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能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陆地环境,是适应复杂多变的陆地环境的主要原因,因此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3. “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之一。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蝗虫的体表有外骨骼,可防止体内水分的过度蒸发
B. 蛔虫是典型的环节动物,体表有角质层,寄生生活
C. 鱼的身体呈流线型,有利于运动时减少水的阻力
D. 家兔有发达的门齿和臼齿,有助于摄食和消化
【答案】B
【分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现象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包括两层意思:一定的结构产生与之相对应的功能;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
【详解】A.节肢动物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蝗虫属于节肢动物,体表有外骨骼,可保护内部柔软结构,防止体内水分的过度蒸发,A不符合题意。
B.线形动物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蛔虫是典型的线形动物,营寄生生活,体表有角质层,起保护作用,B符合题意。
C.鱼生活在水中,身体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少运动时的阻力,用鳃呼吸,鳍游泳,C不符合题意。
D.哺乳动物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家兔属于草食性哺乳动物,有发达的门齿和臼齿;门齿形状似凿,适于切断食物;臼齿咀嚼面宽,适于磨碎食物;这有助于摄食和消化,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 生物小组的同学利用微生物培养技术,检测了佩戴不同时间后口罩内侧细菌的数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检测前培养基不需要进行灭菌处理
B. 将口罩内侧与培养基接触的过程相当于接种
C. 一个细菌大量繁殖后形成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就是菌落
D. 细菌的数量在4小时内激增,一次性口罩要定时更换
【答案】A
【分析】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实验,实验步骤包括配制培养基、冷却接种、培养、观察结果。
【详解】A.检测前培养基需要灭菌处理,保证除了接种的细菌外无其他杂菌的干扰,A符合题意。
B.接种就是把已有的菌种,用某种方式取少量的菌种,接到培养基上的过程;将口罩内侧于培养基接触后的过程相当于接种,B不符合题意。
C.菌落是细菌的集合体,细菌菌落小,表面光滑黏稠,是细菌通过分裂繁殖后形成的子细胞集合体,C不符合题意。
D.由图知,细菌的数量在2—4小时内激增,所以,一次性口罩最好定期更换,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 《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豆腐又名菽(shū)乳,以豆腐腌过酒糟或酱制者,味咸甘心。”在豆腐中加入酒糟相当于培养细菌和真菌步骤中的( )
A. 配制培养基B. 高温灭菌
C. 接种D. 恒温培养
【答案】C
【分析】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 :① 配制培养基; ② 高温灭菌冷却; ③ 接种; ④ 培养。
【详解】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和实验步骤是:①配制培养基,首先要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原因是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②高温灭菌,对配制的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灭菌,防止其他细菌等微生物侵入而影响实验。③冷却后再接种细菌或真菌。④在恒温箱中培养,细菌和真菌在温度适宜的地方繁殖速度比较快。 所以在实验室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步骤是: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接种→恒温培养。在豆腐中加入酒糟相当于培养细菌和真菌步骤中的接种,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6. 近日,朔州的孙女士吃了一盘从冰箱拿出冷藏后未经加热的熟牛肉,之后就开始发烧、浑身肌肉酸痛,医院检查结果显示为李斯特菌(一种细菌)引发的败血症。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李斯特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B. 李斯特菌通过分裂的方式繁殖后代
C. 李斯特菌的细胞中没有叶绿体,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D. 若熟牛肉经冰箱冷冻,则解冻后可放心食用
【答案】D
【分析】细菌是单细胞个体,其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部分构成,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核区。
【详解】A.李斯特菌属于细菌,细胞内只有DNA集中的核区,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A正确。
B.李斯特菌属于细菌,通过分裂的方式繁殖后代,B正确。
C.李斯特菌等细菌细胞内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存,属于异养生物,C正确。
D.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不是生殖细胞;芽孢对干旱、低温、高温等恶劣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因此,成功杀灭李斯特菌的标准是杀死其休眠体——芽孢,熟牛肉解冻后仍需进一步经高温加热后方可食用,D错误。
故选D。
17. 我国的古人拥有大智慧,唐朝时长安的裁缝被剪刀划破手指时会把长有“绿毛”的糨糊在伤口上,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糨糊上的“绿毛”很可能是青霉
B. “绿毛”产生的物质有杀菌作用
C. 糨糊给“绿毛”的生长提供有机物和水分
D. “绿毛”含有叶绿体,能光合作用
【答案】D
【分析】(1)青霉菌是一种真菌,为多细胞,营养菌丝体无色、淡色或具鲜明颜色。青霉素是抗菌素的一种,是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制的药物,是一种能够治疗人类细菌性疾病的抗生素,“绿毛”是青霉的菌落。
(2)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
【详解】A.青霉是一种常见的霉菌,它通常会在有机物上形成绿色的菌落,因此,糨糊上的“绿毛”很有可能是青霉,A不符合题意。
B.“绿毛”是青霉的菌落, 青霉能够产生一种叫做青霉素的物质,这是一种著名的抗生素,具有杀菌作用,B不符合题意。
C.糨糊主要由淀粉和其他有机物制成,同时含有一定的水分。这些都是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故糨糊可以为“绿毛”提供生长所需的有机物和水分,C不符合题意。
D. 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的一个细胞器,用于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绿毛”是青霉的菌落,青霉是一种真菌,而不是植物。真菌不含有叶绿体,也不能进行光合作用,D符合题意。
故选D。
18. 甲流是由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人群普遍易感。下列关于甲型流感病毒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体积微小,需要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
B. 是一种单细胞生物,繁殖速度快
C. 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构成
D. 只能寄生生活
【答案】B
【分析】病毒是一类结构十分简单的微生物,它主要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病毒是寄生在其它生物体的活细胞内,依靠利用活细胞内的营养物质而生活的。一旦离开了这种活细胞,病毒就无法生存,就会变成病毒颗粒。
【详解】A.病毒是一种非常微小的生物,其大小远远小于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因此,我们通常需要使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病毒的结构。甲型流感病毒同样如此,它的体积微小到无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被直接观察到,A正确。
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寄生在其它生物体的活细胞内,自我复制进行繁殖,B错误。
C.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它们通常只由一个蛋白质外壳和一个包含遗传信息的内核(遗传物质)组成。这个蛋白质外壳保护着病毒的遗传物质,并帮助病毒入侵宿主细胞,C正确。
D.病毒是一种寄生生物,它们不能独立生存和繁殖。相反,它们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利用宿主细胞的物质来复制自己的遗传信息和结构蛋白。甲型流感病毒同样是一种寄生生物,它只能寄生在人体的细胞内才能进行繁殖和扩散,D正确。
故选B。
19. 中国国宝、全球“网红”大熊猫在生物分类上位置如图,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可代表分类等级属
B. 大熊猫与猫的亲缘关系最近
C. 图中的分类只以动物的生理功能为依据
D. 图中四种动物属于一个物种
【答案】A
【分析】为了弄清楚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 生物分类从大到小的等级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的共同特征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 反之,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 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
【详解】A.生物分类从大到小的等级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故“?”可代表分类等级属,A正确。
B.大熊猫与猫都属于食肉目,而大熊猫与黑熊同属于熊科,科的分类单位较目小,故大熊猫与黑熊的亲缘关系比大熊猫与猫的亲缘关系更近,B错误。
C.动物的分类依据主要是其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C错误。
D.物种是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够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图中四种动物属于四个物种,D错误。
故选A。
20. 科教频道推出的《自然传奇》系列节目,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许多形形色色的动物第一次完整地呈现在大屏幕上,无论是看到熟悉的“鹰击长空”“牛羊草原漫步”,还是看到其他陌生的蠕动线虫、避役捕食昆虫等,都让我们对自然界充满了喜爱。下列对自然界中动物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
A. 蛔虫——线虫动物B. 避役——节肢动物
C. 青蛙——两栖动物D. 鱿鱼——软体动物
【答案】B
【分析】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并结合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地理分布情况等。
【详解】A.蛔虫的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属于线虫动物,A不符合题意。
B.避役体表覆盖着角质的鳞片,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卵生,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属于爬行动物,B符合题意。
C.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其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既能在水中生活,也能在陆上生活,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C不符合题意。
D.鱿鱼属于软体动物,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运动器官是足,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1. 如图为部分蔷薇目植物分类等级示意图。据图推理正确的是( )
A. 豌豆和蜜梨同属于蔷薇科
B. 豌豆属的生物种类比豆科的生物种类多
C. 槐和苦参的相似程度大
D. 苹果和花红的亲缘关系比荷兰豆和苦参的远
【答案】C
【分析】植物分类的依据是生物的形态结构的差异程度和亲缘关系的远近。
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
【详解】A.豌豆和蜜梨分别属于豆科和蔷薇科,A错误。
B.豌豆属是豆科中的一个属,物种数不会超过整个豆科,B错误。
C.槐和苦参同属国槐属,它们的亲缘关系比不同属的植物更近,因此相似程度大,C正确。
D.苹果和花红同属蔷薇科的苹果属,荷兰豆和苦参分别属于不同的属,因此苹果和花红的亲缘关系比荷兰豆和苦参的亲缘关系近,D错误。
故选C。
22. 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在发现丙型肝炎病毒方面做出贡献的三位科学家。下列关于丙肝病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病毒属于噬菌体B. 外壳由蛋白质构成
C. 肉眼直接看不到D. 利用病毒能制作疫苗
【答案】A
【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失去生命活动。病毒从其它生物的活细胞中获得营养物质,利用自己的遗传物质进行复制,繁殖新病毒。病毒分为三类:侵染植物细胞的病毒叫做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侵染动物和人体细胞的病毒叫做动物病毒,如流感病毒;侵染细菌的病毒叫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
【详解】A.专门寄生在动物和人体细胞的病毒,叫做动物病毒,如丙肝病毒,A符合题意。
B.病毒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外壳组成,B不符合题意。
C.病毒的个体非常小,比细菌还小得多,只能用纳米来表示它的大小,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病毒的形态结构,C不符合题意。
D.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制剂,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3. 菌落是指( )
A. 一个肉眼可见的大型真菌
B. 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细菌群体
C. 肉眼可见的许多细菌的子细胞群体
D. 由一个或多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
【答案】D
【分析】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称为菌落。细菌的菌落,较小,表面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大多白色;真菌菌落,较大,形态为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颜色有红、褐、绿、黑、黄等。
【详解】A.菌落通常是指微生物(如细菌和真菌)在适合的营养基质上繁殖后形成的可见群体。而大型真菌是单独存在的个体,并不适合用“菌落”来描述,A错误。
B.菌落是指可以肉眼直接看到的集合体,而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细菌群体通常是单个细胞或非常小的细胞群体,它们不是菌落的定义,B错误。
C.细菌的子细胞群体可以形成菌落,但此表达忽略了真菌也能形成菌落这一点,C错误。
D.菌落是微生物在培养基上经过繁殖,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这可以包括细菌和某些真菌群体,D正确。
故选D。
24. 种植棉花时,为了提高棉花的产量,在适当的时间掐去棉花的顶端可以控制植株的高度,主要原因是( )
A. 掐断了输导组织,影响营养运输
B. 掐去了分生组织,影响分裂分化
C. 掐去了保护组织,细胞受到破坏
D. 掐去了薄壁组织,无法储存养分
【答案】B
【分析】顶端优势是指植物的茎顶端生长占优势,同时抑制着它下面邻近的侧芽生长,使侧芽处于休眠状态的现象。其原因是茎尖产生的生长素运输到侧芽,抑制了侧芽生长。
【详解】A.输导组织主要负责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包括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的运输。掐去棉花的顶端并不会破坏输导组织,故A错误。
B.分生组织是植物体内具有持续分裂能力的组织,它位于植物的生长点和幼嫩器官中。在棉花中,顶端的分生组织是植物生长的主要驱动力,它负责产生新的细胞,使植物不断向上生长。掐去棉花的顶端,实际上就是破坏了顶端的分生组织,从而减缓或停止了棉花的向上生长,有利于侧枝的生长,故B正确。
C.保护组织主要分布在植物体的表面,起到保护作用,防止外界环境对植物体的伤害。掐去棉花的顶端并不会破坏保护组织,故C错误。
D.薄壁组织是植物体内的一种基本组织,它广泛分布在植物体内,起到支持、贮藏等功能。掐去棉花的顶端并不会破坏薄壁组织,故D错误。
故选B。
25. 舌尖上的中国向我们介绍了中国各地的特色美食,我们在观看过程中发现很多美食的制作用到了一些细菌和真菌,下列美食与所用菌类相符合的是( )
①馒头——酵母菌 ②东北酸菜——乳酸菌 ③东北大豆酱——酵母菌 ④山西陈醋——醋酸菌 ⑤广东米酒——霉菌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③④⑤D. ②③⑤
【答案】B
【分析】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的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制馒头或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制作腐乳要用到多种霉菌,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制酱要用到曲霉,制味精要用到棒状杆菌,利用青霉可以提取出青霉素等。
【详解】①蒸馒头时需要在面粉里加一些酵母菌,原因是酵母菌能将面粉中的有机物发酵分解,产生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遇热膨胀,蒸熟的馒头就会暄软多孔,①正确。
②制作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可见,东北酸菜需要乳酸菌发酵,②正确。
③制作东北大豆酱需要霉菌发酵,③错误。
④氧气充足时,醋酸菌能进行旺盛的生命活动,将有机物分解成醋酸,故可用醋酸菌制作山西陈醋,④正确。
⑤制作广东米酒需要酵母菌发酵,⑤错误。
可见,①②④正确,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二、非选择题(共6小题,共50分)
26. 如图是显微镜结构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内填图中字母,______上写名称)
(1)利用水滴、放大镜、平面镜、透明玻璃杯和可调支架等制作了一台“水滴显微镜”(如图甲)。调节支架高度,适当调整标本、水滴和放大镜三者之间的距离,可实现与图乙所示光学显微镜相似的成像效果。水滴相当于光学显微镜结构中的________,上下大幅度调整支架的高度相当于调节图乙所示光学显微镜的________(填结构名称)。
(2)在图乙的显微镜中起放大作用的结构是【___】和【___】,能反射光线的结构是__________。(填结构名称)
(3)图乙的显微镜最大能将细胞放大______倍。
(4)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如果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标本都未能移动视野中的一个污点,那么,可以断定这个污点在______。
A. 反光镜上B. 物镜上C. 玻片标本上D. 目镜上
【答案】(1)① 物镜 ②. 粗准焦螺旋
(2)①. A ②. F ③. 反光镜
(3)200 (4)B
【分析】图乙中:A目镜,B粗准焦螺旋和C细准焦螺旋,D反光镜,F低倍物镜和高倍物镜。
【详解】(1)物镜安装在镜筒的下端,观察时靠近玻片标本,所以,水滴相当于光学显微镜结构中的物镜。
粗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升降镜筒,其中粗准焦螺旋是较大幅度的升降镜筒,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外,还能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所以上下大幅度调整支架的高度相当于调节图乙所示光学显微镜的粗准焦螺旋。
(2)目镜和物镜的作用都是放大物像,显微镜是一种精密的放大仪器,其主要作用是用来放大物像,因此其最主要的部位是A目镜和F物镜。
反光镜能够反射光线,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个面,当外界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弱时用凹面镜。
(3)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的放大倍数和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要使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大,必需要使用放大倍数最大的目镜和物镜,结合题图,应该选用5×的目镜和40×的物镜,所以,放大倍数为200倍。
(4)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移动装片,污点移动就在装片,不动就不在装片;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如果不在目镜和装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当反光镜上有污点时,只会影响反光镜自身反射光线的亮度,而不会在观察时在视野中发现污点,故选B。
27.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资料一:2024年4月,广西植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在广西桂林市漓江沿岸发现风筝果属植物新物种——阳朔风筝果,这一研究成果已发表在科学期刊《生态学与进化》上。
资料二:2024年5月,广西师范大学、南宁师范大学与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等单位科研人员在崇左市龙州县一地下溶洞发现一种白色盲鱼,命名为“龙州中华喀鳅”。这一研究成果近日在国际学术期刊《动物系统学与演化》上发表。
(1)为了在光学显微镜下能清楚看到阳朔风筝果的细胞结构,被观察材料一定要_______。在制作阳朔风筝果叶片装片时,科研人员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水滴,再轻轻盖上,目的是_______。
(2)在阳朔风筝果的细胞结构中,_______起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
(3)制作龙州中华喀鳅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为能在光学显微镜下更清晰看到龙州中华喀鳅上皮细胞,科研人员_______(填“不需要”或“需要”)对标本进行染色。经研究人员仔细比对分析发现,龙州中华喀鳅身体各部位细胞形态不尽相同,但基本结构却是_______。
(4)_______是构成阳朔风筝果和龙州中华喀鳅的基本单位。
【答案】(1)①. 薄而透明 ②. 防止产生气泡
(2)细胞壁 (3)①. 需要 ②. 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4)细胞
【分析】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都有的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细胞质中都有线粒体。动物细胞比植物细胞少了细胞壁(这是动植物细胞的根本区别)、大液泡和叶绿体,因此动植物细胞都具有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详解】(1)显微镜是利用光学原理成像的,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若不透明,光线就不能通过观察的材料经物镜、目镜进入眼内,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成像。科研人员在制作临时装片时,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水滴,再轻轻盖上的主要目的是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气泡的产生会干扰观察,因为气泡与细胞重叠,使得细胞结构难以清晰显示。
(2)细胞壁是植物细胞最外层透明的薄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阳朔风筝果的细胞属于植物细胞,其细胞结构含有细胞壁,其主要起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
(3)龙州中华喀鳅上皮细胞无液泡,细胞无颜色,需要对标本进行染色,使得在光学显微镜虾更清晰看到龙州中华喀鳅上皮细胞。龙州中华喀鳅属于动物,动物身体各部位细胞的形态虽然不尽相同,但它们的基本结构却是相同的,主要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4) 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故细胞是构成阳朔风筝果和龙州中华喀鳅的基本单位。
28. 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到森林公园采集了几种生物,带回实验室观察。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是同学们在溪边岩石上发现的葫芦藓,它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依靠[③]______固着在岩石上。
(2)图乙是铁线蕨,生活在______(填“潮湿”或“干燥”)的陆地上,它有根、茎、叶的分化,其内有______组织,利于水和无机盐的吸收和运输。
(3)铁线蕨的叶片背面有褐色的隆起,这些隆起跟葫芦藓的______一样,都含有大量的______,这是它们的生殖细胞。
(4)研究发现,同一环境中苔藓植物与蕨类植物重金属含量(mg/kg)如表:
表中对同一环境中苔藓植物与蕨类植物重金属含量的检测结果表明:苔藓植物对某些重金属的吸收能力_____(填“强”或“弱”)于蕨类植物,与之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葫芦藓等苔藓植物的①只有_____层细胞构成,重金属物质更易侵入。
【答案】(1)假根 (2)①. 潮湿 ②. 输导
(3)①. 孢蒴 ②. 孢子
(4)①. 强 ②. 一
【分析】(1)苔藓植物无根,有类似茎、叶的分化,但体内无输导组织,叶只有一层细胞构成,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容易从背腹两面侵入细胞而威胁苔藓植物的生活,因此我们常把苔藓植物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2)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且体内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能为植株输送营养物质,以及支持地上高大的部分,因此,蕨类植物一般长的比较高大。
(3)图甲中,①叶,②为茎,③为假根。
【详解】(1)苔藓植物没有真正的根,只有③假根,非常纤细,因此无法支持很高的地上部分,只起到固着作用。
(2)铁线蕨属于蕨类植物,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有利于水和无机盐的吸收和运输。
(3)铁线蕨属于蕨类植物,蕨类植物叶片背面的褐色隆起是孢子囊群,和苔藓植物的孢蒴一样,每个孢子囊中有很多孢子,成熟以后从孢子囊中散放出来,就会萌发和生长。
(4)由表格数据可知:苔藓植物对表上所示的重金属的吸收能力都强于蕨类植物,苔藓植物,无根,有类似茎、叶的分化,但体内无输导组织,叶只有一层细胞构成,重金属等有毒物质容易从背腹两面侵入而威胁苔藓植物的生活,因此我们常把苔藓植物作为检测环境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29. 桃树和松树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种子植物,请据图回答问题。
(1)桃树和松树都属于种子植物,但桃的种子有________包被,因此它属于_______植物;而松的球果并不是果实,松的种子是_______的,没有_______包被,因此松属于_______植物它们都用_______繁殖后代,繁殖过程摆脱了对水的依赖。
(2)请你举出一例与桃同属于一类的植物:_______。
(3)请你举一例与松同属于一类的植物:_______。
【答案】(1)①. 果皮 ②. 被子 ③. 裸露 ④. 果皮 ⑤. 裸子 ⑥. 种子
(2)苹果、梨子、玉米、小麦
(3)银杏、苏铁、水杉
【分析】松树属于裸子植物、桃树属于被子植物,它们都属于种子植物;裸子植物没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有果皮包被。
【详解】(1)桃树和松树都能产生种子并用种子繁殖,属于种子植物,但桃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因此属于被子植物;而松的球果并不是果实,松的种子没有果皮包被,是裸露的,属于裸子植物。种子植物是植物界最高等的类群,繁殖过程摆脱了对水的依赖。
(2)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被子植物在繁殖的过程中能受到更好的保护,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强,适于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是植物界中最具高等的一个类群,其种类最多,分布最广。常见被子植物有苹果、梨子、玉米、小麦等。
(3)裸子植物的种子没有果皮包被,种子裸露在外面;具有根、茎、叶、和种子四大器官,常见的裸子植物有银杏、苏铁、水杉等。
30. 外来物种入侵是对于一个特定的生态系统与栖息环境来说,非本地的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通过各种方式进入此生态系统,并对生态系统、栖息环境、物种和人类健康带来威胁的现象。据悉,我国已发现外来入侵物种超660种,如图为5种不同的外来入侵物种的图片,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生物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进化出了不同的身体结构。红火蚁和克氏原整虾虽然形态不同,但它们身体和附肢都分节,属于_______动物,体表的_______都不能随身体的长大而长大,所以会出现蜕皮现象。
(2)鳄雀鳝和巴西龟都在水中生活。鳄雀鳝终生用_______呼吸,通过_______的协调作用游泳。在繁殖季节,雌性巴西龟会爬上岸边,选择合适的地方产卵,其卵具有坚韧的_______,能够防止水分散失,适于在陆地上孵化。
【答案】(1)①. 节肢 ②. 外骨骼
(2)①. 鳃 ②. 鳍 ③. 卵壳
【分析】图中:红火蚁属于节肢动物 ;鳄雀鳝属于鱼类;巴西龟属于爬行动物;非洲大蜗牛属于软体动物;克氏原螯虾属于节肢动物。
【详解】(1)红火蚁和克氏原螯虾,它们的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属于节肢动物,它们的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外骨骼不能随着身体的生长而长大,所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脱掉原来的外骨骼的现象,这就是蜕皮现象。
(2)鳄雀鳝属于鱼类,终生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巴西龟属于爬行动物,趾间有蹼,利于游泳爬行;在繁殖季节,雌龟会爬上岸边,选择适合的地方产卵,其卵具有坚韧的卵壳,能够防止水分散失,适于在陆地上孵化,其生殖发育的过程不受水环境的限制。
31. 微生物学是研究各类微小生物,如细菌、真菌、病毒等生物的学科,17世纪,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首次敲开了微生物世界的大门。直到19世纪中期,以巴斯德和科赫等为代表的科学家才将微生物的研究推进到了生理学研究阶段。20世纪以来,电子显微镜的发明让人们认识了病毒的结构、以下是几种常见微生物的分类图及结构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图1中①、②、③、④依次对应图2中的______(填字母)。
(2)引起新冠疫情的生物是图2中的[____](填字母)。如果科学家想要对这种生物做进一步的研究,科学家应该使用下面选项中的______对它进行培养。
A.呼吸道活细胞
B.牛肉汁培养基
(3)在显微镜下观察图2中生物D.会发现它由大量不同丝状结构构成,其中营养菌丝吸收营养物质,另一种菌丝的顶端分支呈扫帚状,上面成串生长着③______。
(4)B与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B______。
【答案】(1)C、D、B、A
(2)①. A ②. A
(3)孢子 (4)无成形细胞核
【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失去生命活动。细菌是单细胞个体,其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部分构成,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核区。 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真菌中酵母菌是单细胞的,霉菌和大型真菌都是多细胞的;真菌的细胞不含叶绿体,是典型异养生物。图1中,①单细胞真菌、②多细胞真菌、③细菌、④病毒。图2中,A病毒、B细菌、C酵母菌、D青霉菌;①蛋白质外壳、②遗传物质、③孢子、④营养菌丝。
【详解】(1)由图及分析知,图1中,①单细胞真菌、②多细胞真菌、③细菌、④病毒,依次对应图2中的C酵母菌、D青霉菌、B细菌、A病毒。
(2)引起新冠疫情的生物是新冠肺炎病毒,是图2中的A病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并在所生活的细胞中以自我复制的方式进行增殖;所以如果科学家想要对这种生物做进一步的研究,科学家应该使用A呼吸道活细胞对它进行培养。因此,B错误,A正确。故选A。
(3)青霉的菌体是由许多细胞连接起来的菌丝构成的,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青霉的菌丝有两种:在营养物质表面向上生长的,叫直立菌丝;深入到营养物质内部的,叫营养菌丝。营养菌丝能够从营养物质内吸收有机物,供霉菌利用;在青霉直立菌丝的顶端,生有绿色的孢子,这些孢子可以飘散到各处,每个孢子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都能发育成一个新个体。因此,在显微镜下观察图2中生物D,会发现它由大量不同丝状结构构成,其中④营养菌丝吸收营养物质,直立菌丝的顶端分支呈扫帚状,上面成串生长着③孢子。
(4)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因此,B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B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
含量(mg/kg)
铅
铁
铜
锌
苔藓植物(全株)
43.47
1121
114.38
204.0
蕨类植物(全株)
20.52
234
9.00
43.6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共7页。
这是一份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共6页。
这是一份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共6页。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