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某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检测生物试卷(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6694839/0-173908032051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某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检测生物试卷(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6694839/0-173908032059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某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检测生物试卷(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6694839/0-173908032062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某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检测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某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检测生物试卷(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题3分,16题,共48分)
1.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池塘中动植物种类繁多。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荷花和蜻蜓都含有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等结构层次
B. “蜻蜓立在小荷上”这一生命活动需要多种细胞的协调配合
C. 荷花细胞中的化合物参与生命活动,这些化合物既是系统,也是生命系统
D. 池塘是一个生态系统,其中的小荷、蜻蜓和其他生物一起共同形成了群落
【答案】C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生态系统→生物圈。
【详解】A、荷花是植物,具有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等结构层次,但不具有系统这一结构层次;蜻蜓是动物,具有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等结构层次,A正确;
B、蜻蜓是多细胞动物,“蜻蜓立在小荷上”这一生命活动需要多种细胞的协调配合,B正确;
C、荷花细胞中的化合物参与生命活动,这些化合物既是系统,但不是生命系统,生命系统的最基本的结构层次是细胞,C错误;
D、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与他的无机环境相互形成的统一整体,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群落,池塘是一个生态系统,其中的小荷、蜻蜓和其他生物共同形成了群落,D正确。
故选C。
2. 新冠病毒能引起病毒性呼吸道疾病,下列有关该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新冠病毒中的蛋白质可在病毒内合成
B. 新冠病毒只有一种细胞器,即核糖体
C. 研究新冠病毒的致病机理可直接用含各种营养物质的完全培养基培养该病毒
D. 新冠病毒必须寄生在宿主活细胞中才能生存,这说明病毒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答案】D
【分析】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单独存在或在完全培养基上都无法进行生命活动;细胞是一个由各种组分相互配合而组成的复杂的系统,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病毒只有寄生在活细胞中时,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详解】A、新冠病毒中的蛋白质的合成,需要利用宿主提供的场所、物质、能量等,新冠病毒自身不具备这些条件,故不能在病毒内合成蛋白质,A错误;
B、新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没有核糖体,B错误;
C、新冠病毒是非细胞生物,必须寄生在宿主活细胞中才能有生命活动,不能在含有各种营养物质的完全培养基上大量培养该病毒,C错误;
D、新冠病毒是非细胞生物,必须寄生在宿主活细胞中才能进行生命活动,这说明病毒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D正确。
故选D。
3. 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创立过程及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细胞学说为后来进化论的确立埋下了伏笔
B. 魏尔肖的名言“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至今仍未被推翻
C. 罗伯特·胡克首次观察到了真正的活细胞
D. 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答案】C
【详解】A、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使人们认识到各种生物之间存在共同的结构基础,支持所有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进化观点,为后来生物进化论的确立埋下了伏笔,A正确;
B、细胞学说主要由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建立,后来魏尔肖对细胞学说进行了补充,魏尔肖的名言“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至今仍未被推翻,B正确;
C、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不同形态的细菌、红细胞和精子等真正的活细胞,C错误;
D、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D正确。
故选C。
4. 下列组成元素细胞的元素中,均属于大量元素的一组是( )
A. C、H、O、CuB. Fe、S、Zn、K
C. O、K、Ca、MgD. B、M、Zn、Cu
【答案】C
【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1)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
(2)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Fe、Mn、Zn、Cu、B、M等。
【详解】A、Cu属于微量元素,A错误;
B、Fe、Zn属于微量元素,B错误;
C、O、K、Ca、Mg都属于大量元素,C正确;
D、B、M、Zn、Cu都属于微量元素,D错误。
故选C。
5. 下列有关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非生物界中都能找到,体现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
B. 不同生物组织的细胞中,各种化合物的含量都是相同的
C. 细胞中的元素大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如水、糖类、脂质等
D. 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
【答案】B
【分析】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统一性: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所特有的;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体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详解】A、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能够找到,没有一种元素是生物特有的,这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A正确;
B、不同生物组织的细胞中,各种化合物的含量有差异,B错误;
C、细胞中的元素大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如水、糖类、脂质等,C正确;
D、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D正确。
故选B。
6. 苹果含有微量元素锌,而锌是构成与记忆相关的蛋白质不可缺少的元素,儿童缺锌就会影响大脑的正常发育。因此,苹果又被称为记忆之果。这说明无机盐( )
A. 对维持生物体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B. 对维持细胞形态有重要作用
C. 对维持酸碱平衡起重要作用
D. 对调节细胞内渗透压有重要作用
【答案】A
【分析】细胞中的无机盐:
(1)存在形式: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叶绿素中的Mg、血红蛋白中的Fe等以化合态。
(2)无机盐的生物功能:a、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b、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如Ca2+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c、维持酸碱平衡和渗透压平衡。
【详解】由题意知,锌是构成与记忆相关的蛋白质不可缺少的元素,儿童缺锌就会影响大脑的正常发育,因此可以说明,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功能,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7. 如图为对刚收获的种子所做的一系列处理,据图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妥善处理①②,都能够萌发形成幼苗
B. ③为无机盐,在生物体内主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C. 点燃后产生的③中的大量元素有N、P、S、Ca、Fe等
D. ④和⑤是同一种物质,但是在细胞中存在形式不同
【答案】D
【分析】水在细胞中存在的形式及水对生物的作用:结合水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结合,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自由水(占大多数)以游离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幼嫩植物、代谢旺盛细胞含量高)。
【详解】A、②为种子烘干后的干种子,其结合水被破坏,故②不能够能萌发形成幼苗,A错误;
B、③为无机盐,在生物体内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B错误;
C、点燃后产生的③中的大量元素有N、P、S、Ca,而Fe属于微量元素,C错误;
D、图中④为自由水,⑤为结合水,故④和⑤是同一种物质,但是在细胞中存在形式不同,D正确。
故选D。
8. 下列关于糖类和脂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脱氧核糖和糖原的组成元素的种类不同
B. 生物体内的糖类绝大多数以单糖的形式存在
C. 与糖类相比.脂质分子中氧的含量较低,而氢的含量较高
D. 脂肪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比等质量糖类多,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答案】C
【详解】A、脱氧核糖和糖原的组成元素的种类都是C、H、O,A错误;
B、生物体内的糖类绝大多数以多糖的形式存在,B错误;
C、与糖类相比,脂质分子中氧的含量较低,而氢的含量较高,C正确;
D、脂肪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比等质量糖类多,是主要的储能物质,D错误。
故选C。
9. 下列关于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每一种蛋白质都含有C、H、O、N、P
B. 人体能合成生命活动所需的20种氨基酸
C. 细胞中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的蛋白质是同一种蛋白质
D. 核酸在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起重要作用
【答案】D
【分析】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1种。
【详解】A、各种氨基酸都含有元素C、H、O、N,因此每一种蛋白质都含有C、H、O、N,A错误;
B、人体能合成生命活动所需的13种非必需氨基酸,还有8种必需氨基酸必须从体外吸收,B错误;
C、蛋白质结构与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以及肽链的空间结构有关,因此细胞中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的蛋白质不一定是同一种蛋白质,C错误;
D、核酸中的DNA指导蛋白质的合成,mRNA是蛋白质合成的模板,D正确。
故选D。
10. 由1分子磷酸、1分子碱基(m)和1分子五碳糖(a)构成了化合物(b),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m为腺嘌呤,则b肯定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B. 若a为核糖,则b为DNA的基本组成单位
C. 若m为尿嘧啶,则DNA中肯定不含b这种化合物
D. 细胞中的b有4种,m有5种
【答案】C
【分析】核酸包括DNA和RNA;DNA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四种碱基分别是A、T、C、G;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四种碱基分别是A、U、C、G。
【详解】A、若m是腺嘌呤,则b可能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也可能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错误;
B、若a是核糖,则b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B错误;
C、若m是尿嘧啶,则该化合物只存在于RNA中,DNA中不含b化合物,C正确;
D、由分析可知,细胞中的b有8种,m有5种,D错误。
故选C。
11. 下图是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是蛋白质
B. ②是磷脂双分子层
C. ③是糖蛋白
D. 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与②有关
【答案】D
【分析】据图分析:①为细胞膜外表面的糖蛋白,由蛋白质和糖类结合形成,②为蛋白质,③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
【详解】A、①为细胞膜外表面的糖蛋白,由蛋白质和糖类结合形成,A错误;
B、②为蛋白质,B错误;
C、③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C错误;
D、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与其上的②蛋白质的种类和数目有关,D正确。
故选D。
12. 下列有关各种细胞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内质网是一种网状结构,是细胞内蛋白质等物质合成和加工的场所
B. 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线粒体外膜与内膜的功能不同
C. 液泡是一种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其内含有叶绿素、花青素等物质
D. 中心体是一种无膜结构,由两个中心粒及周围物质组成,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答案】C
【详解】A、内质网是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 “车间”,A 正确;
B、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增大了内膜的表面积,内膜和外膜的功能不同,内膜上附着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等,B正确;
C、液泡是一种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液泡内含有花青素等物质,但叶绿素存在于叶绿体中,C错误;
D、中心体无膜结构,由两个互相垂直排列的中心粒及周围物质组成,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在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起作用,D正确。
故选C。
13. 下列有关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小鼠细胞和人细胞的融合依赖于细胞膜的功能特点
B. 生物体内的各种膜结构相互联系,共同构成生物膜系统
C. 生物膜之间可通过囊泡的转移实现膜成分的更新
D. 细胞膜内外结构的不对称性主要是由于磷脂分子的运动引起的
【答案】C
【分析】在细胞中,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构成的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形成的结构体系叫做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其重要的作用有,第一、细胞膜不仅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同时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运输、能量交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第二、细胞的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在生物膜上进行;第三,细胞内的生物膜把细胞分隔成一个个的小区室,保证了细胞的生命活动高效、有序进行。
【详解】A、小鼠细胞和人细胞的融合依赖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A错误;
B、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构成,并非生物体内的各种膜结构都参与构成生物膜系统,B错误;
C、生物膜结构相似,可以通过囊泡(一种具膜小泡)的转移实现膜成分的更新,C正确;
D、由于蛋白质分子的不均匀分布造成细胞膜的不对称性,D错误。
故选C。
14. 生物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和科学方法的运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构建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和制作的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都是物理模型
B. 伞藻的嫁接实验充分证明了细胞核控制伞藻伞帽的形状
C. 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菠菜叶下表皮细胞中叶绿体的流动
D. 在人鼠细胞融合实验中,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答案】A
【分析】1970年,科学家用发绿色荧光的染料和发红色荧光的染料分别将小鼠和人的细胞表面的蛋白子做标记,将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进行融合,开始时,融合细胞的一半发绿色荧光,另一半发红色荧光,在37℃下经过40min,两种颜色的荧光呈均匀分布,证明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详解】A、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其形式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构建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和制作的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都是物理模型,A正确;
B、伞藻的嫁接实验是将伞柄嫁接到假根上,所以证明了伞藻的伞帽由假根决定,不能充分证明细胞核控制伞藻伞帽的形状,因为假根内除了细胞核还有部分细胞质,B错误;
C、菠菜叶的下表皮细胞中没有叶绿体,C错误;
D、在人鼠细胞融合实验中,用荧光标记法证明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错误。
故选A。
15. 科学家用黑白两种美西螈做实验,将黑色美西螈的胚胎细胞的细胞核取出来,移植到白色美西螈的去核卵细胞中。植入核的卵细胞发育成的美西全部是黑色的,该实验说明,控制美西螺皮肤颜色的是( )
A. 细胞壁B. 细胞膜C. 细胞质D. 细胞核
【答案】D
【分析】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详解】科学家用黑白两种美西螈做实验,将黑色美西螈胚胎细胞的细胞核取出来,移植到白色美西螈的去核卵细胞中。植入核的卵细胞发育成的美西螈全部是黑色的。新发育成的美西螈皮肤颜色与提供细胞核的美西螈颜色相同,可推断出美西螈皮肤颜色的遗传是由细胞核控制的。
故选D。
16. 如图为某真核细胞的细胞核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结构①可以运输大分子物质,也可以运输小分子物质,不具有选择性
B. 结构②为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具有选择性
C. 在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内,结构③的体积较大
D. 结构④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答案】A
【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①为核孔、②核膜、③核仁、④为染色质。
【详解】A、结构①为核孔,核孔具有选择性,一些大分子物质如mRNA等可以通过核孔出核,小分子物质也需要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但不是随意进出的,具有选择性,A错误;
B、构②为核膜,核膜是双层膜结构,其将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对物质的进出具有选择性,B正确;
C、结构③为核仁,在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需要更多的核糖体,而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所以核仁的体积较大,C正确;
D、结构④为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D正确。
故选A。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4题,共52分)
17.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写出题目中指定数字表示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名称②_____、③_____、④_____和⑤_____。
(2)某座山上植物茂盛,生存着豹、麻雀等飞禽走兽。此外,溪流中还有鱼、虾生存,土壤中有各种细菌和真菌。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去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是_____。最大的生命系统是_____。组成细胞的原子、分子,以及病毒_____(属于/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②黄榆是此山的主要树种之一,与豹相比,黄榆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不有_____。(填编号)
③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看,一个湖泊中所有念珠蓝细菌构成_____。一个湖泊中所有生物构成_____。
【答案】(1)①. 组织 ②. 系统 ③. 种群 ④. 群落
(2)①. 细胞 ②. 生物圈 ③. 不属于 ④. ③ ⑤. 种群 ⑥. 群落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无)、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小问1详解】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无)、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则图中的①是细胞,②是组织,③是系统,④是种群,⑤是群落,⑥是生物圈。
【小问2详解】
①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是细胞;最大的生命系统是生物圈。生命系统最小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成细胞的原子、分子,以及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②黄榆属于植物,豹属于动物,与动物相比,植物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没有③系统这一层次。
③种群是一定区域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上来看,一个湖泊中所有的念珠蓝细菌构成一个种群。一个湖泊中所有生物构成群落。
18. 粮食安全近几年来备受关注,小麦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研究表明,在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种子内储存的淀粉开始大量消耗,提供能量促使种子萌发。回答下列问题:
(1)小麦种子收获后应及时晾晒,晒干的过程中,失去的主要是_______(填“结合水”或“自由水”),将种子晒干的目的是_________;晒干的小麦种子充分燃烧后,剩余灰烬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
(2)在冬季来临过程中,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冬小麦体内发生了一系列适应低温的生理变化,如图为冬小麦在不同时期含水量变化关系图:
随着气温下降,冬小麦细胞中自由水与结合水含量的比值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意义在于______。
【答案】(1)①. 自由水 ②. 减少种子中自由水含量而使其代谢水平降低,便于储藏 ③. 无机盐
(2)①. 减小 ②. 避免气温下降时植物细胞内自由水过多导致结冰损害自身,提高植株抗寒能力
【分析】细胞内的水以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形式存在,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主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水还是许多化学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水能自由移动,对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高,细胞新陈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差,反之亦然。
【小问1详解】
细胞内的水包括自由水和结合水,小麦种子收获后应及时晾晒,晒干的过程中,失去的主要是自由水。自由水的比例大,细胞代谢旺盛,将种子晒干的目的是减少种子中自由水含量而使其代谢水平降低,便于储藏。晒干的小麦种子充分燃烧后,剩余灰烬的主要成分是无机盐。
【小问2详解】
结合图示分析,9月到12月,随着气温下降,结合水增多,自由水减少,冬小麦细胞中自由水与结合水含量的比值减小,意义在于避免气温下降时植物细胞内自由水过多导致结冰损害自身,提高植株抗寒能力。
19. 下图分别为生物大分子的部分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组成甲图中三种物质的单体均为________;这三种物质中,在功能上与另外两种截然不同的是_________。
(2)乙图所示化合物为RNA,它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_,即图中字母________所示的结构。各基本单位之间是通过_________(填序号)连接起来的,与DNA相比,它所特有的碱基是____________(填名称)。
(3)丙图所示多肽由____________种氨基酸经_________过程形成的,此过程中形成的化学键是____________(填名称)。蛋白质可与_______发生紫色反应,若蛋白质在高温条件下变性,则______(填“能”或“否”)发生紫色反应。
【答案】(1)①. 葡萄糖 ②. 纤维素
(2)①. 核糖核苷酸 ②. b ③. ② ④. 尿嘧啶
(3)①. 3 ②. 脱水缩合 ③. 肽键 ④. 双缩脲试剂 ⑤. 能
【分析】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单位称为单体。甲图中的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三者都属于多糖,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多糖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乙图中的圆形、正五边形和长方形分别表示磷酸、五碳糖和含氮碱基,因此乙图表示一条核苷酸链的片段,其基本单位是核苷酸,1分子的核苷酸是由1分子磷酸、1分子五碳糖和1分子含氮碱基组成。丙图中的①为氨基,②、④、⑥、⑧均表示R基,③、⑤、⑦中均含有肽键,⑨是羧基,所以丙图所示的化合物是四肽。
【小问1详解】
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单位称为单体。图甲中的淀粉、糖原、纤维素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即组成它们的单体均为葡萄糖。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可见,这三种物质中,在功能上与另外两种截然不同的是纤维素。
【小问2详解】
乙图表示一条核苷酸链的片段。若乙图所示化合物为RNA,则它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即图中字母b所示的结构。各基本单位之间是通过②所示的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的。与DNA相比,RNA所特有的碱基是尿嘧啶(U)。
【小问3详解】
图丙所示的化合物含有②、④、⑥、⑧四个R基,它们依次是—CH2CH2COOH、—CH3、—CH2SH、—CH3,不同氨基酸分子的区别在于R基不同,说明该化合物是由3种、4个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过程形成的四肽,此过程中形成的化学键是肽键。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是因为蛋白质中含有肽键。高温可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从而导致蛋白质变性,变性后的蛋白质仍然含有肽键。可见,若蛋白质在高温条件下变性,则能发生紫色反应。
20. 下图为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是___________;图中结构⑨的名称是___________,该结构具有___________层膜。
(2)若图乙细胞可以合成、分泌抗体(一种分泌蛋白)到细胞外,合成抗体的场所是____________(填编号),合成、分泌的过程需要经过的具膜细胞器依次是___________(填名称),合成和分泌该蛋白质前后它们的膜面积变化情况依次是___________。
(3)观察图甲中细胞器⑤常取藓类的小叶或取菠菜叶的___________;如果直接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是___________(答两点)。
【答案】(1)①. 差速离心法 ②. 中心体 ③. 0
(2)①. ④ ②. ④、② ③. 内质网的膜面积减小,高尔基体的膜面积基本不变
(3)①. 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 ②. 找不到观察对象;高倍物镜镜头压破玻片、损坏镜头;观察视野较小;观察视野较暗等
【分析】差速离心主要是采取逐渐提高离心速率分离不同大小颗粒的方法。如在分离细胞中的细胞器时,将细胞膜破坏后,形成由各种细胞器和细胞中其他物质组成的匀浆,将匀浆放入离心管中,采取逐渐提高离心速率的方法分离不同大小的细胞器。
【小问1详解】
差速离心法主要是采取逐渐提高离心速率分离不同大小颗粒的方法,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据图乙可知,⑨中心体,没有膜结构。
小问2详解】
抗体为蛋白质,合成抗体的场所是核糖体,由图可知,④为核糖体。氨基酸在核糖体上合成后要进入③内质网加工,内质网加工后的产物进入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再经囊泡与细胞膜融合,把蛋白质分泌出细胞。所以合成、分泌的过程需要经过的具膜细胞器依次是③内质网、②高尔基体。合成和分泌该蛋白质前后内质网的面积相对减小,高尔其体的面积基本不变。
【小问3详解】
据图甲可知,图甲中的细胞器⑤是叶绿体,要观察叶绿体常取藓类的小叶或取菠菜叶的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观察其中的叶肉细胞可观察到叶绿体。高倍镜观察的实际范围小,反光面积小,如果直接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是找不到观察对象;高倍物镜镜头压破玻片、损坏镜头;观察视野较小;观察视野较暗等。
21. 下图表示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部分组成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研究某分泌蛋白的合成, 向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 放射性依次出现在_____→_____→高尔基体→细胞膜及分泌物中。若3H标记的氨基酸缩合产生了3个水, 那么水中的O可能来自于氨基酸的_____(填基团)。
(2)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过程反映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_____特点。该细胞分泌出的蛋白质在人体内被运输到靶细胞时, 与靶细胞膜上的_____结合, 引起靶细胞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
(3)_____、_____以及_____共同构成了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其化学组成相似, 主要是由_____组成。目前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关于生物膜的分子结构模型是_____。
【答案】(1)①. 核糖体 ②. 内质网 ③. —COOH(或羧基)
(2)①. 一定的流动性 ②. 受体
(3)①. 细胞器膜 ②. 细胞膜 ③. 核膜 ④. 蛋白质和脂质(或者磷脂)⑤. 流动镶嵌模型
【小问1详解】
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为了研究某分泌蛋白的合成,向细胞中注射³H标记的亮氨酸,放射性依次出现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及分泌物中;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中,氨基和羧基脱水缩合形成水,若³H标记的氨基酸缩合产生了³H₂O,那么水中的O可能来自于氨基酸的羧基,即-COOH结构。
【小问2详解】
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过程反映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特点。该细胞分泌出的蛋白质在人体内被运输到靶细胞时, 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 引起靶细胞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
【小问3详解】
细胞器膜、核膜和细胞膜共同构成了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其化学组成相似, 主要是由蛋白质和脂质(或者磷脂)组成;目前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关于生物膜的分子结构模型是流动镶嵌模型。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某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检测生物试题,文件包含高一年级高中生物半期考试卷pdf、高一年级高中生物试卷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某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共16页。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10月贵州贵阳乌当区高三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某校)[原题+解析版],共14页。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