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5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学案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2课时地图与等高线地形剖面图

    2025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学案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2课时地图与等高线地形剖面图第1页
    2025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学案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2课时地图与等高线地形剖面图第2页
    2025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学案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2课时地图与等高线地形剖面图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5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学案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2课时地图与等高线地形剖面图

    展开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学案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2课时地图与等高线地形剖面图,共1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地图三要素,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学会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理解比例尺的性质,掌握比例尺的应用。
    2.利用区域认知方法掌握等高线的主要特点,能够正确判读等高线地形图。
    3.掌握在等高线图中绘制和判读地形剖面图的方法技巧。
    必备知识梳理
    一、地图三要素
    1.认识比例尺、图例和注记并判断方向
    (1)图甲的定向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图乙的定向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图丙的定向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2)甲、乙两图的比例尺较大的是________。
    (3)图甲中,A地位于B地的________方位,B地大致位于C地的________方位。图乙中河流流向大致为________。图丙中,F地位于E地的________方位,F地位于D地的________方位。
    [特别提醒] 比例尺的换算
    在进行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之间的换算时,应注意:①比例尺是一个比值,没有单位;②一般情况下,图上距离的单位为“厘米”,实地距离的单位是“千米”,千米换算成厘米时要加五个“0”,厘米换算成千米时要减五个“0”。
    2.比例尺的计算
    (1)比较比例尺大小的几种方法
    ①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所表示范围越大,地图的比例尺越________。
    ②在图幅和图上经纬网格大小相同的情况下,相邻两条经线、纬线度数差值越小,地图的比例尺越________。
    ③同一个地理事物(如某个湖泊)在图中范围越小,则该图的比例尺越________。
    ④直接比较比例尺数值的大小,数值大的比例尺________。
    (2)比例尺的缩放和图幅变化
    例:将一幅比例尺为1∶100000的地图放大1倍,则新图的比例尺为________,如果保持原来的图示实地范围大小不变,则新图的大小是原图的________倍。
    若将一幅比例尺为1∶50000的地图缩小1/2,则新图的比例尺为________,如果保持原来的图示实地范围大小不变,则新图的大小是原图的________。见下图。
    二、等高线地形图
    1.海拔和相对高度
    2.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地图上________相等的各点的连线。
    (2)地形的判读
    该图的地形以________为主。
    [规律总结] 等高线基本特征
    (1)同线等高。(2)同图等距(等高距相等):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数值可能相等,也可能相差一个等高距。(3)密陡疏缓。(4)凸高为谷。(5)凸低为脊。(6)重叠为崖。
    [尝试填绘] [2023·江苏卷,节选]下图为某地地形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题。
    在图中用给定图例符号标出陡崖位置,并写出判断理由________________。(4分)
    三、地形剖面图
    1.含义:地形剖面图指沿地表某一直线方向上的垂直剖面图,以显示剖面线上断面________状况。
    2.读等高线地形图,绘制由A到B的地形剖面图。
    (1)读重要控制点:①看海拔:A点(起点)海拔为________m,B点(止点)海拔为________m。
    ②看极值:a点海拔为________m,b点海拔为________m,c点海拔为________m。
    (2)看地势起伏:从A到B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3)绘制剖面图
    3.意义:地形剖面图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它在平整土地,修建渠道,建筑铁路、公路和其他工程时,可作为计算土石方量的依据。
    [指点迷津] 地形剖面图有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水平比例尺往往与原图比例尺一致,垂直比例尺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知识体系构建】
    eq \x()
    关键能力提升
    能力点一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步骤
    对于所有等高线地形图来讲,其判读方法具有一致性,一般从以下五个方面判读。
    [典例1] [上海卷]等高线图可以反映一个地方的地貌特征。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单位:m)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主体部分表示的地表景观最可能是( )
    A.新月形沙丘B.山地梯田
    C.三角洲平原D.滨海沙滩
    (2)图中河流的流向及河流与水渠的关系是( )
    A.河流自南向北流,河流水补给水渠
    B.河流自北向南流,河流水补给水渠
    C.河流自北向南流,水渠水汇入河流
    D.河流自南向北流,水渠水汇入河流
    [解题能力培养]
    [答案] (1) (2)
    下图中等高线最大值为500米,最小值为100米,等高距为100米。据此完成1~2题。
    1.等高线①和②的海拔分别为( )
    A.100米 300米B.200米 400米
    C.100米 400米D.200米 300米
    2.图中③④⑤三条河流中画法不正确的有( )
    A.0条 B.1条C.2条 D.3条
    能力点二地形剖面图的绘制与判读
    1.不同地形的剖面图
    2.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3.通视问题的分析方法
    通视问题可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障碍物(如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常见有以下两种情况:
    (1)根据坡度陡缓情况。注意“凹形坡”与“凸形坡”的不同。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密后疏,为“凹形坡”,可通视;等高线先疏后密,为“凸形坡”,“凸形坡”容易挡住人们的视线。(如下图)
    (2)是否穿越沟谷。如果穿越沟谷,由于后半部分地势会升高,即使地势再降低,也会因为地形阻挡而无法通视。(如图)
    [典例2] [江苏卷]下图为某地地形与甲地建筑物布局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与乙地相比,将建筑物布局在甲地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
    A.地形 B.水源 C.植被 D.坡向
    (2)与甲地地形平整方式相符的剖面图是( )
    [解题能力培养]
    第(1)题:
    第(2)题:
    [答案] (1) (2)
    [借题发挥] “三看法”判读地形剖面图
    变式演练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1~4题。
    1.图中高差范围约为( )
    A.350米~450米B.400米~500米
    C.450米~550米D.500米~600米
    2.站在图中H处能看到( )
    A.①点 B.②点C.③点 D.④点
    3.下面四幅地形剖面图中,能正确反映上图中PQ一线地势起伏状况的是( )
    4.某同学绘制的P到Q的地形剖面图中,地形起伏不明显。为了突出P到Q之间的地形起伏,绘图时应采用的做法是( )
    A.水平比例尺不变,适当缩小垂直比例尺
    B.水平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垂直比例尺
    C.垂直比例尺不变,适当缩小水平比例尺
    D.垂直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水平比例尺
    第2课时 地图与等高线地形剖面图
    必备知识梳理
    一、
    1.比例尺 数字式 注记 图例 指向标 北方 线段式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4千米
    (1)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指向标定向法 经纬网定向法 (2)乙 (3)西北 正东 自南向北 东北 西北
    2.(1)①小 ②大 ③小 ④大 (2)n n2 (n+1) (n+1)2 1∶50000 4 1∶100000 1/4
    二、
    2.(1)海拔 (2)山脊 山谷 陡崖 鞍部 丘陵
    [尝试填绘] 绘图(略) 等高线重叠(重合)
    三、
    1.地势起伏
    2.(1)①200~250 250~300 ②250~300 150~200 350~400 (2)升高 降低 迅速升高 缓慢降低
    (3)
    关键能力提升
    能力点一
    [真题感悟]
    [典例1] 解题能力培养:eq \(□,\s\up1(1))2 eq \(□,\s\up1(2))梯田 eq \(□,\s\up1(3))自北向南
    答案:(1)B (2)C
    [变式演练]
    1~2.解析:第1题,因为河谷处地势最低,则河谷两侧的等高线值为最小值,故①为100米;已知等高距为100米,从而推理②等高线值为300米。第2题,河流应位于山谷处,根据等高线“凸高为低,凸低为高”的原则,可知④处比两侧低为河谷。而③⑤两处比两侧高为山脊,不可能发育河流。
    答案:1.A 2.C
    能力点二
    [真题感悟]
    [典例2] 答案:(1)D (2)B
    [变式演练]
    1~4.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等高线分布及指向标可知,图中等高距为50m,该区域最南部海拔最低,为50~100米;三个山峰中,最东部的山峰海拔最高,海拔为550~600米,二者交叉相减,可知图中高差范围约为450米~550米,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2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H处到①点之间的等高线先稀疏后陡崖,相当于二者之间存在凸坡,所以从H处看不到①点,A错误。H位于中部山峰西侧,②点位于山峰东侧,二者不可见,B错误。③点西侧有山脊,所以站在图中H处看不到③点,C错误。H点和④点没有障碍物阻挡,所以站在图中H处可以看到④点,D正确。故选D。第3题,由图示信息可知,PQ一线经过三个山峰,所以B、D错误。PQ一线经过地区的最高点就是东部山峰的山顶,海拔为550~600米,即大于550米,A图最高海拔在550米以上,C图最高海拔低于550米,A正确,C错误。故选A。第4题,由题意可知,要想突出P到Q之间的地形起伏,要适当的扩大垂直比例尺,水平比例尺可以保持不变,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答案:1.C 2.D 3.A 4.B
    比例尺变化
    变化后的比例尺
    变化后的图幅
    将原来比例尺放大到n倍
    为原来比例尺的________倍
    放大后的图幅为原来的________倍
    将原来比例尺放大n倍
    为原来比例尺的________倍
    放大后的图幅为原来的________倍
    将原来比例尺缩小到
    为原来比例尺的
    缩小后的图幅为原来的
    将原来比例尺缩小
    为原来比例尺的
    缩小后的图幅为原来的
    读图
    五方面
    读图内容
    分析、解决问题
    读数值
    范围
    ①区域地势起伏大小
    ②海拔最大值、最小值
    判读区域地形特征,判断坡向(迎风坡、背风坡、阳坡、阴坡)
    读延伸
    方向
    区域等高线整体大致凸出方向
    读疏密程度
    ①坡度陡缓——密陡疏缓
    ②坡面凸凹:高疏低密——凸坡,高密低疏——凹坡
    农业:陡坡种水土保持林,缓坡修梯田
    工程建设:为使道路平坦,公路尽量沿等高线修建,“之”字形道路也是为了降低坡度
    读弯曲状况
    ①山脊:凸向低处
    ②山谷:凸向高处
    ③鞍部:正对的两山峰等高线之间的空白部分
    判断河流流向: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导致局部等温线弯曲:山谷地势低,气温较两侧高,等温线凸向温度低的方向;山脊相反
    读局部
    闭合
    ①山顶、山峰:中间高四周低
    ②盆地、洼地:四周高中间低
    ③表示高度不在正常范围,判读规律:“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
    判读局部海拔大小或高度范围或高差等
    等高线示意图
    地形剖面示意图












    相关学案

    2025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学案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3课时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学案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3课时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共10页。

    2025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学案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1课时地球仪与经纬网: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学案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1课时地球仪与经纬网,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地球和地球仪,经纬线和经纬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5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学案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3课时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湘教版: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学案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3课时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湘教版,共4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