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永安第九中学等四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695253/0-173908329764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福建省三明市永安第九中学等四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695253/0-173908329774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福建省三明市永安第九中学等四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695253/0-173908329778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福建省三明市永安第九中学等四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福建省三明市永安第九中学等四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 现代生活需要人们有一定的科学素养,下列有关化学的科学常识不正确的是
A. 为防止中秋月饼等富脂食品氧化变质,常在包装袋中放入生石灰
B. 钠具有强还原性,常用于冶炼金属,如钠能将熔融四氯化钛中的钛置换出来
C. 含氯消毒剂的原理主要是利用其强氧化性,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从而达到消毒效果
D. 明矾净水利用了胶体分散质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
【答案】A
【解析】A.生石灰是干燥剂,不能防止富脂食品氧化变质,为防止中秋月饼等富脂食品氧化变质,常在包装袋中放入铁粉等抗氧化剂,故A错误;
B.金属钠常用于冶炼金属是因为具有强还原性,如钠能将熔融四氯化钛中钛置换出来,故B正确;
C.含氯消毒剂的原理主要是利用其强氧化性,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达到消毒效果,故C正确;
D.明矾净水利用了氢氧化铝胶体质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能吸附水中悬浮杂质,故D正确;
选A。
2. 已知化学反应:。有关该反应的分析或涉及物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Cu在反应中做还原剂,化合价升高,发生了氧化反应
B. 是强酸,在反应中不仅表现出酸性,还表现出氧化性
C. 是电解质,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
D. 为酸性氧化物,溶于水会与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
【答案】D
【解析】A.Cu在反应中化合价升高,Cu做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故A正确;
B.是强酸,在反应中S元素部分化合价不变,部分化合价降低,不仅表现出酸性,还表现出氧化性,故B正确;
C.是电解质,溶于水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故C正确;
D.为酸性氧化物,溶于水会与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H2SO3,故D错误;
选D。
3. 下列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离子组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A.都能与反应生成沉淀,与不能共存,故不选A;
B.含有的溶液呈蓝色,无色溶液中不含,故不选B;
C.相互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故选C;
D.含有的溶液呈紫色,无色溶液中不含,反应放出二氧化碳,不能共存,故不选D;
选C。
4. 下列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但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A.,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Fe、C元素化合价改变,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选A;
B.,一种物质生成三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故不选B;
C.,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故不选C;
D.,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不选D;
选A。
5. 水质监测站需的溶液以备使用,现用的浓硫酸进行配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需要用量筒量取浓硫酸
B. 用蒸馏水洗涤量筒并将洗涤液转移至容量瓶中
C. 量筒量取浓硫酸时,某同学俯视读数会导致所配稀硫酸浓度偏高
D. 该实验所用的玻璃仪器:玻璃棒、烧杯、容量瓶、量筒、胶头滴管
【答案】D
【解析】A.量筒的精度为0.1mL,配制的溶液,选用1000mL容量瓶,需要用量筒量取浓硫酸的体积为 ,故A错误;
B.不能将洗涤量筒的洗涤液转移至容量瓶中,故B错误;
C.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俯视读数,量取浓硫酸的体积偏小,会导致所配稀硫酸浓度偏低,故C错误;
D.配制该溶液的步骤有:计算、量取、稀释并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该实验所用的玻璃仪器:玻璃棒、烧杯、容量瓶、量筒、胶头滴管,故D正确;
选D。
6.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一组是
【答案】B
【解析】A.SO2属于酸性氧化物,HCl属于酸,二者均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A项错误;
B.Cu与稀盐酸不反应,CuO能与盐酸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CuCl2,过滤后滤渣为Cu,然后经洗涤、干燥可得到Cu,故B项正确;
C.CuSO4、H2SO4均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无法达到分离的目的,故C项错误;
D.气体除杂过程中不能利用其它气体,以免引入新杂质,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的是B项。
7. 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中含有数目为
B. 等物质的量的和中含有阴离子为均为
C. 与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
D. 标准状况下,由和CO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原子数为
【答案】B
【解析】A.中含有1ml,数目为,故A正确;
B.等物质的量的和,没有明确物质的量,所以不能确定含有阴离子数目,故B错误;
C.与完全反应,钠元素化合价由0升高为+1,转移电子数为,故C正确;
D.标准状况下,由和CO组成的物质的量为0.5ml,和CO都是双原子分子,所以混合气体中含原子数为,故D正确;
选B。
8.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 过量通入到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B. 向水中加入过氧化钠固体:
C. 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D. 醋酸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答案】C
【解析】A.过量通入到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A正确;
B.向水中加入过氧化钠固体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B正确;
C.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铜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C错误;
D.醋酸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醋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D正确;
选C。
9. 下列实验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③④
【答案】D
【解析】①钠与水反应放热,试管中温度升高,导致气体压强增大,使U形管中红墨水左低右高,图中可验证为放热反应,故①能达到实验目的;
②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氧气,且放热,则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可验证有氧气生成,故②能达到实验目的;
③将饱和氯化铁滴入沸水中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故③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④大试管中温度高于小试管,应该将稳定性较强的碳酸钠放在大试管中,则小试管中应为碳酸氢钠,故④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综合以上分析,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③④,故答案选D。
10. 反应①、②分别是从海藻灰和某种矿石中提取碘的主要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2NaI+MnO2+3H2SO4=2NaHSO4+MnSO4+2H2O+I2
②2NaIO3+5NaHSO3=2Na2SO4+3NaHSO4+H2O+I2
A. 两个反应中NaHSO4均为氧化产物
B. 碘元素在反应①中被还原,在反应②中被氧化
C. 氧化性:MnO2>Na2SO4>NaIO3>I2
D. 反应①、②中生成等量的I2时转移电子数比为1:5
【答案】D
【解析】A.反应①中NaHSO4中各元素化合价未发生变化,NaHSO4既不是氧化产物也不是还原产物,故A错误;
B.反应①中碘元素由-1价变为0价,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反应②中碘元素由+5价变为0价,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故B错误;
C.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所以由反应②可知NaIO3的氧化性大于Na2SO4,故C错误;
D.反应①中生成1ml碘转移2NA电子,反应②中生成1ml碘转移10NA电子,所以反应①、②中生成等量的I2时转移电子数比为2NA:10NA=1:5,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二、填空简答题(本题共60分)
11. 已知铜在常温下可以与浓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
(1)用双线桥标出上述反应的电子转移:_____。
(2)将上述反应改写为离子方程式_____。
(3)中含有的电子数_____。
(4)若反应生成标况下,则反应中转移电子数_____,被还原是_____ml。
【答案】(1) (2)
(3)或
(4) ①. 或 ②. 0.5
【解析】
【小问1详解】
,铜元素化合价由0升高为+2价,N元素化合价由+5降低为+4,用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
【小问2详解】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1个水分子中含有10个电子,中含有的电子数 ;
【小问4详解】
若反应生成标况下,NO2的物质的量为0.5ml,N元素化合价由+5降低为+4,则反应中转移电子数为0.5NA或;根据N元素守恒,被还原是0.5ml。
12. I.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学习,为我们研究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提供了新的视角。
(1)吸入人体内的氧有2%转化为氧化性极强的“活性氧”,它能加速人体衰老,被称为“生命杀手”,服用含硒元素(Se)的化合物亚硒酸钠(),能消除人体内的活性氧,由此推断的作用是_____(氧化剂或还原剂)。
(2)下列粒子中,只有还原性的是_____。
①②③HCl④Mg
Ⅱ.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84消毒液(主要成分)与洁厕灵(主要成分HCl)的反应(已知:遇淀粉变蓝)
(3)将注射器中的洁厕灵注入试管中,可以观察到试管内产生_____色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可以观察到湿润pH试纸现象_____。
(5)观察到湿润淀粉-KI试纸变蓝,与其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答案】(1)还原剂 (2)①④
(3) ①. 黄绿 ②.
(4)先变红后褪色 (5)
【解析】
【小问1详解】
“活性氧”具有强氧化性,服用含硒元素(Se)的化合物亚硒酸钠(),能消除人体内的活性氧,由此推断的作用是还原剂。
【小问2详解】
元素处于最高价时只有氧化性,元素处于最低价时只有还原性,元素处于中间价时,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①中S元素为-2价,-2价为S元素最低价,只有还原性;
②+2价铁化合价既能升高到+3价,又能降低到0价,则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③HCl中H显+1价、Cl显-1价,H为最高价、Cl为最低价,HCl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④Mg显0价,0价为Mg元素的最低价,Mg只有还原性;
故选①④。
【小问3详解】
将注射器中的洁厕灵(主要成分为盐酸)注入试管中,次氯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氯气、水,所以可以观察到试管内产生黄绿色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可以观察到湿润pH试纸现象先变红后褪色;
【小问5详解】
观察到湿润淀粉-KI试纸变蓝,说明KI和氯气反应有生成,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13. 从物质类别和元素化合价两个维度研究物质的性质及转化是重要的化学学习方法。氯及其化合物有重要用途,以下是氯元素的“价类”二维图的部分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信息写出Y的化学式_____,Z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
(2)已知高氯酸()是强酸,写出高氯酸与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
(3)已知反应:,则_____(填“是”或“不是”)酸性氧化物。次磷酸()是一种精细磷化工产品,已知是一元酸,则为_____(填“正盐”或“酸式盐”)。
【答案】(1) ①. ②.
(2)
(3) ①. 不是 ②. 正盐
【解析】Z是氯元素+1价的酸,则Z是HClO;Y是氯元素+1价氧化物,则Y是Cl2O7。
【小问1详解】
Y是氯元素+1价氧化物,Y是Cl2O7;Z是HClO,HClO是弱电解质,在水中部分电离,电离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高氯酸()是强酸,高氯酸与铁反应生成高氯酸亚铁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小问3详解】
,反应生成两种盐,则不是酸性氧化物。是一元酸,则为正盐。
14. 为了除去固体中少量的和,可选用、盐酸和三种试剂,按下列步骤操作:
(1)写出三种试剂的化学式:A_____,B_____,C_____。
(2)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①加入过量A的目的是_____。
②证明B已经过量的实验操作_____。
(3)书写加适量C的离子方程式:_____。
(4)操作Ⅰ是_____,操作Ⅱ是_____。
【答案】(1) ①. ②. ③.
(2) ①. 除尽和 ②. 继续滴加溶液,没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溶液过量
(3),
(4) ①. 过滤 ②. 蒸发结晶
【解析】
【分析】利用和能与形成沉淀、沉淀,可先向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或过量的溶液,待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为KCl与过量的混合溶液;接下来加入过量再把多余的除去,过滤后的溶液为KCl、KOH及过量的的混合溶液;利用KOH、与HCl反应生成KCl,滴加适量盐酸到不再放出气泡时,最后经蒸发结晶可得到氯化钾晶体。
【小问1详解】
分析可知A为,B为,C为HCl;
【小问2详解】
①A为氢氧化钡,氢氧化钡可以将、中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除去,加入过量氢氧化钡,可使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完全生成沉淀而除去;
②加入过量的溶液可除尽过量的,若过量,说明已除尽,所以证明B已经过量的实验操作:继续滴加溶液,没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溶液过量。
【小问3详解】
加入适量盐酸时,氢氧化钾和碳酸钾会与盐酸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操作I为过滤操作,用于分离沉淀和溶液,操作Ⅱ为溶液获得晶体方法,为蒸发结晶。
15. 某无色透明溶液可能含有中的几种,现进行如下实验:
①滴加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将沉淀滤出。
②向上述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有部分沉淀溶解。
③向滤液加入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不溶于稀。
回答下列问题:
(1)该溶液中肯定有_____,肯定没有_____(填离子符号)。
(2)实验②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
(3)若要检验溶液中可能有的离子,描述实验方法(含操作与现象):_____。
【答案】(1) ①. ②.
(2)
(3)取原无色透明溶液于试管中,先滴加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滴加稀时白色沉淀不溶解,则证明原溶液含有;反之则原溶液不含(或者取原无色透明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稀酸化的溶液,如果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原溶液含有;反之则原溶液不含)
【解析】无色溶液一定不含Cu2+;①滴加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将沉淀滤出。②向上述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有部分沉淀溶解,说明①生成的沉淀为碳酸钡、硫酸钡,则原溶液中含有,与不共存,所以一定不含,③向滤液加入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不溶于稀,则沉淀为氯化银,步骤①引入氯离子,所以不能判断原溶液是否含有;根据电荷守恒,溶液中一定含有K+。
【小问1详解】
根据以上分析,该溶液中肯定有,肯定没有。
【小问2详解】
实验②碳酸钡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钡、二氧化碳、水,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溶液中可能有的离子是,若要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取原无色透明溶液于试管中,先滴加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滴加稀时白色沉淀不溶解,则证明原溶液含有;反之则原溶液不含。
16. 实验室中常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共热制取氯气。某化学兴趣小组为制取较为纯净、干燥的氯气,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X的名称为_____,
(2)装置B中应选用的试剂为_____,装置C中盛放的试剂名称为_____。
(3)装置D中的一处明显错误为_____。
(4)装置E中的试剂为_____,其作用原理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装置A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加热溶液和足量的粉末的混合物,实际产生的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小于6.72L的原因是:_____。
【答案】(1)圆底烧瓶
(2) ①. 饱和食盐水 ②. 浓硫酸
(3)D中的导气管应该长进短出或D中的导气管短进长出
(4) ①. ②.
(5) ①. ②. ①浓盐酸随反应进行变稀,反应停止②浓盐酸易挥发
【解析】A装置中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取氯气,方程式为,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需要用B中的饱和食盐水去除HCl,C中用浓硫酸去除反应中的水蒸气,D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氯气,因为氯气有毒,故E中用氢氧化钠吸收多余的氯气,以此作答;
【小问1详解】
仪器X为圆底烧瓶;
【小问2详解】
由分析可知,装置B中应选用的试剂为饱和食盐水,去除HCl;装置C中盛放的试剂名称为浓硫酸,去除反应中的水蒸气;
【小问3详解】
氯气密度比空气大,需要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氯气,D中的导气管应该长进短出;
【小问4详解】
根据分析,氯气有毒,E中应用NaOH去除多余的氯气;其作用原理是;
【小问5详解】
装置A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共热制取氯气,化学方程式为;加热溶液和足量的粉末的混合物,实际产生的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小于6.72L的原因包括两方面:一是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盐酸逐渐变为稀盐酸,反应停止;另一方面浓盐酸易挥发,盐酸的量减少导致生成的氯气减少;
选项
待提纯的物质
选用的试剂
操作的方法
A
氢氧化钠溶液
洗气
B
稀盐酸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氢氧化钠溶液
过滤
D
氧气
点燃
①验证Na和水反应为放热反应
②检验与反应有生成
③制取氢氧化铁胶体
④比较、的稳定性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福建省三明市永安第九中学等四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共9页。
这是一份福建省三明市永安第九中学等四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文件包含福建省三明市永安第九中学等四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pdf、2024-2025学年上学期三明市四校“联考”试卷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福建省三明市永安九中、金沙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文件包含福建省三明市永安九中金沙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2024-2025学年上学期永安九中沙县区金沙高级中学科“联考”试卷pdf、高一上半期考--化学答案docx、2024-2025学年上学期永安九中金沙高级中学“联考”答题卡高一化学pdf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