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天津市红桥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

    天津市红桥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第1页
    天津市红桥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第2页
    天津市红桥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天津市红桥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天津市红桥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每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卷 客观题
    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位于中亚的某内陆咸水湖,拥有较丰富的湿地和动植物资源,该湖泊近60年水量变化显著。湖滨地下水与湖泊互为补给,但补给量较少。如图示意该湖泊1961—2020年各时期入湖地表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的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 推测湖滨地下水补给该湖泊较多的时期是( )
    A. 1961~1969年B. 1970~1979年
    C. 1990~1999年D. 2010~2020年
    2. 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2000年以来该湖泊湖岸地区( )
    A. 湖岸线较稳定B. 绿洲面积增加
    C. 沙尘天气增多D. 灌溉面积扩大
    【答案】1. B 2. B
    【解析】
    【1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湖滨地下水与湖泊互为补给,补给方向取决于两者的水位高低。读图可知,图中六个时段中,1970—1979年、1980—1989年两个时段,入湖地表径流量与降水量之和明显小于蒸发量,这两个时段湖泊水位较低,湖滨地下水补给该湖泊较多,B正确;另外四个时段,入湖地表径流量与降水量之和接近或大于蒸发量,此时湖泊水位较高,湖滨地下水补给该湖泊较少,B正确,ACD错。故选B。
    【2题详解】
    由前面分布可知,20世纪80年代湖水水位明显下降,而2000年以来湖水水量略有上升,湖水水位略有上升,该湖泊湖岸地区出露的湖滩减少,沙源减少,因此当地沙尘天气增多的可能性小,C错误;2000年以来入湖地表径流量比80年代明显增加,因此利用入湖河流水源进行灌溉的用水量可能减小,因此当地灌溉面积扩大的可能性小,D错误;入湖径流增加,湖水水位上涨,因此湖岸线应向陆地方向推进,两时期相比湖岸线不稳定,A错误;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2000年以来该湖泊水量增大,水面扩大,为周边提供较多的水源,因此有可能绿洲面积增加,B正确。故选B。
    巨人湖曾经为冰碛堰塞湖,冰川体内发育众多通道。1938年,巨人湖水面面积可达0.93平方千米。后由于冰川萎缩,巨人湖湖水外泄,湖盆逐渐干涸裸露。图示意1938年和2020年巨人湖附近水系和地貌。完成下面小题。
    3. 推测1938年巨人湖的类型及湖水主要支出方式分别为( )
    A. 淡水湖、渗流B. 淡水湖、蒸发
    C. 咸水湖、渗流D. 咸水湖、蒸发
    4. 根据相对位置,判断2020年裸露的巨人湖湖盆主要受( )
    A. 重力堆积B. 风力堆积
    C. 冰川堆积D. 流水堆积
    【答案】3. A 4. C
    【解析】
    【3题详解】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巨人湖曾经为冰碛堰塞湖,说明该湖是由冰川融水形成的,且冰川体内发育有众多通道;图中显示冰川西北部发育河流,且湖泊靠近山峰,湖泊所在地区地势较高,说明巨人湖水可能通过冰川下方通道向河流注入,同时该地大面积冰川分布,说明气温较低,蒸发较弱,所以湖水支出方式主要为渗流而不是蒸发;在此过程中巨人湖可排出盐分,使该湖为淡水湖。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题详解】
    2020年巨人湖已经干涸,使其湖盆裸露,但是湖盆东北附近仍有冰川分布,且湖盆地势较低,冰川侵蚀地表形成的物质可能在湖盆处堆积,故其主要受冰川堆积作用,C正确;此湖盆为冰碛堰塞湖,湖盆周围坡度较小,不易发生重力堆积,A错误;湖盆所在区分布冰川,说明温度较低,地表物质不但含水率高,且容易结冻,不易被风力和流水侵蚀,缺少堆积物源,同时湖盆靠近山顶地区,风力和流水堆积条件较差,B、D错误。所以选C。
    太平洋表层海水可通过白令海峡流入北冰洋,其在北冰洋表层海洋环流和物质能量输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太平洋流入北冰洋的海水量及物质能量受季节性风向影响最为明显。下图示意太平洋表层海水经白令海峡流入北冰洋。完成下面小题。
    5. 太平洋表层海水年内流入楚科奇海域最多的时段为( )
    A. 12月—次年2月B. 3—5月
    C. 6—8月D. 9—11月
    6. 太平洋表层海水过多流入对楚科奇海域带来的主要影响有( )
    A. 加速海冰消融B. 浮游生物减少
    C. 区域降水减少D. 海陆轮廓变化
    【答案】5. C 6. A
    【解析】
    【5题详解】
    材料提示:“太平洋流入北冰洋的海水量及物质能量受季节性风向影响最为明显”,图示海域夏季以东南风为主,且楚科奇海域夏季极地东风势力较弱,年内流人北冰洋海水量最多,故选C。
    【6题详解】
    太平洋海水从低纬地区注入高纬地区,暖海水会加剧楚科奇海域海冰消融,故A正确。暖海水造成楚科奇海域海水升温,且暖海水从低纬带来众多浮游生物,故楚科奇海域浮游生物增多,故B排除。暖流流经楚科奇海域,对沿岸起到增温增湿作用,一定程度上降水会增多,故C排除。太平洋海水流人楚科奇海域对海陆轮廓影响小,排除D。故选A。
    卡里马塔海峡是南海和爪哇海及印度洋水体和热量交换的通道。科学家在数值诊断实验中用拦水坝关闭卡里马塔海峡,以研究卡里马塔海峡不同季节对爪哇海的影响及对望加锡海峡南下洋流流速的影响。下图示意卡里马塔海峡及周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完成下面小题。
    7. 若用拦水坝关闭卡里马塔海峡,则1月爪哇海海域( )
    A. 水温上升,盐度下降B. 水温上升,盐度上升
    C. 水温下降,盐度上升D. 水温下降,盐度下降
    8. 若发生厄尔尼诺现象,对图示地区的影响可能是( )
    A. 信风增强,海岸侵蚀B. 气流上升,水温升高
    C. 气候异常,洪涝多发D. 干旱发生,粮食减产
    【答案】7. A 8. D
    【解析】
    【7题详解】
    卡里马塔海峡关闭后,爪哇海受来自南海的较冷的洋流影响减弱甚至消失,使爪哇海水温上升,CD错误。卡里马塔海峡关闭后,爪哇海较为封闭,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压控制,降水多,且陆地入海径流量大,水分收入大于蒸发,盐度下降,A正确,B错误。故选A。
    【8题详解】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信风减弱,海岸侵蚀减弱,南赤道暖流减弱,水温降低,AD错误。该地区下沉气流显著,降水减少,发生旱灾,不利于农业生产,导致粮食减产引发粮食危机,D正确,C错误。故选D。
    下列是甘肃省南部某山地不同海拔带上不同坡向的土壤有机质含量统计表。完成下面小题。
    9. 该山地阳坡土壤有机质含量比阴坡低的原因主要是( )
    A. 阳坡降水少,植被覆盖率低
    B. 阳坡光照强,蒸发旺盛,土壤水分少
    C. 阳坡人类活动强度大,植被破坏严重
    D. 阳坡降水多,气温高,土壤有机质淋溶、分解作用强
    10. 在该山地3580m海拔处土壤有机质含量阴坡高于半阳坡,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 地方性分异规律
    B.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D.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答案】9. D 10. A
    【解析】
    【9题详解】
    甘肃省南部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山地南坡为阳坡,同时为迎风坡,降水多且气温高,土壤有机质易被淋溶、也容易被分解为无机质,因此有机质含量相对较低,D正确;阳坡为迎风坡,降水多,A错误;阳坡光照强,蒸发旺盛,土壤水分少,但不是山地阳坡有机质含量少主要原因,B错误;人为因素在本题中没有具体信息指向,C错误。故选D。
    【10题详解】
    在山地海拔高度相同的地带,由于坡向不同,半阳坡比阴坡能接收较多的太阳辐射能,因而半阳坡土壤水分蒸发相对较快,小气候较为温热干燥,植被比阴坡稀疏,土壤层有机质较少、较瘠薄。阴坡太阳辐射较弱,气温较低,不利于土壤水分蒸发,阴坡则表现阴凉潮湿的小气候,微生物分解作用弱,有利于有机质积累。这种阴阳坡所组成的自然地理最小单元由于有明显的差异,所以属于地方性分异,A正确,BCD错误。故选A。
    雪莲是新疆的著名特产。生于高山雪线以下的岩缝、石壁和冰碛砾石滩中。种子在0℃发芽,3~5℃生长,幼苗能够抵御-21℃的低温,15~25℃生长旺盛,下图是天山自然带谱垂直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影响天山南北坡自然带谱种类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 光照B. 降水
    C. 热量D. 坡度
    12. 天山雪莲最可能的分布区在( )
    A. 云杉林带B. 山地草甸草原带
    C. 高山草甸带D. 高山冰雪带
    【答案】11. B 12. C
    【解析】
    【11题详解】
    结合图片信息,天山北坡自然带铺复杂,且有森林分布;北坡由于受到大西洋的盛行西风气流的影响,受地势抬升后地形雨较多,因而其比南坡水分条件更好,B正确;光照、热量条件会影响垂直自然带谱的分布高度,天山南坡为阳坡,光照、热量条件好,因而同一自然带分布高度比北坡高,但对自然带谱的种类差异影响较小,AC错误;坡度主要影响区域内植被的覆盖率,但对自然带谱种类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B。
    【12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天山雪莲生长在雪线以下、岩缝处、砾石滩、冰碛、石壁处。结合图片,高山草甸带谱距离雪线最近,该处可能会由于山顶冰川运动携带大量砾石在此堆积,因而该带谱内自然环境最符合天山雪莲的生长需求,C正确,排除其它选项。故选C。
    13. 近年来,甘肃省光伏发电快速发展,相继建设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大量光伏电站对当地土壤发育与生物生长也产生一定影响。河西走廊戈壁光伏电站能提高其下方土壤含水率的主要原因是( )
    A. 物种丰富度增加,径流下渗量增加
    B. 温度下降,蒸腾、蒸发作用会减弱
    C. 蒸腾、蒸发作用增强,降水量增加
    D. 生物量增加,风速减弱,蒸发减弱
    【答案】B
    【解析】河西走廊戈壁光伏电站能提高其下方土壤含水率的主要原因是光伏电池板阻挡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使得地表温度降低,蒸发、蒸腾作用减弱,土壤中的含水率增加,B正确。土壤水分增加,与物种丰富度增加不存在因果联系,A错误;蒸腾、蒸发作用增强,会导致土壤含水率下降,C错误;蒸发减弱是光伏电池板阻挡太阳辐射所致,并非生物量增加风速减弱所致,D错误。综上所述,ACD错误,B正确。故选B。
    位于美洲大陆最东端的拉布拉多半岛(如下图),湖泊、沼泽众多,有“高原湖泊”之称。属于前寒武纪时期古陆台。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拉布拉多半岛中南部的自然带为( )
    A. 苔原带B. 落叶阔叶林带
    C. 针叶林带D. 温带草原带
    15. 甲海域冬季渔业作业常遭遇的天气状况( )
    A. 台风频袭B. 冰山漂移
    C. 狂风暴雨D. 海雾频发
    【答案】14. C 15. D
    【解析】
    【14题详解】
    读图结合所学可知,拉布拉多半岛中南部位于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对应的自然带为亚寒带针叶林带,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5题详解】
    甲海域位于寒、暖流交汇处,易形成海雾,不利于渔业生产,D正确;台风为形成于热带、副热带海洋的强热带低压,甲海域纬度高,因此不受台风影响,冬季对流弱,很少出现狂风暴雨,AC错误;冰山漂移不是天气状况,B错误;故选D。
    第二卷 主观题
    二、综合题(共3题,共55分)
    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完全封冻期指湖泊从完全冻结到开始融化的时期。下图示意蒙古国西部主要湖泊分布。哈尔乌苏湖海拔1153米,面积(除去岛屿面积)1486平方千米;吉尔吉斯湖海拔1035米,面积1360平方千米;德勒湖海拔1132米,面积305平方千米;乌布苏湖海拔753米,面积3350平方千米。
    (1)从湖水盐度角度判断哈尔乌苏湖的湖泊性质,并说出判断理由。
    (2)图中湖泊的完全封冻期差异较大,试说出主要影响因素。
    (3)说出乌布苏湖的水文特征。
    【答案】(1)淡水湖。理由:哈尔乌苏湖有河流注入,湖水又通过德勒湖流入扎布汗河,使得湖水盐度较低。
    (2)纬度越高,冬季气温越低,封冻期越长;面积越大,湖水的热容量越大,降温慢,封冻期相对较短;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封冻期越长;湖水越深,热容量越大,封冻期相对较短;咸水湖盐度大,封冻期相对较短。
    (3)水源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水位季节变化较大;湖水盐度高,属于咸水湖;冬季有较长的结冰期。
    【解析】
    【小问1详解】
    哈尔乌苏湖是淡水湖。判断理由如下:通常,判断湖泊的盐度性质主要依据湖水的收支情况。读图可知,哈尔乌苏湖有河流注入,这会为湖泊带来大量的淡水,“哈尔乌苏湖海拔1153米”,“德勒湖海拔1132米”两湖有河流相连,哈尔乌苏湖的湖水可以通过德勒湖汇入扎布汗河,使得哈尔乌苏湖湖水盐分不会积累,故盐度较低,属于淡水湖。
    【小问2详解】
    纬度决定了太阳辐射的接收量,纬度越高,冬季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越少,气温越低,湖水更容易冻结,封冻期也就越长。面积大的湖泊,水体总量大,热容量大。在冬季降温时,需要散失更多的热量才能达到冻结的温度,所以降温较慢,封冻期相对较短。海拔越高,大气越稀薄,保温作用越弱,气温越低,湖水封冻更快,封冻期更长。水深较大的湖泊,底层的水受外界气温影响较小,整体热容量大,降温慢,封冻期相对较短,此外咸水湖盐度大,不易结冰,封冻期相对较短。
    【小问3详解】
    该湖水源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气温高的季节冰雪融化补给湖水,水位升高,反之降低。乌布苏湖属于内流湖,湖水支出依赖蒸发,且该地区降水相对较少,蒸发量较大,有河流注入带来矿物盐分不断积累,盐度不断升高,形成咸水湖。所在地区冬季寒冷,气温低,湖水会有较长时间的结冰期。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全球气候深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是热带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的产物。
    (1)图甲中从A到B的航线多选择沿较高纬度自西向东航行,分析此航行路线的利弊。
    (2)图甲中从B到A的航线多选择途经较低纬度航行,解释其风浪较小的原因。
    (3)分析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期间,赤道附近洋流的变化、太平洋西部表层水温变化与气流运动三者之间的关系。指出这种关系变化对澳大利亚气候可能产生的影响。
    (4)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期间,指出厄尔尼诺现象对秘鲁渔场渔业生产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答案】(1)利:顺北太平洋暖流与西风带航行,速度较快;航程较短。弊:风浪较大,冬季多大雾,不利航行。
    (2)副热带高气压带气流下沉,加之纬度低,温差小,风浪较小。
    (3)由于南赤道暖流减弱,造成太平洋西部海域表层水温比常年低,下沉气流活跃。澳大利亚降水减少,甚至出现严重干旱。
    (4)渔业减产。东南信风减弱,使该海域冷海水上泛减少,水温升高,营养物质减少,浮游生物减少,鱼类饵料减少。
    【解析】
    【小问1详解】
    结合图示信息分析,A地到B地的航线多选择沿较高纬度自西向东航行,有利影响是该区域受西风带及北太平洋暖流的影响,一是能够顺风顺水,节省燃料,二是高纬度地区纬线较短,航程短,能够节省时间;不利影响是高纬度地区寒暖流交汇处多海雾,特别是冬季最为突出,同时,经过西风带,风浪较大。
    【小问2详解】
    从B到A的航线多选择较低纬度航行,经过30°N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加之纬度较低,温差较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浪较小,安全程度高。
    【小问3详解】
    厄尔尼诺现象是由于赤道东太平洋地区水温异常增高的情况下,南赤道暖流减弱的一种全球范围内的天气变化现象。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南赤道暖流减弱,输送到太平洋西部的暖水减少,导致太平洋西部表层海水水温偏低,以下沉气流为主,带来晴朗的天气。澳大利亚降水减少,甚至出现严重干旱。
    【小问4详解】
    厄尔尼诺发生时,由于南赤道暖流的减弱,赤道东太平洋地区水温较常年偏高,秘鲁寒流冷海水上泛减少,会导致鱼类饵料不足,进而造成秘鲁渔场渔业生产产量下降。
    18. 读南美洲部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依次写出甲、A、B自然带的名称。
    (2)分析B自然带狭长的主要原因。
    (3)乙纬度较高,但自然带类型与甲地相同,试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并指出其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
    【答案】(1)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
    (2)沿岸秘鲁寒流降温减湿作用显著;安第斯山脉的阻挡等。
    (3)原因: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有巴西暖流流经,增温增湿作用显著等。其体现的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
    【解析】
    【小问1详解】
    甲位于赤道附近,分布在亚马孙平原处,是热带雨林气候,发育热带雨林带。A位于10°S~20°S处,受赤道低压带和东南信风带交替控制,是热带草原气候,发育热带草原带。B位于南美洲大陆西岸南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压带和秘鲁寒流影响,是热带沙漠气候,发育热带荒漠带。
    【小问2详解】
    由上题分析可知,图中B处是热带荒漠带。其成因主要是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南北较长的原因是秘鲁寒流降温减湿作用,使该处的荒漠延伸至赤道附近。东西较窄的原因是安第斯山的阻挡,使该处的荒漠带仅分布于沿海区域。
    【小问3详解】
    图中乙地是热带雨林带,一般分布于赤道附近,该处纬度较高,说明是受大气环流、下垫面因素影响,水热条件好。可从大气环流、洋流、地形等角度分析。乙处是东南信风的迎风坡,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受地形抬升,降水多;有巴西暖流流经,增温增湿作用明显;使得该处水热条件较好,发育热带雨林。乙地出现的热带雨林现象,体现的是非地带性(地方性)分异规律。
    海拔(m)
    有机质含量
    坡向
    2420
    2640
    3580
    4050
    半阴坡
    41
    24

    120
    半阳坡
    23

    62

    阴坡


    181

    阳坡

    20

    90

    相关试卷

    天津市南开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解析版):

    这是一份天津市南开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分,共50分, 图示甲、乙盛行风中, 在甲风盛行的季节, 图示区域, 据图推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天津市红桥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天津市红桥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天津市红桥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天津市红桥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共8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