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专题03 透镜及其应用(4大模块知识清单+4个易混易错+3种方法技巧+典例真题精析)-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清单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专题03 透镜及其应用(4大模块知识清单+4个易混易错+3种方法技巧+典例真题精析)(原卷版).docx
    • 解析
      专题03 透镜及其应用(4大模块知识清单+4个易混易错+3种方法技巧+典例真题精析)(解析版).docx
    专题03 透镜及其应用(4大模块知识清单+4个易混易错+3种方法技巧+典例真题精析)(原卷版)第1页
    专题03 透镜及其应用(4大模块知识清单+4个易混易错+3种方法技巧+典例真题精析)(原卷版)第2页
    专题03 透镜及其应用(4大模块知识清单+4个易混易错+3种方法技巧+典例真题精析)(原卷版)第3页
    专题03 透镜及其应用(4大模块知识清单+4个易混易错+3种方法技巧+典例真题精析)(解析版)第1页
    专题03 透镜及其应用(4大模块知识清单+4个易混易错+3种方法技巧+典例真题精析)(解析版)第2页
    专题03 透镜及其应用(4大模块知识清单+4个易混易错+3种方法技巧+典例真题精析)(解析版)第3页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03 透镜及其应用(4大模块知识清单+4个易混易错+3种方法技巧+典例真题精析)-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清单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3 透镜及其应用(4大模块知识清单+4个易混易错+3种方法技巧+典例真题精析)-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清单,文件包含专题03透镜及其应用4大模块知识清单+4个易混易错+3种方法技巧+典例真题精析原卷版docx、专题03透镜及其应用4大模块知识清单+4个易混易错+3种方法技巧+典例真题精析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3页, 欢迎下载使用。

    透镜及其应用一般在选择题、实验题中出现,凸透镜成像规律作为中考高频考点,一般在选择题中出现,结合实验背景、生活情境等考査。
    常考考点有: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高频)、眼睛成像原理、视力矫正等。
    1、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常考成像的特点(大小、正倒、虚实)及变化判断、凸透镜焦距判断等,偶尔还与视力矫正一起考查;
    2、眼睛成像原理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填空题中,主要考法有视力缺陷及其矫正、视力矫正作图。
    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常在实验题中考查,主要考查实验操作、实验现象、数据分析等。
    考点一 透镜
    知识点01 凸透镜和凹透镜
    1、透镜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2、透镜的相关概念
    (1)主光轴: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作主光轴。每个透镜都有一条主光轴,主光轴用点划线表示。
    (2)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这个点的光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叫作透镜的光心。薄透镜的光心可以认为就在透镜的中心。
    (3)焦点和虚焦点:凸透镜能使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一点叫凸透镜的焦点。凹透镜能使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通过它后变得发散,且这些发散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一点叫凹透镜的虚焦点。焦点和虚焦点用字母“F”表示。
    (4)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字母“f ”表示。
    知识点02 透镜对光的作用
    1、凸透镜: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焦距f越小,会聚作用越强)。
    2、凹透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焦距f越小,发散作用越强)。
    知识点03 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考点二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知识点01 物距和像距
    1、物距: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用字母u表示。
    2、像距: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用字母v表示。
    知识点02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实验装置及步骤
    (1)将f =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中间位置。
    (2)将蜡烛和光屏分别放在凸透镜的两侧,点燃蜡烛,调节高度,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光心、光屛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
    (3)依次将蜡烛分别调整到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二倍焦距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移动光屏直至看到清晰的像,观察并记录物距、像的性质及像距。
    2、实验结论
    (1)静态成像规律
    (2)动态成像规律
    ①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物近像远像变大)
    ②成虚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减小,像变小。(物近像近像变小)
    3、实验注意事项及常考命题点
    (1)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
    (2)凸透镜、烛焰、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光屏上找不到像的原因:①蜡烛在焦点上或一倍焦距以内;②像距太大超出光具座范围。
    (3)蜡烛长度变短,像在光屏上的位置越来越高时的调节的方法:①将光屏向上移动;②将蜡烛向上移动。
    (4)蜡烛与光屏互换位置后,仍能成清晰的像的原因:光路是可逆的。
    (5)当凸透镜的一部分被遮住时,烛焰在光屏上的成像情况:光屏上的像仍然完整,只是会变暗。
    知识点03 生活中的透镜
    1、照相机
    (1)原理: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成像特点
    ①物体到镜头的距离大于镜头到胶片的距离。
    ②照相机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像和物在镜头的两侧。
    ③物体离镜头越远,物体在胶片上所成的像越小,像(或胶片)的位置到镜头的距离越近,即暗箱越短。
    2、投影仪
    (1)原理: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成像特点
    ①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小于镜头到屏幕的距离。
    ②投影仪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像,像和投影片在镜头的两侧。
    ③投影片离镜头越近,像到镜头的距离越大,屏幕上的像就越大。
    3、放大镜
    (1)原理: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成像特点
    ①物体和虚像在放大镜的同侧。
    ②放大镜离物体越近(即物距越小),所成的虚像越小,放大镜离物体越远,所成的虚像越大。
    ③物体通过放大镜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知识点04 实像和虚像
    考点三 眼睛和眼镜
    知识点01 眼睛
    1、眼睛的结构
    2、成像原理
    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通过视神经把同,一个信号传给大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3、眼睛的调节
    知识点02 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
    1、近视眼及其矫正
    2、远视眼及其矫正
    3、眼镜的度数
    (1)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焦度,透镜焦度常用字母Ф表示,则。
    (2)眼镜度数常用字母 D表示,则。
    (3)凸透镜(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凹透镜(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
    考点四 显微镜和望远镜
    知识点01 显微镜和望远镜
    知识点02 视角
    1、定义:视角是从物体两端(上、下或左、右)引出的光线在人眼处形成的夹角。
    2、决定因素:视角的大小不仅和物体本身的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当物体与眼睛的距离一定时,物体越大,视角越大;当物体的大小一定时,离眼睛越近,视角越大。
    易混易错点1:
    通过凸透镜的光线不一定会相交;通过凹透镜的光线也可能相交。
    易混易错点2:
    凸(凹)透镜的成像原理是光的折射,凸(凹)面镜的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
    易混易错点3:
    凸透镜所成的像,相对于物体而言,虚像总是正立的,实像总是倒立的。
    易混易错点4:
    实像既能用光屏承接,又可以用眼睛看到;虚像只能用眼睛看到,不能用光屏承接。
    方法技巧1:凸透镜成像规律与图像结合
    通过实验能够得到的凸透镜成像时的像距v与物距u关系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成实像时物距逐渐减小,像距逐渐变大。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当v=u=2f ,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如图可知,此时v=u=2f=20cm,因此该透镜的焦距f=10cm。
    方法技巧2:不等式确定凸透镜的焦距范围
    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列出物距和焦距、像距和焦距的关系不等式,解不等式就可以确定该凸透镜焦距的范围。
    例如,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当把烛焰移到距透镜18cm的位置时,在光屏上观察到倒立放大清晰的像。说明物体在一二倍焦距之间,列出不等式f<18cm<2f,解得9cm<f<18cm。则该凸透镜焦距范围是9~18cm。
    方法技巧3: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的比较
    高频命题点1 透镜的作图
    【例1】如图所示,F为凸透镜的焦点,O为光心,请分别画出两条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答案】见解析
    【解析】过光心的光线过凸透镜后传播方向不变;过焦点的光线过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例2】如图所示,画出AB的入射光线。
    【答案】见解析
    【解析】对准凹透镜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故作图如下:
    【例3】如图所示,物体AB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请在图中利用作光路图的方法作出物体AB经凸透镜折射所成的像A'B'。(请保留作图痕迹)
    【答案】见解析
    【解析】过A点画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该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画通过光心的光线,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两条折射光线的交点A′就是A点的像。过A′向主光轴引垂线段,垂足为B′,A′B′即为物体AB经凸透镜折射所成的像。如图所示:
    【例4】【新考法】 结合生活场景考查
    如图甲所示是带放大镜的指甲刀,图乙是其简化光路图。点S表示手指甲的位置,点表示对应的虚像位置,O是凸透镜光心,光线SA平行于主光轴,请在乙图中做出SO的折射光线,并作图确定凸透镜右侧焦点F的位置。
    【答案】见解析
    【解析】根据题意,S´是S的虚像位置,利用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可知,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焦点,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像与物在凸透镜同侧,成虚像,因此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于虚像,所以连接S´与光线SA的入射点,其延长线与凸透镜右侧的主光轴相交一点,该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F。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方向不改变,光路图如图所示:
    高频命题点2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例1】【新考法】 结合热点事件考查
    《重庆市消防条例》规定:2024年7月1日起,禁止携带电动自行车或其电池进入电梯轿厢,一旦有人违规操作,会被电梯内的摄像头拍摄成像并智能识别,电梯将停止运行并发出声、光警报,如图所示,某次警报时,摄像头凸透镜成像的像距为10.1mm,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A.5mmB.10mmC.15mmD.20mm
    【答案】B
    【解析】摄像头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大于2倍焦距,像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所以
    2f>10.1mm>f
    10.1mm>f>5.05mm
    故选B。
    【例2】【新考法】 结合生活场景考查
    小明透过爷爷的老花镜看远处的楼房,发现楼房成倒立缩小的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老花镜对光有会聚作用B.电影放映机的成像原理与该成像原理相同
    C.老花镜不能当放大镜使用D.爷爷远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变厚了
    【答案】A
    【解析】A.老花镜是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故A正确;
    B.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而非电影放映机,故B错误;
    C.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是放大镜,故C错误;
    D.远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变薄,折光能力变弱,成像在视网膜后,故D错误。
    故选A。
    【例3】将一张画有箭头的纸条放在圆柱形空杯后方一定距离处,透过空杯观察到如图甲所示的情景。向杯中倒入适量水后,透过水杯观察到的箭头如图乙所示。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水的圆柱形水杯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B.放大箭头的成像原理与放大镜原理相同
    C.透过水杯观察到的放大箭头是虚像
    D.改变纸条的位置可透过水杯成缩小的像
    【答案】D
    【解析】A.圆柱形水杯装有水的部分具有中间厚、边缘薄的特征,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故A错误;
    BC.看到这个方向改变的箭头是放大的,即物体成倒立放大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该像为实像,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故BC错误;
    D.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物体在二倍焦距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改变纸条的位置透过水杯可能看到缩小的像,故D正确。
    故选D。
    【例4】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将 。(选填“逐渐变小”“逐渐变大”或“保持不变”)
    【答案】10 逐渐变小
    【解析】[1]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物距、相距相等时,此时物距等于两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由图可知,当物距等于20cm时,像距也为20cm,此时物距等于两倍焦距,所以焦距为10cm。
    [2]物体从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即物距从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移动到大于2倍焦距处,由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物距增大,像逐渐变小。
    高频命题点3 实验: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例1】【新考法】 结合教材实验考查
    物理小组的同学们利用蜡烛、凸透镜、光屏、光具座等器材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实验中为了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要让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在 。
    (2)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标尺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应用这一原理的是 ___________。
    A.照相机
    B.投影仪
    C.放大镜
    (3)把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了;
    ①小明为了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调整光屏向 移动(选填“左”或“右”)。
    ②小芳不移动光屏,她将一个眼镜片放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也变清晰了,则该眼镜片是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的镜片。
    (4)小明发现,当蜡烛火焰向左飘动时,它的像飘动方向向 (填“左”或“右”)。
    【答案】(1)同一高度 (2)A (3)左 近视 (4)右
    【解析】(1)要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心,就要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
    (2)由图可知此时物距大于像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在光屏上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
    故选A。
    (3)[1]把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此时物距增大,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像距减小,故应调整光屏向左移动。
    [2]若不移动光屏,应使光线发散一些,所以在蜡烛和透镜之间放置一个合适的凹透镜,光屏上的像又变清晰,所以该眼镜片是近视眼的镜片。
    (4)实验时,当蜡烛的火焰向左摆动,根据“倒立的像”的含义,即上下、左右均相反,则光屏上烛焰的像将向右摆动。
    【例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进行如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测得本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 cm。在光具座上组装并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 上,如图乙所示,光屏上成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2)人的眼睛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厚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物体的,现将图乙中虚线圆圈部分当作人的“眼睛”,当蜡烛远离“眼睛”时,“眼睛”需调节凸透镜的厚度使其 (选填“变薄”或“变厚”),改变其对光线的偏折能力,从而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若该“眼睛”无法调节凸透镜达到应有的厚度,则该“眼睛”为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应该配戴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进行矫正;
    (3)讲台上有一发光体,同学们利用凸透镜和光屏观察发光体在各自光屏上所成的像,小京所用凸透镜离发光体较近,小强所用凸透镜离发光体较远,发现两人光屏上呈现的像的高度相等,则小京所用凸透镜的焦距 小强所用凸透镜的焦距.(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答案】(1)10.0 主光轴 缩小 (2)变薄 近视眼 凹透镜 (3)小于
    【解析】(1)[1]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所以测得本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
    [2] 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在光具座上组装并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
    [3] 由图乙可知,此时物距大于像距,即物体在二倍焦距外,像在一、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1]当蜡烛远离“眼睛”时,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此时像成在光屏的前方。为了让像重新成在光屏上,即像距要变大,则需要使凸透镜对光的会聚能力变弱,所以应使凸透镜的厚度变薄,才能将光线推迟会聚成像。
    [2] [3]若该“眼睛”无法调节凸透镜达到应有的厚度,此时像成在光屏的前方,与近视眼成像情况相同,可以配戴凹透镜矫正;
    (3)同学们利用凸透镜和光屏观察发光体在各自光屏上所成的像,小京所用凸透镜离发光体较近,小强所用凸透镜离发光体较远,说明小京的物距小于小强的,而两人光屏上呈现的像的高度相等,说明小京所用的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更强,焦距更短,所以小京所用凸透镜的焦距小于小强所用凸透镜的焦距。
    【例3】实验小组的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如图甲所示,实验小组在组装实验器材时应该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
    (2)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如图乙所示的图像,从图像中可以看出实验中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为 cm;当蜡烛移动到如图甲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上正好成倒立、 的清晰实像;
    (3)若实验过程中一只蚊子飞到凸透镜上,则光屏上所成的像是 (选填“完整”或“不完整”)的。
    【答案】(1)同一高度 (2)5 缩小 (3)完整
    【解析】(1)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2)[1][2]由图乙可知
    u=v=10cm
    根据
    u=v=2f
    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即
    2f=10cm
    故该凸透镜的焦距f=5cm;由图甲可知,此时物距
    u=50.0cm-35.0cm=15.0cm>2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若实验过程中一只蚊子飞到凸透镜上,蚊子会挡住透镜的一部分,剩余部分仍能会聚光线成完整的像,但由于会聚的光线比原来减少,所以像比原来变暗。
    【例4】如图甲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位置保持不变,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实验中,图甲中光屏上烛焰的像是倒立、 (选填“放大”、“缩小”“等大”)的实像,此规律的应用是 (“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
    (2)此时,若有一只苍蝇落到凸透镜上,则屏上 成完整的蜡烛的像(填“能”或“不能”);
    (3)要使光屏上的像变成与物大小相等,则应向左调节蜡烛到30cm处,光屏应向 (填“左”、“右”)移动,在此过程中发现蜡烛和光屏之间距离变 (填“大”、“小”或“不变”);
    (4)在实验过程中,把近视眼镜放到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如图),向 (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5)把字母R放在标尺45cm处,此时小强应站在光屏一侧,观察到R的像是 (图丙中的序号)。
    ①. ②. ③. ④.
    【答案】(1) 放大 投影仪 (2)能 (3)左 小 (4)右 (5)①
    【解析】(1)[1][2]由图可知,物距为
    50.0cm-35.0cm=15.0cm
    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根据此原理制成的。
    (2)若有一只苍蝇落到凸透镜上遮住部分透镜,只是被折射会聚成像的光线减少了,因此影响到的是像的亮度,而不影响它的完整性,因为整个物体上的任何一点都有光能透过透镜而折射后会聚成像。
    (3)[1][2]要使光屏上的像变成与物大小相等,即
    u=v=2f
    蜡烛向左移动到30cm处,光屏移动到70cm处,光屏向左移动,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像之间的距离在
    u=v=2f
    时最小,距离是4f,所以此过程中发现蜡烛和光屏之间距离变小。
    (4)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上一个近视眼镜,由于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通过凸透镜的光线比以前会聚得要晚了,像距更大了,因此要得到清晰的像,需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5)把字母R放在标尺45cm处,物距为
    50.0cm-45.0cm=5.0cm
    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小强应站在光屏一侧,观察到R的像是①图。
    高频命题点4 透镜的应用
    【例1】下图为小明制作的幻灯机的示意图,将一个印有图案的透明胶片插入插槽后,调节胶片到灯泡之间的距离,直至在银幕上出现清晰的像(未画出),则( )
    A.幻灯机在银幕上成倒立、放大的虚像
    B.若要使成像更大一些,胶片应该向左移动适当距离
    C.若小昆虫落在凸透镜中央,银幕上仍能呈现胶片完整的像
    D.能从不同角度看到银幕上的像,是因为光在银幕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答案】C
    【解析】A.幻灯机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不符合题意;
    B.若要使成像更大一些,根据凸透镜成实像的动态规律,应减小物距,增大像距,所以胶片应该靠近凸透镜向右移动适当距离,同时调节凸透镜与银幕的距离,故B不符合题意;
    C.实验过程中,小昆虫落在凸透镜中央,挡住透镜折射出的一部分光,其它光仍能折射成像,所以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完整的,只是会聚光线比原来变少,像变暗了,故C符合题意;
    D.光在银幕上发生的是漫反射,反射光线向各个方向传播,所以能从不同角度看到银幕上的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例2】小明送给奶奶一张龙年邮票——“天龙行健”,奶奶借助放大镜仔细欣赏邮票上的纹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放大镜的镜片对光具有发散作用
    B.奶奶能看见邮票是因为眼睛发出的光到达了邮票
    C.放大镜的镜片可用于矫正远视眼
    D.邮票与放大镜的距离大于镜片的二倍焦距
    【答案】C
    【解析】A.放大镜的镜片是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故A错误;
    B.奶奶能看见邮票是因为邮票反射的光线进入了眼睛中,故B错误;
    C.远视眼是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变弱,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放大镜的镜片对光具有会聚作用,可以使像提前会聚在视网膜上,故放大镜的镜片可用于矫正远视眼,故C正确;
    D.根据放大镜的成像规律可知,邮票与放大镜的距离小于镜片的一倍焦距,故D错误。
    故选C。
    【例3】如图所示,利用自制照相机模型时镜头离景物的距离至少要 ,才能在薄膜上看到清晰的像;照近处的物体时,拉长两筒间的间距,此时薄膜上的像 (选填“变大”或“变小”)。
    【答案】大于两倍焦距 变大
    【解析】[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照相机照相时物体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2]用照相机照近处的物体时,物距变小,像要变大,像距也变大,要把两筒的间距拉长。
    【例4】显微镜的物镜是把微小的物体成放大的 (选填“虚”或“实”)像,望远镜的物镜把远处物体成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两者目镜都是相当于用 再来观察物镜所成的像。
    【答案】实 缩小 放大镜
    【解析】[1][2][3]望远镜是由两组透镜组成,靠近眼镜的叫目镜,靠近被测物体的叫物镜;物镜的作用是使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显微镜包括物镜和目镜,物镜相当于幻灯机(或者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两者的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可以以把物镜成的像放大。
    高频命题点5 眼睛和眼镜
    【例1】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下列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
    A.甲和丙B.甲和丁C.乙和丙D.乙和丁
    【答案】D
    【解析】甲图成像在视网膜之后,是远视眼的成因;乙图成像在视网膜之前,是近视眼的成因;丙图配戴凸透镜,是远视眼的矫正;丁图配戴凹透镜,是近视眼的矫正,故图中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乙和丁,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例2】常见的视力缺陷有近视眼和远视眼,如图是一位视力缺陷者的眼球成像示意图,要矫正他的视力应配戴 透镜;青少年不正确的看书、写字姿势或长时间看电脑、手机屏幕,也会造成视力缺陷,这种视力矫正应配戴 透镜。
    【答案】凸 凹
    【解析】[1]据图可看出,此时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方,所以此时是远视眼的示意图,为了使得像成在视网膜上,所以应该使原来的光线提前会聚,故应用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进行矫正。
    [2]青少年不正确的看书、写字姿势或长时间看电脑、手机屏幕,也会造成视力缺陷,此时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为了使得像成在视网膜上,所以应该使原来的光线延迟会聚,故应用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进行矫正。
    【例3】请根据图甲所示光路,在线框内画出一个适当的透镜,小明患有近视,他能清晰得看到近处物体S,请完成图乙中的光路。
    【答案】见解析
    【解析】图甲中右侧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比较发散一些,说明该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该透镜是凹透镜,如图所示:
    近视眼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近视眼的晶状体太厚,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如图所示:
    1.(2024·广西)如图所示的眼镜片是( )
    A.凸面镜B.凹面镜C.凸透镜D.凹透镜
    【答案】C
    【解析】图中眼镜片将字放大,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眼镜片是凸透镜。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024·山东德州)某款广告投影灯及其内部结构如图所示,它主要由光源、广告片和凸透镜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投影灯的原理与照相机相同
    B.广告片到镜头的距离应在一倍焦距以内
    C.为从不同角度看见地面上的广告图标,应选择光滑的地面
    D.若要在地面上得到清晰、更大的广告图标像,可适当减小镜头到广告片距离,增大投影灯离地距离
    【答案】D
    【解析】AB.该投影灯成的是放大的实像,则广告片到镜头的距离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该投影灯的成像原理与投影仪相同;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是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B错误;
    C.为从不同角度看见地面上的广告图标,光照在地面上需要发生漫反射,因此应选择粗糙的地面,故C错误;
    D.若要在地面上得到清晰、更大的广告图标像,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可适当减小镜头到广告片距离,增大投影灯离地距离,故D正确。
    故选D。
    3.(2024·四川巴中)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上出现一个清晰烛焰的像,其成像特点是( )
    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
    【答案】A
    【解析】由图知道,此时物距小于像距,根据成实像时,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2024·山东济南)物理实践活动课上,小明将半透明纸蒙在较粗纸筒的P端,将凸透镜安装在较细纸筒的Q端(凸透镜未画出),两纸筒套在一起组成模拟照相机,如图所示。通过调节P、Q的间距,他看到了桌子上蜡烛的火焰在半透明纸上成的等大的像,再次调节P、Q的间距,他看到了窗外更远处大树在半透明纸上成的像。下列对大树的像描述正确的是( )
    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缩小的虚像
    【答案】A
    【解析】通过调节P、Q的间距,他看到了桌子上蜡烛的火焰在半透明纸上成的等大的像,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物距等于像距,等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所以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小于P、Q的间距;看到了窗外更远处大树在半透明纸上成的像时,由于窗外更远处大树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5.(2024·西藏)保护视力,科学用眼已成为社会共识。图中能模拟近视眼及其矫正原理的图是( )
    A.甲和丙B.甲和丁C.乙和丙D.乙和丁
    【答案】A
    【解析】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的前面,所以甲图反映了近视眼的成因;利用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因此丙反映了近视眼的矫正,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6.(多选)(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物理科技小组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过程中,某次实验操作时,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倒立、等大的实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0cm
    B.将蜡烛放置在光具座的25cm刻度线处,调整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时,该像的性质与照相机成像的性质相同
    C.将蜡烛放置在光具座的35cm刻度线处,调整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时,该像的性质与投影仪成像的性质相同
    D.将蜡烛放置在光具座的45cm刻度线处,调整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烛焰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正立、放大的虚像
    【答案】ABC
    【解析】A.当光屏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有
    u=v=2f

    故A正确;
    B.将蜡烛放置在光具座的25.0cm刻度线处,物距
    u=50.0cm−25.0cm=25cm>2f=20.0cm
    满足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故B正确;
    C.将蜡烛放置在光具座的35.0cm刻度线处,物距
    f=10.0cm

    相关试卷

    专题16 生活用电-(3大模块知识清单+3个易混易错+5种方法技巧+典例真题精析)-【讲练】最新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可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16 生活用电-(3大模块知识清单+3个易混易错+5种方法技巧+典例真题精析)-【讲练】最新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可通用),文件包含专题16生活用电-3大模块知识清单+3个易混易错+5种方法技巧+典例真题精析-口袋书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原卷版docx、专题16生活用电-3大模块知识清单+3个易混易错+5种方法技巧+典例真题精析-口袋书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清单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0 浮力-(3大模块知识清单+5个易混易错+3种方法技巧+典例真题精析)-【讲练】最新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可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10 浮力-(3大模块知识清单+5个易混易错+3种方法技巧+典例真题精析)-【讲练】最新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可通用),文件包含专题10浮力-3大模块知识清单+5个易混易错+3种方法技巧+典例真题精析-口袋书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原卷版docx、专题10浮力-3大模块知识清单+5个易混易错+3种方法技巧+典例真题精析-口袋书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清单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9 压强(4大模块知识清单+5个易混易错+6种方法技巧+典例真题精析)-【讲练】最新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可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09 压强(4大模块知识清单+5个易混易错+6种方法技巧+典例真题精析)-【讲练】最新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可通用),文件包含口袋书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原卷版docx、口袋书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清单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