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9 运动和力(2大模块知识清单+5个易混易错+4种方法技巧+典例真题精析)(原卷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6695582/1-173908902791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09 运动和力(2大模块知识清单+5个易混易错+4种方法技巧+典例真题精析)(原卷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6695582/1-173908902795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09 运动和力(2大模块知识清单+5个易混易错+4种方法技巧+典例真题精析)(原卷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6695582/1-173908902799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09 运动和力(2大模块知识清单+5个易混易错+4种方法技巧+典例真题精析)(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6695582/0-173908902387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09 运动和力(2大模块知识清单+5个易混易错+4种方法技巧+典例真题精析)(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6695582/0-173908902392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09 运动和力(2大模块知识清单+5个易混易错+4种方法技巧+典例真题精析)(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6695582/0-173908902394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09 运动和力(2大模块知识清单+5个易混易错+4种方法技巧+典例真题精析)-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清单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9 运动和力(2大模块知识清单+5个易混易错+4种方法技巧+典例真题精析)-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清单,文件包含专题09运动和力2大模块知识清单+5个易混易错+4种方法技巧+典例真题精析原卷版docx、专题09运动和力2大模块知识清单+5个易混易错+4种方法技巧+典例真题精析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运动和力一般在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中出现,结合常见的生活现象、体育赛事等考查。
★常考考点有: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的理解及现象解释、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高频)、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应用等。
1、牛顿第一定律作为中考高频考点,主要考查利用牛顿第定律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2、惯性的理解作为中考高频考点,主要在选择、填空中结合常见的生活现象、教材典例、热点信息等为背景,综合其他力学知识考查,偶尔在简答题中考查对惯性的解释、利用与防止;
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作为中考高频考点,一般在选择、填空题中以生活现象、科技、模型、体育运动等为背景考查。
考点一 牛顿第一定律
知识点01 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历史上关于运动和力的观点
(1)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错误
(2)伽利略: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正确
2、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实验方法
①控制变量法:控制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使小车到斜面底端时具有相同的初速度。
②科学推理法(理想实验法):若小车不受阻力时,小车的速度将不会减小,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
(2)实验步骤:如图所示,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滑到铺有毛巾、棉布、木板的水平面上,观察小车前进的距离及其变化。
【注】选小车而不选用木块的原因是:相同条件下,小车受到的阻力较小,实验现象较明显。
(3)分析与论证:相同条件下,接触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它运动得越远。进一步推断:如果表面绝对光滑,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并将永远运动下去,直到有外力改变它的运动状态。
(4)实验结论:运动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运动得越远。若运动的物体不受阻力,物体的运动速度将不会减小,将保持做匀速直线运动。
知识点02 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的解释
(1)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力和运动的关系: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一切物体”说明该定律对所有物体都普遍适用。
(3)“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指定律成立的条件。“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该物体不受任何外力的作用,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情况,实际上是不存在的;二是该物体所受力的合力为零,它的作用效果可以等效为不受任何外力作用时的作用效果。
(4)“或”指两种状态必居其一,不能同时存在。也就是说,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原来静止的物体仍保持静止状态,而原来运动的物体将保持原来的速度大小和方向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
知识点03 惯性
1、定义: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叫惯性。
2、决定因素
惯性的大小仅由物体自身的质量决定,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与物体是否运动、运动快慢或是否受力、受力大小都没有关系。
3、对惯性的理解
(1)惯性的普遍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2)惯性不是力。惯性是物体具有的一种性质,它只有大小,没有方向;而大小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它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它们的本质不同。因此是有说“不能把惯性说成惯性力。
(3)惯性与牛顿第一定律的区别: 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牛顿第一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定律,只有物体不受力时才成立。
4、惯性的利用和防止
(1)利用:跳远前助跑、列车进站前关闭发动机等。
(2)防止:减速慢行,好安全带等。
考点二 二力平衡
知识点01 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
1、合力与分力
(1)合力:如果一个力产生的作用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
(2)分力:组成合力的每一个力叫分力。
2、力的合成
(1)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大小之和,且方向与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记作:。
(2)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二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大小之差的绝对值,方向和较大的力的方向相同。记作:。
知识点02 平衡状态与平衡力
1、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叫平衡状态。
2、平衡力:如果一个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平衡。
3、二力平衡:一个物体同时受到两个力作用,如果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么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我们称之为二力平衡。
知识点03 二力平衡的条件
1、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1)设计实验:如图所示,将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分别改变这两个力的大小(通过改变砝码的质量)、方向、是否共线(通过扭转小车实现)、是否同体(通过分别拉2辆小车实现),由静止释放小车,观察小车在什么条件下会保持静止状态不变。
(2)实验注意事项:
①本实验中选用了小车而不选用木块,是为了减小摩擦给实验带来的误差。
②本实验设计的优点是:可以不考虑物体的重力对实验的影响。
③实验中,如果两侧的砝码个数不相等但小车仍然处于静止状态,则原因是小车受到桌面的静摩擦力比较大。
2、二力平衡条件(缺一不可)
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同体),如果大小相等(等大),方向相反(反向),并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共线),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3、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比较
4、运动和力的关系
知识点04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1、确定力的大小和方向
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如果知道了平衡力中一个力的大小、方向,就可确定另外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例如,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物体所受弹簧拉力和物体重力是一对平衡力。若已知物体重力,可根据二力平衡条件,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求出弹簧拉力的方向和大小。
2、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3、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物体受力情况
易混易错点1:牛顿第一定律是如何得来的
牛顿第一定律是以实验为基础,结合科学推理得出的,不是实验定律,这是它的特殊性。
易混易错点2: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什么
它揭示出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而不是“只有不受外力”时或“只有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才有惯性。
易混易错点3:正确理解惯性
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即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其大小只和质量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是否受力都无关。
另外,还需注意惯性不是力,因而描述惯性时不能与“受到”“作用”等词搭配使用,更不能说“惯性力”。
易混易错点4:速度为零≠静止
物体静止时速度为零,但物体速度为零时并不一定静止,如竖直上抛达到最高点的物体在最高点时速度为零,但不能保持,故在最高点时物体不是处于静止状态。
易混易错点5:判断一对平衡力时忽略第三个物体
如图所示,甲乙静止在地面上。其中对物体乙进行分析时,容易忽略甲对乙还有力的作用。所以不能说乙的重力和地面对乙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因为乙同时还受到甲给乙向下的压力。
方法技巧1: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方法
当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
(1)动者恒动:即原来运动的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静者恒静:即原来静止的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将保持静止状态。
方法技巧2:解释惯性现象的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明确研究对象是哪一个物体或物体的哪一部分。
(2)确定被研究的对象原来处于什么状态。
(3)说明物体的状态要发生怎样的变化。
(4)由于惯性,研究对象要保持原来的什么状态,结果会出现什么现象。
例如,把一个鸡蛋放在硬纸板上,硬纸板放在杯口上。用手快速水平弹动硬纸片时,发现硬纸片上的鸡蛋没有跟着纸片运动,而是落入水杯中。
【解释】当快速水平弹动硬纸片时,硬纸片飞出,但是静止的鸡蛋由于惯性仍然要保持它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鸡蛋会落入水杯中。
方法技巧3:从“结果”出发,判断惯性的利用与惯性危害的防止
判断是利用惯性还是防止惯性的危害,可从“结果”出发。若有了惯性,结果是对我们有利的,则相应措施属于利用惯性;若有了惯性,而不加以预防时,结果是对我们有害的,则相应措施属于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方法技巧4:判断二力是否平衡的方法
(1)概念辨析法:看两个力是否满足二力平衡的所有条件,是否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是否大小相等,是否方向相反,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满足以上条件的两个力彼此平衡。
(2)状态分析法: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来判断,若物体只受两个力的作用,且处于静止状态或勾速直线运动状态,则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力。
高频命题点1 牛顿第一定律
【例1】【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如图所示,小明在做“推断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的实验中,让相同的小车分别从同一斜面顶端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不同材料(毛巾、纸板、玻璃)的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车滑到底端后继续向前运动,是由于小车受到惯性作用
B.从实验可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大,小车前进的距离越远
C.实验推理:若小车不受阻力,将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D.运动的物体不受力会慢慢停下来,说明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答案】C
【解析】A.小车滑到底端后继续向前运动,是由于小车具有惯性,惯性不是力,不能说惯性作用,故A错误;
B.从实验可知,在毛巾上滑行距离最近,小车在玻璃上滑行距离最远,故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大,小车前进的距离越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前进的距离越远,故B错误;
C.从实验可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的越慢,小车前进的距离越远,实验推理:若小车不受阻力,小车的速度将不再减小,小车将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
D.运动的物体不受力会慢慢停下来,是因为小车受到阻力的作用,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故D错误。
故选C。
【例2】【新考法】 结合体育赛事(多选)2024年2月24日晚,釜山世乒赛女团决赛落下帷幕,中国队3∶2击败日本队,实现世乒赛六连冠,有关比赛中的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乒乓球在空中飞行是因为其具有惯性
B.乒乓球脱离球拍在空中飞行时,运动员一直对乒乓球做功
C.乒乓球被球拍击打后飞出,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乒乓球在空中飞行时,如果外力全部消失,乒乓球将保持静止
【答案】AC
【解析】A.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一种性质,乒乓球在空中飞行是因为其具有惯性,故A正确;
B.乒乓球脱离球拍在空中飞行时,运动员没有对乒乓球施加力,运动员对乒乓球不做功,故B错误;
C.乒乓球被球拍击打后飞出,乒乓球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C正确;
D.乒乓球在空中飞行时,如果外力全部消失,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乒乓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故选AC。
【例3】(多选)踢毽球(毽子)是一项传统民间体育活动,经常进行这项活动,可以活动筋骨,促进健康。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毽球在离开脚后的上升过程中惯性越来越小
B.毽球运动到最高点时,不受任何力的作用
C.若上升的毽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将立即停止运动
D.踢毽球有时脚感到疼,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答案】ABC
【解析】A.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不变、惯性不变,毽球在离开脚后的上升过程中质量不变,惯性不变,故A错误,符合题意;
B.毽球运动到最高点时,速度为零,但仍受重力的作用,故B错误,符合题意;
C.若上升的毽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它将以一定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符合题意;
D.踢毽球有时脚感到疼,是因为脚对球有力的作用的同时,球对脚也有力的作用,所以脚感觉到疼,所以,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BC。
【例4】滑板是一项很酷的运动。当小科以速度v冲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时,若其所受外力全部消失,则小科与滑板将( )
A.在最高点停下来B.斜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C.沿斜坡自由滑下来D.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B
【解析】当小科以速度v冲到题图中位置时(还没有到斜坡顶端),若其所受外力全部消失,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他将保持这一瞬间的运动状态不变,即小科与滑板将斜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高频命题点2 惯性
【例1】【惯性的理解】 2013年12月15日,我国首辆月球车“玉兔号”成功登上月球。以地球为参照物,月球车是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从地球到月球,月球车的质量 ,惯性 。(后两空均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答案】运动 不变 不变
【解析】[1]以地球为参照物,月球车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月球车是运动的。
[2][3]质量是物体的属性,它与物体的位置无关,所以从地球到月球,月球车的质量不变;惯性也是物体的属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不变,惯性不变。
【例2】【利用惯性解释现象】 如题图所示,公交车上的乘客都拉好了扶手,当车的运动状态突然发生改变时,乘客都向东倾,产生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车由静止突然向东启动B.车匀速前行时突然加速
C.车匀速前行时突然减速D.匀速倒车时突然减速
【答案】C
【解析】A.公交车由静止突然向东启动,乘客的脚由于摩擦力会随公交车一起向东运动,而上半身由于惯性还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此时乘客会都会向西倾斜,故A不符合题意;
B.车匀速前行时突然加速,乘客的脚由于摩擦力会随公交车一起向东运动,而上半身由于惯性还保持原来的匀速运动,此时乘客会都会向西倾斜,故B不符合题意;
C.车匀速前行时突然减速,乘客的脚由于摩擦力会随公交车一起向西减速运动,而上半身由于惯性还保持原来的速度运动,此时乘客会都会向东倾斜,故C符合题意;
D.匀速倒车时突然减速题,乘客的脚由于摩擦力会随公交车一起向东减速运动,而上半身由于惯性还保持原来的倒车速度运动,此时乘客会都会向西倾斜,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例3】【惯性利用及危害防止】 如图所示,汽车头枕能在下列何种情形中保护司机( )
A.前行时突然刹车B.前行时撞上前车
C.静止时受到前车撞击D.静止时受到后车撞击
【答案】D
【解析】头枕是为了减小司机突然向后仰带来的伤害。
A.前行时突然刹车,司机的下半身随车子减速,上半身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司机会向前倾,故A不符合题意;
B.前行时撞上前车,车子减速,司机的下半身随车子减速,上半身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司机会向前倾,故B不符合题意;
C.静止时受到前车撞击,车子会向后运动,司机的下半身随车子一起向后运动,上半身由于惯性保持静止,司机会向前倾,故C不符合题意;
D.静止时受到后车撞击,车子会向前运动,司机的下半身随车子一起向前运动,上半身由于惯性保持静止,司机会向后仰,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高频命题点3 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应用
【例1】【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如图所示,是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小车置于水平桌面,两端的轻质细绳绕过定滑轮挂有等重钩码。是小车受到的向左的拉力,是小车受到的向右的拉力,与在同一水平直线上。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因为摩擦可忽略,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只受到、作用
B.增减钩码个数,是探究二力大小对小车平衡的影响
C.、大小相等时,小车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D.将小车水平扭转90°时,、仍在同一直线上
【答案】D
【解析】A.实验忽略摩擦,小车水平方向只受到水平向左的拉力F1和水平向右的拉力F2,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增减钩码个数,小车受到的两个拉力大小不相等,探究二力大小对小车平衡的影响,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小车两端受到的两个拉力大小相等时,小车处于静止状态,即处于平衡状态,所以、大小相等时,小车处于平衡状态,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将小车水平扭转90°时,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松手后小车不能平衡,小车会发生转动,探究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是否平衡,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例2】【利用二力平衡的条件作图】 如图所示是遥控飞机沿图示虚线方向匀速飞行的情景,请画出遥控飞机竖直方向上的受力示意图。
【答案】见解析
【解析】遥控飞机沿图示虚线方向匀速飞行的过程中,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升力作用,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重力从重心竖直向下画,升力从重心竖直向上画,如图所示:
【例3】如图所示为小明用手端起杯子的情形,已知手此时的握力为30N,杯子和水的总重力为10N,则手对杯子的摩擦力大小为 N,接着小明端起杯子喝掉了3N的水,然后继续用30N的力按图示方式握住杯子,此时手对杯子的摩擦力大小为 N。
【答案】10 7
【解析】[1]杯子被握在手中,处于静止状态,在竖直方向上,杯子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摩擦力作用,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杯子和水总重力的大小,为10 N。
[2]喝掉3N的水后,杯子和水的总重力变为了7N,增大手的握力,杯子仍处于静止状态,杯子受到的摩擦力和此时的总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故摩擦力的大小变为7 N。
高频命题点4 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
【例1】图示为小张测量体重时的情景,静止时体重计对他的支持力为F1,他对体重计的压力为F2,他受到的重力为G,则( )
A.F2与G是一对平衡力B. F1与F2是一对平衡力
C. F1与F2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F1与G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答案】C
【解析】A.他对体重计的压力为F2,他受到的重力为G,方向都是向下的,故并不是平衡力,故A不符合题意;
BC.静止时体重计对他的支持力为F1,他对体重计的压力为F2,是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互为施力物体,互为受力物体,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D.静止时体重计对他的支持力为F1,他受到的重力为G,是同一个物体受到的两个力,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是一对平衡力,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例2】如题图,小熙将自己的水杯和英语词典叠放在水平桌面上,词典在水杯下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桌面受到的压力就是词典的重力
B.桌面对词典的支持力是词典发生形变产生的
C.水杯受到的重力和水杯对词典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词典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词典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答案】D
【解析】A.桌面受到的压力的受力物体是桌面,词典的重力受力物体是词典,桌面受到的压力不是词典的重力,故A错误;
B.桌面对词典的支持力是桌面发生形变产生的,故B错误;
C.水杯受到的重力和水杯对词典的压力受力物体不同,不是平衡力,故C错误;
D.词典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词典的支持力,这两个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互为彼此,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D正确。
故选D。
【例3】如图所示,人骑在马背上,人和马均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面对马的支持力和马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马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马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马对人的支持力和人受到的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地面对马的支持力大小等于人和马受到的重力之和
【答案】D
【解析】A.地面对马的支持力和马与人的总重是平衡力,地面对马的支持力和马受到的重力大小不等,不是平衡力,故A错误;
B.马和人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马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
C.马对人的支持力和人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错误;
D.地面对马的支持力和马与人的总重是平衡力,地面对马的支持力大小等于人和马受到的重力之和,故D正确。
故选D。
【例4】车站广场上,常常看到人们将旅行包放在拉杆箱上,如图所示,若地面和拉杆箱A的上表面均水平,拉杆箱A和旅行包B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空气阻力,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A对B具有水平向右的摩擦力
B.B的重力和A对B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A的重力和地面对A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B对A的压力和B的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答案】B
【解析】A.由题意可知,B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受力平衡状态,若A对B具有水平向右的摩擦力,则B在水平方向上受力不平衡,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
B.对B受力分析可知,B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A对B的支持力,B在这两个力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受力平衡状态,故B的重力和A对B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故B正确,符合题意;
C.对A受力分析可知,A受到向下的重力、向上的地面对A的支持力和向下的B对A的压力,A在这三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受力平衡状态,故A的重力和地面对A的支持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
D.B对A的压力作用在A上,B的重力作用在B上,两个力不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故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024·江苏淮安)2024年2月17日,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在内蒙古呼伦贝尔拉开帷幕。如图所示是短道速滑项目的精彩瞬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以看台上的观众为参照物,运动员是运动的
B.运动员在转弯过程中,其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C.运动员到达终点后,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惯性作用
D.运动员站立时对冰面的压力和运动员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A
【解析】A.以看台上的观众为参照物,运动员的相对位置改变,是运动的,故A正确;
B.运动员在转弯过程中,方向改变,其运动状态改变,故B错误;
C.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作用”,故C错误;
D.运动员站立时对冰面的压力和运动员所受的重力方向相同,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A。
2.(2024·山东淄博)避险车道被称为高速公路上的“救命道”。避险车道的陡坡上铺有厚厚的碎石(如图),失控车辆冲入陡坡会快速停下,保护驾乘人员和车辆的安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铺有厚厚的碎石是为了减小摩擦
B.车辆冲入陡坡后由于惯性快速停下
C.车辆在陡坡上停下时受平衡力作用
D.失控车辆冲入陡坡后动能不变
【答案】C
【解析】A.铺有厚厚的碎石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故A错误;
B.惯性是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车辆冲入陡坡后由于受到重力、摩擦力、空气阻力的作用而快速停下,故B错误;
C.车辆在陡坡上停下时保持静止,处于平衡状态,受平衡力作用,故C正确;
D.失控车辆冲入陡坡后质量不变,速度减小,则动能减小,故D错误。
故选C。
3.(2024·四川巴中)足球是全世界参与度最广的体育运动之一,如图是几个同学踢足球的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足球在空中运动时不受重力的作用
B.足球被踢时会微微变形,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C.足球在水平地面上滚动时,其重力做了功
D.足球离开脚后还能继续运动,是由于受到惯性作用
【答案】B
【解析】A.地球表面及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这是重力的基本性质。因此,足球在空中运动时,同样受到重力的作用。故A错误;
B.力的作用效果之一就是改变物体的形状。当足球被踢时,它受到脚的作用力,从而发生微微变形。这说明力确实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B正确;
C.功的定义是力与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当足球在水平地面上滚动时,虽然它受到了重力的作用,但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而足球是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因此,重力并没有在足球移动的方向上做功。故C错误;
D.惯性是物体保持其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它不是一种力,也不是一种作用。因此,我们不能说足球受到惯性作用。足球离开脚后还能继续运动,是因为它具有惯性,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4.(2024·江苏徐州)用力拍打刚晒过的被子,可以除去附着在被子上的灰尘,这是( )
A.利用惯性B.防止惯性的危害C.利用摩擦D.减小摩擦的影响
【答案】A
【解析】拍打被子时,被子由于受到手的作用力由静止变为运动,而被子上的灰尘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灰尘和被子就会分离,由于重力的作用就会落下来,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2024·青海西宁)我国自主研制的智能乒乓球机器人,能通过图像传感装置综合分析运动员的各项技术,并针对性地变换发球、回球等操作,以提高运动员的技术水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乒乓球被击出后,运动轨迹发生改变,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B.球拍对乒乓球的作用力和乒乓球对球拍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
C.乒乓球被击出后,从高处下落的过程中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大
D.乒乓球被击出后,若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一定保持静止状态
【答案】A
【解析】A.乒乓球被击出后,在重力作用下,运动轨迹发生改变,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A正确;
B.球拍对乒乓球的作用力和乒乓球对球拍的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
C.乒乓球被击出后,从高处下落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增大,高度降低,所以动能变大,重力势能减小,故C错误;
D.根据牛顿第一定律,乒乓球被击出后,若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故选A。
6.(2023·四川成都)如图所示,是小慧同学掷实心球的场景,图中虚线表示球的运动轨迹,球从a点上升到最高点b后下落到地面c点,然后继续运动到d点停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球从a点上升到b点,是因为受到惯性作用
B.球在b点受到的合力为零
C.球从b点下落到c点,运动状态不断改变
D.球最终到d点停止,说明物体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答案】C
【解析】A.惯性不是力,不能表述为受到惯性作用,故A错误;
B.球在b点只受到重力作用,所以球在b点受到的合力不为零,故B错误;
C.球从b点下落到c点,球的速度增大,球的运动方向不断改变,所以球的运动状态不断改变,故C正确;
D.球最终到d点停止,是受到阻力的作用,速度越来越小,所以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故D错误。
故选C。
7.(2024·江苏徐州)如图所示,托架上有两个磁环,同名磁极相对,上面的磁环悬浮着,托架静止挂在弹簧测力计的秤钩上,若托架重1N,每个磁环重2N,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
A.1NB.3NC.4ND.5N
【答案】D
【解析】上面的磁环悬浮着,同名磁极相互排斥,此磁环受到重力和排斥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排斥力大小为
F斥=G环=2N
下面磁环受到向下的排斥力和上面磁环受到向上的排斥力是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托架受到的压力
F压=F斥+G环=2N+2N=4N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F=G架+F压=1N+4N=5N
故选D。
8.(2024·四川巴中)如图所示,某同学静止站立在水平地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人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人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人受到的重力与人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答案】B
【解析】A.人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他的支持力分别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
BC.人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人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故B正确,C错误;
D.人所受的重力和人对地面的压力,作用在不同一物体上,并且二力方向相同,因此不是一对平衡力,也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D错误。
故选B。
9.(2024·山东泰安)2023年9月24日,我国运动员在女子赛艇项目比赛中摘得杭州亚运会首枚金牌。如图所示是她们比赛中奋力划桨前行的一个画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地面为参照物赛艇是运动的
B.桨对水的力和水对桨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C.赛艇的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D.连续划桨使赛艇不停地前进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答案】A
【解析】A.以地面为参照物,赛艇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发生变化,所以赛艇是运动的,故A正确;
B.桨对水的力和水对桨的力是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力,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相互作用的两个力,故B错误;
C.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与速度无关,故C错误;
D.用力划桨时,受到水的反作用力使赛艇前进,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D错误。
故选A。
10.(2023·辽宁鞍山)(多选)踢毽,起源于汉代,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毽子离脚后竖直向上运动过程中(考虑空气阻力),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毽子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B.毽子在最高点时受平衡力作用
C.毽子受到合力方向竖直向下
D.若所受外力消失,毽子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CD
【解析】A.毽子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由于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有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所以机械能不守恒,故错误;
B.毽子上升到最高点时,不能保持静止,所以此时毽子受力不平衡,故B错误;
C.毽子在上升过程中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下的空气阻力,合力方向向下,故C正确;
D.毽子在运动过程中,若所受外力突然消失,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毽子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
故选CD。
11.(2024·山东聊城)(多选)2024年5月,中国聊城·江北水城龙舟公开赛成功举办。如图所示是运动员奋力划动龙舟的场景,运动员一手撑住桨的末端(视为支点),另一手用力划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划龙舟时桨是省力杠杆
B.运动员划龙舟时,桨向后推水,水就向前推桨,原因是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龙舟(包括人员和装备)在水平湖面匀速运动时,所受重力和浮力是一对平衡力
D.当龙舟冲过终点时,运动员不再划桨,龙舟将慢慢停下来,说明运动要靠力来维持
【答案】BC
【解析】A.划龙舟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桨是费力杠杆,故A错误;
B.运动员划龙舟时,桨向后推水,桨给水一个向后的力,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给桨一个向前的力,水就向前推桨,故B正确;
C.龙舟(包括人员和装备)在水平湖面匀速运动时,龙舟处于平衡态,在竖直方向上受平衡力,龙舟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和浮力,故龙舟所受重力和浮力是一对平衡力,故C正确;
D.当龙舟冲过终点时,运动员不再划桨,龙舟由于惯性,龙舟在阻力的作用下将慢慢停下来,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故D错误。
故选BC。
12.(2024·四川内江)某同学练习排球垫球时,排球离开胳膊后能够继续向上运动,是因为排球具有 ,排球的重力为2.7N,在竖直上升的过程中,某时刻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为0.5N,方向竖直向下,此时排球所受合力大小为 N。
【答案】惯性 3.2
【解析】[1] 排球离开胳膊后继续向上运动是因为它具有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2] 在竖直上升的过程中,空气阻力和重力均竖直向下,则合力为
13.(2024·江苏镇江)如图两棋子静止叠放在水平面上,上方棋子受力 (选填“平衡”或“不平衡”)。用尺快速水平击打下方棋子,由于上方棋子具有 ,其位置几乎不变。当下方棋子飞出后,上方棋子受 力的作用而下落。
【答案】平衡 惯性 重
【解析】[1]由于两棋子都静止叠放在水平面上,都处于平衡状态,所以上方棋子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重力和下方棋子给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因此,上方棋子受力是平衡的。
[2]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当用尺快速水平击打下方棋子时,由于惯性,上方棋子会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即其位置几乎不变。
[3]当下方棋子飞出后,上方棋子不再受到下方棋子的支持力,但在竖直方向上仍然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它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因此,在重力的作用下,上方棋子会下落。
14.(2023·湖南湘潭)如图所示,文具盒在水平向右的推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桌面运动, F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0~2s内,文具盒做匀速直线运动,此过程中它所受的摩擦力方向向 (选填“左”或“右”),大小为 N; 3~4s内,文具盒所受合力的大小为 N。
【答案】左 2 1
【解析】[1][2]0~2s内,文具盒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摩擦力与推力F是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平衡力,由坐标图可知,0~2s内,文具盒受到向右的推力为2N,所以0~2s内,文具盒受的摩擦力大小为2N,方向向左。
[3]3~4s内,文具盒对桌面的压力和与桌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则此时文具盒受到的摩擦力不变,依然为2N,方向向左;由坐标图可知,此时文具盒受到向右的推力为3N,故此时文具盒所受合力的大小为
3N-2N=1N
15.(2023·辽宁鞍山)小明在做“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让小车分别从斜面的同一高度处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不同材料(毛巾、棉布、木板)的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
(1)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的速度 。在下滑过程中,小车的 能转化为小车的动能;
(2)实验中发现小车在毛巾表面滑行的距离最近,在木板表面滑行的距离最远。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 (选填“快”或“慢” );
(3)在步骤(2)的基础上进一步推理:如果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时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做 运动,说明物体的运动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 )力来维持;
(4)若水平面的材料相同,增加一个木块,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滑下,还可以探究小车的 (选填“动能与速度”或“动能与质量” )的关系。
【答案】相同 重力势 慢 匀速直线 不需要 动能与速度
【解析】(1)[1][2]根据控制变量法,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的速度相同,需要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在下滑过程中,小车的高度变小,重力势能变小,速度变大,动能变大,重力势能转化为小车的动能。
(2)[3]实验中发现小车在毛巾表面滑行的距离最近,毛巾表面比较粗糙,在木板表面滑行的距离最远,木板表面比较光滑,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
(3)[4][5]如果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时受到的阻力为零,小车的速度不会变小,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4)[6]小车的质量不变,若水平面的材料相同,增加一个木块,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滑下,小车下滑到水平面的速度不同,通过比较木块在同一水平面上被撞击的距离来比较小车达水平面时动能的大小,故还可以探究小车的动能与速度的关系。一对相互作用力
一对平衡力
图示
描述
桌子对书的支持力N和书对桌子的压力F
桌子对书的支持力N和书的重力G
相同点
大小相等(等大)
方向相反(反向)
作用在同条一直线上(共线)
不同点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受力情况
运动状态
不受力
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受力
受平衡力
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受非平衡力
运动状态改变
运动状态
受力情况
静止
受平衡力作用或不受力
匀速直线运动
受平衡力作用或不受力
运动状态改变
一定受到非平衡力作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08 弹力、重力、摩擦力(4大模块知识清单+5个易混易错+5种方法技巧+典例真题精析)-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清单,文件包含专题08弹力重力摩擦力4大模块知识清单+5个易混易错+5种方法技巧+典例真题精析原卷版docx、专题08弹力重力摩擦力4大模块知识清单+5个易混易错+5种方法技巧+典例真题精析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7 质量和密度(4大模块知识清单+4个易混易错+3种方法技巧+典例真题精析)-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清单,文件包含专题07质量和密度4大模块知识清单+4个易混易错+3种方法技巧+典例真题精析原卷版docx、专题07质量和密度4大模块知识清单+4个易混易错+3种方法技巧+典例真题精析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6 机械运动(4大模块知识清单+5个易混易错+5种方法技巧+典例真题精析)-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清单,文件包含专题06机械运动4大模块知识清单+5个易混易错+5种方法技巧+典例真题精析原卷版docx、专题06机械运动4大模块知识清单+5个易混易错+5种方法技巧+典例真题精析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