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及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695966/0-173916788721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及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695966/0-173916788730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及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695966/0-173916788734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及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K-39 Ca-40,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1题-15题,每题2分,共30分。1-13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4-15题每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正确选项不全得1分,有错误选项不得分)
1. 下列变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铁钉部分浸入水中B. 比较铜和黄铜的硬度
C. 高炉炼铁D. 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答案】B
【解析】
【详解】A、铁钉部分浸入水中,铁发生锈蚀,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
B、通过相互刻画比较铜和黄铜的硬度,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正确;
C、高炉炼铁时,有新物质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
D、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镁和铜,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故选B。
2.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倾倒液体药品B. 加入块状药品
C. 读取液体体积D. 检查装置气密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瓶塞没有倒放,试管没有略倾斜,选项错误;
B、加入块状固体的正确方法是:块状固体应该用镊子夹取,放入平放的试管口,再将试管慢慢竖立,使块状物慢慢滑落至底部,选项错误;
C、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选项错误;
D、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将导管的出气端进入水中,再用手握住试管,若导管口处产生气泡,表明装置不漏气,选项正确。
故选D。
3. 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 铜的导电性好——作导线B. 氧气支持燃烧——作燃料
C. 金刚石硬度大——作钻探机钻头D.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作保护气
【答案】B
【解析】
【详解】A、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作导线,故选项性质和用途对应正确;
B、氧气具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故选项性质和用途对应不正确;
C、金刚石是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可作钻探机钻头,故选项性质和用途对应正确;
D、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一般不与其它物质反应,可作保护气,故选项性质和用途对应正确。
故选B。
4. 荧光灯内的白色粉末涂层是一种叫钨酸钙()的化合物,如图所示为钨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钨原子中的质子数为74B. 一个钨原子的质量为
C. 中非金属元素有两种D. 中钨元素的化合价为0
【答案】A
【解析】
【详解】A、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钨原子中的质子数为74,分析正确;
B、元素周期表总元素名称正下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钨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183.8,并不是一个钨原子的质量,分析错误;
C、化合物中,钙、钨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氧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有一种,分析错误;
D、化合物中钙元素化合价为+2价,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设钨元素化合价为,依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钨元素化合价为+6价,分析错误;
答案:A。
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用乙醇的质量分数为75%的医用酒精作消毒剂
B. 用钢刷擦洗铝制品表面,使其变得光亮如初
C. 用小苏打、柠檬酸、白糖、果汁、水等自制汽水
D. 喝汽水打嗝说明气体溶解度与压强有关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用乙醇的体积分数为75%的医用酒精作消毒剂,选项错误;
B、用钢刷擦洗铝制品表面,会除去铝表面氧化膜,会加快铝的氧化,选项错误;
C、小苏打能够与柠檬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用小苏打、柠檬酸、白糖、果汁、水等自制汽水,选项正确;
D、体内的温度高于体外的温度,喝汽水打嗝说明气体溶解度与温度有关,选项错误,故选C。
6. 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独特的一种思维方式。下列现象或事实及其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金刚石和石墨都由碳原子直接构成,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两种物质中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选项错误;
B、氯化钠固体溶解于水不见了,是因为构成氯化钠的钠离子与氯离子运动到水分子的间隔中,选项错误;
C、固体药品配成溶液后反应速率更快是因为参加反应的粒子在溶液中接触机会比在固体中多,选项正确;
D、水银体温计测量病人的体温,示数上升,是因为原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选项错误,故选C。
7. 下列叙述、对应的化学方程式都正确的是
A. 铝在空气中形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B. 在高炉中用赤铁矿炼铁:
C. 验证铜和银的活动性:
D. 甲烷燃烧:
【答案】A
【解析】
【详解】A、铝在空气在形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发生的反应是铝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B、赤铁矿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铁,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该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C、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但氯化银不溶于水,不能发生置换反应,故该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该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D、甲烷燃烧,发生的反应是甲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 下表对化学知识的阐述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AB. BC. C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可用洗洁精去除餐盘上的油污厨房使用过的菜刀,用抹布除去表面的水分,保持干燥,防止生锈,选项错误;
B、三大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但风能发电是将风能转化为电能,选项错误;
C、合金是金属单质与金属单质或非金属单质组成的,属于金属材料,室内大理石地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选项错误;
D、搬运易燃易爆物时,要轻拿轻放,防止发生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防止点燃不纯净的可燃性气体发生爆炸,选项正确,故选D。
9. 实验室中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蒸馏水没有味道,食盐水有咸味,在实验室中不能品尝药品味道,蒸馏水蒸干后没有固体剩余,食盐水蒸干后有白色固体剩余,选项错误;
B、铁粉和木炭粉都是黑色粉末,观察颜色不能区分两种粉末,铁粉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固体由黑变红,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木炭粉不与硫酸铜反应,选项错误;
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升高温度,没有晶体析出的溶液是硝酸钾变红溶液,有晶体析出的溶液是饱和石灰水,硝酸钾变红溶液不再溶解硝酸钾,变红石灰水还能够溶解硝酸钾,向两种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不溶解的是饱和硝酸钾溶液,固体继续溶解的是饱和石灰水,选项正确;
D、18K合金中不含铜,在空气中加热不生成黑色固体,黄铜中含有铜,在空气中加热生成黑色固体,在空气中灼烧能够区分18K合金和黄铜,18K合金中含有镍等金属,能够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产生气泡,黄铜中含有锌,能够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产生气泡,滴加稀盐酸不能区分开,选项错误,故选C。
10. 随着科学的发展,新能源的开发不断取得突破,清华大学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图中的微粒恰好完全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丁的化学式是H2O
B. 甲是单质,乙、丙、丁均为化合物
C. 反应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16:9
D.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和原子种类均发生变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微观示意图可得化学方程式:。
【详解】A、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丁的化学式是H2O。A正确;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甲是单质,乙、丙、丁均为化合物。B正确;
C、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12+1×3+16+1):(1×2+16)=16:9。C正确;
D、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变化,原子种类不变。D不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D。
11.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
B. 阳离子带正电荷,所以带正电荷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
C. 燃烧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D.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所以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答案】D
【解析】
【详解】A、纯净物只含一种物质,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但纯净物不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如纯净物铁由铁原子构成,错误;
B、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带正电的离子是阳离子。但带正电荷的粒子不一定是阳离子,如质子也带正电,错误;
C、燃烧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通电发光放热,错误;
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一定含有多种物质,溶液一定是混合物,正确;
故选D。
12.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 t3℃时,等质量的甲、乙、丙的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的溶液
B. t2℃时,将25g乙加入到50g水中,再降温到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33.3%
C. t1℃时,将等质量甲、乙、丙分别溶于水,配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大小关系为乙甲=丙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于没有确定三种溶液的状态(是否饱和),无法确定降温后析出晶体的质量,错误;
B、t2℃时,乙的溶解度为50g,将25g乙加入到50g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再降温到t1℃,溶解度变小,有溶质析出,溶剂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33.3%,错误;
C、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乙>甲=丙,将等质量的甲、乙、丙分别溶于水,配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大小关系为乙Mg>Al,图示正确;
B、消耗73份质量的HCl需要镁的质量为24份,铝的质量为份,铁的质量56份,所以消耗相同质量的稀盐酸需要金属的质量Fe>Mg>Al,金属过量,最终稀盐酸全部消耗,则最终消耗稀盐酸质量相同。图示正确;
C、向三个烧杯中分别放入足量的Mg、A1、Fe粉末,同时加入质量分数相同的100g稀盐酸,最终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镁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铝强于铁,故镁的反应速率大于铝大于铁,图示正确;
D、从B分析可知,最终稀盐酸全部反应,消化金属的质量Fe>Mg>Al。金属活动性Mg>Al>Fe,则相同时间内消耗的金属Mg>Al>Fe。图示错误。
故选D。
二、填空题(16-19题,共19分)
16. 厉害了,我的国;厉害了,我的…!中华儿女正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撸起袖子加油干!”
(1)在“一带一路”伟大战略实施中,代表中国“智造”的高铁走在了前列。
①高铁动车与电路连接的电刷选用石墨制作,利用了石墨的_____(填字母序号)。
A 稳定性 B 滑腻感 C 还原性 D 导电性
②高铁列车表面喷漆主要是为了防止铁制外壳生锈,其防锈的原理是_____。防止金属锈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除此之外,还有_____(答一点)。
(2)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近距离拍摄的图像。“鹊桥”号上伞状通信天线是用表面镀金的钼丝编织而成的金属网。这种镀金钼丝纤维只有头发丝的四分之一细,其性能稳定。
①钼丝表面镀金,原因之一是利用金的化学性质_____。
②我国的钼矿储量非常丰富,用辉钼矿(MS2)制备组的过程如下;
a.完成过程I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MS2+7O22MO3+4_____;
b.过程Ⅱ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1:1,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第一阶段_____;
第二阶段_____,其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
【答案】 ①. ABD ②. 隔绝水和空气(或氧气) ③. 金属的回收利用或应有计划、合理开采矿物 ④. 稳定 ⑤. SO2 ⑥. MO3+H2MO2+H2O ⑦. MO2+H2M+2H2O ⑧. 置换反应
【解析】
【详解】(1)A、常温下,石墨化学性质稳定性,电刷不能与高铁动车或电路反应,石墨符合此条件,因此,可以用石墨材料制作,故符合题意;
B、石墨的原子排列方式是层状排列,这决定了石墨具有润滑性,高铁动车与电路之间需要润滑,所以,石墨满足这个条件,故符合题意;
C、高铁动车与电路之间不需要发生还原反应,没有体现石墨的还原性,故不符合题意;
D、高铁动车与电路连接的电刷需要导体制作,而石墨具有导电性,可以制作电刷,故符合题意题,故填写:ABD;
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氧气、水同时接触,高铁外壳主要用铁制成,高铁列车表面喷漆主要是为了防止高铁列车内部铁制品直接与水和空气接触,发生继续锈蚀,故填写:隔绝水和空气(或氧气);
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还可以采用:金属的回收利用或应有计划、合理开采矿物;
(2)由于金的化学性质稳定,钼丝表面镀金是可以阻止内部钼被反应,故填写:稳定;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实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原则可知,反应前有:2M、4S、14O,反应后有:2M、6O,缺少4S、8O,由于未知物前的化学计量系数为4,因此,未知物的化学式为SO2,故填写:SO2;
由图可知,三氧化钼与氢气高温反应生成钼和另一物质,这一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氧化物1与单质1反应生成氧化物2与氧化物3,且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1:1,因此,第一阶段反应为:三氧化钼和氢气高温生成二氧化钼和水,故填写:MO3+H2MO2+H2O;
第二阶段:氧化物2与单质单质1反应生成氧化物3与单质2,即二氧化钼与氢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水和钼,故填写:MO2+H2M+2H2O;
第二阶段是一种单质与一种氧化物反应(化合物中一种)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氧化物,符合“一换一”置换反应的条件,属于置换反应,故填写:置换反应。
17.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生活中,净化水的操作有:①过滤②蒸馏③静置沉淀等多种,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操作是_______(填序号),净水器中经常使用活性炭,主要利用活性炭的_______性。
(2)农业上,利用水和氯化钠配制50kg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
①配制过程有以下步骤:a、称量及量取b、计算c、溶解d、装瓶贴标签,正确顺序是_______(填序号)。
②将50kg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成8%的氯化钠溶液,需要加水_______kg。
(3)酒精灯是实验室常用的加热设备。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熄灭火焰的主要原理是______(填字母)。
A. 降温到着火点以下B. 隔绝空气C. 清除可燃物
【答案】17. ①. ② ②. 吸附
18. ①. bacd ②. 50 19. B
【解析】
【小问1详解】
过滤能够除去水中的难溶性固体杂质,蒸馏几乎能够除去水中的所有杂质,静置沉淀只能够除去水中的大颗粒难溶性杂质,所以净化程度最高的操作是蒸馏,故填②;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可用来净化水,故填吸附。
【小问2详解】
①用水和氯化钠配制50kg溶质质量分数为16%氯化钠溶液,其操作步骤是计算、称量及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即,故填bacd。
②解:稀释后溶液的质量==100kg,需要加水的质量=100kg−50kg=50kg,故填50。
【小问3详解】
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盖灭,能够隔绝酒精与空气中氧气的接触,从而实现灭火,即熄灭火焰的主要原理是隔绝空气,故填B。
18. 我国古代科技璀璨夺目,金属的冶炼与使用在当时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1)日常生活中,适合制作电缆的金属是______(填标号)。
A. 金B. 铜C. 汞D. 钨
(2)明代《天工开物》描述了锡的冶炼方法,如图a。
①原料锡砂中的SnO2和木炭反应得到锡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炼锡时混入少许铅形成合金,产物更易熔化流出,原因是______。
(3)图b为古代炼锌工艺原理示意图。炉甘石成分是ZnCO3,高温易分解生成ZnO。
①泥罐外煤饼的主要作用是燃烧提供热量,泥罐内煤粉的主要作用是______。
②已知锌的沸点为907℃。泥罐下部温度可达1200℃,上部约为600℃,该工艺从反应混合物中收集液态锌的方法属于______(填标号)。
A.结晶 B.蒸发 C.蒸馏 D.升华
③必须冷却后才能取锌,是为了防止发生反应:______(写化学方程式)。
(4)湿法冶金利用置换反应。向Cu(NO3)2、AgNO3混合液中加入Fe粉,充分反应后过滤。若滤渣中有两种金属,则滤液中一定不含金属阳离子是______。
【答案】(1)B (2) ①.
②. 形成合金熔点降低
(3) ①. 作还原剂 ②. C ③.
(4)银离子##Ag+
【解析】
【小问1详解】
适合制作电缆的金属应该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且价格还应该便宜,
A、金具有导电性,但是价格昂贵,不符合题意;
B、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且价格低廉,符合题意;
C、汞在常温下是液态,不符合题意;
D、钨的熔点高,不适合制作电缆,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小问2详解】
①原料锡砂中的SnO2和木炭高温下反应得到锡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合金的熔点低于其组成中纯金属的熔点,炼锡时混入少许铅形成合金,产物更易熔化流出,原因是形成合金熔点降低;
【小问3详解】
①煤粉的主要成分是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碳酸锌分解为氧化锌和二氧化碳,在罐中,碳与氧化锌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锌和二氧化碳,碳能夺取氧化锌中的氧将其还原为锌,所以泥罐内煤粉的主要作用是做还原剂;
②由于锌的沸点为907℃,泥罐下部温度可达1200℃,上部约为600℃,此时锌由气态转化为液态;
A、结晶是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不符合题意;
B、蒸发是指将溶液中的溶剂通过加热使其除去水分,剩下溶质固体,蒸发的目的是将溶液中的溶质分离出来,不符合题意;
C、蒸馏是将液体先通过加热使其气化,再通过冷凝使其液化的过程,蒸馏是根据混合物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锌的沸点为907℃,泥罐下部温度可达1200℃,上部约为600℃,在冷凝区,锌由气态转化为液态,故工艺从反应混合物中收集液态锌的方法属于蒸馏,符合题意;
D、升华是指固态物质不经液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不符合题意;
故选C;
③必须冷却后才能取锌,是为了防止生成的锌在较高温度下又被氧化成氧化锌,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铁>氢>铜>银,向Cu(NO3)2、AgNO3混合液中加入Fe粉,铁会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待硝酸银反应完全,铁有剩余,铁会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充分反应后过滤。若滤渣中有两种金属,则为银和铜,可确定硝酸银中的银一定被全部置换出来,无法判断硝酸铜是否有剩余,则滤液中一定不含的金属阳离子是阴离子银离子(Ag+)。
19. 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请根据下列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1)图1为粒子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其中①表示的是_______。
(2)图2中B、C属于同种元素,因为_______相同。
(3)图2中A、B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
(4)图2中D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当时,则表示该粒子的符号为_______。
【答案】(1)原子 (2)质子数##核电荷数
(3)
(4)
【解析】
【小问1详解】
原子结合成分子,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离子。所以①是原子;
【小问2详解】
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决定元素种类,图2中B、C属于同种元素,因为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
【小问3详解】
图2中A是17号元素为氯元素,元素符号为Cl,A最外层7个电子,形成化合物时,化合价为-1,A是12号元素为镁元素,元素符号为Mg,B最外层2个电子,形成化合物时,化合价为+2,所以中A、B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Cl2;
【小问4详解】
D中当x=20时,即质子数=20,电子数=2+8+8=18,则电子数比质子数少2个,即带2个单位正电荷,质子数=20的元素是钙元素,元素符号为Ca,所以表示该粒子的符号为Ca2+。
三、推断题(3分)
20. A、B、C、D、E分别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成另一种物质,且省略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及条件,部分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已知D为紫红色固体,B为目前提取量最大的金属,A分别能与B、D发生置换反应。请回答:
(1)写出B物质的化学式:B_______;
(2)A和D发生反应的现象为_______;
(3)C和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答案】(1)Fe (2)紫红色固体表面产生银白色固体,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3)2H2+O22H2O
【解析】
【分析】D为紫红色固体,D为铜;B为目前提取量最大的金属,则B为铁;A分别能与B、D发生置换反应,且D(铜)不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则A为硝酸银;C能够与B(铁)相互转化,且C能够反应生成D(铜),则C为氢气;E能够与C(氢气)、D(铜)、B(铁)反应,则E为氧气。
【小问1详解】
由分析可知,B为铁,是铁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属单质,其化学式为Fe,故填Fe。
【小问2详解】
由分析可知,A为硝酸银,D为铜,硝酸银与铜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观察到紫红色固体表面产生银白色固体,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故填紫红色固体表面产生银白色固体,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小问3详解】
由分析可知,C为氢气,E为氧气,则C和E的反应是氢气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是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2H2+O22H2O。
四、实验和探究题(21-22题,共11分)
21. 某同学利用“多米诺骨牌”效应,设计了如图气体制取与性质验证的组合实验,打开A中分液漏斗的活塞,很快看到E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且溶液由紫色变红色,请看图回答问题:
(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B中白磷不燃烧,原因是_______;
(3)C、D中看到的现象分别是_______、_______;
(4)写出E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5)能用F装置收集气体的依据是_______。
【答案】(1)
(2)温度没有达到白磷着火点
(3) ①. 长导管液面上升流入D中,C中液面下降 ②. 液体流入,白色固体表面产生气泡,固体逐渐减少但不消失
(4)
(5)密度比空气大,不与空气中成分反应
【解析】
【小问1详解】
A中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B中白磷与氧气接触时没有燃烧,说明温度没有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小问3详解】
C装置中,氧气不断增多,压强增大,把稀盐酸压入D中,能够观察到C中长导管液面上升流入D中,C中液面下降,稀盐酸与石灰石接触后,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能够观察到D中液体流入,白色固体表面产生气泡,固体逐渐减少但不消失。
【小问4详解】
二氧化碳气体进入E,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紫色石蕊遇酸变红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
【小问5详解】
F为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可以用来收集密度比空气大,不与空气中成分反应的气体。
22. 某同学在练习“金属的化学性质”实验操作时,发现几支试管中冒出气泡有快有慢,于是他与其他同学一起合作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金属与酸反应的快慢受哪些因素影响呢?
【猜想与假设】A.可能与酸的浓度有关;B.可能与______有关;C.可能与金属的形状有关。
(1)请填全猜想与假设
【设计并实验】进行如下实验。
(2)金属表面通常有氧化物和污物,实验前需将金属进行______。
(3)写出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收集证据】(4)要比较金属的形状对反应快慢的影响,应选择的实验编号是______。
【得出结论】(5)通过实验观察和对比,可得出的结论:随着反应的进行,酸不断消耗,酸的浓度不断减小,产生氢气的反应速率不断减小。通过传感器得出数据并绘制实验①图像,发现在t1—t2时间 段内反应速率逐渐变大。结合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的现象,你猜测可能还有哪种因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______。
【实验反思】(6)本实验采用的定量比较气体产生速率的方法是:收集相同体积的氢气所需时间。此实验中,你还可以设计成______的方法进行定量比较速率。
【答案】 ①. 金属的种类 ②. 打磨 ③. ④. ①③ ⑤. 温度(反应放热) ⑥. 相同时间内收集氢气的体积
【解析】
【详解】【猜想与假设】实验过程验证不同的金属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所以猜想与金属的种类有关;故①填:金属的种类。
(2)镁和铁等金属的化学性质较活泼,易在其表面形成氧化镁、氧化铁等,打磨后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物,有利于反应的进行;故②填:打磨。
(3)铁与稀硫酸反应会生成氢气及硫酸亚铁,其化学方程式为:。
(4)要比较金属的形状对反应快慢的影响,应选择的实验编号是①③,是因为①③中除去金属形状不同外,其它条件相同。故④填:①③。
(5)在t1~t2时间段内反应速率逐渐加快的原因,是金属与酸反应放热,温度升高,使反应速率加快,在t2~t3时间段内反应速率逐渐减慢的主要原因是,金属与酸反应消耗了酸,酸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故⑤填:温度。
(6)反应速率也可以通过,相同时间内收集气体体积的多少来衡量;故⑥填:相同时间内收集氢气的体积。
【点睛】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五、计算题(7分)
23. 铁铜金属粉末常用于生产机械零件。为测定某铁铜金属粉末中铁粉的含量,取20g样品于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测得固体质量随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
(1)该金属粉末中铁粉的纯度是_______。
(2)将加入100g稀硫酸时所得固液混合物过滤,向滤液中加入136.5g水,得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70% (2)解:设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为x,生成氢气的质量为y
=x=38g
= y=0.5g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14g+100g−0.5g+136.5g=250g
反应后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100%=15.2%
答: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15.2%。
【解析】
【小问1详解】
铁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前面,能够与酸反应,铜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的后面,不能与酸反应,则取20g铁铜金属粉末加入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剩余的固体为铜,该金属粉末中铁粉的纯度=×100%=70%,故填70%。
【小问2详解】
见答案选项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
碳原子的结构不同
B
氯化钠固体溶解于水不见了
氯化钠分子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
C
固体药品配成溶液后反应速率更快
参加反应的粒子在溶液中接触机会比在固体中多
D
水银体温计测量病人的体温,示数上升
原子体积受热时增大
A.化学与生活
B.化学与能源
①用洗涤剂去除餐盘上的油污
②厨房使用过的菜刀表面涂油
①三大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
②风能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化学与材料
D.化学与安全
①室内大理石地面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
②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①搬运易燃易爆物时,要轻拿轻放
②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
选项
需区分的物质
方法一
方法二
A
蒸馏水和食盐水
品尝
蒸干
B
铁粉和木炭粉
观察颜色
加入硫酸铜溶液,观察
C
饱和溶液和饱和石灰水
升温,观察
加入少量硝酸钾,观察
D
18K金和黄铜
在空气中灼烧
滴加稀盐酸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酒精中含有碳元素
在空气中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B
鉴别、、、四种固体
加水,观察溶解和温度的变化情况
C
从硫酸铜和锌的混合物中得到硫酸铜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D
从与的混合物中回收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实验编号
硫酸的浓度(均取20 mL)
金属(均取2 g)
金属的形状
收集50 mL氢气所需时间/s
①
10%
镁
粉末状
60
②
10%
铁
片状
120
③
10%
镁
片状
102
④
20%
铁
片状
11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化学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