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第1页
    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第2页
    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积累,古诗文阅读,综合运用,现代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基础积累(8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不辜负每一种食材,是云南人特有的智慧。无论是常见的花卉,还是难得的山珍,云南人总有魔法把它们变成美味。[A]漫步时光,寻味云南,我们一同开启这场美食之旅。
    有一种美味,散发着玫瑰的馨香。云南人自出新裁,以花入料,制作出独一无二的鲜花饼。薄如蝉翼的酥皮与香气浓郁的花瓣相遇,书写出云南人的浪漫。
    有一种美味,藏匿于山林之间,它就是让人又爱又怕的野生菌。它色彩缤纷,看得人眼花瞭乱。[B]可食用的野生菌是一种粗纤维食品,只要吃过的人就会对它念念不忘。每到野生菌破土而出的季节,菜市场里购买野生菌的顾客总是(络绎不绝/车水马龙)。云南人根据野生菌的特点,探索出了不同的吃法:[C]松茸需切薄片,蘸着酱油、芥末等调料吃,味道鲜美清甜;牛肝菌配火腿热炒,互相(映衬/反衬),相得益章;羊肚菌香气浓郁,煲汤最能激发出它的鲜美……山风拂过,野生菌的盛宴里,藏着云南人的倔强。
    ④食物在聚散之间衍化出不同的风味,对待食物的虔诚(雕刻/镌刻)在每个云南人的心中。[D]让我们感受美食的魅力,将云南优秀的美食文化发扬和继承下去!
    1.下列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眼花瞭乱 纤维(xiān) B.松茸 野生菌(jùn)
    C.相得益章 虔诚(qián) D.自出新裁 辜负(gū)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络绎不绝 映衬 雕刻 B.车水马龙 反衬 镌刻
    C.络绎不绝 映衬 镌刻 D.车水马龙 反衬 雕刻
    3.文中划线句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漫步时光,寻味云南,我们一同开启这场美食之旅。
    B.可食用的野生菌是一种粗纤维食品,只要吃过的人就会对它念念不忘。
    C.松茸需切薄片,蘸着酱油、芥末等调料吃,味道鲜美清甜。
    D.让我们感受美食的魅力,将云南优秀的美食文化发扬和继承下去!
    4.小语要为美食节写一则消息,请帮他理清思路( )
    ①而在“特色小吃推广会”上,此起彼伏的吆喝声更将美食节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②本次美食文化节依次设有“特色美食厨艺秀”“特色小吃推广会”两个环节
    ③小厨师们展示各自不俗的手艺,制作出鸡枞凉米线、傣味拌芒果等特色美食
    ④1月20日,我校“寻味云南”主题美食文化节在食堂广场隆重举行
    ⑤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美食文化进校园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
    A.④①③②⑤ B.④②③①⑤ C.②③④⑤① D.②④⑤③①
    【答案】1.B 2.C 3.D 4.B
    【解析】
    【1题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A.眼花瞭乱—眼花缭乱;
    C.相得益章—相得益彰;
    D.自出新裁—自出心裁;
    故选B。
    【2题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①空:“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强调人或物的连续性。“车水马龙”形容热闹繁华的景象,侧重场面的热闹程度。文中说的是菜市场里购买野生菌的顾客接连不断,应选“络绎不绝”;
    ②空:“映衬”指相互映照、衬托,使显现。“反衬”指从反面来衬托。文中说牛肝菌和火腿相互衬托,使彼此的优点更突出,应选“映衬”;
    ③空:“雕刻”指在金属、木材、石头等上面刻出图形、纹饰等。“镌刻”指雕刻,且“镌刻”更能体现出深刻、铭记的意味。文中说对待食物的虔诚深刻地留在云南人心中,用“镌刻”更能表达这种情感的深度;
    故选C。
    【3题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D.语序不当,应先“继承”再“发扬”,因此这里应将“继承”和“发扬”的位置互换;
    故选D。
    【4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和排序。
    ④“1月20日,我校‘寻味云南’主题美食文化节在食堂广场隆重举行”,明确了活动的基本信息,即时间(1月20日)、主题(‘寻味云南’)、地点(食堂广场)和活动性质(美食文化节),总括全文,所以④应放在最前面;
    ②“本次美食文化节依次设有‘特色美食厨艺秀’‘特色小吃推广会’两个环节”,说明活动的具体环节设置,这是对活动内容的进一步阐述,逻辑紧承④句;
    ③“小厨师们展示各自不俗的手艺,制作出鸡枞凉米线、傣味拌芒果等特色美食”,这里具体描述了在“特色美食厨艺秀”这个环节中发生的事情,即小厨师们的手艺展示和制作的特色美食,是对②中提到的“特色美食厨艺秀”环节的详细展开,所以③应在②之后;
    ①“而在‘特色小吃推广会’上,此起彼伏的吆喝声更将美食节的气氛推向了高潮”,接着描述了另一个环节“特色小吃推广会”的情况,“而在……上”这种表述表明了与前面内容的承接关系,且按照活动的先后顺序,在介绍完“特色美食厨艺秀”后,接着介绍“特色小吃推广会”,所以①在③之后;
    ⑤“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美食文化进校园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这是对整个美食文化节活动的总结,包括活动对同学们产生的影响,应放在最后;
    综上所述,正确的顺序是④②③①⑤;
    故选B。
    二、古诗文阅读(20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
    太祖①谓侍臣曰:“朕夙兴②视朝,日高始退,至午复出,迨③暮乃罢。日间所决事务,恒默坐审思,有未当④者,虽中夜不寐。筹虑得当,然后就寝。”侍臣对曰:“陛下励精图治天下苍生之福但圣体过劳。”太祖曰:“吾岂好劳而恶安?向者⑤天下未宁,吾饥不暇食,倦不暇寝,奖励将帅,平定祸乱。今天下已安,四方无事,高居宴乐,亦岂不可?顾自古国家未有不以勤而兴,以怠而衰者。天命去留,人心向背,皆决于是,甚可畏也,安敢暇逸!”
    (选自《皇明宝训》,有删改)
    【注释】①太祖:明太祖朱元璋。②夙兴:早晨起来。③迨:到,等到。④当:适合,恰当。⑤向者:从前,以往。
    5.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衡于虑(同“横”梗塞,不顺) B.而后作(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
    C.恒默坐审思(常常) D.今天下已安(安静)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告之于帝 B.劳其筋骨 其如土石何
    C.虽中夜不寐 虽我之死 D.吾岂好劳而恶安 成礼而去
    7.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开篇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事例,目的在于论述发现和培养人才的重要性。
    B.[甲]文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
    C.[乙]文强调君王要勤政治国,享受安乐往往有失败的风险。
    D.[乙]文表现了明太祖具有居安思危、励精图治、勤政治国的品质。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9.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陛 下 励 精 图 治 天 下 苍 生 之 福 但 圣 体 过 劳
    【答案】5.D 6.C 7.A
    8.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顺。
    9.陛下励精图治/天下苍生之福/但圣体过劳。
    【解析】
    【5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
    D.句意:现在天下已经安定。安:安定。
    故选D。
    【6题详解】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辨析。
    A.介词,从/介词,向;
    B.代词,他的/加强反问语气,可译为“又”;
    C.相同,连词,即使;
    D.连词,表并列/连词,表顺承;
    故选C。
    【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A.甲文开篇列举六位历史人物事例,目的是为了论述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只有经历磨难才能增长才干,进而引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的观点,并非论述发现和培养人才的重要性。
    故选A。
    【8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
    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
    重点字词有:饿,使……饥饿;空乏,使……穷困;拂乱,违背,使……错乱;其,代词,指代“他”。
    【9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
    本句句意:陛下励精图治,这是天下百姓的福气,只是陛下的身体过于劳累。“陛下励精图治”表达陛下的行为;“天下苍生之福”表明这种行为带来的结果;“但圣体过劳”表示转折,说明对陛下身体状况的担忧。
    据以上分析断句为:陛下励精图治/天下苍生之福/但圣体过劳。
    【参考译文】
    [甲]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自己才明白过来。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乙]
    太祖对身边的大臣说:“我早晨起来处理政务,太阳升高才退朝,到中午又出来,等到傍晚才结束。白天所处理的事务,我常常默默地坐着思考,有不合适的地方,即使到半夜也不睡觉。思考合适之后,才去睡觉。”身边的大臣回答说:“陛下励精图治,是天下百姓的福分,但是您的身体过于劳累。”太祖说:“我难道是喜欢劳累而厌恶安逸吗?以前天下还没有安定的时候,我饿了没时间吃饭,疲倦了没时间睡觉,激励奖赏将领,平定祸乱。现在天下已经安定,四方没有战事,享受高坐宴饮的快乐,难道不可以吗?但是自古以来国家没有不因为勤奋而兴盛,因为懈怠而衰败的。天命的去留,人心的向背,都取决于这个,这是非常可怕的,我怎么敢贪图安逸呢!”
    (二)诗歌鉴赏(5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 村①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②,微躯③此外更何求?
    【注】①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夏,杜甫在四川成都郊外的浣花溪畔盖了一间草堂,这首诗作于这期间。②禄米:古代官吏的俸给,这里指钱米。③微躯:微贱的身躯,是作者自谦之词。
    10.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中的“抱村流”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草堂周围的环境,一弯清流围绕江村而过。
    B.第二句中“长夏”点明时间,“江村”二字照应题目,“事事幽”则统领整首诗。
    C.颈联对“老妻”和“稚子”的细节描写,写出了杜甫一家在浣花溪生活的富足。
    D.诗人颠沛半生,生活暂时得到了安宁,妻儿同聚一处,重新获得了天伦之乐。
    1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颔联所展现的画面,并简要分析作者寓于其中的情感。
    【答案】10.C
    11.(1)新建的草堂刚刚落成,就有顽皮的小燕子在梁上轻快地飞过来又飞过去,自由自在;江上有两只白鸥在轻柔地浮游,它们或前或后,相亲相近,相伴相随。(2)大自然令人赏心悦目,表达了作者在自然中感到自由、亲切、融洽的情感。
    【解析】
    【10题详解】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
    颈联“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对“老妻”和“稚子”的细节描写,传达出一种普遍的亲情的温暖和生活的闲适美好。但下面根据“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有老朋友赠送我粮食和他的俸禄,我这个平凡卑贱的人还有什么可求的呢?)”分析,前面看似庆幸、表示满足的话,其实不知潜含着多少悲苦和酸辛。故C项中的“富足”理解有误。
    故选C。
    【11题详解】(1)此类试题解答要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抓住诗句中的具体意象,加上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对诗句内容进行生动形象地描绘,使之能呈现出“画面”效果。
    诗歌的颔联是“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其意思是:梁上的燕子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水中的白鸥相亲相近,相伴相随。主要意象有“堂上燕”“水中鸥”,据此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作者在浣花溪畔所见到的燕子在梁上自由轻快地飞来飞去和白鸥在水中嬉戏的场景即可。
    (2)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
    作答时要结合注释中给出背景和诗句内容分析作答。这一联描绘了梁间燕子,时来时去,自由而自在;江上白鸥,忽远忽近,相伴而相随的自然美景,叙写了闲适温馨的生活情趣。作者在饱经颠沛流离之后,终于获得了一个暂时安居的栖身之所,表达了作者在自然中感到一段安定生活给他带来的自由、亲切、满足和欣然的情感。
    12.中国文人以诗词道尽万古情,请根据提示默写古诗文。
    诗文自有真情意。面对来势汹汹的敌军,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将士们誓死报效祖国的决心;面对沦陷的山河,杜甫在《春望》中用“白头搔更短,_____________”传达了伤时、思家、忧国之情。李清照在《渔家傲》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的心情;当登临古地,杜牧“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赤壁》)以假设历史现抑郁不平之气;当远离世俗,陶渊明“_____________,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以采菊所见表自由惬意。
    【答案】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浑欲不胜簪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铜雀春深锁二乔 采菊东篱下
    三、综合运用(8分)
    13.八年级1班以“共读名著·润泽书香”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班委会准备于1月6日下午3点在校报告厅举办该主题综合实践活动,小邹以班委会名义给语文汤老师拟写一份邀请函,请他参加活动。此邀请函在内容和格式上均有错误,请你完成下面小题。
    邀请函
    尊敬的汤老师:
    您好!我班定于1月6日下午3点开展以“共读名著·润泽书香”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届时请您莅临指导。
    2025年1月2日
    八年级1班班委会
    ①划线句子内容不完整,请提出修改意见。
    ②邀请函的格式有一处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
    (2)你要在此项活动上展示名著阅读笔记,请你阅读以下提纲,完成书评批注。
    【答案】(1)①应补充活动举办的地点,如“在校报告厅”。使邀请函内容完整,让受邀者明确活动地点;②落款处应先写八年级1班班委会,再写日期2025年1月2日。遵循邀请函的格式规范。
    (2)①科学性体现在对蝈蝈吃蝉及喜欢甜食原因的准确观察和分析,如详细说明蝉肚子被吃是因有肉和甜食,还通过实验给蝈蝈喂水果验证其对甜食的喜爱,这是基于科学的观察和研究;文学性表现在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如“这个笼子里到处都是蝉肉被吃光后剩下的头骨和胸骨……肚子全被吃掉了”,以及将蝈蝈吃甜食类比英国人吃牛排,使内容富有文学趣味,增强可读性,考查对科普作品科学性与文学性结合特点的分析能力。
    ②它不但增加了读者对昆虫世界的科学认知,还启发了观察自然、探索生命的兴趣,同时以优美语言带来了愉悦的阅读体验。
    【解析】(1)①本题考查邀请函的正文。
    邀请函的正文是指活动主办方正式告知被邀请方举办活动的缘由、目的、事项及要求,写明活动的日程安排、时间、地点,并对被邀请方发出得体、诚挚的邀请。通读邀请函,可知邀请函缺少了活动举办的地点,根据题干,补充地点“在校报告厅”。使邀请函内容完整,让受邀者明确活动地点。
    ②本题考查邀请函的格式。
    通读邀请函,可知不规范的地方在落款。邀请函的落款要写明活动主办单位的全称和成文日期。此邀请函活动主办单位的全称和成文日期顺序不当。应先写八年级1班班委会,再写日期2025年1月2日。遵循邀请函的格式规范。
    (2)①本题考查名著内容分析。
    结合文本内容“这个笼子里到处都是蝉肉被吃光后剩下的头骨和胸骨,扯下来的羽翼和断肢残腿。肚子全被吃掉了,这是好部位,虽然肉不多,但似乎味道特别鲜美。因为在这个部位,在嗉囊里,堆积着蝉用喙从嫩树枝里吮取的糖浆甜汁”可知,这是对蝈蝈食性细致入微的描述,包括蝉肚子受欢迎的原因。对昆虫行为和食物选择等方面的细致观察与推测表现了《昆虫记》的科学性。
    结合文本内容“就像英国人酷爱吃用果酱作佐料的带血的牛排一样,绿色蝈蝈酷爱甜食”可知,作者将蝈蝈酷爱甜食被比作英国人酷爱果酱佐料的牛排。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表现了《昆虫记》的文学性。这种风格吸引读者,并使内容更有趣味性和画面感。
    ②本题考查对名著的评论。
    要紧扣“有趣又有益”作答。“有趣”之处,可以从所描写的昆虫本身有趣、有意思的地方来说,也可以从语言的生动活泼、诙谐有趣等方面来说。“有益”之处,可以从昆虫给人类的启示来谈,也可以从作者的写作态度、科学精神等方面来谈。
    示例:《昆虫记》,有趣又有益:法布尔对昆虫细致入微的观察、严谨的实验方法、科学的探索精神,使该书读来有益;对昆虫的描写生动有趣,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语言活泼,使该书读来十分有趣。
    四、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说明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揭秘膨化食品“不健康”的真相》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揭秘膨化食品“不健康”的真相
    ①膨化食品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美国流行,并迅速风靡欧洲各国,后传至日本、中国等亚洲国家。口感酥脆,咀嚼起来“咔哧”作响,味道或香甜、或咸香、或香辣,令众多消费者追捧的爆米花、薯片、果蔬片等膨化食品,是以谷类、薯类、豆类、果蔬类或者坚果籽类等为主要原料,采用膨化工艺制成的,国外又称其为挤压食品、喷爆、轻便食品等。其实,膨化工艺是为粗粮提供的一种很好的物理加工方式,不仅能改变原粮的外形,又能提高原粮的口感,让人们在食用时,不会像食用原粮那样难以下咽。而且经膨化工艺制成的食品具有不易回生、营养成分损失少、易被消化吸收等优点。可是在崇尚健康饮食的今天,花样百出的膨化食品虽然可口,但一直被贴着“不健康零食”标签,其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②首先,膨化食品的营养成分表中,能量与四大核心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是强制要求标出的项目,几乎全部膨化食品的配料表中都含有或生产过程中使用了氢化和(或)部分氢化油脂,含有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是会导致血栓、引发冠心病、肥胖、影响记忆力的不健康脂肪,是人体健康的无形杀手。
    ③其次,膨化食品是“高热量”“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高盐”食品。以鲜虾条的蛋白质为例,吃30克虾条会摄入2.1克蛋白质,占人体全天所需蛋白质总量的4%。鲜虾条和芝士味玉米片的营养成分含量是以“份”来标示的(一份大小可根据食品的特点或推荐量规定),按照鲜虾条净含量80克、芝士味玉米片净含量140克,我们可以计算出吃一袋膨化食品所获取的营养素占人体全天所需营养的百分比。由膨化食品营养参考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吃下一袋鲜虾条或一袋芝士味玉米片,人体所摄入的能量(进入人体转化为热量)、脂肪、碳水化合物、钠(盐的主要元素)接近甚至超过一顿正餐。为了保证口味香浓,膨化食品中必须添加大量的油和盐,再加上原料中富含的碳水化合物,也就导致了膨化食品的“高热量”“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高盐”。
    ④另外,从配料表中我们得知,导致膨化食品不健康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其中的食品添加剂。二氧化硅、单硬脂酸甘油酯如果被长期食用,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曾经有些含铝元素的膨化剂也是导致膨化食品不健康的原因,儿童摄入过多铝元素会导致神经系统被侵害,进而影响智力发育。现在,含铝元素的膨松剂已经被禁用,但膨化食品中依然被检测出含有微量铝元素,其可能的来源包括储存原料的容器、加工设备的输送管道、包装袋等。但大家也不必过分担心,膨化食品中食品添加剂的含量如果能在国家规定范围内,就是安全的。
    ⑤最后,如果过量食用膨化食品,还会影响我们的正常饮食。因此,我们要控制自己的口腹之欲,做到良好的膳食搭配,坚持每日饮食均衡和适量运动,保持身体健康。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
    14.文章的开头段有什么作用?
    15.第③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6.第②段中的加点词语“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
    17.小明同学特别喜欢吃膨化食品,为了他的健康,请你结合文章内容来劝说他。
    【答案】14.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膨化食品“不健康”的原因。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
    15.运用了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举了鲜虾条的蛋白质的例子和具体数字,准确有力的说明了膨化食品是“高热量”“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高盐”食品。
    16.不能删去,“几乎”起限制作用,说明大部分膨化食品的配料表中都含有或生产过程中使用了氢化和(或)部分氢化油脂。去掉以后语言过于绝对,与事实不符。“几乎”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17.示例:小明,膨化食品是不健康的零食。因为膨化食品的营养成分表中含有反式脂肪酸;膨化食品是“高热量”“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高盐”食品;膨化食品中含有的食品添加剂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如果过量食用膨化食品还会影响我们的正常饮食。所以,我们应该少吃或不吃膨化食品。
    【解析】
    【14题详解】本题考查语段的作用。
    在说明文中,文章开头往往会列举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引用传说故事、引用谜语或者诗歌等。通过这些方式引起读者的注意或引起读者的思考;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文学性和可读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或者引起下文;运用某种说明方法,来说明对象的某种特点。
    文章的开头段从膨化食品流行说起,介绍了膨化食品的特点后,引出了本文的说明对象:膨化食品“不健康”的原因;运用问句的形式,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迫切知道为什么人们认为膨化食品是“不健康”。据此概括作答。
    【15题详解】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等。各种说明方法的目的都是为更好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第③段画线的句子“以鲜虾条的蛋白质为例,吃30克虾条会摄入2.1克蛋白质,占人体全天所需蛋白质总量的4%”,列举了鲜虾条的蛋白质的具体例子,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同时还列举了“30克”“2.1克”“4%”等具体的数字,又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膨化食品是“高热量”“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高盐”食品这一中心内容,使说明的内容更易理解。
    【16题详解】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答题格式:①说明词语的意思,②说明用了该词句子的意思,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③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第②段“几乎全部膨化食品的配料表中都含有或生产过程中使用了氢化和(或)部分氢化油脂”中的加点词语“几乎”,是从程度和范围上加以限制,“绝大部分”的意思,说明绝大部分膨化食品都含有或生产过程中使用了氢化和(或)部分氢化油脂。若去掉,就变成所有的膨化食品都含有或生产过程中使用了氢化和(或)部分氢化油脂。语言过于绝对,与客观事实不符。“几乎”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所以是不删去的。
    【17题详解】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表达能力。
    本题可依据文章第②段“膨化食品的配料表中都含有或生产过程中使用了氢化和(或)部分氢化油脂,含有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是会导致血栓、引发冠心病、肥胖、影响记忆力的不健康脂肪,是人体健康的无形杀手”,第③段“膨化食品是‘高热量’‘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高盐’食品”,第④段“膨化食品不健康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其中的食品添加剂。二氧化硅、单硬脂酸甘油酯如果被长期食用,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第⑤段“最后,如果过量食用膨化食品,还会影响我们的正常饮食”这些内容,从膨化食品的危害角度对小明同学进行劝说即可。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2分)
    遇见白玉兰
    赵克红
    ①没想到,短短几天时间,白玉兰竟开得这么热烈和奔放!
    ②那天下午,我外出回家,途经小区花园,忽见一树晶莹洁白的玉兰花,兀自吐露着优雅的芬芳。那树玉兰花,如冰雪雕饰而成,让我沉郁一冬的心情瞬间明朗起来。
    ③玉兰花又名望春花。每年惊蛰,小区里、街道边、公园中,一树树玉兰花舒展花蕾,在离地面数米的高空熙熙攘攘地绽放,它花色如玉、凝脂停云,尽情拥抱着春天的阳光,将那些曾经的艰难曲折,化作欣喜和感动。
    ④玉兰是一种落叶乔木,也称木兰,花先放,叶后至。雨水前后,每次途经玉兰树下,我总会抬头打量一下这棵玉兰树,它昂首挺立在众多矮小的植物中,初看和其他树木没什么区别,光秃秃的枝干伸展向上。仔细观察,你会惊喜地发现,它的枝上已冒出毛茸茸的芽,那微微突起的芽是花芽,跟树枝颜色非常接近,若不仔细留意是不易发现的。
    ⑤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玉兰树可谓一日三变、幻化惊人。先是花芽孕育成苞,片片花瓣,层层相裹,不过婴孩嫩指般大小。忽然一天,花苞儿伸伸腰,一副刚睡醒的样子,它们缓缓睁开眼,接连伸出手臂,倏然爆棚似的炸开。白色的花瓣铺展开来,空中萦绕着丝丝缕缕的花香。
    ⑥多少次,我凝视如绢似纱、如锦如缎的白玉兰,那在枝叶间若隐若现的白玉兰飘散的花香是不用你靠近去闻的。“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蓦然想起宋代曹组的《卜算子·兰》里的这句词来,玉兰花香清淡幽远,不必刻意招揽,不会曲意逢迎,颇有君子之风,文人雅士、词人骚客莫不愿与玉兰为邻。屈原就曾以木兰明志,写下了“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诗句。
    ⑦白玉兰的美,美在花姿,硕大的花朵、片片花蕊直立向上,朵朵花,在料峭的春风中摇曳生姿;美在花色,如池塘的白莲,洁白而温润;美在花香,它清幽淡雅,轻唤淡淡馨香,眼前鼻尖尘埃尽净。美在独特的气质,群芳谱上,没有任何一种花能像白玉兰这样既有一种冰清玉洁的高冷,又有一份绚烂喧闹的热情。而我认为,玉兰花还美在它独自绽放的孤勇,它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力是强烈和震撼的,往往不经意间,给你带来一份惊喜和感动。它不同于梅花的冷艳、桃花的妖娆,更不同于牡丹的雍容华贵。它开在料峭的早春,卓尔不群,尽显风流,有着几分凛然的傲气。
    ⑧玉兰花的花期是短暂的。花谢了,那一片片花瓣,若春燕剪翼,从枝头从容落下,轻盈又厚重,带着一份完成人间使命的释然。我小心地绕过花瓣的空隙来到树下,生怕一不小心踩疼了它们。我知道,凋谢的花瓣,也是有灵魂有知觉的。恰在此时,一片玉兰的花瓣落在我的身边,我弯腰捡起这瓣落花,放在手心仔细端详,那微微卷曲的花瓣,茎脉间,分明还有汁液在流淌,但它却主动辞别枝头,没有一丝凄成与眷恋,我不由得对玉兰花生出几分敬意来。
    ⑨我爱白玉兰,爱它独自灿烂的孤勇,还有悄无声息魂归泥土时的那份从容。
    (选自《散文选刊》2024年第6期,有删改)
    18.白玉兰的“美”,内外兼备。请根据文章内容,补全下面的思维导图。
    19.联系上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1)忽然一天,花苞儿伸伸腰,一副刚睡醒的样子,它们缓缓睁开眼,接连伸出手臂,倏然爆棚似的炸开。(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语句)
    (2)群芳谱上,没有任何一种花能像白玉兰这样既有一种冰清玉洁的高冷,又有一份绚烂喧闹的热情。(请你从重音的角度设计朗读,并说明理由)
    20.文章第⑥段两处引用古诗词名句有何作用?请你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21.文章第⑧段说玉兰花“凋谢的花瓣,也是有灵魂有知觉的”,如果凋落的玉兰花有“心语”,它在“主动辞别枝头”时会说些什么?请你发挥想象,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写一段独白。
    【答案】18.①花色洁白温润 ②花香清幽淡雅 ③独自绽放的孤勇
    19.(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伸伸腰”“睡醒”“睁开眼”“伸出手臂”“炸开”等词将花苞拟人化,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玉兰花苞绽放的过程,表现出玉兰花蓬勃的生命力,使玉兰花形象更鲜活。
    (2)重音应落在“冰清玉洁”“绚烂喧闹”上。理由是这两个词语突出了白玉兰独特的气质,强调其既有高冷的一面又有热情的一面,与其他花形成鲜明对比,是白玉兰气质的关键体现,读重音能更好地表达这种情感。
    20.引用曹组的词“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形象地表现出玉兰花香清淡幽远、不刻意迎合的特点,增添了文章的文学韵味;引用屈原的诗句“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说明玉兰在古代文人心中的地位,体现其高洁品质,丰富了白玉兰的文化内涵,使文章更具文化底蕴。
    21.以第一人称,围绕玉兰花凋零时的释然和奉献精神展开想象创作。示例:我虽凋零,但曾绚烂。我已完成使命,无需眷恋枝头,愿化作春泥,护育新花。
    【解析】
    【18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①空,已知信息“外在美”“花姿直立向上”对应第⑦段。结合第⑦段“美在花色,如池塘的白莲,洁白而温润”可知,这里主要介绍了白玉兰的花色之美,没在其洁白而温润,因此这里填:花色洁白温润;
    ②空,结合第⑦段“美在花香,它清幽淡雅,轻唤淡淡馨香,眼前鼻尖尘埃尽净”可知,这里主要介绍了白玉兰的花香,它清幽淡雅,因此这里填:花香清幽淡雅;
    ③空,已知信息“内在美”“高冷又热情的气质”对应第⑦段。结合第⑦段“而我认为,玉兰花还美在它独自绽放的孤勇,它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力是强烈和震撼的,往往不经意间,给你带来一份惊喜和感动”可知,这里主要介绍了白玉兰在“我”认为还美在它独自绽放的孤勇,因此这里填:独自灿烂的孤勇。
    【19题详解】(1)本题考查赏析重要语句。
    从修辞角度,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花苞以人的动作和神态。“伸伸腰”形象地模拟了人睡醒后舒展身体的姿态,生动展现了花苞在准备绽放时的那种慵懒与蓄力;“睡醒”“睁开眼”则将花苞拟人化,仿佛它们像人一样有了意识,从沉睡中慢慢苏醒过来,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生命的萌动;“伸出手臂”描绘出花苞舒展花瓣的过程,如同人张开双臂去拥抱世界,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炸开”一词则将花苞绽放的瞬间写得极具冲击力,表现出玉兰花绽放时的迅猛与热烈。整个句子通过这些拟人化的描写,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玉兰花苞绽放的全过程,将玉兰花蓬勃的生命力展现得淋漓尽致,使玉兰花的形象更加鲜活、灵动,仿佛呈现在读者眼前。
    (2)本题考查朗读设计。
    此句描写白玉兰的内在美,“冰清玉洁”描绘出白玉兰如冰似玉般纯净洁白的外在形象,体现出它的高雅与纯洁,给人一种清冷、高洁的感觉;“绚烂喧闹”则突出了白玉兰花开时的热闹与灿烂,展现出它充满活力、热情奔放的一面。这两个词语紧密相连,共同塑造出白玉兰独特而矛盾又和谐统一的气质。将重音落在这两个词上,能够强调白玉兰这种独一无二的气质特点,突出它与群芳的差异,使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白玉兰在花卉中与众不同的魅力。读重音时,能更有力地传达出作者对白玉兰这种独特气质的惊叹与赞美之情,让读者在朗读中也能更强烈地体会到作者对白玉兰的喜爱与欣赏。
    【20题详解】本题考查句段作用。
    结合第⑥段“多少次,我凝视如绢似纱、如锦如缎的白玉兰,那在枝叶间若隐若现的白玉兰飘散的花香是不用你靠近去闻的。‘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蓦然想起宋代曹组的《卜算子·兰》里的这句词来,玉兰花香清淡幽远,不必刻意招揽,不会曲意逢迎,颇有君子之风,文人雅士、词人骚客莫不愿与玉兰为邻。屈原就曾以木兰明志,写下了‘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诗句”可知,作者凝视白玉兰时,由其花香清淡幽远、不必刻意招揽的特点,联想到宋代曹组的词句,阐述玉兰花香有君子之风,且提及屈原以木兰明志的诗句,表明文人雅士对玉兰的喜爱。“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形象地写出了白玉兰花香清淡幽远的特点。它不像一些花香浓烈刺鼻,需要刻意去闻,而是在不经意间就能感受到其淡雅的芬芳,与前文对白玉兰花香的描述相呼应,让读者更直观地体会到这种独特的香味。“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借屈原以木兰明志,进一步强调了白玉兰花具有君子之风,不刻意招揽、不曲意逢迎的品质。同时,古诗词的引用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底蕴和文学性,使文章更具韵味,也能激发读者对传统文化的联想和对白玉兰的兴趣,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文学与自然之花相互交融的魅力。
    【21题详解】本题考查主观表达。
    作答此题,首先要理解玉兰花的特点,它美丽、高洁、孤勇,在料峭早春独自绽放,花期短暂却从容谢落。从它的这些特质出发,想象它在辞别枝头时可能会表达对自己绽放过程的回顾,对生命短暂但绚烂的感慨,以及对回归泥土的坦然等情感。注意用第一人称“我”的口吻,以抒情、感慨的语气来写独白,语言要符合玉兰花的气质。
    示例:我是那片凋落的玉兰花瓣,在这料峭春风中,我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我曾在枝头尽情绽放,以洁白温润的色彩装点世界,以清幽淡雅的花香抚慰人心。我不羡慕梅花的冷艳,不嫉妒桃花的妖娆,更不贪恋牡丹的华贵,我有自己的孤勇与绚烂。如今,我虽告别枝头,但我无悔。我把美丽留给了人间,把芬芳留在了记忆里。我知道,回归泥土是我的归宿,我将在那里孕育新的希望。我带着完成使命的释然,带着对生命的敬畏,轻轻飘落。枝头的时光虽短,却璀璨无比,我愿化作春泥,等待下一次的绽放。
    五、写作(40分)
    22.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写作。
    告别彷徨,是新路的发现;告别苦恼、是心灵的解脱。小鸟告别母巢,学子告别母校,子女告别长辈——这告别意味着成熟;飞机告别地面,飞船告别地球——这告别意味着腾飞。
    成功是对失败的告别,创新是对陈腐的告别,现实是对历史的告别……告别中有反思,告别中有奋起,告别中有新生。
    请以“告别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补充的内容不超过6字;(2)自定立意,写记叙文;(3)用规范汉字书写,不少于600字;(4)不得抄袭、套作;(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答案】略
    【解析】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审题立意。先补题,补出告别的对象。“告别”的对象,非常丰富。如,告别某个人,可以与老师告别,与亲人告别,与朋友告别等;告别某个地方,如告别家乡,告别母校,告别游乐园等;告别一段时光,可以是自己的童年生活、初中生活的点点滴滴;告别一种心情,可以是自己烦恼、忧伤、苦闷的时刻等;告别一种习惯,可以是自身的一些懒惰、马虎、沉迷于网吧等坏习惯……
    选材构思。可以用第一人称写自己某段有关告别的经历,也可以用第三人称写他人告别的场景,还可以谈一谈自己对告别的看法。①告别朋友,表达眷恋之情。文章开篇先讲述即将毕业离校的自己与同学、老师告别,在把酒言欢的欢送会上依依惜别的事情。然后通过回忆插叙美好的点滴往事。最后回到现实表达告别朋友,心存想念的主题。②告别狭隘之心。文章开篇写“泰山不辞抷土,方能成其高;江河不择细流﹐方能成其大”,引出观点,是宽容缔造了它们。然后列举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庞涓与孙膑的故事,从正反两方面证明“只有告别狭隘之心,方能进入一个新的境界”的道理。最后用一句话或一段话总结论点。③告别故土。文章开篇写附着现代气息的挖掘机在山脚下拉响了发动机,所有故乡人都清楚,这是我们离开故土的号角。然后回忆故乡的点点滴滴:青草滴翠的小山丘,庄重的老树根、旷达蔚蓝的天空、啁啾的百鸟,表达怀念故乡的情感。最后回到现实表达遗憾之情:我无法挽留它美妙的身姿,只能与它作别。《昆虫记》书评提纲
    作者:法布尔
    书籍分类:科普作品
    书评标题:《荒石园里的自然密语》
    这个笼子里到处都是蝉肉被吃光后剩下的头骨和胸骨,扯下来的羽翼和断肢残腿。肚子全被吃掉了,这是好部位,虽然肉不多,但似乎味道特别鲜美。因为在这个部位,在嗉囊里,堆积着蝉用喙从嫩树枝里吮取的糖浆甜汁。是不是由于这种甜食,蝉的肚子比其他部位更受欢迎呢?很可能正是如此。为了变换食物的花样,我还给蝈蝈吃很甜的水果:几片梨子,几颗葡萄,几块西瓜。这些它们都很喜欢吃。就像英国人酷爱吃用果酱作佐料的带血的牛排一样,绿色蝈蝈酷爱甜食。也许这就是它抓到蝉后首先吃肚子的原因,因为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
    ——《绿色蝈蝈》
    旁批:这段文字非常典型地表现出《昆虫记》科学性与文学性完美结合的特点,我的分析如下:①____________
    总结:《昆虫记》有趣又有益: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试卷

    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A4: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A4,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面句子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A4: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A4,共17页。

    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