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4章水的运动第3节海_气相互作用知识点二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学生用书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4章水的运动第3节海_气相互作用知识点二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学生用书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1页
    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4章水的运动第3节海_气相互作用知识点二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学生用书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2第四章 海气作用第二节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学案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2第四章 海气作用第二节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学案及答案,共5页。

    (1)概念:有些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海水温度_异常升高__的现象。
    (2)正常年份与厄尔尼诺年份海—气相互作用比较
    2.拉尼娜现象
    (1)概念:是指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_异常降低__的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
    (2)影响: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部的温度差异_增大__,引起气候异常。
    [温馨提示]通常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会出现拉尼娜现象。
    3.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可用下表认识、理解
    4.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1)厄尔尼诺对我国气候的影响:根据我国专家学者的研究,厄尔尼诺现象对我国所造成的气候异常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台风减少。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西北太平洋热带风暴(台风)的发生次数及在我国沿海登陆次数均较常年减少。
    ②我国北方地区夏季易发生高温、干旱。通常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当年,我国受夏季风影响减弱,雨带偏南,位于我国东部或长江以南地区,而我国北方地区夏季往往容易出现高温、干旱。
    ③我国南方地区易发生低温、洪涝。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次年,我国南方容易出现洪涝。近百年来发生在我国的严重洪涝灾害,如1931年、1954年和1998年,都发生在厄尔尼诺现象的次年。
    (2)拉尼娜对我国气候的影响:拉尼娜现象盛行年份,赤道东太平洋水温降低,西太平洋水温升高,导致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北移,东亚夏季风增强,使我国夏季主要季风雨带向北偏,黄河流域及以北地区多雨,江淮流域少雨的可能性增大;该年份,我国南海和西太平洋的台风次数将比往年平均次数多。
    问 题 探 究
    赤道中东太平洋自2023年5月进入厄尔尼诺状态,5至10月关键区海温指数持续呈现快速增温趋势,连续五个月超过0.5 ℃,达到形成一次厄尔尼诺事件的标准,其强度为中等,类型为东部型(即海温暖中心位于赤道东太平洋)。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也称为“反厄尔尼诺”或“冷事件”。
    据以上材料和图,探究以下问题。
    (1)拉尼娜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有何不同?
    (2)二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提示:(1)太平洋上空的大气环流变弱时,海水吹不到西部,太平洋东部海水变暖,就是厄尔尼诺现象;但当太平洋上空的大气环流变得异常强烈,就会产生拉尼娜现象。
    (2)一般拉尼娜现象会随着厄尔尼诺现象而来,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的第二年,都会出现拉尼娜现象,有时拉尼娜现象会持续两、三年。
    跟 踪 训 练
    依据《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判别方法》国家标准,当关键区(西经120°至西经170°、南北纬5°之间的区域)海表温度连续3个月高于/低于常年0.5 ℃时,即进入厄尔尼诺/拉尼娜状态。下图为2018年1月—2021年12月关键区海表温度距平图。据此完成1~2题。
    1.据图可知( B )
    A.2018年以拉尼娜状态为主
    B.2019年以厄尔尼诺状态为主
    C.厄尔尼诺状态在2020年最典型
    D.2021年连续半年呈现拉尼娜状态
    2.2019年初,赤道附近( D )
    ①太平洋中、东部下沉气流增强
    ②太平洋中东部低纬信风增强
    ③印度尼西亚可能发生旱灾
    ④秘鲁西部沿海上升流减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关键区温差连续3个月高于常年0.5 ℃(即温差大于0.5 ℃)时进入厄尔尼诺状态,温差小于0.5 ℃时进入拉尼娜状态。由图可知,关键区2018年温差大于0.5 ℃的时间要比温差小于0.5 ℃的时间长,说明2018年以厄尔尼诺状态为主,A错误;2019年1月至5月温差大于0.5 ℃,且全年没有温差小于0.5 ℃的月份,说明2019年以厄尔尼诺状态为主,B正确;由图可知,2018年9月至2019年5月,温差大于0.5 ℃且差值最大,说明该时段内厄尔尼诺状态最典型,C错误;2021年温差小于0.5 ℃的时段为1月至3月、9月至12月,没有连续半年呈现拉尼娜状态,D错误。故选B。第2题,2019年初,关键区(太平洋中东部)温差连续三个月大于0.5 ℃,进入厄尔尼诺状态。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水温偏高,说明秘鲁西部沿海上升流(秘鲁寒流)减弱,下沉气流随之减弱,①错误,④正确;秘鲁寒流是由南半球低纬信风(在南美洲西岸是离岸风)吹拂下形成的上升补偿流,秘鲁寒流势力减弱,说明低纬信风减弱,②错误;太平洋中东部水温偏高,说明太平洋西部(印度尼西亚附近)水温偏低,上升气流减弱,可能发生旱灾,③正确;综上所述,③④正确,故选D。
    下潜寒流是指海洋表层的冷水在外力作用下向海洋底部垂直流动,它是形成深海洋流的重要动力。通过下潜寒流,表层的氧气传输到深层海域,深层海水中的微生物靠这些氧气把从海洋表层沉落下来的有机物分解成氮和磷等无机物,这些无机物再随深层海水上升到海洋表层,成为浮游生物的营养来源。下图示意日本海位置,在过去50年间,日本海北部的平均气温上升了1.5~3 ℃,下潜寒流也受到气候变暖影响。据此完成3~4题。
    3.日本海的下潜寒流形成在冬季,主要分布在( D )
    A.① B.②
    C.③ D.④
    4.气温升高会导致日本海下潜寒流( B )
    A.下潜速度加快 B.下潜深度变浅
    C.下潜流量增大 D.下潜方向偏南
    [解析] 第3题,根据材料信息“下潜寒流是指海洋表层的冷水在外力作用下向海洋底部垂直流动”,可知日本海的下潜寒流形成在冬季,受西北季风的影响,表层海水垂直下潜,主要分布在冬季风吹过的④,D正确,A、B、C错误。故选D。第4题,下潜寒流是指海洋表层的冷水在外力作用下向海洋底部垂直流动,气温升高,南北温差变小,气压差变小,会导致西北季风减弱,导致日本海下潜寒流下潜的速度减慢,A错误;下潜深度变浅,B正确;下潜流量减小,C错误;下潜方向偏北,D错误。故选B。时间
    海—气相互作用
    正常年份
    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海水温度_较低__,大气较稳定,气流下沉,干燥少雨;西部海水温度较高,气流_上升__,湿润多雨
    厄尔尼诺年份
    赤道附近太平洋地区东、西部海面的温度差异_减小__。赤道附近的太平洋_东部__下沉气流减弱或消失,甚至出现上升气流,降雨_增多__,引发洪涝灾害。同时,赤道附近太平洋_西部__,_上升__气流减弱或消失,干燥少雨,带来旱灾或森林大火
    项目
    厄尔尼诺现象
    拉尼娜现象
    图示
    影响
    洋流
    温暖海水从赤道向南流动,迫使秘鲁寒流向西流动;赤道逆流增强
    当太平洋东部的秘鲁寒流过于强盛时,冷水沿赤道附近海域向西扩散到更远;赤道逆流减弱
    太平洋水温
    太平洋西部水温降低,东部水温增高
    太平洋西部水温增高,东部水温降低
    天气气候
    太平洋西岸的澳大利亚以及印度、非洲等地出现严重旱灾,东岸荒漠地带暴雨成灾
    赤道中、东太平洋海域,海面气压偏高,云量减少;在赤道西太平洋海域,海面气压偏低,对流活动加强,云量增多,降水偏多
    生物
    太平洋东岸海区水温升高,营养物质减少,浮游生物和鱼类、鸟类死亡

    关联性
    拉尼娜现象一般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