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版(2024)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4)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将所学的作文技巧运用到写作中中去。
2.学会欣赏他人作文的长处,修改自己的作文。
3.感受家乡这些独具魅力的风俗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
【教学过程】
一、例文赏析
1.范文赏析
元宵闹花灯
我最喜欢的就是元宵节闹花灯。
元宵节的晚上,大街上,公园里,处处挂满了色彩缤纷、图案各异的花灯,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我特别奇怪,为什么元宵夜一定要闹花灯呢?妈妈告诉我,在很久以前,一只神鸟降落人间被人们误杀。天帝知道后震怒,下令正月十五火烧人间。人们想出个法子: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每户人家在门前挂起红灯。从而骗过了天帝,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和财产。从此,元宵节闹花灯便成为一个风俗一直传到了今天。
花灯真多啊!琳琅满目的花灯使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那漂亮的兔灯,粉红色的身子,长长的耳朵,圆圆的小脸上挂着一副甜美的笑容,摆动的手臂,好像在跟大家说:“祝你们元宵节快乐!”那桃灯,粉红的底色,桃尖儿上涂点红色,桃底有翠绿的大叶子,真是既漂亮又简单。还有那红艳艳的“五角星”、会动的“小鸡”……
灯多,看花灯的人也多。马路上人山人海,整条马路都变成了“人行道”,一眼望去看不见人流的末尾。人们边赏花灯边猜灯谜,兴致盎然。你看,这盏灯上写着“一双长耳朵,眼睛红又红,不吃肉和鱼,吃菜和萝卜”打一动物。谜底是“兔子”!你猜对了吗?
夜渐渐深了,但观灯的人还是络绎不绝,各种彩色的灯像天上的繁星一样,大放光彩。真是“一夜花灯醉,只缘春意浓”。
2.教师点评:这篇习作介绍了“元宵节闹花灯”这一风俗,运用生动的语言,渲染出一片热闹的场景,把闹花灯灯多、人多得热闹场面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结尾处“一夜花灯醉,只缘春意浓”,十分富有诗意。
二、完成习作,学会修改
1.和同桌交换作文,学生根据“评分标准”相互批改。
2.出示评价标准。
3.评改范例。指名学生说一说有什么需要修改的?
预设:这一段描写赛龙舟的场面,过程只有“那些龙舟你追我赶,争先恐后,谁也不肯让谁”,缺少具体生动的描写。
4.出示评改后的段落,说说为什么这样修改。
预设:红字部分从面到点描写了赛龙舟的场面,描写了声音、动作,既描写了龙舟队员,也描写了观众的反应,生动、立体而详细。
5.方法小结。
【教学反思】
指导作文,要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构思与众不同的题目,告诉学生一篇好的文章,题目也是至关重要的,为学生今后习作定题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
在美文欣赏环节,教师朗读范文,让学生结合本次习作的要求掌握写作方法,并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点评,让学生明晰一篇好的文章要从哪几个方面来完成,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写在写作过程中运用写作方法,使学生在每次习作中都有所收获。
在集体修改这一环节,让学生交换各自的文章,可以取长补短,学习他人时如何写作的,碰撞出思维的火花。继而出示评价标准,让学生学会诊断,学会修改。让学生在互评互改的过程中,体会到自己既是学生又是老师的双重角色,提高作文评改效果,从而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习作:家乡的风俗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目标,课前解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课时,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第一课时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目标确定的依据,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学习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4)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第二课时教案设计,共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