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习作:家乡的风俗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习作:家乡的风俗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目标,课前解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课时,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化自信:感受祖国民族文化习俗的魅力,尊重并热爱家乡的民风民俗。
语言应用:创设交际情境,充分调动学生交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间的团结协作的能力。联系生活实际和调查访问,感受和吸收习俗文化的智慧和营养。
思维能力:借鉴本单元描写风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的方法。
审美创造:通过阅读习作例文和学生交换习作,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作文的长处,将所学的作文技巧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同时让学生修改、完善自己的作文,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课前解析】
本次习作话题“家乡的风俗”,要求学生介绍家乡的一种风俗或者是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习作话题不仅与单元的主题紧密结合,而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
教材第一部分,首先点明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风俗,并配以三幅插图,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唤起他们对风俗的真实体验,拓展习作思路。教材第二部分,提出了本次习作的内容和要求。提示既可以介绍一种风俗,也可以是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并从如何搜集资料、写什么、怎么写等方面进行了相应指导。教材第三部分,对习作后的评改和展示提出具体建议,把全班的习作成果集中成为“家乡风俗作品集”,为学生创设了分享、展示习作的平台,提升学生习作的成就感。
本单元的课文详略安排得当,中心突出,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范例。同时,在三年级下册的教材中也曾经安排了“走进传统文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此基础上,再来进行家乡风俗的习作,不仅降低了习作难度,更体现了教材内容编排的有序性和连贯性。
【教学目标】
能介绍一种风俗或自己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能根据表达的需要,抓住重点来写。
【教学重难点】
1.借鉴本单元描写风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的方法。
2.能通过习作表达自己对家乡的自豪、赞美之情,感受家乡这些独具魅力的风俗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者问问长辈,深入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家乡风俗习惯。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家乡的风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能够恰当审题,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习作。
3.学习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的写作方法,做到详略得当。
4.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写出自己对家乡风俗的独特感受。
【教学过程】
图片欣赏,导入新课
1、说一说这是哪个节日?展现了什么风俗?
2、指名说节日和相关习俗。
3.板书课题。(板书:家乡的风俗)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风俗习惯,对本次习作充满热情,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
二、确定思路,回顾写法
1.审题指导。
2.明确习作内容。如果介绍一种风俗本次作文体裁便是说明文,若介绍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则是一篇记叙文。
(一)介绍一种风俗
指名说,要想介绍一种风俗,内容上要写什么?重点是什么?
预设:重点介绍风俗的一方面,写出风俗的特点。
(1)说一说,你的家乡有哪些风俗习惯?
(2)(出示7)想一想: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一种风俗呢?
①闹花灯指名学生回答。
预设1:花灯的样子
预设2:可以写花灯的种类
预设3:我们可以介绍人们的表现。
预设4:还可以介绍花灯相关的传说。
……
②拜年指名学生回答。
预设1:可以介绍人们拜年时的动作、神态,说了哪些话。
预设2:可以介绍拜年时长辈的表现。
预设3:可以介绍拜年时人们的心情。
……
③包饺子学生交流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写?
预设1:可以写包饺子的习俗。
预设2:可以介绍包饺子的过程,怎么擀皮,怎么做馅儿,怎么具体包饺子的。
预设3:也可以写煮饺子、吃饺子的情景。
(3)你想重点介绍哪一方面?怎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呢?学生自由发言。
3.回顾单元课文的一些写作手法。以《老北京的春节》为例,我们来看看作者是如何具体描写元宵节闹花灯的习俗的。
课件出示:
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
(1)指名学生说。
预设:这段话通过具体描写灯的种类和样子,表现了元宵节闹花灯的热闹景象。
(2)仿照课文,请你用自己的话具体写一写闹花灯这一习俗。
(3)学生展示写话。
4.《老北京的春节》一文还重点写了除夕的情景,它是怎么写的?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指名回答。
(2)教师归纳总结:这段话围绕“除夕真热闹”展开叙述,通过写做年饭、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放鞭炮、吃团圆饭、祭祖、守岁这些人们的活动,表现了除夕的热闹景象。
(3)写一写。通过重点描写人们的活动,你来具体写一写人们是如何守岁的吧。
(4)展示范例。
5.关于家乡的风俗,你了解到它的哪些资料?
6.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在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明确自己要写的内容。
7.怎样把这些故事写进我们的作文里呢?
8.关于这篇习作,你还有什么好的想法?
预设1:习作开头,我想通过歌谣引出要介绍的风俗。
预设2:描写时,我要加入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让我的作文更生动。
预设3:我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这样习作才能表达得清楚、有条理。
(二)写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师过渡:如果是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重点要写什么?
预设:重点描写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身的感受。
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经历过的风俗活动。学生自由发言。
出示范例。
过渡:将自己的活动融入到介绍的风俗中去,就是一次参加风俗活动的经历。
以闹花灯为例,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我们要重点描写什么?
预设:写自己参加的风俗经历时,要重点描写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己的感受。
展示范例。
三、根据提示,自拟提纲
1.引导学生根据提示编写习作提纲。
2.范例学习
学生自由编写提纲。
写好后和同桌交换互提意见,修改提纲。
拟定作文提纲。
(设计意图:写好作文,首先要选取合适的素材,然后要有清晰的思路。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行文思路,这其实就是训练学生拟题纲、梳理文章脉络的能力。)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第一课时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目标确定的依据,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学习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4)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4)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第二课时教案设计,共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