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新教材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四章水的运动课时20海水的性质湘教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doc/images/p_f_2_p/16698403/4/1_17392932243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适用于新教材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四章水的运动课时20海水的性质湘教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doc/images/p_f_2_p/16698403/4/2_17392932243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适用于新教材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四章水的运动课时20海水的性质湘教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doc/images/p_f_2_p/16698403/4/3_17392932243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适用于新教材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四章水的运动课时20海水的性质湘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四章水的运动课时20海水的性质湘教版,共1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海水的温度,海水的盐度,海水的密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海水的温度
1.热量来源:主要来自太阳辐射。
2.分布规律
3.对人类的影响
(1)有利影响
①调节大气温度:海水的温度变化比大气慢;②海水温差能发电。
(2)负面影响:飓风发生频率上升、生物多样性减少。
思考 海水温度最高值并不出现在赤道附近,请说明原因。
答案 由于北半球陆地面积较大,陆地对海洋表层水温影响较大。在吸收热量相同的情况下,陆地温度要比海洋温度高得多,同时陆地上方大气吸收的热量也比海洋上方大气吸收的热量多,这些热量传递给同纬度的海域,导致世界上水温最高的海域不在赤道附近,而在北纬10°附近。
特别提醒 海水温度的时间变化
(1)日变化:午后(14~16时)水温最高,日出前后(4~8时)水温最低。
(2)季节变化:夏季的水温较高,冬季的水温较低。
(3)年变化:海水的比热容大于陆地,海水温度变化慢于陆地,因此最热月和最冷月出现时间晚于陆地约一个月。即北半球大陆气温的最低值和最高值出现在1月和7月,而近海表层水温的最低值和最高值分别出现在2月和8月;南半球相反,2月水温最高,8月水温最低。
二、海水的盐度
1.概念:指溶解于海水中的盐类物质与海水质量的比值。世界海洋的平均盐度约为35‰。
2.分布规律
(1)水平方向:赤道附近盐度稍低;副热带海区盐度较高;高纬度海区盐度偏低。
(2)垂直方向:浅表层盐度比较均匀;盐跃层盐度会发生显著变化;到一定深度,盐度又近似均匀分布。
3.影响因素:蒸发量和降水量的对比、洋流、河流等淡水注入。
4.对人类的影响:影响渔业生产;影响生态结构。
三、海水的密度
1.概念:指单位体积海水的质量。
2.影响因素
3.分布规律
1.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
(1)纬度:不同纬度得到的太阳辐射不同,则温度不同。全球海水温度分布规律:由低纬度海区向高纬度海区递减。
(2)洋流:同纬度海区,暖流流经海水温度较高,寒流流经海水温度较低。
(3)季节:一般情况下,夏季海水温度高,冬季海水温度低。
(4)深度:表层海水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递减,1 000米以内变化较明显,1 000~2 000米变化较小,2 000米以下常年保持低温状态。
2.海水盐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3.海水盐度分布规律及原因总结
4.盐场选址的自然条件
(1)地形:地形平坦开阔,或位于山地的背风坡(雨天少),有利于盐田布局和海盐晒制。
(2)海滩:泥质海滩,有利于提高盐产量。
(3)气候:晴天多,降水少,蒸发旺盛,平均风速大,有利于海盐晒制。
(4)海水盐度:附近无大河注入,海水盐度较高,有利于提高盐产量。
(2022·山东地理)亚得里亚海是地中海的一个海湾(下图),其洋流是地中海洋流系统的一部分。洋流在海湾内的运动促进了海水更新。据此完成1~3题。
1.图示甲、乙、丙、丁四处表层海水盐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
A.甲乙丁丙 B.甲丁乙丙
C.丙乙丁甲 D.丙丁乙甲
2.亚得里亚海东岸表层洋流( )
A.为寒流,且丙处流速大于丁处
B.为寒流,且丁处流速大于丙处
C.为暖流,且丙处流速大于丁处
D.为暖流,且丁处流速大于丙处
3.图示M海域多数岛屿的类型为( )
A.大陆岛 B.珊瑚岛
C.冲积岛 D.火山岛
[关键信息点拨]
答案 1.D 2.C 3.A
解析 第1题,亚得里亚海比较封闭,且有不少河流注入,所以其盐度整体比地中海低。亚得里亚海南部濒临地中海,受副热带高压带影响时间比北部长,气温高、降水少,则海水蒸发强,盐度南部高、北部低,且丙地无河流注入,所以丙地海水盐度最高;甲地位于亚得里亚海最北端,受西风带影响时间长,降水量较多,气温低,蒸发弱,且有多条河流注入,海水盐度最低;乙与丁纬度相同,但乙地位于河口处,有淡水注入,海水盐度比丁要低,故四地表层海水盐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丙丁乙甲,选D。第2题,亚得里亚海的洋流是地中海洋流系统的一部分,意味着亚得里亚海的洋流与地中海的洋流是一体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中海表层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沿岸边流动,则从地中海进入亚得里亚海的表层洋流必然是沿东侧海岸自南向北流动,经丙→丁→甲→乙后,从西侧流入地中海,即亚得里亚海的洋流也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地中海的海水流入亚得里亚海时,经过了狭窄的海峡,由于狭管效应的影响,丙地洋流速度较快,之后海域宽阔,到丁地时岛屿又增多,阻碍了海水流动,流速减慢。因表层海水来自较低纬度的地中海,海水温度较高,是暖流性质;加上亚得里亚海整体纬度不高,没有高纬度的南下冷水,海水温度一直较高,故是暖流,选C。第3题,M海域岛屿众多,但纬度偏高,远离热带、亚热带海域,不适宜珊瑚生存,排除B。海域东侧众多的岛屿附近很少有河流注入,而有较多河流注入的海域却很少有岛屿,说明岛屿并不是泥沙淤积形成的,排除C。火山活动多形成圆形火山锥,火山岛形态也应该是圆形,图中岛屿形态不一,差异极大,且面积也很大,排除D。图中信息显示,该地岛屿多靠近陆地,形态各异,是大陆边缘被海水淹没形成的,这些出露海面的岛屿就是大陆的一部分,选A。
考向1 通过“海水的温度”考查“区域认知”
据地理工作者考察,在某海域中部海面以下20~30米处,存在一个明显的温跃层(垂直方向水温出现突变的水层),抑制了海水的上下对流,在海底洼地的下层海水表现为相对低温。读图,完成1~3题。
1.一年中,该海域上下层盐度差最小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该海域温跃层表现最明显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3.判断该海域是以下哪个海域( )
A.黄海 B.巴伦支海
C.阿拉伯海 D.南海
答案 1.D 2.B 3.A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该海域下层盐度高于上层盐度,二者盐度差最小的季节在冬季,D正确。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海域上下层海水温度差异最大是在夏季,下层海水表现为相对低温,结合材料中温跃层的概念,此季节温跃层(垂直方向水温出现突变的水层)表现最明显,B正确。第3题,从该海域冬季最低水温约为7 ℃来判断,该海域是黄海,巴伦支海纬度较高,冬季水温在0 ℃以下,阿拉伯海和南海纬度较低,冬季水温较高。A正确。
考向2 通过“海水的盐度和密度”考查“综合思维”
(2023·河南三门峡模拟)黑海是一个辽阔幽深的内陆海,表层海水盐度、密度与底层海水差异较大,海水交换少,且表层海水平均盐度高于亚速海、低于地中海。下图为“黑海及其周边区域图”。读图,完成4~5题。
4.与黑海表层海水相比,底层海水( )
A.盐度和密度均较高
B.盐度和密度均较低
C.盐度较高、密度较低
D.盐度较低、密度较高
5.若一艘装满粮食的货轮由图中甲城市开往罗马,其间货轮吃水深度大致变化是( )
A.越来越深
B.先变深后变浅
C.越来越浅
D.先变浅后变深
答案 4.A 5.C
解析 第4题,黑海周围有多条大河汇入,表层海水盐度较低;因盐度较低,表层海水密度较小。根据材料可知,黑海表层海水与底层海水交换少,说明底层海水淡水稀释少,盐度增高,同一海域,因盐度增高,海水密度也增高。故与黑海表层海水相比,底层海水盐度和密度均较高,故选A。第5题,货轮吃水深度受海水密度影响较大。海水密度越大,吃水越浅。罗马位于地中海沿岸。根据材料“黑海表层海水平均盐度高于亚速海、低于地中海”可知,地中海海水密度>黑海>亚速海。故一艘装满粮食的货轮由图中甲城市开往罗马,其间货轮吃水深度大致变化是越来越浅,故选C。
图形判读6 等盐度线图的判读
1.利用“高低”弯曲规律判读影响盐度的因素
等盐度线受径流、洋流等影响发生弯曲,其弯曲方向符合“盐度低的向盐度高的方向弯曲(凸出),盐度高的向盐度低的方向弯曲(凸出)”。
(1)河流径流:入海径流使等盐度线发生弯曲,盐度较低的入海口处等盐度线向盐度较高的大洋弯曲(凸出),径流量大的季节或地区等盐度线弯曲更明显。如长江口的盐度变化应是:冬季(枯水期)等盐度线向河口收缩,比同海域盐度变大;夏季(丰水期)等盐度线向外海扩大,比同海域盐度变小。
(2)寒流、暖流:寒流流经海区盐度低,暖流流经海区盐度高;寒、暖流影响下的等盐度线弯曲方向在以副热带为界的南北两侧是不同的。
2.判读密度流的流向
对密度流而言,表层海水是由盐度低的海区流向盐度高的海区,底层海水是由盐度高的海区流向盐度低的海区。
(2023·重庆模拟)下图为“南海1、4、7、10月海洋表层盐度(‰)多年平均分布图”。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甲海域表层盐度年变化小的主要原因是( )
A.河流的注入量年变化小
B.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均匀
C.海湾地区海区相对封闭
D.云量多,全年蒸发量较小
2.影响图中乙海域全年等盐度线弯曲方向基本一致的因素是( )
A.海陆分布 B.陆地径流
C.盛行风向 D.洋流
3.图中10月盐度分布图中,丙点的盐度值可能是( )
A.31.5‰B.31.8‰
C.32‰D.32.3‰
答案 1.C 2.D 3.B
解析 第1题,据图可知,甲海域位于泰国湾,其表层盐度年变化小的主要原因是海湾地区海区相对封闭,与外海海水交换少,C正确;泰国湾沿岸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河流注入量年变化大,A、B错误;地处热带海域,蒸发量大,D错误。第2题,据图可知,图中乙海域全年等盐度线均凸向低值方向,说明其盐度高于同纬度地区,结合洋流分布可知,该处为日本暖流(同一纬度,暖流流经地区盐度高),所以其弯曲方向基本一致的影响因素是洋流,D正确。第3题,图中丙点位于河口处,有河流的稀释作用,故其盐度应当较低,根据等盐度线分布可知其盐度值应当介于31.5‰~32‰之间,故选B。
4.盐场的形成需要有利的地形和天气条件,布袋盐场是我国著名的盐场。图甲为“台湾海峡及其附近海区冬季表层海水盐度分布图”,图乙为“台湾海峡及其附近海区夏季表层海水盐度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18分)
(1)说明台湾海峡冬、夏季表层海水盐度分布特征的异同点,并分析造成冬、夏季台湾海峡表层海水盐度差异的原因。(8分)
(2)与同纬度的太平洋相比,指出台湾海峡海水盐度的特点,并分析原因。(4分)
(3)分析布袋盐场形成的有利条件。(6分)
答案 (1)相同点: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不同点:冬季盐度较低,南北盐度差异更大。夏季盐度较高,等盐度线稀疏,南北盐度差异较小。
原因:冬季气温低,海水蒸发量小,盐度低;夏季气温高,海水蒸发量大,盐度高。冬季受冷空气和寒流影响大,沿岸海水降温幅度大,降低了沿岸海水的盐度;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南北温差小。
(2)盐度低。有大量河水注入,降低了盐度。
(3)降水较少,晴天较多;海水盐度较高;地形平坦开阔,利于晒盐。
解析 (1)冬、夏季表层海水盐度分布特征应从整体数值大小、数值空间变化趋势和梯度等方面观察描述。冬、夏季表层海水盐度差异的原因应从蒸发量大小、温度变化梯度等方面进行分析。(2)图中显示,台湾岛以西的台湾海峡冬季和夏季盐度均较低,而台湾岛以东的太平洋盐度较高。原因主要从河水注入量进行分析,台湾岛西侧的台湾海峡,两岸有较多的河水注入,稀释海水,导致盐度较低。(3)布袋盐场形成的有利条件主要从天气、海水盐度、地形等方面作答。
课时精练
绿潮是世界许多沿海国家近海发生的一种海洋生态灾害。自2007年至2018年,浒苔爆发形成的绿潮在黄海连年爆发。研究发现,浒苔生长最适宜温度为15~25 ℃,其生长消亡与盐度、营养盐、水温等因素有关。下图示意某年5~8月黄海南部海域表层海水盐度与营养盐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该年度5月出现大量浒苔,7月最多,8月大量减少,主要影响因素是海水的( )
A.盐度 B.密度
C.温度 D.营养盐
2.浒苔爆发的源地是苏北浅滩,集结地却位于山东半岛沿海,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大气环流 D.洋流
答案 1.C 2.C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该年度5~8月黄海海域表层海水的盐度变化很小,排除A;7~8月表层海水的密度差别不大,排除B;黄海海域的营养盐在5月份含量最多,但是浒苔数量7月份最多,排除D。浒苔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25 ℃,5月份黄海海域表层海水均温约15 ℃,黄海南部海域开始出现浒苔,6~7月表层海水平均温度上升,黄海海域浒苔数量增多;8月份表层海水温度最高,超过适宜浒苔生长的温度范围,浒苔数量开始减少。故海水温度是影响其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C正确。第2题,浒苔在苏北浅滩发育,并在东南风作用下逐渐向北漂,从而使山东半岛沿海成为最有利于浒苔集结的水域,C正确。
下图示意大洋表层海水盐度和水量平衡(降水量减去蒸发量的差值)随纬度的变化。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南半球大洋表层海水盐度与水量平衡的关系是( )
A.负相关 B.先负相关,后正相关
C.正相关 D.先正相关,后负相关
4.影响图中A纬度表层海水盐度低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量 B.蒸发量
C.河川径流 D.洋流性质
答案 3.A 4.C
解析 第3题,读图可知,在南半球海水表层盐度升高时,水量平衡降低,海水表层盐度下降时,水量平衡上升,两者呈负相关关系,故选A。第4题,图中A纬度位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陆地面积较大,河川径流量较大,河川径流流入海洋,稀释了该纬度海区的海水盐度,而同纬度的南半球地区几乎没有陆地分布,河川径流很少,C正确。
(2023·山东济宁期中)夏季,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表层海水性质差异明显。下图为“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分布图”。据此完成5~6题。
5.夏季,与长江口Ⅱ海区相比较,Ⅰ海区表层海水( )
A.水温高,盐度高 B.水温低,盐度低
C.水温高,盐度低 D.水温低,盐度高
6.夏季长江口Ⅱ海区浮游植物密度大于Ⅰ海区,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水温 B.盐度
C.密度 D.透光度
答案 5.C 6.D
解析 第5题,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夏季同纬度陆地温度高于海洋,Ⅰ海区与Ⅱ海区相比,受长江淡水影响明显,水温较高,盐度较低,C正确。第6题,夏季长江径流量大,含沙量大,造成Ⅰ海区海水透明度低,不利于海区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浮游植物生长量低;Ⅱ海区海水透明度高,有利于浮游植物的生长,密度较大,D正确;根据上题分析可知,Ⅰ海区表层海水夏季温度更高,更有利于浮游植物生长,A错误;盐度、密度不是两海区浮游植物密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B、C错误。
渤海的海水盐度为28‰~31‰,海水在结冰过程中会析出盐分,所以海冰的含盐量接近淡水。海冰外缘线是指由基准点向外有海冰分布的最远边界。下图为“某年1月15日渤海湾海冰预警示意图”。据此完成7~9题。
7.与世界大洋平均盐度值相比,渤海海水盐度值较低,主要原因是( )
①纬度高,蒸发旺盛 ②海水的流通性弱 ③多年平均降水量少 ④多条河流注入稀释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③④
8.与图示其他海湾相比,辽东湾海冰外缘线与基准点间的距离最远,最主要原因是( )
A.海水深度浅 B.纬度高,气温低
C.径流注入少 D.人类活动影响大
9.海冰适度处理可作为淡水资源,目前渤海海冰开发的有利条件是( )
A.海冰资源丰富,可开采时间长
B.开采技术成熟,开采成本低
C.国家政策支持,资金投入量大
D.淡水资源缺乏,市场需求大
答案 7.C 8.B 9.D
解析 第7题,由图可知,渤海周围地区有多条淡水河流注入,对海水具有稀释作用,且渤海为内海,海水的流动性较弱,使得该海域海水的盐度低于世界大洋平均盐度,②④正确;纬度高,温度低,蒸发弱,①错误;温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较多,③错误,故选C。第8题,由材料可知,海冰外缘线是指由基准点向外有海冰分布的最远边界,图中辽东湾地区海冰外缘线与基准点相比,偏离程度更大,是由于辽东湾与渤海湾、莱州湾相比,纬度高,冬季气温低,海水易结冰,B正确;海水深度、注入的地表径流以及人类活动没有明显的差异。第9题,从图中可以看到渤海纬度较低,受全球变暖的影响,目前渤海海岸地带冬季结冰期短、冰层薄,海冰资源数量有限,A错误;目前海冰开采技术不成熟,开采海冰资源难度大且成本高,B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提到政策支持,C错误;环渤海地区淡水资源缺乏,但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故选D。
10.(2023·辽宁省鞍山市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海水温差发电是指利用表层海水与深层海水的温度差来进行发电,海水温差越大,发电效率越高。图a为太平洋沿某条经线表层海水年平均温度随纬度分布图,图b为该经线上甲、乙、丙三处海域水温随深度的变化图,图c为海水温差电站工作原理示意图。
(1)描述太平洋海水温度垂直变化特点并说明原因。(8分)
(2)根据海水温差发电原理,指出甲、乙、丙三处海域最适宜海水温差发电的地点,并说明理由。(4分)
(3)你是否赞同我国大力发展海水温差发电产业?请说明理由。(6分)
答案 (1)垂直变化特点:随深度增加,水温降低;水深1 000米以下(或一定深度下),水温变化小。
原因:太阳辐射是海水主要热源,随深度增加获得的太阳辐射减少,1 000米以下几乎不受太阳辐射影响。
(2)甲处。甲处表层海水温度高,与深层海水的温差大,发电效率高。
(3)赞同:我国海域面积广,海水温差能蕴藏量大,适合大规模开发;我国能源需求量大,供需缺口大,市场广阔;海水温差能清洁、无污染、可再生,可以优化我国能源结构,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可以缓解我国能源紧张状况,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后期运转费用低,经济收益大;促进相关技术研发创新,增强该行业的国际影响力。
(或)不赞同:海上风浪大,海水腐蚀性强,对原材料、设备要求高,投资大;水下环境复杂,施工技术难度大,安全性差;海上发电,运营管理难度大;海水温差能密度小,能源转换效率低;海上发电厂建设占用海洋空间,发电产生噪声,影响鱼类栖息、觅食,破坏海洋生态环境;氨泄漏可能会带来海洋污染。分布规律
示意图
水平方向
一般随着纬度的增加而降低;同一海区表层海水夏季温度较高,冬季温度较低;同一纬度,暖流经过海区水温高,寒流经过海区水温低
垂直方向
自表层向深层大体上呈不均匀递减的趋势。
①表层区:水温基本上趋向于均匀分布;
②温跃层:水温随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
③深水区:水温受外界的影响较小,变化缓慢,温度偏低
方向
分布规律
水平方向
大洋表层海水密度由赤道附近向两极逐渐增大
同纬度海域的海水密度大致相同
垂直方向
低纬度海区
表层海水密度相对较低,一定深度内海水密度基本均匀,往下(一般至1 000米深)随着深度的增加,海水密度迅速增大;到一定深度之下,海水密度基本不变
高纬度海区
海水密度在垂向上的变化很小
特殊情况
某海水层中出现海水密度随深度增大而减小的情况,称为“海中断崖”
因素
原因
影响
降水量与蒸发量
降水稀释盐分,使海水盐度降低,蒸发使海水浓缩,盐度升高
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时,盐度较低;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时,盐度较高
入海径流
入海径流能稀释海水
有淡水注入的海区,盐度偏低;入海径流少,则盐度相对较高;大洋边缘盐度往往比中心低
洋流
暖流增大海水的溶解度且海水蒸发加强,使得盐度升高;寒流降低海水的溶解度且海水蒸发减弱,使得盐度降低
同纬度地带,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低;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高
汇入海水
主要影响内外海水的交换能力和交换量
较封闭的海区,外部高盐度海水注入,盐度高;外部低盐度海水注入,盐度则低
海冰融冻
融冰过程中释放淡水,稀释海水,盐度降低;反之,结冰过程中盐度升高
融冰海区盐度降低;结冰海区盐度升高
规律
图示
原因
南北方向变化
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域向赤道和两极递减
副热带海域盐度最高:炎热少雨,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赤道附近盐度较低:温度高,蒸发强烈,但降水丰沛,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从副热带海域向极地海域盐度渐低:海水温度渐低
北纬60°附近比南纬60°附近盐度低:北纬60°附近陆地面积广大,有较多的陆地淡水注入海洋,对该海域海水起到了稀释作用
东西方
向变化
暖流流经的海区盐度偏高,寒流流经的海区盐度偏低
同一纬度,暖流流经的海区海水温度较高,蒸发较强,寒流流经的海区海水温度较低,蒸发较弱
特殊
分布
盐度最高的海区是红海
①位于副热带海区,降水少,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②沿岸多沙漠,几乎没有淡水汇入;
③海域较封闭,与大洋海水交换少
盐度最低的海区是波罗的海
①降水较多,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量小,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②沿岸河流众多,有大量淡水汇入;
③海域狭小且相对封闭,与大洋海水交换慢
亚得里亚海洋流是地中海洋流系统的一部分,其洋流流向与地中海内洋流流向保持一致;
结合图中的海陆轮廓可知,亚得里亚海位于地中海北侧,与地中海内逆时针方向的洋流相连,亚得里亚海内的洋流流向应是东侧流入、西侧流出。
洋流在海湾内的运动促进了海水更新,说明亚得里亚海与地中海之间有海水交换,海水有进有出。
根据图中经纬网,可确定图示区域位于北温带,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南
端纬度较低,受副热带高压带影响时间较长,降水较少,北端受西风带影响时间较长,降水较多。
M海域岛屿形态不一,差异极大,且面积也很大,可知不是火山岛和珊瑚岛;附近没有河流,不是冲积岛;岛屿离大陆较近,可推测是大陆边缘被海水淹没形成的。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四章水的运动真题专练湘教版,共5页。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四章水的运动课时24海_气相互作用湘教版,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平衡,厄尔尼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四章水的运动课时23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湘教版,共1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相互联系的陆地水体,河流的补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