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春新教材高中语文第2单元第6课五石之瓠课前预习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2024春新教材高中语文第2单元第6课五石之瓠课前预习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1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6.2 *五石之瓠导学案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6.2 *五石之瓠导学案及答案,共3页。
    1.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等相关的文言基础知识,理解文章大意。
    2.体会庄子借助寓言曲达旨意的写作手法。了解这则小故事的寓意。
    3.领略庄子寓言故事中蕴含的思辨性,恰当地评价庄子的说理散文及其思想。
    对接高考
    1.本课中的“举”“固”“过”等文言实词在高考文言文阅读题中经常出现。这合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要求。
    2.近年来,高考出现了对先秦诸子散文的考查。这合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能力要求。
    1.走近作者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特丰富,结构变化多端,文字汪洋恣肆,意象雄浑,情致旷达,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给人以超凡脱俗、崇高美妙的感受,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
    2.熟悉作品
    《庄子》现存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章是庄子所写,外篇、杂篇可能掺杂着他的门人和后来道家的作品。一说内、外、杂诸篇都反映了庄子的思想。“内篇”最集中表现庄子思想的是《逍遥游》《齐物论》《大宗师》等。
    《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庄子的文章,想象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庄子》中的名句
    (1)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谓之朝三。何谓朝三?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齐物论》)
    注:芧(xù):橡子。天钧:自然的均衡之道。
    译:(辩者们)损耗心神去求一致,而不知道万物本来就是相同的,这就是所谓的“朝三”。什么叫做朝三呢?有个养猴子的人分橡子给猕猴,说:“早上三升,晚上四升。”所有的猴子听了都很愤怒。他又说:“那么早上四升而晚上三升吧。”所有的猴子都高兴了。名与实都没有亏损而猕猴喜怒却因而不同,也是顺应猴子的心理作用罢了。所以,圣人调和是非之争而保持自然均衡,这就叫做物我两行(各得其所)。
    析:庄子用朝三暮四的猴子来比喻执迷于分辨事物差异的人。作者认为通达的人不会为是非彼此纠缠,也不会耗损精力寻求一致,他们顺乎自然,物我各得其所。
    (2)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齐物论》)
    译:从前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翩翩飞舞的一只蝴蝶,自我感觉快意极了,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了。忽然醒了,自己分明是僵直卧在床上的庄周。不知道是庄周做梦化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中化为庄周呢?庄周与蝴蝶,必定是有分别的。这种物我的转变就叫作“物化”。
    析:庄子是庄子,蝴蝶是蝴蝶,但在梦中庄子可以是蝴蝶,蝴蝶也可以是庄子,物与我的界限被打破了。庄子在梦中实现了万物与我的合一,在梦中悟出了万物齐一的道理,抵达了逍遥之境。
    (3)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大宗师》)
    译:泉水干了,鱼儿一同困在陆地上,相互用湿气吸嘘,相互用口沫湿润,不如在江湖里彼此相忘。
    析:作者用干涸之泉的游鱼喻濒死之人,认为与其在死亡降临之时,苦苦挣扎,不如忘记生时的快乐,坦然赴死。
    出自《庄子》的成语
    越俎代庖 目无全牛 游刃有余 踌躇满志
    安时处顺 薪尽火传 相濡以沫 望洋兴叹
    运斤成风 舐痔得车 朝三暮四 贻笑大方
    呆若木鸡
    3.了解背景
    庄子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战乱的时代,彼时周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奴隶制度瓦解,封建制度正在形成。庄子就生活在封建社会初步形成时期。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社会的变动带来了人们思想的变动和活跃,各种思想派别应运而生。经济的发展又给文人学士提供了物质保证,社会变革则为他们提供了社会实践论题。大批文人墨客议论社会局面,阐述政治理想,畅谈人生追求。惠子“五石之瓠”和庄子“不龟手之药”的辩论就是这一时代背景下的一个真实写照。
    4.读准字音
    五石之瓠(hù) 瓠落(huò) 呺然(xiā)
    掊(pǒu) 不龟手(jūn) 洴澼(píng pì)
    (kuàng) 鬻(yù)
    5.掌握通假
    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龟,同“皲”,皮肤冻裂)
    世世以洴澼为事(,同“纩”,丝绵絮)
    6.一词多义
    举eq \b\lc\{\rc\ (\a\vs4\al\c1(①其坚不能自举也动词,拿起,举起,②举世无双形容词,全,③西举巴蜀动词,攻取))
    过eq \b\lc\{\rc\ (\a\vs4\al\c1(①不过数金动词,超过,②过故人庄动词,拜访,③雷霆乍惊,宫车过也动词,经过,④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蚀焉过错,⑤过也,人皆见之犯过错))
    或eq \b\lc\{\rc\ (\a\vs4\al\c1(①或以封无定代词,这里指有的人,②而或长烟一空副词,有时,③冀君实或见恕也副词,或许))
    固eq \b\lc\{\rc\ (\a\vs4\al\c1(①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副词,实在,确实,②必固其根本动词,稳固,③固不如也副词,本来,④独夫之心,日益骄固形容词,顽固))
    7.词类活用
    (1)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形容词作名词,大的东西)
    (2)我树之成而实五石(名词作动词,种植)
    (3)吴王使之将(名词作动词,统率部队)
    8.特殊句式
    (1)则所用之异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2)请买其方百金(倒装句。状语后置,即“请(以)百金买其方”)
    (3)以说吴王(省略句。即“以之说吴王”)

    相关学案

    高中7 兼爱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7 兼爱导学案,共2页。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