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古诗文朗读节奏注意事项
展开1. 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例⒈故人具鸡黍。解析:按"二一二"的节奏形式可以划分为:故人╱具╱鸡黍,也可按"二三"的节奏形式划分为:故人╱具鸡黍。例⒉谁家新燕啄春泥。解析:按"二二三"的节奏形式可以划分为:谁家╱新燕╱啄春泥。也可以按"二二一二"的节奏形式,划分为:谁家╱新燕╱啄╱春泥。2. 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词,朗读时须读断例⒈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解析:"于是"是两个单音词,不得连读,这句话的节奏应该划分为: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而不能误读为: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例⒉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解析:"妻子"是两个单音词,朗读时它们之间应有停顿,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要误读为: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3. 句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例⒈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解析:"若夫"是句首语气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例⒉盖大苏泛赤壁云。解析:"盖"是句首语气词,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盖╱大苏╱泛赤壁云。4.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词,朗读时须读断例⒈虞山王毅叔远甫刻。解析:"虞山"是山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王毅"是姓名,"叔远甫"是字,姓名和字之间朗读时也要停顿,因此,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如果缺乏古代文化常识,就很难正确划分这句话的节奏。例⒉侍中侍郎郭攸之。解析:"侍中"、"侍郎"都是官职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即,侍中╱侍郎╱郭攸之。5. "也"用在句中作语气词,其后应停顿例如,余闻之也久。解析:这句话应这样划分节奏:"余闻之也╱久"。如果误将"也"看作是谓语前面的副词状语,就容易误读为"余闻之╱也久"。6. 根据语法结构划分节奏例⒈先帝不以臣卑鄙。解析:"先帝"是主语,"以"是谓语,"臣卑鄙"是宾语,"不"作"以"的状语,故这句话的节奏可以这样划分:先帝╱不╱以╱臣卑鄙。如果不知道这句话的语法结构,很容易误读为:先帝╱不╱以臣╱卑鄙。例⒉此庸夫之怒也。解析:"此"是这句话的主语,"庸夫之怒"作谓语,因此,这句话的节奏可以划分为:此╱庸夫之怒也。不能误读为:此庸夫╱之怒也。7. 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例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解析:这是四字骈句,应该两句一顿,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例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之远则忧其君。解析:这是一个非四字骈字句,可按意义划分节奏,即: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之远╱则忧╱其君。8. 根据文意确定停顿例⒈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解析:"不病",没有生病的人。"以为功",即,以之为功,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根据文意,这句话的节奏可以划分为: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而不能误读为: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例⒉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解析:前一个"乐",用作动词,以┄┅为乐;后一个"乐",名词,乐趣、快乐。"乐其乐"就是以其乐为乐。据此,这句话可以这样划分节奏: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而不能划分为: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9. 划分句子朗读停顿时,必须优先照顾双音节音步主谓之间一般可以有停顿,可当主语是单音节时,这条规律就会努力去服从双音节标准音步的要求。(之所以说“努力去服从”,是因为仍然有一些单音节主语后面没有独立的单音节可供组合,只得成为单音步。)例如: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第一》);我非/生而知之者。(《论语·述而第七》)有时古人在单音节主语之后加上助词,凑成双音节,也是为了照顾标准音步。例如:雍也/可使南面。(《论语·雍也第六》);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论语·雍也第六》)考察一下句中连词“而”字的停顿情况,也可以反映双音节标准音步的优先权。一般情况下,停顿在“而”字之前。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第二》)可当“而”字前面是单音节时,就该停顿在“而”字之后了。学而/时习之。(《论语·学而第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第二》)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第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