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工业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 化学试题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doc/images/p_f_2_p/16699030/4/1_173928467947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黑龙江省哈尔滨工业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 化学试题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doc/images/p_f_2_p/16699030/4/2_173928467947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黑龙江省哈尔滨工业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 化学试题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doc/images/p_f_2_p/16699030/4/3_173928467947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黑龙江省哈尔滨工业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 化学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哈尔滨工业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 化学试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与简答,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
1.点燃青春梦想,逐鹿运动赛场。9月20日,我校体育节暨秋季田径运动会在哈工大附中高中部体育场隆重举行。初三大型团体操“冰雪同梦、亚洲同心”,气势磅,大美工附为亚冬会助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学生拼成的大飞机,暗示初四中考一飞冲天。普通飞机中燃料燃烧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B.学生穿的色彩鲜艳的衣料来自合成的纤维和染料
C.放飞的气球中填充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D.观众离场时,塑料制的矿泉水瓶随意丢弃即可,不会污染环境
2.化学变化的特征是( )
A.能量变化B.出现沉淀C.有新物质生成D.改变颜色
3.下列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B.烧制陶器
C.水果腐烂D.酒的酿造
4.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加热液体B.把玻璃导管插入橡胶塞
C.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D.读取液体体积
5.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石墨制铅笔芯B.白糖做甜味剂
C.铁制炊具D.酒精作燃料
6.下列关于化学发展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门捷列夫发现质量守恒定律B.道尔顿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C.拉瓦锡提出了原子论D.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学说
7.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加热石蜡:石蜡固体变成液体
B.蜡烛燃烧:发出白色火焰,冒白烟
C.水沸腾实验:玻璃片上有水出现
D.大理石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白色固体表面产生气泡,固体减少至消失
8.下列叙述中前者是物质的化学性质,后者是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铁钉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铁被磁铁吸引
B.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水蒸发变为水蒸气
C.木炭具有可燃性、木炭燃烧
D.氧气有氧化性、氧气在-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
9.关于化学变化的说法中,成立的是( )
A.化学变化一定有状态的改变
B.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C.化学变化一定有明显现象
D.化学变化发生时,不会发生物理变化
10.下列实验操作的目的,对应不正确的是( )
A.胶头滴管使用时,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腐蚀橡胶胶帽或沾污试剂
B.不可把容器放在实验台上使劲塞进塞子:防止损坏容器
C.加热液体时不要对着自己或他人:防止液体喷出伤人
D.加热试管时试管内液体不要超过1/3:防止试管炸裂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
B.化学的特征是从分子层次认识物质,通过化学变化创造物质
C.物质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作物理性质
D.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12.在实验室中区分下列物质,两种方案都合理的是( )
A.AB.BC.CD.D
13.化学实验操作中常常有许多“先后”之分,下列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把密度较大的块状试剂放入试管中时,先将试管横放,把块状试剂放入容器口,再把试管慢慢竖立
B.用滴管吸取液体时,先将滴管伸入液体中,后挤捏胶帽
C.倒完液体后,先进行实验,后塞紧瓶塞
D.用量筒量取一定量液体试剂时,先用胶头滴管滴加,然后倾倒液体
14.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未说明用量时,液体一般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B.闻气体时应该用手在容器口用力扇动,使大量气体飘进鼻孔
C.用过的药匙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
D.胶头滴管洗干净后应倒放在试管架上
15.某学生向量筒中注水,将量筒放平,仰视读数为24mL,倒入一部分水后,俯视读数为48mL,则倒入的水的实际体积为( )
A.大于24mLB.小于24mlC.等于24mLD.无法确定
二、填空与简答(本大题共2小题)
16.结合教材内容,填写下列空白
(1)化学变化常表现为改变颜色、 、生成沉淀等,而且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常表现为 、 、发光等。
(2)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 保持水平。使用量筒的注意事项:不能 ,不能 。
17.化学源于生活,请将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描述进行归类:
①电线导电 ②汽油易挥发 ③一氧化碳有毒性
④牛奶变质 ⑤酒精有特殊气味 ⑥食盐溶于水
⑦天然气燃烧 ⑧铁制品易生锈 ⑨二氧化碳用于气体肥料
(1)上述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填写序号,下同);
(2)上述描述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3)上述描述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4)上述描述属于用途的是 。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
18.化学要研究物质的变化,化学课上我们也做了许多实验,如图:
(1)若按研究物质的变化的角度进行分类,应将实验C归为 组(填“A”或“B”),理由是 。
(2)规范地进行实验操作,才能够安全正确地进行实验,并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请按照实验操作可能导致的后果,将下列实验操作进行分类:
a.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b.加热时试管外壁有水
c.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d.加热后的试管,立即用冷水冲洗
e.加热时未先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直接固定加热;
分类的依据是 ;选出的一组操作是 (填序号)。
四、填空与简答(本大题共4小题)
19.小工同学参加了化学实验小组进行的“观察与描述蜡烛及其燃烧”的实验过程。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石蜡放入水中,观察到石蜡________(填字母)。
A.浮在水面上B.沉入水底
(2)点燃蜡烛,观察火焰附近石蜡的状态变化等;分别取一个干燥的烧杯和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先后罩在火焰上方,根据烧杯内壁出现的现象,可确定蜡烛燃烧的产物是 。
(3)熄灭蜡烛,产生白烟。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观察到的现象是 。
(4)通过整个实验过程的观察和分析,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不定项)
A.点燃蜡烛时石蜡熔化是物理变化,石蜡燃烧是化学变化
B.石蜡密度比水大且不溶于水
C.白烟具有可燃性
D.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关注物质的变化、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以及对结果的讨论和解释
20.正确的操作是实验安全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图是一组连续实验操作的示意图,据此回答:
(1)仪器a的名称是 ,操作中出现错误的步骤有 (填字母)。
(2)步骤A的操作中,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要 。
(3)步骤B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4)步骤C中,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用酒精灯的 焰对准试剂所在部位加热。用完酒精灯后,必须 (填字母)。
A.吹灭 B.用灯帽盖灭
(5)步骤D的操作中,洗净后的试管内壁附着的水 ,表明已洗干净,将试管 (填“正”或“倒”)放在试管架上。
21.结合所给实验仪器,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小附要量取5mL的蒸馏水,他使用的仪器是 (填字母)。
(2)B仪器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一般用于过滤、 等操作。
(3)小强在实验中不小心将燃着的E碰倒了,应立即用 扑盖。
(4)F在实验中的一般作用是 ,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
(5)给较大量试剂进行加热时,需要选择上述仪器中的 (填字母),同时还需要补充的是 。
22.同学们为了学习物质的变化进行了如下实验:
(1)连接仪器:把玻璃导管插入带孔橡胶塞(图1)时,先将 ,然后对准橡胶塞上的孔稍稍用力转动,将其插入;连接胶塞和容器(图3)时,需要把橡胶塞慢慢 塞进容器口。
(2)检查该装置气密性(如图4):连接好仪器后, (填字母),
A先用手紧握试管,再将导管的另一端浸入水中
B.先将导管的另一端浸入水中,再用手紧握试管
产生图4所示的现象,说明该装置的气密性 。
(3)检查好装置气密性后进行实验(图5),实验中固定和支持试管的仪器是 ;本实验是根据 的现象,证明 ,进而证明了大理石与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
(4)图4和图5实验中液面下导管口均冒出气泡,均是试管内压强 ,在压强差的作用下产生的。
参考答案
1.【答案】D
【详解】A、普通飞机中燃料燃烧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故A说法正确;
B、 化学方法合成的纤维和染料具有多种颜色和优良的性能,使得衣物更加丰富多彩和耐用,学生穿的色彩鲜艳的衣料来自合成的纤维和染料,故B说法正确;
C、放飞的气球中填充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能升入高空,故C说法正确;
D、观众离场时,塑料制的矿泉水瓶不能随意丢弃,防止污染环境,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2.【答案】C
【详解】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有:发光、发热、颜色的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故选:C。
3.【答案】A
【详解】A、冰雪融化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B、烧制陶器过程中涉及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水果腐烂的过程中有菌类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酒的酿造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答案】D
【详解】A、加热液体时,需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液体的体积不超试管容积的1/3,试管与桌面呈45°角倾斜,试管口不可对着人,图示操作液体体积超过试管容积的1/3,A选项错误;
B、玻璃管插入橡胶塞时,先将玻璃管润湿左手拿橡胶塞右手拿玻璃管,先将玻璃管润湿再将玻璃管对准橡胶塞的孔稍用力转动插入,B选项错误;
C、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时,要先排气再吸液,不可将胶头滴管伸入液体中再排气,以免试剂被污染,C选项错误;
D、读取量筒示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持平,图示操作正确,D选项正确。
故选:D。
5.【答案】D
【详解】A、用石墨制铅笔芯主要是利用了石墨较软,能在纸上留下痕迹,该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白糖做甜味剂,该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用铁制炊具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利用了它们的延展性,该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用酒精作燃料是利用酒精具有可燃性,该性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6.【答案】D
【详解】A、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A错误;
B、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故B错误;
C、拉瓦锡用定量实验,测定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故C错误;
D、阿伏加德罗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分子的概念,并创立了分子学说,故D正确;
故选:D。
7.【答案】A
【详解】A、加热石蜡,石蜡固体受热熔化,变成液体,故选项实验现象描述正确;
B、蜡烛燃烧,发出黄色火焰,冒黑烟,故选项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
C、水沸腾实验中玻璃片上有水出现,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
D、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但杂质不能与盐酸反应,实验中白色固体表面产生气泡,固体减少,固体却不会消失,故选项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
故选A。
8.【答案】C
【详解】A、铁钉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铁被磁铁吸引,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水蒸发变为水蒸气,只是状态的改变,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木炭具有可燃性,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木炭燃烧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氧气有氧化性,氧化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氧气在-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答案】B
【详解】A、化学变化不一定有状态的改变,例如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都是气体,故A不成立;
B、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例如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会伴随有石蜡熔化等物理变化,故B成立;
C、化学变化不一定有明显现象,例如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无明显现象,故C不成立;
D、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存在化学变化,故D不成立;
故选:B。
10.【答案】D
【详解】A、胶头滴管使用时,不要平放或倒置,以防腐蚀橡胶胶帽或沾污试剂,A选项正确;
B、不可把容器放在实验台上使劲塞进塞子,以防损坏容器,B选项正确;
C、加热液体时不要对着自己或他人,以防液体喷出伤人,C选项正确;
D、加热试管时试管内液体不要超过1/3,以防液体沸腾时溅出伤人,D选项错误。
故选:D。
11.【答案】C
【详解】A、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故选项说法正确;
B、化学的特征是从分子层次认识物质,通过化学变化创造物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C、物理性质就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而不是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颜色、状态等,属于物质本身所固有的属性,不发生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2.【答案】B
【详解】A、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燃着的木条更旺,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燃着的木条熄灭,方案一合理;氧气和二氧化碳均为无色气体,方案二不合理,故此项错误;
B、铁丝为银白色固体具有磁性,而铜丝为紫红色固体没有磁性,方案一和方案二均合理,故此项正确;
C、白糖和食盐都能溶于水,且形成的溶液都为无色,方案一不合理;白糖和食盐味道不同,方案二合理,故此项错误;
D、澄清石灰水和水都没有气味,方案一不合理;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无明显现象,方案二合理,故此项错误。
故选B。
13.【答案】A
【详解】A、把密度较大的块状试剂放入试管中时,先将试管横放,把块状试剂放入容器口,再把试管慢慢竖立,故A正确;
B、用滴管吸取液体时,应先捏胶帽后伸入液体中,故B错误;
C、倒完液体后,先塞紧瓶塞,后进行实验,故C错误;
D、用量筒量取一定量液体试剂时,先倾倒液体,后用胶头滴管滴加,故D错误。
故选A。
14.【答案】C
【详解】A、未说明用量时,液体一般取1−2mL,固体只需铺满试管底部即可,故A说法错误;
B、闻气体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故B说法错误;
C、用过的药匙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以备下次使用,故C说法正确;
D、胶头滴管洗干净后应放在干净的试管或烧杯中,不能倒放在试管架上,故D说法错误;
故选:C。
15.【答案】B
【详解】量筒读数的正确操作是:量筒平放在桌面上,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某学生向量筒中注水,将量筒放平,仰视读数为24mL,仰视读数偏小,则实际值>24mL,倒入一部分水后,俯视读数为48mL,俯视读数偏大,则实际值<48mL,则倒入的水的实际体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哈尔滨工业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共7页。
这是一份2024年哈尔滨工业大学附属中学八年级(上)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共7页。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哈尔滨工业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