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9章《 矩形、菱形与正方形》》 单元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doc/images/p_f_2_p/16699675/2/1_173927406795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9章《 矩形、菱形与正方形》》 单元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doc/images/p_f_2_p/16699675/2/2_173927406795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华东师大版数学八下PPT课件+教案+学案全册
初中华东师大版(2024)19.3 正方形优秀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华东师大版(2024)19.3 正方形优秀教学设计,共5页。
《第19章 》单元教学设计
学 科
数学
年 级
八年级
设计者
教材版本
华师大版
册、章
八年级下册 第19章
课标要求
掌握平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探索并掌握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有关性质和常用判别方法,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
通过经历特殊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探索过程,丰富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经验和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情理推理能力;
结合特殊四边形性质和判定方法以及相关问题的证明,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
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论证的表达能力.
内容分析
专注于三种基础的平面图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这三种形状不仅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而且在几何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性质,同时也存在许多共性。本章将深入探讨这三种形状的性质、特点、计算方法以及实际应用.
学情分析
通过深入学习华师大第19章关于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三种基础平面图形的性质、特点和计算方法.同时,通过实际应用和图示例题的讲解,我们也可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建议同学们多做练习题、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并善于总结归纳所学知识.
单元目标
教学目标
1、掌握平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掌握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判定和性质,会用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解决简单问题会用矩形,菱形,正方形年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概念定义、性质和判定.
教学难点:
各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单元知识结构框架及课时安排
(一)单元知识结构框架
1.教材特点分析:
教材为学生提供数学活动的线索:问题情境(以学生自身和周围环境中的现象,以自然、社会与其他学科中的问题为知识学习的切入点。突出数学与现实世界、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问题串(设立有层次的问题)——活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思考与整理(提炼出数学对象)——表达(用自己熟悉的方式、语言及数学符号表达学习对象)明晰(较为正规的数学语言表达主要的数学对象,形式多样化)“试一试”、“做一做”、“想一想”以及动手实践的过程:教材在提供学习素材的基础之上,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思考与交流的学习机会。回顾与思考:以问题的形式出现,以帮助学生通过思考与交流,去梳理所学的知识、建立符合个体认知特点的知识结构。
2.本章教学建议:
1. 误认为所有的四边形都是矩形、菱形或正方形。实际上,四边形具有多种形态,这三种形状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2. 在计算面积和周长时,容易忽略单位的使用。要确保使用相同的单位进行计算,以避免结果出现错误。
3. 在判定形状的性质时,需要注意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区别。例如,虽然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但并非所有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都是矩形。
矩形、菱形和正方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房屋、门窗、地板等建筑设计中常常涉及矩形;菱形则常用于装饰艺术,如菱形图案的地毯或墙壁装饰;而正方形则广泛应用于棋盘、地砖、壁纸等。了解这些形状的性质和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设计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物品.
3.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以“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反思”的基本模式来展现空间与图形内容,让学生经历“数学化”和“再创造”的过程。这与以前几何教材主要采取“定义--性质--例题--习题”的结构形式,有较大区别.
有“序”研究几何概念及其发展。按“特殊——一般——特殊”的认识规律,揭示新生知识之间的联系。红色:生成性知识蓝色过程性知识黑色方法性知识绿色终结性知识3 有“序”研究过程性知识和生成性知识.
4.单元知识结构框架:
课时安排
课时编号
单元主要内容
课时数
矩形的性质
1
矩形的性质的运用
1
19.1.2
矩形的判定
1
19.2.1
菱形的性质
1
19.2.2
菱形的判定
1
19.3
正方形
1
达成评价
课题
课时目标
达成评价
评价任务
矩形的性质
1.理解矩形有关概念,根据定义探究并掌握矩形的有关性质.
2.了解矩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根据矩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理解并掌握矩形的概念及其性质.
2.矩形的性质的灵活应用.
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通过演示,让学生认识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活动二:类比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理解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共性,探究矩形特有的性质及推论.
矩形的性质的运用
1. 掌握矩形的特殊性质.
2.会应用矩形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1.掌握矩形的特殊性质.
2.应用矩形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活动一:探索并掌握矩形的概念及其特殊的性质.
活动二: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学说理的习惯与能力.
19.1.2 矩形的判定
1.探索并证明矩形的判定定理.
2.能应用矩形的判定解答简单的证明题和计算题.
1.矩形的判定.
2.矩形的判定及性质的综合应用.
活动一:类比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也是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一种方法,那么矩形的定义也是判定矩形的一种方法.
活动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情景中看出数学问题,并且从此引入新课,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活动三:巩固例题.
19.2.1 菱形的性质
1.经历菱形的性质的探究过程,掌握菱形的两条性质.
2.能灵活运用这些定理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1.菱形的性质与应用.
2.探索菱形的特殊性质,运用菱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活动一:体会菱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活动二:强化探究四边形问题的一般思路.
19.2.2菱形的判定
1.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以及符号语言的应用.
2.灵活运用判定方法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
1.菱形判定定理的掌握和应用.
2.菱形判定定理的灵活应用.
活动一:经历探索菱形判定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活动二: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以及符号语言的应用.
19.3 正方形
1、掌握正方形的定义和性质定理.
2、会运用正方形的定义和性质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
1.掌握正方形的性质及判定条件.
2.会运用正方形的性质及判定进行有关的计算和证明.
活动一:进行探究活动.经历探究性质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合理论证能力.
活动二:体会正方形是特殊的矩形、菱形和平行四边形.
活动三:巩固例题.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19章 矩形、菱形与正方形19.1 矩形1. 矩形的性质一等奖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说明,归纳结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19章 矩形、菱形与正方形19.1 矩形2. 矩形的判定一等奖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说明,归纳结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19.3 正方形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问题情景,动脑创新 再探新知,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