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6 汽化和液化与升华和凝华(原卷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6700003/0-173926692991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06 汽化和液化与升华和凝华(原卷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6700003/0-173926692996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06 汽化和液化与升华和凝华(原卷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6700003/0-173926692999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06 汽化和液化与升华和凝华(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6700003/1-173926693427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06 汽化和液化与升华和凝华(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6700003/1-17392669343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06 汽化和液化与升华和凝华(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6700003/1-173926693436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5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寒假专题06汽化和液化与升华和凝华练习
展开专题06 HYPERLINK "javascript:void(0)" \o "3.3 汽化和液化" 汽化和液化与 HYPERLINK "javascript:void(0)" \o "3.4 升华和凝华" 升华和凝华内容早知道☛第一层 巩固提升练(6大考点)考点一 沸腾和沸点考点二 蒸发及其影响因素考点三 探究水的沸腾实验考点四 液化现象和液化的方式考点五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考点六 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第二层 能力提升练☛第三层 拓展突破练沸腾和沸点 ⭐积累与运用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有两种形式,分别是沸腾和蒸发,汽化时要吸热。(1)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2)沸腾时的规律:液体沸腾时要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3)满足沸腾的条件是:①达到沸点;②能继续从外界吸热。(4)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5)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液体的沸点与 HYPERLINK "http://baike.gaofen.com/czbk/ct_620.html" \t "_blank" 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6)当外界的压力增大时,必须升高温度才能使蒸气压增大以等于外界压力,达到沸腾;当外界压力降低时,温度比较低的时候就能够使蒸气压等于外界压力,达到沸腾。1.(2023·四川凉山·中考真题)如图所示,烧杯里装着水,试管中装着酒精,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为78℃,给烧杯加热使水沸腾,继续加热,则试管中的酒精( ) A.能沸腾 B.温度达不到沸点,不能沸腾C.温度能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答案】A【详解】当烧杯中的水沸腾后,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加热,试管中的酒精吸热,温度上升,且酒精的沸点低于水的沸点,故试管中的酒精温度能达到沸点,且能持续从水中吸热,故试管中的酒精能沸腾,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2.(2023·四川资阳·中考真题)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我国民间不少谚语、成语均蕴含了丰富的热学知识。有关热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积雪融化时会吸收周围环境的大量热量,导致温度降低B.“真金不怕火炼”是因为金的熔点比较高,一般炉火温度达不到金的熔点,不能使金熔化C.“扬汤止沸”,通过将开水舀出来又倒回去的方式,提高了水的沸点,达到了“止沸”的目的D.“釜底抽薪”,说明水在沸腾之后,要继续吸热才能保持沸腾状态,“抽薪”以后停止了加热,便能制止水的沸腾【答案】C【详解】A.“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积雪熔化吸热,导致环境温度降低,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熔化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熔点,持续吸热,“真金不怕火炼”是因为金的熔点比较高,一般炉火温度达不到金的熔点,不能使金熔化,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扬汤止沸”,通过将开水舀出来又倒回去的方式,降低了水的温度,达到了“止沸”的目的,故C错误,符合题意;D.水沸腾的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持续吸热, “抽薪”以后停止了加热,便能制止水的沸腾,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3.(2023·湖北襄阳·中考真题)水沸腾后可以产生大量气泡,其情形是图中的 (选填“甲”或“乙”)烧杯;小琪同学把温度计放入另一个正在加热的烧杯中时,会发现水温 (选填“升高”、“不变”或“下降”)。 【答案】 甲 升高【详解】[1]甲图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不断增大,所以是沸腾时的现象;乙图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现象。[2]温度计放入另一个正在加热的烧杯中,由于还没有沸腾,所以吸收热量,水温升高。4.如图所示,小乔在纸锅内盛放一定量的水,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发现水沸腾后纸锅并不会燃烧,原因是水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 。使纸的温度低于着火点不会燃烧。水沸腾后停止加热,一段时间后,水 (选填“会”或“不会”)汽化。【答案】 保持不变 会【详解】[1]纸的燃点大约是180°C左右,而水在标准大气压下时沸腾,且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当纸盒里面装了水,用火焰加热纸杯底部时,纸盒吸热升温,并迅速把热量传递给水,当纸盒里的水吸热升温至沸点时,水开始沸腾;这时,继续加热纸盒,水温却不再升高,纸盒的温度也不再升高,就不会达到纸的着火点。所以,只要纸盒中有水,纸就不能达到燃点而燃烧。[2]停止加热后,水不再沸腾,但是由于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所以水会继续蒸发,蒸发是汽化的一种方式,故水会继续汽化。蒸发及其影响因素⭐积累与运用1、蒸发是指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1)液体温度(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晾晒衣服干的快等)。(2)液体表面积的大小(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凉衣服时把衣服撑开、把地下积水扫开等)(3)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如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有关。3、蒸发可致冷:夏天在房间洒水降温,人出汗降温,发烧时在皮肤上涂酒精降温。不同物体蒸发快慢不同。5.关于蒸发和沸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而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进行B.蒸发只在液体表面发生,而沸腾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C.蒸发是放热过程,而沸腾是吸热过程D.蒸发和沸腾都是汽化现象【答案】C【详解】A.蒸发可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则需要在特定的温度下才会发生,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持续吸热,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蒸发是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汽化现象,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汽化是液态变成气态,都是吸热过程,故C错误,符合题意,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6.2022年2月6日,在印度举行的亚洲杯决赛中,中国女足逆转韩国队,勇夺亚洲杯冠军。比赛中一运动员受伤,医生对她受伤的部位喷射一种含有沸点为16.9℃的氯乙烷的药液,该药液会在皮肤表面迅速变成气体。该药液在运动员皮肤表面发生了( )A.熔化 B.液化 C.蒸发 D.沸腾【答案】C【详解】医生会对着受伤部位喷射一种叫氯乙烷的药液,该药液会在皮肤表面由液态变成气态,发生蒸发现象,使受伤部位表面组织骤然变冷。故选C。7.商场的洗手间内都配有热风干手器,可以用它很快将湿手吹干。机器吹出热风,提高了手上水分的 ,同时加快了水分表面的 ,使得水分蒸发加快。【答案】 温度 空气流速【详解】[1] 热风干手机吹出热风可以提高手上水分的温度。[2]同时吹风机吹风可以加快水分表面的空气流速,这都可以加快水分的蒸发,所以很快将手吹干了。8.蒸发是在 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蒸发只发生在 。要加快液体的蒸发,可以升高 ,增大 ,加快液体表面上的 。【答案】 任何温度 液体表面 液体的温度 液体的表面积 空气流速【详解】[1][2]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3][4][5]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表面积的大小和空气流动速度的快慢。为了加快增发,可升高液体温度,增大表面积和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探究水的沸腾实验⭐积累与运用1. 实验现象:水沸腾时的现象:剧烈的汽化现象,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虽继续加热,它的温度不变。2. 实验结论:水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加热,温度保持不变。9.(2024·北京·中考真题)(1)在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特点时,某同学观察到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现象,图 (选填“甲”或“乙”)是水沸腾时气泡上升过程大小变化的情况;(2)如图丙所示,某同学用滴管向一个装有水的烧杯中滴入一滴红墨水,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 ,这属于扩散现象。【答案】 甲 一整杯水都变红了【详解】(1)[1]沸腾前烧杯底部温度高,表面温度低,底部的水先汽化形成气泡,气泡上升的过程中,遇冷液化,气泡越变越小,是乙图,沸腾时,整杯水的温度一致,底部的水先汽化,气泡慢慢上升过程中,周围的水汽化,气泡越变越大,故选甲图。(2)[2]某同学用滴管向一个装有水的烧杯中滴入一滴红墨水,一段时间后,水分子、墨水分子都在运动,可以看到一整杯水都变红了。10.(2024·山东菏泽·中考真题)物理学习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请完成下列问题:(1)安装实验装置时先固定铁圈 (选填“A”或“B”);(2)用酒精灯对水加热时,烧杯上方有“白气”产生,这是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3)根据水在沸腾前后记录的数据,该组同学绘制出如图乙所示的图像,分析图像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4)对实验进行评估时,小明指出水加热至沸腾用时过长。为了节省时间,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建议: 。【答案】 B 液化 不变 减少水量【详解】(1)[1] 为确保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应自下而上安装器材,所以安装实验装置时先固定铁圈A。(2)[2] 实验过程中,烧杯口出现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水珠。(3)[3] 由图像可知,水沸腾前温度不断升高,沸腾后温度保持沸点98℃不变。(4)[4] 为了减小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可以减少水的质量、提高水的初温、加大火力。11.(2024·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如图甲是某兴趣小组同学“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记录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1)组装实验装置时,要保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应先调整 的位置;(选填“烧杯”或“温度计”)(2)实验中杯□周围出现大量“白气”,“白气”的形成属于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3)关于甲装置中硬纸片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选填字母)A.减少热损失B.降低杯内气压,使水沸腾更快C.减少“水雾”的干扰,方便读数D.有助于固定温度计(4)小组同学进一步分析图象,发现水沸腾时的特点是 ;(5)实验结束后撤去酒精灯,水还能继续沸腾一会儿,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答案】 烧杯 液化 B 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见解析【详解】(1)[1]实验中,要保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应先调整烧杯的位置,再悬挂温度计,可避免,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烧杯底。(2)[2]杯口周围出现的白气,是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液化成的小水珠。(3)[3]甲装置中硬纸片,可固定温度计,能减少热量散失,同时,杯中水面气压在加热过程中会增大,水的沸点升高。又可避免过多的水蒸气在上升时遇到冷的温度计液化成的水雾,干扰计数,故ACD正确,不符合题意,B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4)[4]由图乙知,水的温度达到98摄氏度后,温度保持不变,此时水已经沸腾,而在整个过程中,酒精灯一直在加热,所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5)[5]石棉网(或陶土网)、铁圈、烧杯底部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能继续吸热。12.(2024·江苏淮安·中考真题)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1)图甲中温度计的使用存在的错误是 ,除温度计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2)图乙中的图 表示水沸腾前的情况;(3)图丙是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画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分析图像可知:水沸腾时温度的特点是 ;(4)在加热过程中,为了缩短加热时间,将烧杯中的水倒掉一部分后继续加热,直至水沸腾。以下加热过程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A. B.C. D.【答案】(1) 温度计触碰到了烧杯壁 秒表(2)a(3)保持不变(4)D【详解】(1)[1]图甲中温度计的使用存在的错误是温度计触碰到了烧杯壁,测温不准。[2]除温度计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记录时间的秒表。(2)沸腾前,上方水温低,气泡上升时,内部的气体和少量水蒸气遇冷液化,因而体积变小,气泡变小;沸腾时,水大量汽化,水蒸气不断进入气泡,且上升过程中水压变小,所以气泡变大。所以图乙中的图a表示水沸腾前的情况。(3)分析图像可知:水沸腾时,持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4)将烧杯中的水倒掉一部分后继续加热,则因为水量减少,升温速度加快,最终温度升高到沸点不变,故选D。液化现象和液化的方式⭐积累与运用1、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2、 HYPERLINK "http://baike.gaofen.com/czbk/ct_764.html" \t "_blank" 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3、液化时能量的传递:物质液化时要放热。4、液化的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 HYPERLINK "http://baike.gaofen.com/czbk/ct_665.html" \t "_blank" 增大压强,提高沸点)如:氢的储存和运输、液化气。13.13.(2024·江苏盐城·中考真题)据《天工开物》记载,可从朱砂矿石中提炼水银(液态汞)。如图所示,给密闭锅内的砂矿石加热,就会在倒扣的锅壁上布满水银。在倒扣锅壁上形成水银的物态变化是( )A.凝固 B.凝华 C.液化 D.汽化【答案】C【详解】砂矿石被加热时,其中的汞元素可能会以气态的形式释放出来。这是因为加热使得汞元素获得了足够的能量,从固态或液态转变为气态。随后,这些气态的汞遇到温度较低的倒扣锅壁时,会失去能量并转变为液态,即发生液化现象。这是因为锅壁的温度低于汞的沸点,使得气态汞无法维持其气态状态,从而转变为液态。因此,在倒扣锅壁上形成水银的物态变化是液化,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14.“双减”之后,荆州市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活动。某学校开办了“厨艺”兴趣班,学生煮菜后提起锅盖,发现水从锅盖上流下,锅盖上的水经历的物态变化是( )A.先升华后凝华 B.先凝固后汽化C.先熔化后液化 D.先汽化后液化【答案】D【详解】学生在煮菜过程中,对水进行加热,液态的水会变成气态的水蒸气,这发生的是汽化现象,然后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锅盖,会凝结成液态的小水珠,这是发生了液化现象,所以是先汽化后液化。故选D。15.(2024·江苏无锡·中考真题)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电热水壶中装有适量的水,闭合开关加热。当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为 ℃。玻璃片下表面出现小水珠,这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停止加热,水不能继续沸腾,这说明沸腾时需要 。【答案】 98 液化 吸热【详解】[1]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温度计的示数是98℃。[2]玻璃片下表面出现小水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3]水沸腾过程中需要吸热,停止加热,水不能继续沸腾,这说明沸腾时需要吸热。16.(2023·湖南益阳·中考真题)夏天的清晨绿叶上形成露珠是 (填一种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这一过程需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答案】 液化 放出【详解】[1][2]露珠是液态的,是空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在液化过程中放出热量。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积累与运用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升华时要吸热。2、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质凝华时要放热。注意:升华和凝华现象是物质在固态和气态两种状态之间直接的相互转化,中间并没有经过液体这个过程;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发生升华和凝华现象,它仅限于某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17.如图所示的是“探究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当时的环境气压是一个标准大气压。查阅资料可知:碘的熔点是114℃,沸点是184℃,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400℃。实验时观察到以下现象:用酒精灯加热时看到碘蒸气上升,停止加热又能看到烧瓶底部有碘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看到的碘蒸气一定是升华形成的B.看到的碘蒸气一定不是升华形成的C.若只把装置中水和碘对调位置(将烧瓶底浸在水中)再进行实验,看到的碘蒸气一定是升华形成的D.若只把装置中水和碘对调位置(将烧瓶底浸在水中)再进行实验,看到的碘蒸气一定不是升华形成的【答案】C【详解】AB.用酒精的加热时看到碘蒸气上升,因为酒精灯火焰的温度是400℃,高于碘的熔点和沸点,因此看到的碘蒸气可能是固态碘直接升华形成的,也可能是固态碘先熔化再汽化形成的,故AB错误;CD.若只把装置中水和碘对调位置再实验,采用水浴法对固态碘加热,因为碘的熔点比水的沸点高,固态碘不会熔化,因此看到的碘蒸气一定时固态碘直接升华形成的,故C正确,D错误。故选C。18.A、B两个实验小组,分别用水浴加热碘锤(图甲)和用酒精灯加热碘锤(图乙)的方法观察“固态碘升华”过程。通过查阅资料可知:在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500°C,碘的熔点为113.7°℃。则关于这两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碘升华是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B.两组实验中出现的紫色碘蒸气,都一定是由固态碘升华形成的C.两组实验中紫色碘蒸气的形成,都经历了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D.应该采用图甲的装置加热碘锤,更利于观察固态碘的升华【答案】D【详解】A.碘升华是物质从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故A错误;B.甲实验没有到达熔点,故甲实验中紫色碘蒸气是固态升华形成的,而乙实验中,到达了碘的熔点,故可以是碘先熔化后,再汽化形成的,故B错误;C.甲实验没有到达熔点,紫色碘蒸气是固态升华形成的,没有经历了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故C错误;D.应该采用图甲的装置加热碘锤,没有碘的熔化,更利于观察固态碘的升华,故D正确。故选D。19.(2024·江苏常州·中考真题)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内有少量碘颗粒,如图所示,将玻璃泡浸入热水中,玻璃泡内碘颗粒逐渐消失、同时出现紫红色碘蒸气,这是 (物态变化名)过程,需要 (吸/放)热.将玻璃泡从水中取出后,碘蒸气逐渐消失、同时出现碘颗粒,这是 (物态变化名)过程。【答案】 升华 吸 凝华【详解】[1][2]如图所示,将玻璃泡浸入热水中,玻璃泡内碘颗粒吸收玻璃泡传递的热量逐渐消失、变成紫红色碘蒸气,这是升华过程,此过程需要吸热。[3]将玻璃泡从水中取出后,玻璃泡温度降低,放出热量,碘蒸气逐渐消失变成碘颗粒,这是凝华现象。20.(2023·广东·中考真题)如题图所示,小明在某次观察晶体升华现象时,用酒精灯加热装有某晶体颗粒的锥形瓶,发现锥形瓶内出现有色气体,玻璃板瓶内底部还出现少量液体。气体形成的过程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该晶体熔化的原因是 。 【答案】 吸热 酒精灯火焰的温度高于晶体的熔点【详解】[1]由于用酒精灯加热晶体颗粒,说明气体形成的过程需要吸热。[2]玻璃板瓶内底部还出现少量液体,该晶体熔化的原因是酒精灯火焰的温度高于晶体的熔点。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积累与运用1、生活中的升华现象:例如碘化钾、干冰、硫、磷、樟脑等物质都有很显著的升华现象,冰冻衣服风干也是升华现象。2、生活中的凝华现象:冬天“窗花”是凝华现象,日光灯管两端变黑是钨丝先升华后凝华生产的。21.(2024·山东济南·中考真题)2024年初,济南南部山区某地出现“雾凇漫道”奇观,如图所示。“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夜间气温骤降时树枝上形成的美丽景观。“雾凇”的形成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A.凝固 B.凝华 C.升华 D.液化【答案】B【详解】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22.(2024·黑龙江哈尔滨·中考真题)“北国好风光,尽在黑龙江”,下列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 )A.甲图:初春、扎龙湿地冰雪消融 B.乙图:盛夏,林都伊春薄雾消散C.丙图:金秋,镜泊湖畔朝露晶莹 D.丁图:寒冬,太阳岛上雪人变小【答案】D【详解】A.冰雪消融,是冰雪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薄雾消散,是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属于汽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朝露晶莹,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属于液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雪人变小,是雪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现象,故D符合题意。故选D。23.冬日的早晨,小红发现家里的玻璃窗上有许多美丽的“冰花”,这是因为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形成的,此过程中 热量。【答案】 凝华 放出【详解】[1][2]玻璃窗上的“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凝华过程中要向外放出热量。24.(2024·山东东营·中考真题)下列热现象:①雪糕周围的“白气”;②草叶上的露珠;③树枝上的雾凇;④燃烧蜡烛流的“泪”;⑤瓦房房顶的霜;⑥冶炼用的“铁水”。形成过程属于液化的有 ;属于吸热过程的有 。(两空均选填序号)【答案】 ①② ④⑥【详解】[1][2]①雪糕周围的“白气”是雪糕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液化放热;②露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液化放热;③雾凇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凝华放热;④燃烧蜡烛流的“泪”是固态蜡烛熔化形成的,熔化吸热;⑤霜是由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凝华放热;⑥冶炼用的“铁水”是固态铁熔化形成的,熔化吸热;故①②为液化现象,属于吸热过程的是④⑥。1.(2024·山东滨州·中考真题)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对下列节气涉及的物态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A.图甲“寒露”节气,“露”的形成是凝固现象B.图乙“霜降”节气,“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C.图丙“大雪”节气,“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D.图丁“雨水”节气,“雨”的形成是凝华现象【答案】B【详解】A.图甲“寒露”节气,“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A错误;B.图乙“霜降”节气,“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B正确;C.图丙“大雪”节气,“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C错误;D.图丁“雨水”节气,“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D错误。故选B。2.(2024·广西·中考真题)以勺为笔,用糖作墨,糖汁成画。如图所示,糖汁冷却成糖画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沸腾 B.凝固 C.熔化 D.升华【答案】B【详解】糖汁冷却成糖画的过程中,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故选B。3.(2024·四川达州·中考真题)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在各种物态变化中不停地循环,让四季多姿多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温暖的春天,万物复苏、冰雪消融,这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B.炎热的夏天,莲花湖的水在阳光下变成水蒸气,这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C.凉爽的秋天,路边的草或树叶上结有晶莹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D.寒冷的冬天,水蒸气在高空急剧降温变成雪花,这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答案】C【详解】A.冰雪消融是固态冰变为液态水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水在阳光下变成水蒸气,是液态水变为气态水蒸气的过程,属于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液化放热,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水蒸气在高空急剧降温变成雪花,是气态水蒸气直接变为固态冰晶的过程,属于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4.(2024·湖南长沙·中考真题)“玉阶生白露”“人迹板桥霜”,关于水蒸气遇冷形成露和霜的说法正确的是( )A.露的形成是汽化 B.露的形成需要吸热C.霜的形成是升华 D.霜的形成需要放热【答案】D【详解】A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的过程,对外放热,故AB错误;C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冰晶,对外放热,故D正确,C错误。故选D。5.(2024·山东聊城·中考真题)煮面条时,人们一般先用大火使水迅速沸腾,再改用小火使水保持沸腾。改用小火使水保持沸腾时,水的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使用高压锅煮饭更容易把饭煮熟,原因是气压越高水的沸点越 (选填“高”或“低”)。【答案】 不变 高【详解】[1]由液体沸腾时的特点可知,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改用小火使水保持沸腾时,水的温度不变。[2]用密封性好的高压锅煮饭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水不断汽化成水蒸气,水蒸气在高压锅内不易外泄,导致锅内气压增大,根据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可知,水上方的气压越高,水的沸点就会越高,所以用高压锅煮饭更容易把饭煮熟。6.(2024·辽宁·中考真题)某小组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1)组装图(a)的器材应按照 (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2)用酒精灯加热,当水温接近7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同时观察水中的气泡情况。直至5min后观察到水中形成大量的气泡不断上升、变大,说明水 (填“尚未”或“正在”)沸腾;(3)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水温与时间关系的图像如图(b)所示。结合实验现象,分析图像可以得出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①水在沸腾前,温度 ;②水在沸腾时,温度 。(4)同学们在实验中发现有时看不清温度计的示数,交流后找到的原因是水蒸气在温度计表面发生了 现象。【答案】 自下而上 正在 不断升高 不变 液化【详解】(1)[1]由图甲可知,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目的是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因为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2)[2]水沸腾时会形成大量的气泡不断上升、变大,所以5min后观察到水中形成大量的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则水正在沸腾。(3)①[3]由图(b)可知,水沸腾前,温度不断升高。②[4]由图(b)可知,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4)[5]实验中发现有时看不清温度计的示数,原因是水蒸气在温度计表面发生了液化现象。7.(2024·福建·中考真题)探究液体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甲。取质量相等的水和盐水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烧杯中,用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加热,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1)实验中除了图甲的器材,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天平和 ;(2)分析图乙中水的图线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水的沸点是 ℃。推断当时实验室的气压 一个标准大气压;(3)对比图乙中两条图线可知,选用 煮蛋可以更快地将蛋煮熟。【答案】 秒表 保持不变 98 小于 盐水【详解】(1)[1]取质量相等的水和盐水需要测量工具是天平,实验中需记录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所以要用秒表记录时间,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实验需要的另一个测量仪器是秒表。(2)[2][3]该实验用加热的时间表示吸收热量。分析图乙中水的图线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加热,温度为98℃保持不变,故水的沸点是98℃。[4]气压越低,水的沸点越低。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此时水的沸点98℃小于100℃,故推断当时实验室的气压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3)[5]分析图乙中图线可知,其他条件相同时,在同样加热的情况下,盐水的沸点高于水的,且升温较快,故选用盐水煮蛋可以更快地将蛋煮熟。8.(2024·山东枣庄·中考真题)某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所用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安装如图甲所示装置时,应该先确定铁圈A的位置,确定其高度时,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酒精灯;(2)小明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水在沸腾前,吸收热量,温度 ;水在沸腾过程后,吸收热量,温度 。此时当地的大气压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3)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中的a所示。如果同组的小红减少烧杯中水的质量,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能是图乙中的 (选填“b”“c”或“d”); (4)星期天小明在家烧水煮饺子,当水烧开准备下饺子时,妈妈提醒他锅里的水有点少,于是小明又往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水量比锅里少),用同样大的火直至将水再次烧开。下面能说明其整个烧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填字母)。【答案】 需要 升高 保持不变(或)不变 低于 c D【详解】(1)[1]由于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需先根据酒精灯外焰的高度固定A的高度,所以组装器材时,需要将酒精灯点燃。(2)[2]从表格中知道,从1到5分钟,是水在沸腾前,根据实验知道,燃烧酒精释放能量,水吸收热量而温度升高。[3][4]由表格中数据知道,水的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98℃;因水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所以,由此可知此时的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3)[5]在同样加热的情况下,增加水的质量,水升温较慢,沸点不变,水沸腾时图像可能是图乙中的c。(4)[6]水沸腾之后,温度保持不变,当向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后,锅内水的温度快速下降,然后在加热过程中,水吸热温度上升,达到沸点继续沸腾,在此过程中,水面上的气压不变,所以水的沸点与原来相同,据此分析可知;D图像符合题意,BC图像的沸点与原来不同,不符合题意;A图象中水的温度下降缓慢升温快速,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D。1.(跨学科实践)(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上面的文字节选于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一文。关于文中所涉及的一些现象,用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A.“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B.“结冰”是凝固现象C.“热气”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D.“冰”是非晶体,没有熔点【答案】B【详解】A.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A错误;B.水结成冰,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B正确;C.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故C错误;D.冰是晶体,有固定的熔点,故D错误。故选B。2.(中国传统文化)(2024·青海·中考真题)我们常吃的月饼是在烤箱里“烤”的,但根据南宋《武林旧事》记载,最早的月饼出自笼屉,青海就保留着用蒸笼“蒸”月饼的传统习俗。“蒸”月饼时,关于笼屉上方冒出的“白气”,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白气”是水蒸气,是液化现象 B.“白气”是小水滴,是液化现象C.“白气”是水蒸气,是汽化现象 D.“白气”是小水滴,是汽化现象【答案】B【详解】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用蒸笼蒸月饼时产生的“白气”是锅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上升过程中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3.(中国传统文化)(2024·江苏苏州·中考真题)据记载,唐朝时省油灯已在四川地区出现。瓷质灯体如碗状,腹部有中空夹层,可通过注水孔向夹层装水,碗内有油和灯芯,如图所示。燃灯前,向注水孔缓慢注入冷水,让 及时排出。燃灯时, 吸收燃烧产生的热量后不断蒸发,使灯碗和灯油 较低,灯油蒸发速度 ,以达到省油的目的。【答案】 空气 水 温度 减小【详解】[1]燃灯前,为了让空气及时排出,向注水孔缓慢注入冷水。[2][3][4]由于蒸发的影响因素有温度的高度、表面积大小、表面空气流动速度,温度越低,蒸发越慢。燃灯时,水吸收燃烧产生的热量后不断蒸发,蒸发吸热,使灯碗和灯油温度较低,灯油蒸发速度减慢,以达到省油的目的。4.(新考法)(2024·内蒙古包头·中考真题)我国的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在冻土区的铁路两侧安装有许多热棒,如图甲所示。热棒是封闭的中空长棒,上端装有散热片,下端插在冻土中。里面填充低沸点的液态氨作为“制冷剂”,如图乙所示。液态氨通过与气态氨的相互变化过程,带走冻土层热量,使冻土层保持低温不会融化,保护路基。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热棒中填充液态氨的原因;(2)简述氨在热棒中是如何循环工作制冷的。【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详解】(1)热棒中液态氨沸点低,易于发生汽化和液化。(2)当路基温度升高时,热棒中的液态氨吸热汽化成气态氨,气态氨上升到热棒上端后,通过散热片将热量散发到空气中,同时液化为液态氨又沉入棒底,这样冻土层的温度变化较小,就不易熔化。5.(新考法)(2024·广东·中考真题)鞋子面料的透水汽性会影响脚的舒适感。透水汽性是指单位时间内透过单位面积的水蒸气质量。为比较两款鞋子面料的透水汽性,小明用如图所示的两个装置进行实验。在相同规格的容器中盛放等质量的水,用恒温装置维持水温不变,面料与容器口紧密贴合。容器口的面积为,装置甲中的水温为37℃,实验室温度为23℃。(1)实验中,装置乙中的水温应为 ℃;(2)分别测出两装置中容器、水和面料的总质量;30min后,再次测出相应的总质量,数据记录见表。分析数据可得:①装置甲中透过面料1的水蒸气质量为 g;②面料 的透水汽性更大;③两种面料的透水汽性之差为 ;(3)实验过程中,容器的 (选填“内”或“外”)表面会有小水珠形成;(4)请举出1个生活中选用透水汽性大的材料而增强舒适感的实例: 。【答案】 37 1.88 2 22 内 夏季的床单选用透水汽性大的材料而增强舒适感【详解】(1)[1]为比较两款鞋子面料的透水汽性,变量是面料,其它关键性的量,需要保持相同,故装置乙中的水温应与装置甲中水的温度相同,为37℃。(2)①[2]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装置甲中透过面料1的水蒸气质量为②[3]装置乙中透过面料2的水蒸气质量为相同的时间内,透过面料2的水蒸气的质量比较多,故面料2透水汽性更大。③[4]两种面料的透过水蒸气的质量之差为两种面料的透水汽性之差为(3)[5]实验过程中,由于水蒸气集中在容器内,小水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在容器的内表面会有小水珠形成。(4)[6]夏季的床单选用透水汽性大的材料而增强舒适感。时间/min123456789温度/℃909294969798989898实验装置总质量/g总质量/g甲225.00223.12乙235.00232.68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