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寒假专题10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练习
展开专题10 HYPERLINK "javascript:void(0)" \o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内容早知道☛第一层 巩固提升练(5大考点)考点一 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考点二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考点三 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考点四 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考点五 生活中的透镜☛第二层 能力提升练☛第三层 拓展突破练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积累与运用1. 成像规律的动态分析(1)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根据像的要求调整蜡烛或光屏的位置。①成实像时的操作: a.要使像变大: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蜡烛靠近凸透镜,光屏远离凸透镜;b.要使像变小: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蜡烛远离凸透镜,光屏靠近凸透镜。②成虚像时的操作: a.要使像变大: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蜡烛远离凸透镜;b.要使像变小: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蜡烛靠近凸透镜。(2)在凸透镜和物体之间放眼镜(透镜)时像的变化①放近视眼镜(凹透镜)时,因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使像距变大,若要使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②放远视眼镜(凸透镜)时,因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使像距变小,若要使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2. 实验结论: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1.(2024·山东东营·中考真题)某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1)先调整 、光屏和凸透镜的中心在同一条水平线上,目的是使像成在 ;(2)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观察到清晰的像(像未画出),此时成的像与 (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的成像特点相同;(3)光具座上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选填“5”“10”或“20”)cm;(4)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右移动到光具座的35cm刻度线处,然后移动光屏到 cm刻度线处,光屏上可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判断依据是 。2.(2024·山东德州·中考真题)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展示了以下两个实验:(1)图甲为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若让另一束光线沿BO方向射向平面镜,反射光线沿OA方向射出,这一现象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 ;(2)为了得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一普遍规律,接下来的操作是改变 ,多次实验;(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图乙中光屏上呈现出清晰的像,该像的性质是倒立、 的实像,将蜡烛移至5cm刻度线处,其他元件的位置不变,若使清晰的像再次呈现在光屏上,需在蜡烛与凸透镜间放置—个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4)实验中,保持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用焦距相同、直径更大的凸透镜替换原凸透镜,光屏上呈现的像与原来的像相比 (选填“更大”“更小”或“更亮”)。3.(2024·山东青岛·中考真题)小明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置在光具座上,调节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光心和光屏的中心,使它们在 。(2)如图甲所示,将蜡烛固定在光具座上10cm刻度处,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处,光屏应在 刻度范围内移动,直到在光屏上看到 、倒立清晰的像,根据这一成像特点可制成 。(3)S是烛焰上一点,请在图乙中画出它发出的两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路 。(4)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要使光屏上的像变大,应将凸透镜向 移动。4.(2024·江苏宿迁·中考真题)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活动中,利用了如图所示装置。(1)调节器材,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 ;(2)改变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多次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分析数据可知凸透镜焦距为 ,第3次实验中,光屏上成倒立、 的实像;(3)智能汽车通过车载摄像头,识别行人、路标和其他车辆,实现自动导航和驾驶,车载摄像头根据的是第 次实验的原理;(4)物距不变,要想在光屏上看到像,应更换焦距较 的凸透镜。凸透镜成像的应用⭐积累与运用物距(u)像距(v)正倒大小虚实应用特点物,像的位置关系u>2f2f>v>f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摄像机-物像异侧u=2fv=2f倒立等大实像精确测焦仪成像大小的分界点物像异侧2f>u>fv>2f倒立放大实像幻灯机、电影、投影仪-物像异侧u=f---不成像强光聚焦手电筒成像虚实的分界点-f>uv>u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虚像在物体同侧虚像在物体之后物像同侧5.(2024·山东德州·中考真题)某款广告投影灯及其内部结构如图所示,它主要由光源、广告片和凸透镜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投影灯的原理与照相机相同B.广告片到镜头的距离应在一倍焦距以内C.为从不同角度看见地面上的广告图标,应选择光滑的地面D.若要在地面上得到清晰、更大的广告图标像,可适当减小镜头到广告片距离,增大投影灯离地距离6.(2024·山东聊城·中考真题)在学习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小慧同学计划制作一个“手机投影仪”。现有器材如下:焦距分别为10cm、20cm、30cm的凸透镜各一个,手机一部,长为30cm的纸盒,胶带和剪刀等。“投影仪”模型如图所示,将手机和凸透镜分别固定在纸盒的两端,调整“投影仪”到墙面的距离,可在墙上看到手机画面清晰放大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应选择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 B.应选择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C.将手机正立放置,在墙上看到的像是正立的 D.墙上手机画面的像是虚像7.(2024·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真题)(1)如图所示,左图是玉伟同学自制的一个昆虫观察罐,盖子是一个透明的光学镜头。通过盖子可以看到罐底的小昆虫成一个正立、放大的像,则盖子相当于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盖子到罐底的距离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焦距,当昆虫靠近瓶盖,则看上去昆虫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如右图所示,一束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请大致画出其折射光线(画出法线)。8.(2024·江苏镇江·中考真题)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应调节烛焰和光屏中心位于凸透镜的 上。已知凸透镜焦距为,各元件初位置如图所示,要使光屏上成清晰的像:(1)若移动光屏,应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2)若透镜向左移动,最终光屏上成的是倒立、 的实像。 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积累与运用1、近视眼:近视眼是指眼球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一般认为来自5m以外)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产生远距视物模糊。所以近视眼的远点不在无穷远处,而在某个有限距离处,近视眼的进点也比正常眼近,近视眼的明视距离小于25cm。2、近视眼特点: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3、近视眼原因:近视眼晶状体比正常人眼睛要凸一些,晶状体折光能力强。远处来的平光会聚在视网膜前面,而在视网膜上是一个光斑了。4、近视眼矫正方法:配戴适当的凹透镜做眼睛,使远处来的光先发散后再进入眼睛,可矫正近视眼视力。9.(2024·山东枣庄·中考真题)2024年6月6日是第29个全国“爱眼日”,其主题是:关注普遍的眼健康。保护视力、科学用眼已成为社会共识,下列有关眼睛和眼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近视眼看远处物体,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 B.矫正近视眼需配戴合适度数的凹透镜C.矫正远视眼需配戴合适度数的凹透镜 D.物体在正常眼睛的视网膜上成正立的实像10.(2023·湖北省直辖县级单位·中考真题)如图是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光路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和小孔成像的原理相同B.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像成于视网膜前C.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D.为预防近视,读写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应保持在25cm左右11.(2023·四川攀枝花·中考真题)正常眼睛观察近距离物体的明视距离约为。小刚看书时,把书本放在眼睛前处,为了看清书上的文字,晶状体将会变厚,焦距 (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长此以往,就可能会形成 (选填“近”或“远”)视眼。12.(2024·黑龙江鸡西·中考真题)正常人眼通过调节晶状体薄厚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如果不注意用眼卫生,可能使晶状体薄厚的调节能力减弱,导致晶状体变厚,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 眼,应用 透镜矫正。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积累与运用1、远视眼:在完全静止的调节状态下,由远距离(指5米以上)目标投射的光线,集合在视网膜之后。这种反常的屈光状态称为远视眼。远视眼的近点比正常眼远些。远视眼的明视距离大于25cm。2、远视眼特点:远视眼只能看见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3、远视眼原因:晶状体比正常人要凹一些,晶状体对光线的折射能力变弱,远处来的光线会聚点在视网膜后。(1)眼轴过短如小眼球。(2)眼轴正常而屈光系统的屈光力过弱,如角膜的弧度过平以及屈光指数偏低等。 4、远视眼矫正方法:利用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凸透镜,就能使来自近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了。配戴适当的凸透镜做眼睛,可矫正远视眼的视力。13.13.(2024·山东菏泽·中考真题)小明透过爷爷的老花镜看远处的楼房,发现楼房成倒立缩小的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老花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B.电影放映机的成像原理与该成像原理相同C.老花镜不能当放大镜使用 D.爷爷远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变厚了14.(2023·广西·中考真题)为矫正远视眼,佩戴的眼镜片是(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平面镜 D.凸面镜15.(2024·甘肃兰州·中考真题)小彤的爷爷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却看不清近处的物体,是因为来自近处某点的光会聚在他视网膜的 (选填“前”或“后”)方,小彤推断爷爷可能患上了 (选填“近”或“远”)视眼,需要配戴 (选填“凸”或“凹”)透镜进行矫正。16.(2023·四川成都·中考真题)今年6月6日是全国第28个爱眼日。正常眼睛观察物体最清晰而又不易疲劳的距离,约为25cm,叫做明视距离。近视眼的明视距离 正常眼的明视距离(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与近视眼不同,远视眼需要佩戴 透镜矫正。生活中的透镜⭐积累与运用1、照相机:镜头是凸透镜,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 HYPERLINK "http://baike.gaofen.com/czbk/ct_677.html" 实像(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胶片能感光,所以能成实像)。2、投影仪:镜头是凸透镜,物体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透过平面镜使倒立,放大的像再倒立一次,这样我们在屏幕上看到的就是一个正立的实像了。注意: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胶卷、屏幕。3、放大镜:放大镜是一个短焦距凸透镜,放大镜到物体的距离(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的是放大、正立的虚像。17.(2024·陕西·中考真题)“强行透视法”是一种富有创意的拍摄技巧。拍摄时,让两个物体离镜头远近不同,再调整拍摄角度,使两物体的像在同一张照片中呈现出有趣的效果。如图,是利用该技巧拍摄的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照相机镜头对光有发散作用B.拍摄该照片时,花比人更靠近照相机镜头C.花和人通过照相机镜头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D.若要使花的像更大一些,可将花移到照相机镜头一倍焦距之内18.(2024·江苏苏州·中考真题)如图甲所示是公共场所的宣传投影灯,装在高处的投影灯照在地面上出现图案,其内部结构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图案是光在地面发生了漫反射B.该投影灯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同C.调小镜头与图片的距离图案变小D.地面上看到的是放大的虚像19.(2023·山东威海·中考真题)如图所示,深秋的清晨观察到草叶上形成了串串露珠,透过露珠能够看到远处景物倒立的像,露珠相当于 (填光学元件);在生活中利用该成像原理的仪器有: (写出一个即可)。 20.(2024·内蒙古包头·中考真题)工匠师维护精密仪表时,在眼睛前戴一个凸透镜,便于观察仪表的细微之处,如图所示。(1)凸透镜起到 的作用;(2)凸透镜与仪表的距离应在凸透镜的 焦距范围之内;(3)通过凸透镜看到的是仪表 (填“正立”或“倒立”)的像,像的位置与仪表的位置在凸透镜的 侧。1.(2024·四川达州·中考真题)光,让我们的世界充满温暖,让我们的世界绚丽多彩。下列有关光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甲图中射击时要求“三点一线”,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B.乙图中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在白屏上呈现彩色光带,说明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C.丙图中通过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廊桥在水中的倒影,这是光的反射现象D.丁图中我们透过放大镜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2.(2024·河南·中考真题)在“爱眼日”宣传活动中,小明用图所示的装置研究眼睛的成像,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用此模拟正常眼睛的成像。接下来下列操作可模拟近视眼的是( )A.向水透镜注水,烛焰的像成在光屏右侧B.向水透镜注水,烛焰的像成在光屏左侧C.从水透镜抽水,烛焰的像成在光屏右侧D.从水透镜抽水,烛焰的像成在光屏左侧3.(2024·江苏扬州·中考真题)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光屏上的像清晰,此成像规律的应用是( )A.照相机 B.放大镜 C.摄像机 D.投影仪4.(2024·甘肃临夏·中考真题)眼睛是人类心灵的窗户,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如图是科技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注射器和水膜模拟眼睛看物体的情境。光屏相当于视网膜,这时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 (选填“实像”或“虚像”)。为了模拟正常人眼看近处物体,注射器应 (选填“推入”或“抽出”)水。5.(2024·四川遂宁·中考真题)亮亮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用甲图所示的方法测凸透镜的焦距,图中光屏上呈现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当凸透镜和蜡烛的位置如乙图所示时,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像,此时成像的原理与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同。6.(2024·四川广元·中考真题)“问天”学习小组在实验室研究投影仪的成像特点。(1)他们将投影片放在载物台上,调节镜头的位置,屏幕上出现清晰、倒立、放大的实像,是因为投影片放在了距离镜头 的位置;(只填下列正确选项前的序号)A.二倍焦距以外 B.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 C.一倍焦距以内(2)他们将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调大,同时将镜头到屏幕的距离调小,当屏幕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时,与(1)中的像相比,像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7.(2024·四川自贡·中考真题)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进行了如下操作:(1)实验前,调整凸透镜、烛焰和光屏,使三者的中心在 ;(2)通过探究,记录并绘制了像距v与物距u之间的关系图像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当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间位置调节到如乙图所示时,光屏上出现了倒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烛焰的像。8.(2024·青海·中考真题)如图甲所示,是天宫课堂中航天员王亚平讲授“水球光学实验”时的场景,受此影响“飞天”兴趣小组利用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展开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实验。(1)图甲中水球相当于一个 ,它对光具有 作用;(2)王亚平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 像,生活中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3)图乙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当蜡烛从10cm处移动至30cm处时,为了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 (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且所成的像是倒立、 的实像;(4)如果将蜡烛换成如图丙所示的“F”字光源,其优点是: (只写一条即可)。9.(2024·内蒙古通辽·中考真题)小明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中。(1)如图甲四种利用太阳光测凸透镜焦距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2)小明测得凸透镜焦距为10cm,用图乙的装置开始实验,此时光屏上可见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到25cm刻度线处,若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 移动,像的大小将 ;(3)基于(2)的实验探究,当手持照相机走近拍摄景物时,应将镜头适当向 (填“前调”或“后调”)。10.(2024·陕西·中考真题)如图—1,是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装置;(1)实验时,调节烛焰中心、凸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 ;(2)固定凸透镜的位置,将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较远处,此时应移动 直至出现最清晰的像,记录物距、像距、像的性质;(3)改变物距,重复上述操作,多次实验,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凸透镜的焦距:分析数据可知:当物距大于凸透镜焦距时,物距减小,像距 ;(4)当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时,小明不小心用手指尖遮挡住了凸透镜的一部分,这时光屏上 (选填“仍能”或“不能”)成烛焰完整的像;(5)实验中,小明将自己的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将光屏适当靠近凸透镜后,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由此可判断小明佩戴的是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6)如图—2,当无人机在高空拍摄地面场景时,所成的像最靠近图—3中凸透镜主光轴上的 (选填“a”、“b”、“c”或“d”)点;(7)生活中常用的放大镜应用了表中第 次实验的成像规律。1.(新科技)(2024·重庆·中考真题)如图所示,智能快递车正在运送包裹,用户通过人脸识别取货。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用户看见快递车,是因为光在它表面发生了折射B.地面出现快递车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智能快递车上的摄像头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工作D.人脸识别时,人通过摄像头成倒立、等大的虚像2.(跨学科实践)(2024·四川成都·中考真题)“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的诗句描绘了成都草堂门前浣花溪秀丽的景色(意境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能从各个方向看见黄鹂,是由于光发生了漫反射B.看到溪水中的鱼比实际位置浅,是光的折射现象C.阳光下的溪水波光,是水面对光的反射现象D.目送白鹭高飞远去的过程中,眼睛的晶状体变厚3.(新情景)(2024·山东烟台·中考真题)在探究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与矫正的主题实践中,该小组利用橡皮膜和注射器制作了水透镜来模拟眼睛的晶状体,打开夹子,通过注射器向橡皮膜中注水或抽水,来改变橡皮膜凸起的程度,如图甲所示。具体操作如下:①将蜡烛、水透镜和光屏依次摆放在水平光具座上,点燃蜡烛,使烛焰、水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②将蜡烛放在离水透镜较远的位置,移动光屏,直到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记下此时光屏所在的位置;③用注射器向水透镜里加适量的水,水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 ,此时屏上的像变得模糊,这是模拟近视眼看远处物体的情况。将光屏慢慢靠近水透镜,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这说明近视眼所成的像在视网膜的 ;④将光屏移回原来标记的位置,选择不同的眼镜在烛焰和水透镜之间前后移动,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如图丙所示,这说明矫正近视眼应配戴 透镜;⑤从水透镜里向外抽取适量的水,再次实验,探究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⑥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要增强保护视力的意识,做到科学用眼,积极防控近视。请写出一条预防近视的措施。 4.(新考法)(2024·山东日照·中考真题)小明在光学学习中,对色彩斑斓的光学世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认识到熟练掌握物、像联动,并用其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义,于是他进行了如下的探索:(1)如图甲,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如果在图中玻璃板与蜡烛的像之间平行于玻璃板放一块不透明的白色光屏,那么在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像;(2)如图乙,平行光线经过该透镜后将会被 (选填“发散”或“会聚”),这样的透镜可用于矫正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3)生活中经常看到的投影灯,其内部结构如图丙所示。图中凸透镜的焦距为50mm,则投影片到凸透镜的距离范围应为 ;(4)在探究照相机原理时,小明将焦距为10.0cm的凸透镜A放置在图丁所示的位置,向左移动光屏,在光屏上看到了清晰的像,他又将凸透镜A更换成一个焦距为8.0cm的凸透镜B,其它要素不变,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他认为此现象与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因相似,为了使光屏上的像恢复清晰,可将光屏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5)若保持图丁中凸透镜B和蜡烛的位置不变,继续实验,撤掉光屏,换成凸透镜A,并移动到光具座66cm刻度处,从A的右侧向左看,在透镜A中也能看到清晰的像,这个像是 (选填“实”或“虚”)像。5.(新考法)(2024·四川南充·中考真题)如图所示,某同学用自制的水透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向水透镜里注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将变小;当从水透镜里抽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将变大。(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向水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光斑,则此时水透镜的焦距为 ;(2)该同学移动蜡烛,水透镜和光屏至图乙所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 (选填“放大”“等大”“缩小”)的像,若仅将蜡烛与光屏位置对调,则在光屏上 (选填“能”“不能”)看到清晰的像;(3)在(2)中将蜡烛与光屏位置对调后的场景下,该同学取了一幅眼镜给水透镜“戴上”,如图丙所示,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当往水透镜中加入适量的水后,发现烛焰的像再次变得清晰,由此判断该眼镜是 眼镜(选填“近视”“远视”)。实验序号物距u/cm像距v/cm光屏上看到的像16015倒立、缩小、实像22424倒立、等大、实像32030倒立、___________、实像48未找到像实验次数物距/cm像距/cm像的性质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虚像或实像118.06.9倒立缩小实像210.010.0倒立等大实像37.017.7倒立放大实像44.0/正立放大虚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