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00160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700160/0-173956168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6700160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700160/0-173956168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6700160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700160/0-1739561683/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广东省佛山市H7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广东省佛山市H7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Fe56 Cu64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4分。第1~10小题,每小题2分;第11~16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下列文物的主要成分属于合金材料的是【答案】D【解析】A.天蠁琴的主要成分是木材,木材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不是合金材料, A不符合题意;B.广彩开光人物花鸟纹海碗,“广彩”是一种瓷器,瓷器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不是合金, B不符合题意;C.雪梅双鹤图是一幅画作,其主要成分是纸张、颜料等,不属于合金, C不符合题意;D.青铜蚕的主要成分是Cu,属于合金材料,D符合题意;故选:D。2.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事例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A. 钢铁大桥生锈 B. 用氯气制备漂白粉C. 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 D. 用溶液刻蚀电路板【答案】C【解析】A.钢铁大桥生锈是铁被空气中氧气氧化为铁的氧化物,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故A不符合题意;B.氯气制备漂白粉,氯气和氢氧化钙生成氯化钙和次氯酸钙,氯元素化合价改变,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故B不符合题意;C.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是氧化钙和水生成氢氧化钙,没有元素化合价改变,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故C符合题意;D.溶液刻蚀电路板是铁离子和铜生成亚铁离子和铜离子,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3. 下列反应没有+3价铁生成的是A. 铁丝在氯气中燃烧 B. 铁粉与水蒸气共热C. 氧化铁溶于盐酸 D. 过量铁粉加入稀硫酸中【答案】D【解析】A.铁在氯气中燃烧生成FeCl3,只能生成+3价铁的化合物,A不符合题意;B.铁粉与水蒸气共热生成的四氧化三铁中含有+2价和+3价的铁,B不符合题意;C.氧化铁溶于盐酸生成氯化铁,只能生成+3价铁的化合物,C不符合题意; D.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FeSO4和H2,不可能生成+3价铁的化合物,D符合题意;故选D。4. 下列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A. B. C. D. 【答案】A【解析】A.不溶于水,与水不反应,不能直接转化为,故A正确;B.与硝酸银反应可直接生成AgCl,故B错误;C.与盐酸反应可直接生成NaCl,故C错误;D.可与氧化剂如高锰酸钾、次氯酸钠等直接反应生成,故D错误;故选:A。5.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科技与化学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生铁和钢是国家基建项目不可或缺材料,生铁的含碳量大于钢B. 神舟载人飞船翱翔太空时,利用作为航天员的供氧剂C. 中国科学家合成了新材料和和互为同素异形体D. 嫦娥六号的运载火箭助推器采用液氧煤油发动机,燃烧时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答案】B【解析】A.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其中生铁中含碳量高于钢中含碳量,A正确;B.与反应只能生成,与反应可生成与,可作供氧剂,B错误;C.和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性质不同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C正确;D.液氧煤油燃烧时需要氧气做氧化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正确;答案选B。6. 民以食为天,美食使生活更美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盐焗鸡中含有属于盐B. 姜撞奶制作过程中用到的牛奶属于溶液C. 大良磞砂制作时需要小苏打,小苏打溶于水会吸收热量D. 月饼包装袋中加入适量铁粉作抗氧化剂,利用了铁粉的还原性【答案】B【解析】A.盐是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则盐焗鸡中含有的属于盐,A正确;B.牛奶胶体,其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 B错误;C.小苏打为碳酸氢钠,溶于水会吸收热量, C正确; D.铁粉具有还原性,能被氧化而发挥抗氧化作用,则月饼包装袋中加入适量铁粉作抗氧化剂,利用了铁粉的还原性,D正确;故选:B。7. 纳米氧化铁在颜料、生物医学、催化剂及其他方面的应用较为广泛,其粒子直径为,纳米氧化铁能催化火箭推进剂的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氧化铁俗称铁红 B. 中氯元素显价C. 纳米氧化铁属于碱性氧化物 D. 纳米氧化铁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答案】D【解析】A.氧化铁是一种红棕色粉末,俗称铁红,常用作油漆、涂料、油墨和橡胶的红色颜料,A项正确;B.NH4ClO4中N元素显-3价,O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H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根据化合物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氯元素显+7价,B项正确;C.氧化铁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碱性氧化物,C项正确;D.将纳米氧化铁粉末均匀分散到蒸馏水中,形成胶体,可以产生丁达尔效应,D项错误;故选:D。8. 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下列劳动项目与所述化学知识没有关联的是【答案】C【解析】A.洁厕灵中含有盐酸,盐酸能与反应生成可溶性的CaCl2,故可以除水垢,两者有关联,故A不选;B.氧化铁是红棕色固体且性质稳定,可作油漆、涂料中的红色颜料,两者有关联,故B不选;C.Ca(ClO)2具有强氧化性,能够使蛋白质变性,具有杀菌消毒作用,可用于游泳池的消毒,CaCl2不具有强氧化性,故C选;D.不锈钢属于合金材料,保留了金属良好的导热性,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可用于制作炒锅,两者有关联,故D不选;故选:C。9. 相同质量的两份铝分别放入足量的盐酸和溶液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两个实验中铝均作还原剂 B. 转移的电子数不同C. 生成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D. 消耗的和的物质的量相同【答案】A【解析】铝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在这两个反应中,铝元素的化合价都从0价升高到+3价,所以铝均作还原剂,A正确;B.因为两份铝的质量相同,所以铝的物质的量相同。在这两个反应中,铝都从0价变为+3价,每一个铝原子都失去3个电子,由于铝的物质的量相同,所以转移的电子数相同,B错误;C.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2个铝原子反应都生成3个氢气分子,因为铝的物质的量相同,所以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相同,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1,C错误;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2个铝原子与6个反应,2个铝原子与2个反应,铝的物质的量相同,则消耗和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即消耗的物质的量不相同,D错误;故选A。10.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 无色透明溶液中:Fe2+、Cl-、、B. 加入铝单质能产生H2的溶液中:Na+、K+、Cl-、ClO-C. 使紫色石蕊呈红色的溶液中:、、Mg2+、K+D. 1.0mol/LFeCl3:H+、Cl-、、SCN-【答案】C【解析】A.含有Fe2+的溶液显浅绿色,含有不满足无色透明溶液的条件,不符合题意,故A不选;D.加入铝单质能产生大量氢气的溶液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碱性,如在酸性条件下,ClO-不能大量存在,故B不选;C.使紫色石蕊呈红色的溶液中显酸性,含有氢离子,、、Mg2+、K+都不能与氢离子反应,能大量共存,故C符合题意;D.Fe3+与SCN-要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D不选。答案选C。11.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将钠投入水中:B. 向纯碱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盐酸:C. 实验室制备氯气:D. 向溶液中加入足量溶液:【答案】A【解析】A.Na和H2O反应生成NaOH和氢气,离子方程式为,故A正确;B.盐酸少量,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离子方程式为,故B错误;C.浓盐酸要拆成离子,实验室制备氯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C错误;D.向溶液中加入足量溶液,Fe3+和SO都要生成沉淀,离子方程式为,故D错误;答案选A。12. 部分含或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g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B. e→f可通过化合反应一步实现C. c转化为d不一定要加入氧化剂D. 1g在空气中加热生成a,转移2电子【答案】B【解析】Na元素常见价态为0价和+1价,Fe元素常见价态为0价、+2价、+3价,根据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关系图可知,g为单质Na或单质Fe;a为Na的氧化物;b为钠盐;c为亚铁盐;e为Fe(OH)2;d为铁盐;f为Fe(OH)3。A.由上述分析可知,g为为单质Na或单质Fe,处于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故A错误;B.e为Fe(OH)2,f为Fe(OH)3;Fe(OH)2与O2、H2O发生化合反应生成Fe(OH)3,方程式为4Fe(OH)2+O2+2H2O=4Fe(OH)3;故B正确;C.亚铁盐转化为铁盐需要加氧化剂,故C错误;D.a为Na的氧化物,则g为单质Na,1单质Na在空气中加热生成钠的氧化物,Na变为+1价,失去1mol电子,故D错误;答案选B。13. 根据下列实验及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答案】B【解析】A.溶液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A错误;B.用洁净的铂丝或铁丝蘸取待测液进行焰色试验,火焰呈黄色,则证明溶液中存在钠元素,溶液中的钠只能以钠离子存在,因此溶液中含有,故B正确;C.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可能是碱,也可能是碱性的盐,如碳酸钠溶液,故C错误;D.没有漂白性,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漂白性,故D错误;故选:B14. 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常温常压下,由和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的原子数为B. 标准状况下,与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C. 同温、同体积的条件下,等质量的和的压强之比为D. 溶液中含有的数目为【答案】A【解析】A.和均只由O原子组成,混合物的质量即为O原子的质量,含氧原子的数目为,故A正确;B.与NaOH反应生成NaCl和NaClO,1mol反应转移1mol电子,为0.1mol,转移的电子数为,故B错误;C.等质量的和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同温、同体积的条件下,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物质的量之比,故C错误;D.溶液体积未知,不能确定离子数目,故D错误;故选:A。15. 配制100mL1.00mol·L-1Na2CO3溶液的操作过程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操作2和操作3中玻璃棒末端应抵在容量瓶瓶颈刻度线下方B. 操作3洗涤烧杯、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C. 进行操作4时若俯视刻度线,将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D. 操作5摇匀后静置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无须重新定容【答案】C【解析】A.为防止液体附着在刻度线上方,使溶液体积偏大,操作2和操作3中玻璃棒末端应抵在容量瓶瓶颈刻度线下方,A项正确;B.操作3洗涤烧杯、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保证溶质完全转移,B项正确;C.进行操作4时若俯视刻度线,所得溶液体积偏小,将使所配溶液浓度偏高,C项错误;D.操作5摇匀后静置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是因为溶液附着在刻度线以上部分,无需重新定容,D项正确;答案选C。16. 把12.6g镁铝合金的粉末放入过量的盐酸中,得到13.44LH2 (标准状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为40%B. 将该合金投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产生氢气的体积为6.72LC. 合金中镁与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D. 合金中镁的物质的量为0.3mol【答案】D【解析】把12.6g镁铝合金的粉末放入过量的盐酸中,分别发生反应:、,假设和物质的量分别为、,则,,联立两式,解得:、;A.根据分析,合金中质量:,其质量分数:,A错误;B.未指明气体是否处于标准状况,无法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B错误; C.根据分析可知,合金中镁与铝的物质的量之比:3:2,C错误;D.根据分析可知,合金中镁的物质的量为0.3mol,D正确;答案选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6分。17. 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碳酸氢钠(①)为白色细小晶体,易溶于水,不溶于②乙醇,在生活中用途广泛,可用于食品加工、医药等领域。既能与酸(如③盐酸)反应生成④和⑤,又能与碱(如⑥)反应生成碳酸盐和水。高温下,受热易分解,因此通常保存在阴凉干燥处。碳酸氢钠是泡沫灭火器的重要组成部分。灭火时,碳酸氢钠与⑦溶液混合发生反应,产生大量的,同时生成⑧固体。携带氢氧化铝等形成泡沫,从灭火器中喷出,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1)上述标有序号的物质中,常温下能导电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2)①在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①固体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3)实验室需要使用溶液:i.用固体配制该溶液,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为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___________;用托盘天平称量___________固体。ⅱ.从配制的溶液中取出,取出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向其中滴加盐酸至恰好无气泡产生,消耗盐酸的体积为___________。【答案】(1) ①. ③⑦ ②. ②⑤ (2) ①. ②. (3) ①. 容量瓶 ②. 21.0 ③. 1.0 ④. 40.0【解析】【小问1详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导电的原因是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金属导电的原因是存在自由移动的电子;非电解质是溶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①固体不导电,为电解质;②乙醇()为非电解质,不导电;③盐酸为溶液,是混合物,能导电;④固体不导电,为电解质;⑤为非电解质,不导电;⑥固体不导电,为电解质;⑦溶液为是混合物,导电,但不是电解质;⑧固体不导电,为电解质;标有序号的物质中,常温下能导电的是③盐酸、⑦溶液;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②、⑤;【小问2详解】在溶液中电离出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 ;碳酸氢钠固体受热分解为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碳,反应为:;【小问3详解】需要使用240mL1.0mol·L-1NaHCO3溶液,则配制过程中使用250mL的容量瓶;ⅰ.用NaHCO3固体配制该溶液,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为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250mL容量瓶;用托盘天平称量0.25L×1.0mol·L-1×84g/mol=21.0g固体。ⅱ.溶液是均一稳定的,从配制的溶液中取出20.0mL,取出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 mol·L-1,向其中滴加0.5 mol·L-1盐酸至恰好无气泡产生,则反应为NaHCO3和盐酸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消耗盐酸的体积为。18. 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制备氯气并探究其部分性质,其中铁与氯气反应的产物遇水易转化为。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X的名称为___________。(2)仪器X中的固体不能是,原因是___________;若仪器X中的固体为高锰酸钾,则仪器X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3)装置B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4)广口瓶中的有色布条褪色的是___________(填“C”或“E”),装置H中的试剂是___________。(5)装置F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装置I的作用是___________。【答案】(1)圆底烧瓶 (2) ①. 与浓盐酸反应需要加热 ②. (3)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 (4) ①. C ②. 浓硫酸 (5) ①. ②. 吸收未反应的氯气,防止其污染空气【解析】由实验装置图可知,装置A中高锰酸钾固体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装置B中盛有的饱和食盐水用于除去氯化氢气体;装置C中有色布条褪色;装置D中盛有的浓硫酸用于干燥氯气;装置E中有色布条不褪色;装置F中氯气与铁共热反应制备氯化铁;装置G用于冷凝收集氯化铁;装置H中盛有的浓硫酸用于吸收水蒸气,防止水蒸气进入G中与氯化铁反应;装置I中盛有的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吸收未反应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小问1详解】由实验装置图可知,装置X为圆底烧瓶,故答案为:圆底烧瓶;【小问2详解】二氧化锰与浓盐酸需共热反应制备氯气,所以装置X中的固体一定不是二氧化锰;若仪器X中的固体为高锰酸钾,发生的反应为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氯化锰、氯气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与浓盐酸反应需要加热;;【小问3详解】由分析可知,装置B中盛有的饱和食盐水用于除去氯化氢气体,故答案为: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小问4详解】由分析可知,装置C中有色布条褪色、装置E中有色布条不褪色;装置H中盛有的浓硫酸用于吸收水蒸气,防止水蒸气进入G中与氯化铁反应,故答案为:C;浓硫酸;【小问5详解】由分析可知,装置F中氯气与铁共热反应制备氯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装置I中盛有的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吸收未反应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故答案为:;吸收未反应的氯气,防止其污染空气。19. 氢氧化氧镍有良好的电化学活性,是合成锂离子电池材料的前驱体。某化工厂用含镍废料(主要成分为,杂质为)制备的工艺流程如图。已知几种金属离子沉淀的如表:(1)为了提高“浸取”中废料的浸出效率,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写出其中一种)。(2)“浸取渣”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3)“除铜”过程中发生了两个反应,写出其中生成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4)“转化”过程中,加入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5)“沉铁”过程中,加入溶液调节的范围应为___________。(6)中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价。已知难溶于水,“氧化”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答案】(1)粉碎废料(搅拌、适当加热等合理即可) (2) (3) (4)将氧化成,便于后续除去 (5) (6) ①. ②. 【解析】向含NiO的废料(杂质为等)加入过量硫酸,过滤得到可溶性的硫酸盐和含有微溶物硫酸钙的浸取渣;向滤液中加入硫化氢过滤得到难溶的硫化铜以及单质硫和可溶性的硫酸盐(Fe2+、Fe3+、Ni2+、Ca2+等);向滤液中加入H2O2将Fe2+氧化为更容易沉淀的Fe3+,再加试剂NaOH调节溶液的pH除去Fe3+,过滤得到含Ni2+、Ca2+的溶液和氢氧化铁沉淀的滤渣;向滤液中加NaOH和NaClO溶液将Ni2+转化为NiOOH,经过滤、洗涤干燥等步骤得到NiOOH固体。【小问1详解】提高“酸浸”中原料的浸出效率,采取的措施有:研磨废料、适当升高温度、适当增大硫酸浓度、搅拌等。【小问2详解】由分析可知“浸取渣”的主要成分是CaSO4,故答案是CaSO4;【小问3详解】由分析可知,“除铜”中发生两个反应,一个为:Fe3+将H2S氧化为S,化学方程式为:Fe2(SO4)3+H2S=2FeSO4+H2SO4+S↓;另一个为生成CuS的化学方程式:H2S+CuSO4=H2SO4+CuS↓,离子方程式为H2S+Cu2+=2H++CuS↓,故答案为H2S+Cu2+=2H++CuS↓;【小问4详解】由分析知,“转化”时,加入H2O2的作用是将Fe2+氧化为Fe3+,故答案为:将氧化成,便于后续除去;【小问5详解】NaOH用于调节溶液的pH,目的是除去Fe3+,使其转化为沉淀Fe(OH)3,但不能将Ni2+沉淀,应调节pH的范围是,故答案为:;【小问6详解】(5)NiOOH中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Ni元素的化合价为,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得:,解得:,Ni的化合价为+3;“氧化”中,Ni2+氧化生成NiOOH,NaClO还原生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20. 是一种常用的磁性材料。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实验制备并探究与酸的反应。实验一、制备ⅰ.将蒸馏水煮沸后冷却,利用该蒸馏水和固体配制500溶液。ⅱ.取100溶液,用植物油封住(如图所示),加入溶液,二者恰好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ⅲ.取溶液和分散剂[能使制得的颗粒更小],加入过量溶液并在空气中不断搅拌,二者充分反应后形成红褐色浊液。ⅳ.将ⅱ中制得的氢氧化亚铁加入中的红褐色浊液中,持续加热和搅拌,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最后得到。(1)ⅰ中蒸馏水煮沸后使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ⅲ中发生反应的总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实验二、探究与稀硫酸的反应甲同学对能否与酸反应提出了猜想:猜想1:能与酸反应;猜想2:不能与酸反应。为了验证假设,甲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并观察到相应的实验现象:已知:与反应会产生蓝色沉淀,可用于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3)甲同学根据实验1得出结论:猜想1正确,且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能促进与酸反应。粉末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4)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一定完全正确,因此设计实验:用硫酸溶液浸泡粉末时加入适量的___________,取上层清液于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滴溶液和溶液,振荡试管,观察到___________,证明甲同学的结论正确。【答案】(1) ①. 除去蒸馏水中的溶解氧,防止被氧化 ②. 160 (2) (3) ①. ②. (4) ①. 或 ②. 一支试管溶液变红,另一支试管有蓝色沉淀生成【解析】根据题干的描述,制备的大致步骤为先用NaOH溶液与FeCl2溶液反应制备,过滤,得到固体备用;再用NaOH溶液于FeCl2溶液在分散剂作用下生成,在空气中搅拌生成悬浊液,加入之前的固体持续加热和搅拌,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最后得到;【小问1详解】ⅰ中蒸馏水煮沸后使用的目的是除去蒸馏水中的溶解氧,防止被氧化;100溶液中的物质的量为0.4mol,则需要0.8molNaOH恰好完全反应,故需要NaOH溶液的体积为=0.16L,即160mL;【小问2详解】ⅲ中Fe2+与NaOH反应后,在空气中继续氧化,最终得到悬浊液,发生反应的总离子方程式为;【小问3详解】通过实验1得出实验结论,猜想1正确,说明Fe3O4可以与酸反应,结合实验2,说明能促进与酸反应,根据加入溶液溶液变红,另一试管加入溶液,生成蓝色沉淀,可知反应生成了Fe2+和Fe3+,粉末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小问4详解】设计实验要验证Cl-对反应有促进作用,故用硫酸溶液浸泡粉末时加入适量的或;如果甲同学结论正确,则取上层清液于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滴溶液和溶液,振荡试管,加入5滴溶液的试管溶液变红,加入溶液的试管有蓝色沉淀生成。=A.天蠁琴B.广彩开光人物花鸟纹海碗C.雪梅双鹤图D.兽面纹青铜蚕选项劳动项目化学知识A用洁厕灵清除水垢(主要成分为)盐酸能溶解B用氧化铁调配红色油漆氧化铁呈红棕色且在空气中性质稳定C用漂粉精给游泳池消毒具有强氧化性D用不锈钢制作炒锅不锈钢具有良好的导热性且耐腐蚀选项ABCD实验现象灯泡发光火焰呈黄色烧杯中无色溶液变红鲜花褪色结论溶液属于电解质b溶液中含有a属于碱具有漂白性金属离子开始沉淀的1.56.57.2沉淀完全的3.29.79.2实验编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1将0.1g,粉末加入103硫酸溶液中,浸泡5min,取2上层清液于试管①②中,分别加入5滴溶液和溶液,振荡试管两试管均无明显现象,浸泡一夜后,试管①中溶液变红,试管②中有蓝色沉淀生成2将0.1g粉末加入106盐酸中,浸泡5min,取2上层清液于试管③④中,分别加入5滴溶液和溶液,振荡试管试管③中溶液变红,试管④中有蓝色沉淀生成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