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700674/0-173926777775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700674/0-173926777778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700674/0-173926777780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运用,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名著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12分)“大雪”节气后不久,兰州迎来今冬第一场大雪。同学们寒雪日在网上交流学习体会。阅同学们的网络交流发言,完成问题。
【一】
ㅤㅤ今日窗外大雪纷纷扬扬,正如《咏雪》中谢道韫所说的“_____”。白雪给人澄澈、空灵之感,人们称它“六出”“玉尘”“飞花”“雨冻”。鲁迅先生说雪是“雨的精魂”。这让我想起小鲁迅雪天在人迹罕至的百草园中捕鸟的情景。
【二】
ㅤㅤ《论语》中虽然没写到雪,但我认为孔子有着雪一样素洁的品格。他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博施济众,仁者爱人。这与那些对人对事(mò)不关心,麻木不(rén),甚至为争名夺利而不顾廉耻的做法是①_____的。每想到此,我对孔子的崇敬之情②_____由孔子想到自己,我就写了副对联:
ㅤㅤ雪中叹仲尼,齐家治国创立无边功业;
ㅤㅤ灯下观论语,_____。
【三】
ㅤㅤ“燕山雪花大如席”是李白笔下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是被称作③_____的老舍先生《济南的冬天》里的雪。这样写雪太妙了!我也写几句,展现我的想象:雪落在枝头,开出朵朵梨花;雪落在_____,_____。
【四】
ㅤㅤ语文老师想邀请王教授开展专题讲座,介绍文学作品中的“雪”。下面是我写的邀请函,大家提提意见。
尊敬的王教授:
ㅤㅤ您好!诚邀您于12月22日下午莅临我校开展专题讲座,介绍文学作品中的“雪”。我校同学都期待聆听您的拙见。静候您的到来!
七年级全体同学敬上
2024年12月14日
(1)用正楷字默写【一】中横线处的内容。(1分)
(2)对【一】中加点字读音和【二】中按拼音写汉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澄澈”中的“澄”应读作chéng。
B.“人迹罕至”中的“罕”应读作hǎn。
C.“(mò)不关心”指对人对事冷淡,毫不关心,应写作“莫不关心”。
D.“麻木不(rén)”比喻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应写作“麻木不仁”。
(3)在【二】的①②处依次填入成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4)将【二】中的对联补充完整,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雪中叹仲尼,齐家治国创立无边功业;
灯下观论语,_____。
A.学生时代珍惜有限年华
B.修身立志读书汲取精华
C.学生时代读书汲取精华
D.修身立志珍惜有限年华
(5)【三】中③处应填的是 。(1分)
(6)根据前半句,补写出【三】中描写雪的句子。(2分)
(7)【四】的邀请函中有一处用词不当,请找出并改正。(2分)
2.(8分)请根据语境,写出相应的诗句。
ㅤㅤ读书将伴随我们终身:读《诫子书》,我们从“(1)淫慢则不能励精, ”中感悟到诸葛亮对儿子的告诫,过度放纵和急躁对人修身养性的不利影响;读《<论语>十二章》,我们从“不义而富且贵,(2) ”中认识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读《潼关》,我们从“(3) ,山入潼关不解平”中体会到谭嗣同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读《夜雨寄北》,我们感受到了李商隐身处巴蜀,雨夜独居“(4) ,(5) ”的遥无归期的思念之苦;读《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6) ,(7) ”,我们感受到了诗人陆游不以衰老自弃,坚定为国征战的决心;读《夜上受降城闻笛》,我们感受到了在凄清的夜晚,“不知何处吹芦管,(8) ”一切崇高和悲壮都化作绵绵不绝的乡愁。
二、古诗文阅读。(19分)
3.(5分)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邯郸夜里逢冬至”,诗歌首句即点题,交代了时间和地点。
B.“抱膝灯前影伴身”,这句写出了作者在邯郸客店里过节的热闹情景。
C.这首诗用直率质朴的语言,道出了人们常有的一种生活体验,感情真挚动人。
D.整首诗歌构思精巧别致,全诗中无一“思”字,却处处含着“思情”。
(2)这首诗是怎样表达思家的?请结合诗歌作具体分析。(3分)
4.(14分)请你参与“人与动物”文言文阅读活动,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乙】
吾昔少年时,所居书堂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武阳君①恶杀生,儿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鸟雀。数年间,皆巢于低枝,其彀②可俯而窥也。又有桐花凤四五百,翔集其间。此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③,殊不畏人。闾里间④见之,以为异事。此无他,不忮⑤之诚,信于异类也。
(选自苏轼《东坡杂记》)
【注释】①武阳君:苏轼的母亲。②彀(kòu):初生的小鸟。③驯扰:驯服顺从。④闾里间:这里指乡里人。⑤忮(zhì):嫉妒、加害。
(1)根据文意,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
(2)借助表格中提示的方法,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①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②闾里间见之,以为异事。
(4)下面是务实小组制作的“人与动物”阅读活动收获卡,请你帮他们补全下面画横线处空缺的内容。(4分)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5.(12分)班级同学开展了养宠情况调查,请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一
材料二
现在说起我仇猫的原因来,自己觉得是理由充足,而且光明正大的。一、它的性情就和别的猛兽不同,凡捕食雀、鼠,总不肯一口咬死,定要尽情玩弄,放走,又捉住,捉住,又放走,直待自己玩厌了,这才吃下去,颇与人们的幸灾乐祸,慢慢地折磨弱者的坏脾气相同。二、它不是和狮虎同族的么?可是有这么一副媚态!但这也许是限于天分之故罢,假使它的身材比现在大十倍,那就真不知道它所取的是怎么一种态度。然而,这些口实,仿佛又是提起笔来的时候添出来的,虽然也象是当时涌上心来的理由。要说得可靠一点,或者倒不如说不过因为它们配合时候的嗥叫,手续竟有这么繁重,闹得别人心烦,尤其是夜间要看书,睡觉的时候。当这些时候,我便要用长竹竿去攻击它们。
再一回忆,我的仇猫却远在能够说出这些理由之前,也许是还在十岁上下的时候了。至今还分明记得,那原因是极其简单的:只因为它吃老鼠——吃了我饲养着的可爱的小小的隐鼠。我的报仇,就从家里饲养着的一只花猫起手,逐渐推广,至于凡所遇见的诸猫。最先不过是追赶,袭击;后来却愈加巧妙了,能飞石击中它们的头,或诱入空屋里面,打得它垂头丧气。这作战继续得颇长久,此后似乎猫都不来近我了。
——鲁迅《狗•猫•鼠》(节选)
材料三
白象是我家的爱猫,它真是一只可爱的猫!不但因为它浑身雪白,伟大如象,又因为它的眼睛一黄一蓝,叫做“日月眼”。它从太阳光里走来的时候,瞳孔细得几乎没有,两眼竟像话剧舞台上所装置的两只光色不同的电灯,见者无不惊奇赞叹。收电灯费的人看见了它,几乎忘记拿钞票;查户口的警察看见了它,也暂时不查了。
每天一吵读书回家,或她的大姐陈宝教书回家,一坐倒,白象就跳到他们的膝上,老实不客气地睡了。她们不忍拒绝,就坐着不动,向人要茶,要水,要换鞋,要报。有时工人不在身边,我同老婆就当听差,送茶,送水,送鞋,送报,我们是间接服侍白象。
——丰子恺《白象》(节选)
(1)现状分析(6分)
a同学们根据材料一中的图1得出一个结论: 。(3分)
b同学们对图2“宠主的养宠动机”进行了归类分析。请在下列选项中,选择合适的项,分别填入图2的①——③处,每处限填一项。(3分)
A.兴趣动机
B.情感动机
C.社交动机
(2)文人谈宠:阅读材料二和材料三,完成以下梳理探究表格。(6分)
6.(13分)童话•想象。
驴小弟变石头
威廉•史塔克
ㅤㅤ①驴小弟跟爸妈住在燕麦谷的松果路。他喜欢收集各种各样的小石子。
ㅤㅤ②在一个下雨的礼拜六,他找到一颗非常特别的小石子。这颗小石子红得像火,闪闪发亮,圆溜溜的。他激动得浑身发抖。雨水落到背上凉凉的。“真希望雨不要下了。”结果雨真的停了。他大吃一惊,从来没有一个愿望这么快实现过。他突然觉得,这一定是颗有魔法的石头!为了证明这个想法,他把小石子放在地上,说:“我希望再下雨。”结果什么也没发生。可是他用蹄子拿着小石子,说同样的话时,天就变黑了,闪电雷声来了,大雨也来了。
ㅤㅤ③“我真是太幸运了!”驴小弟想,“从现在起,我要什么就会有什么了!”他希望太阳再从天空出现,希望左后方脚蹄上的疙瘩消失,结果都实现了。
ㅤㅤ④就在他赶着回家,走过草莓山时,竟然碰见了一只狮子。那只饥饿的狮子瞪着他,把他吓坏了。要是他没被吓坏的话,就会想到要这头狮子消失,或者希望自己平安在家里,也可以希望狮子变成小菊花,或蚊子。可是他吓坏了,吓得没有办法用心想。“我希望变成石头。”说完,他就变成一块岩石。狮子跳过岩石,围着他闻了又闻,最后只好嘀咕着走开,“我明明看见那只小驴子的,也许是我饿疯了。”
ㅤㅤ⑤变成岩石的驴小弟,就这样待在草莓山上,那颗神奇的小石子还在他身边。“我好希望再变成我自己。”他想。但他必须碰到那颗小石子才能产生法力,这显然没法做到。他心里既害怕,又着急。最后终于明白:唯一的希望是一有人发现这颗红石子,并许愿旁边的这块岩石能变成一只驴子。可是世界上有谁会希望一块岩石变成驴子呢?
ㅤㅤ⑥最后,驴小弟睡着了。随着星星的出现,夜,来了。
ㅤㅤ⑦驴爸爸和驴妈妈在家急得要发疯了,驴小弟从来没有过了晚饭时间还不回家的,他到哪儿去了呢?他们整夜没睡,天快亮了,还是不见儿子回来。驴妈妈号啕大哭起来,驴爸爸不停地安慰。他们多么希望亲爱的儿子就在身边啊!“我以后再也不责骂他了,”驴妈妈说,“不管他做什么。”
ㅤㅤ⑧天亮了,他们到处打听,毫无音讯。他们去找警察,警察也找不到他们的孩子。A燕麦谷的狗全都出来搜寻,他们嗅过了每一块岩石、每一棵树和每一片草叶,搜过了远近的每一个角落,可是一点儿线索都没有。(批注A: )当然他们也闻过了草莓山上的那块岩石,可是那气味半点也不像驴小弟的气味。
ㅤㅤ⑨同一个地方搜了一遍又一遍,同一只动物问了一次又一次,这样过了一个月,驴爸爸和驴妈妈不知道该做什么了。他们推测:一定有什么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也许他们再也见不到自己的孩子了。B他们试着重新振作,但仿佛到处都有驴小弟的影子——无论做什么,他们都会想起他。(批注B:这里虽然没有直接写家人在生活中如何想到驴小弟,但是读者在此处可以通过想象来脑补画面。)他们伤心极了,觉得生活已经没什么意义。
ㅤㅤ⑩日夜更替,驴小弟醒着的时候越来越少。他醒着时,只有伤心和绝望。他觉得他会永远变成岩石。他想要习惯这件事,他不想醒了。
ㅤㅤ⑪C冬天来临了,北风呼啸着掠过草莓山。下雪了,大多数动物都待在温暖的家里。冬天的草莓山荒凉极了,驴小弟就这样孤零零地趴在那里。又过了一段时间,雪融化了,大地渐渐暖和起来,树木开始吐出了嫩芽。(批注C:此段描写貌似有点繁复,好像“冬去春来”四字即可,作者写这段到底有何用意呢?)
ㅤㅤ⑫五月的一天,驴爸爸坚持要跟驴妈妈一起出去野餐。“我们要打起精神来。”他说,“虽然我们的宝贝不在了,但生活还得继续。”他们来到草莓山,驴妈妈恰好坐在那块岩石上,她温暖的体温使沉睡的驴小弟苏醒过来。他真想大叫:“妈!爸!是我,我是你们的小宝!我在这里!”可是他不能说话,他只是一块石头。
ㅤㅤ⑬驴妈妈在岩石上摆放食物,驴爸爸则漫无目的地走来走去。突然,他看见了草地上那块小红石子。“啊,多奇妙的石头!小宝肯定会非常喜欢。”说着,他就把小红石子放在了岩石上。
ㅤㅤ⑭这时,驴小弟虽然还是石头,却像驴子一样完全清醒了。驴妈妈感到一种说不出来的激动。“小宝爸,你知道吗?我有个奇怪的感觉:我们的儿子还活着,而且就在这附近!”
ㅤㅤ⑮“我就是!我就是!”驴小弟想喊,但是喊不出来。
ㅤㅤ⑯“多希望他跟我们一起坐在这美好的五月天里啊!”驴妈妈说。驴爸爸悲伤地低下了头。然后,他们两个互相看着,又陷入了巨大的悲哀中。
ㅤㅤ⑰“我希望变回原来的我!我希望变成真正的我!”驴小弟想。就在这一瞬间,他真的变回来了!之后的情景你想也想得到——D拥抱、亲吻、问答、凝视和欢呼!(批注D:五个动词连缀成句,将五幅幸福画面融为一体,精妙地描写了驴小弟从石头变成驴后一家人团聚之景,表达了激动喜悦之情。)
ㅤㅤ⑱等他们回家后,驴爸爸把那颗神奇的小石子放进一个铁盒子。也许有一天他们还会用到它。但是现在,说真的,他们还需要什么呢?E他们已经得到了想要的一切!(批注E:“一切”指什么?好像不仅仅靠神奇的小石头得到的吧?)
(选自绘本《驴小弟变石头》,明天出版社2013版,有删改)
(1)童话故事曲折有波澜。秦淮读完文章后,梳理内容,形成以下思维导图,请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4分)
驴小弟发现有魔法的石头→① →驴爸爸妈妈着急寻找驴小弟→②
(2)童话中有优美的语言。批注D是秦淮发现精彩语句后进行的赏析,请模仿批注D,将批注A补充完整。(2分)
(3)童话是想象的艺术。请用描写的方式将秦淮批注B中的想象的画面具体化。(3分)
(4)童话的创作独具匠心。批注C和E是秦淮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问,请你联系上下文,帮他解答。(4分)
批注C:
批注E:
四、名著阅读。(6分)
7.(6分)“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同伴的帮助。《西游记》师徒四人中谁是你理想中的朋友?请选择一位,根据提示,向同学们介绍这位理想中的朋友!
提示:
①概括介绍他的身世。
②结合相关情节勾勒他的性格特点。
③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写出你想和他成为朋友的原因。
五、写作。(50分)
8.(50分)以《好一个___人》为题,完成一篇以写人为主的文章,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基础运用。(20分)
1.(12分)“大雪”节气后不久,兰州迎来今冬第一场大雪。同学们寒雪日在网上交流学习体会。阅同学们的网络交流发言,完成问题。
【一】
ㅤㅤ今日窗外大雪纷纷扬扬,正如《咏雪》中谢道韫所说的“_____”。白雪给人澄澈、空灵之感,人们称它“六出”“玉尘”“飞花”“雨冻”。鲁迅先生说雪是“雨的精魂”。这让我想起小鲁迅雪天在人迹罕至的百草园中捕鸟的情景。
【二】
ㅤㅤ《论语》中虽然没写到雪,但我认为孔子有着雪一样素洁的品格。他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博施济众,仁者爱人。这与那些对人对事(mò)不关心,麻木不(rén),甚至为争名夺利而不顾廉耻的做法是①_____的。每想到此,我对孔子的崇敬之情②_____由孔子想到自己,我就写了副对联:
ㅤㅤ雪中叹仲尼,齐家治国创立无边功业;
ㅤㅤ灯下观论语,_____。
【三】
ㅤㅤ“燕山雪花大如席”是李白笔下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是被称作③_____的老舍先生《济南的冬天》里的雪。这样写雪太妙了!我也写几句,展现我的想象:雪落在枝头,开出朵朵梨花;雪落在_____,_____。
【四】
ㅤㅤ语文老师想邀请王教授开展专题讲座,介绍文学作品中的“雪”。下面是我写的邀请函,大家提提意见。
尊敬的王教授:
ㅤㅤ您好!诚邀您于12月22日下午莅临我校开展专题讲座,介绍文学作品中的“雪”。我校同学都期待聆听您的拙见。静候您的到来!
七年级全体同学敬上
2024年12月14日
(1)用正楷字默写【一】中横线处的内容。
(2)对【一】中加点字读音和【二】中按拼音写汉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C
A.“澄澈”中的“澄”应读作chéng。
B.“人迹罕至”中的“罕”应读作hǎn。
C.“(mò)不关心”指对人对事冷淡,毫不关心,应写作“莫不关心”。
D.“麻木不(rén)”比喻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应写作“麻木不仁”。
(3)在【二】的①②处依次填入成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B
(4)将【二】中的对联补充完整,最恰当的一项是 D
雪中叹仲尼,齐家治国创立无边功业;
灯下观论语,_____。
A.学生时代珍惜有限年华
B.修身立志读书汲取精华
C.学生时代读书汲取精华
D.修身立志珍惜有限年华
(5)【三】中③处应填的是 人民艺术家 。
(6)根据前半句,补写出【三】中描写雪的句子。
(7)【四】的邀请函中有一处用词不当,请找出并改正。
【分析】(1)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正确填写古文内容即可。
(2)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ABD.正确;
C.有误,应为“漠不关心”。
故选:C。
(3)本题考查词语理解。
截然不同: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各得其所:表示各如其所愿,后表示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安排。
恍然大悟:一下子完全明白了或觉悟过来了。
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根据语境,应选择截然不同、油然而生。
故选:B。
(4)本题考查对联。
根据对联要求上下联词性相对,内容相一致吗,字数相等,上联末字要求仄因,下联末字要求平音,可知应选择D。
故选:D。
(5)本题考查名著常识。《济南的冬天》作者是老舍(舒庆春),被称为“人民艺术家”。
(6)本题考查补写句子。
根据语境,补写出描写雪的句子即可。
(7)本题考查病句的修改。“我校同学都期待聆听您的拙见”用词不当,“拙见”应改为“真知灼见”。
【解答】答案:
(1)(未若)柳絮因风起
(2)C
(3)B
(4)D
(5)人民艺术家
(6)示例一:祈年殿 变成一顶草帽
示例二:时光里 装饰了童年的梦
(7)“拙见”应写作“真知灼见”。
【点评】综合读写题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2.(8分)请根据语境,写出相应的诗句。
ㅤㅤ读书将伴随我们终身:读《诫子书》,我们从“(1)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 ”中感悟到诸葛亮对儿子的告诫,过度放纵和急躁对人修身养性的不利影响;读《<论语>十二章》,我们从“不义而富且贵,(2) 于我如浮云 ”中认识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读《潼关》,我们从“(3) 河流大野犹嫌束 ,山入潼关不解平”中体会到谭嗣同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读《夜雨寄北》,我们感受到了李商隐身处巴蜀,雨夜独居“(4) 君问归期未有期 ,(5) 巴山夜雨涨秋池 ”的遥无归期的思念之苦;读《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6) 僵卧孤村不自哀 ,(7) 尚思为国戍轮台 ”,我们感受到了诗人陆游不以衰老自弃,坚定为国征战的决心;读《夜上受降城闻笛》,我们感受到了在凄清的夜晚,“不知何处吹芦管,(8) 一夜征人尽望乡 ”一切崇高和悲壮都化作绵绵不绝的乡愁。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1)险躁则不能治性(注意“躁”的书写)
(2)于我如浮云
(3)河流大野犹嫌束(注意“犹”的书写)
(4)君问归期未有期
(5)巴山夜雨涨秋池
(6)僵卧孤村不自哀
(7)尚思为国戍轮台(注意“戍”的书写)
(8)一夜征人尽望乡(注意“征”的书写)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二、古诗文阅读。(19分)
3.(5分)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
A.“邯郸夜里逢冬至”,诗歌首句即点题,交代了时间和地点。
B.“抱膝灯前影伴身”,这句写出了作者在邯郸客店里过节的热闹情景。
C.这首诗用直率质朴的语言,道出了人们常有的一种生活体验,感情真挚动人。
D.整首诗歌构思精巧别致,全诗中无一“思”字,却处处含着“思情”。
(2)这首诗是怎样表达思家的?请结合诗歌作具体分析。
【分析】此诗描写了冬至夜晚作者在邯郸驿舍的所思所感,表达了作者的孤寂之感和思家之情。全诗语言质朴无华而韵味含蓄,构思精巧别致,运用想象等手法,表现出淡淡的思乡之愁以及浓浓的怀亲之意。
【解答】(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ACD.正确;
B.有误,“抱膝灯前影伴身”写作者在邯郸客店里过节,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子,作者的孤寂之感,思家之情,溢于言表。此项“热闹情景”理解有误。
故选:B。
(2)本题考查写作手法。“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我居住在邯郸客栈的时候正好是冬至佳节,我抱着双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与我相伴。这两句实写,刻画诗人天涯漂泊、形单影只,侧面写“思家”。这一句叙客中度节,已植“思家”之根。“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我相信家中的亲人今天会相聚到深夜,还应该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这两句虚写,运用想象,正面写“思家”。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家,而是想象家人冬至夜深时分,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使这种思乡之情扩大化,真实感人。
答案:
(1)B
(2)运用虚实结合(想象)的方法来表达思家之情。前两句叙邯郸驿里过节的情形是实写,刻画诗人天涯漂泊、形单影只,已显思念之情;后两句虚写,诗人想象冬至夜深时分,家人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更加突出思念之深。
译文:
居住在邯郸客栈的时候正好是冬至节,而我只能抱膝坐在灯前,与自己的影子相伴。想到家中亲人今日也会相聚到深夜,还应该会谈论着我这个离家在外的人。
【点评】如何鉴赏诗歌: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二要把握形象。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
4.(14分)请你参与“人与动物”文言文阅读活动,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乙】
吾昔少年时,所居书堂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武阳君①恶杀生,儿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鸟雀。数年间,皆巢于低枝,其彀②可俯而窥也。又有桐花凤四五百,翔集其间。此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③,殊不畏人。闾里间④见之,以为异事。此无他,不忮⑤之诚,信于异类也。
(选自苏轼《东坡杂记》)
【注释】①武阳君:苏轼的母亲。②彀(kòu):初生的小鸟。③驯扰:驯服顺从。④闾里间:这里指乡里人。⑤忮(zhì):嫉妒、加害。
(1)根据文意,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
(2)借助表格中提示的方法,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②闾里间见之,以为异事。
(4)下面是务实小组制作的“人与动物”阅读活动收获卡,请你帮他们补全下面画横线处空缺的内容。
【分析】参考译文:
【甲】一个屠户在晚上回家,担子里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屠户在路上遇到了两只狼,紧随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把骨头投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他。屠户又把骨头投给它,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脚步,但是之前得到骨头的狼又跟上了。骨头已经没有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的处境很危急,担心前后受到狼的攻击。屠户看见田野中有个麦场,场主在里面堆柴,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奔向麦场,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着刀。狼不敢上前,眼瞪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起身,用刀劈砍狼的头,又劈砍几刀杀死了狼。屠户正想要走,转身看到柴草堆后面,一只狼在其中打洞,意图想要钻洞进入柴草堆来攻击屠户的后面。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入一半了,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断狼的大腿,也杀死了这只狼。屠户才明白之前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
狼也是狡猾的动物,但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乙】我小的时候所住的书堂前面,有竹子柏树和各种各样的花,长满了院子,很多鸟在花木丛中筑巢。武阳君(我的母亲)厌恶杀生,命令小孩和家奴都不得捕捉小鸟。几年的时间,(由于没有捕捉行为)鸟雀们都将巢建在花木的低枝上,弯下腰就可以看到它们的幼鸟。又有四五百只叫做桐花凤的鸟,一齐飞翔并栖息在花木丛里。这种鸟羽毛极为罕见珍贵,但十分容易驯服顺从,从来不畏惧人。乡里人偶然见了(这景象),把这当作奇怪的事。这其实没什么,我们不凶狠并真诚地对待它们,使它们信任异类。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句意:有竹子柏树和各种各样的花,长满了院子,很多鸟在花木丛中筑巢。
“有竹柏杂花”作为主语后面应断开;“丛生满庭”是动宾结构修饰主语,后应断开;故断句为: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
(2)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①句意:屠户突然起身。暴:突然。
②句意:武阳君(我的母亲)厌恶杀生。恶:厌恶。
③句意:鸟雀们都将巢建在花木的低枝上。巢:筑巢。
④句意:使它们信任异类。信:使……信任。
(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①中重点词语有:乃悟,才明白;寐,睡觉。句意为: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②中重点词语有:闾里,乡里人;间,偶然。句意为:在乡里人见到这种现象,都认为是很奇怪的事情。
(4)本题考查文言内容理解。
①根据【甲】文“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可知,狼本性贪婪;根据【甲】文“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可知,狼本性狡猾。
②根据【甲】文“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可知,作者指出狼的狡黠奸诈,而嘲笑其顷刻而毙的结局,也间接赞扬了屠户的勇敢机智,余味无穷。【甲】文描绘了贪婪、凶狠、狡诈的狼的形象。启示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退让,而要像屠夫一样勇敢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会取得胜利。整个故事也是富有深意的,可以说是对《梦狼》的补充,实际上寄寓了作者鞭挞贪官污吏的思想。
③根据【乙】文“武阳君恶杀生,儿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鸟雀。数年间,皆巢于低枝,其毂可俯而窥也。又有桐花凤四五百,翔集其间”可知,苏轼母亲厌恶杀生,从不捕捉动物,爱护鸟类,致使鸟类繁多才会有如此之景象。
答案:
(1)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
(2)①突然。
②厌恶。
③筑巢。
④使……信任。
(3)①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②在乡里人见到这种现象,都认为是很奇怪的事情。
(4)①狡猾(贪婪、凶狠)
②人的智慧与力量是无穷的,恶势力终将自取灭亡。(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邪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③爱护鸟类(善待动物)
【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5.(12分)班级同学开展了养宠情况调查,请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一
材料二
现在说起我仇猫的原因来,自己觉得是理由充足,而且光明正大的。一、它的性情就和别的猛兽不同,凡捕食雀、鼠,总不肯一口咬死,定要尽情玩弄,放走,又捉住,捉住,又放走,直待自己玩厌了,这才吃下去,颇与人们的幸灾乐祸,慢慢地折磨弱者的坏脾气相同。二、它不是和狮虎同族的么?可是有这么一副媚态!但这也许是限于天分之故罢,假使它的身材比现在大十倍,那就真不知道它所取的是怎么一种态度。然而,这些口实,仿佛又是提起笔来的时候添出来的,虽然也象是当时涌上心来的理由。要说得可靠一点,或者倒不如说不过因为它们配合时候的嗥叫,手续竟有这么繁重,闹得别人心烦,尤其是夜间要看书,睡觉的时候。当这些时候,我便要用长竹竿去攻击它们。
再一回忆,我的仇猫却远在能够说出这些理由之前,也许是还在十岁上下的时候了。至今还分明记得,那原因是极其简单的:只因为它吃老鼠——吃了我饲养着的可爱的小小的隐鼠。我的报仇,就从家里饲养着的一只花猫起手,逐渐推广,至于凡所遇见的诸猫。最先不过是追赶,袭击;后来却愈加巧妙了,能飞石击中它们的头,或诱入空屋里面,打得它垂头丧气。这作战继续得颇长久,此后似乎猫都不来近我了。
——鲁迅《狗•猫•鼠》(节选)
材料三
白象是我家的爱猫,它真是一只可爱的猫!不但因为它浑身雪白,伟大如象,又因为它的眼睛一黄一蓝,叫做“日月眼”。它从太阳光里走来的时候,瞳孔细得几乎没有,两眼竟像话剧舞台上所装置的两只光色不同的电灯,见者无不惊奇赞叹。收电灯费的人看见了它,几乎忘记拿钞票;查户口的警察看见了它,也暂时不查了。
每天一吵读书回家,或她的大姐陈宝教书回家,一坐倒,白象就跳到他们的膝上,老实不客气地睡了。她们不忍拒绝,就坐着不动,向人要茶,要水,要换鞋,要报。有时工人不在身边,我同老婆就当听差,送茶,送水,送鞋,送报,我们是间接服侍白象。
——丰子恺《白象》(节选)
(1)现状分析
a同学们根据材料一中的图1得出一个结论: 近五年来,中国养宠家庭户数持续增加 。
b同学们对图2“宠主的养宠动机”进行了归类分析。请在下列选项中,选择合适的项,分别填入图2的①——③处,每处限填一项。
A.兴趣动机
B.情感动机
C.社交动机
(2)文人谈宠:阅读材料二和材料三,完成以下梳理探究表格。
【分析】(1)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a 根据图1中的具体数字可知,2019年至2023年,中国养宠家庭户数持续增加。
b 根据图2中“宠主的养宠动机”分类分析可知:“多一个陪伴不孤单”“治愈解压”“体验被需要的感觉”“增添生活情趣”属于情感动机,占比最大;
“培养责任感”“陪伴父母孩子玩”“打发闲暇时间”“增加社交话题”属于社交动机,占比次之;
“宠物太可爱了”属于兴趣动机,占比最小。因此可知,①—B,②—C,③—A。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根据材料二可知,鲁迅对猫的态度是“仇猫”,原因从“一、它的性情就和别的猛兽不同……颇与人们的幸灾乐祸,慢慢地折磨弱者的坏脾气相同”“二、……有这么一副媚态”“或者倒不如说不过因为它们配合时候的嗥叫,手续竟有这么繁重,闹得别人心烦”“再一回忆,我的仇猫却远在能够说出这些理由之前……只因为它吃老鼠——吃了我饲养着的可爱的小小的隐鼠”这些句子可概括出来。
根据材料三“白象是我家的爱猫,它真是一只可爱的猫”可知,丰子恺对猫的态度是“喜爱”。
鲁迅在《狗•猫•鼠》中“仇猫”,是对猫的偏见。因为鲁迅误以为猫吃了隐鼠而“仇猫”,可是后来证实了猫是被冤枉的。(鲁迅在《狗•猫•鼠》中“仇猫”,不是对猫的偏见。因为鲁迅仇猫的原因,一是猫喜欢玩弄的折磨捉到的猎物,二是虽然和狮虎同族,猫却一副媚态。这两个特点,是当时帮闲文人或者很多人的特征,鲁迅只是借“仇猫”而批评讽刺这些人。)阐述自己的观点看法,结合材料的观点,联系自身的感悟作答即可。
【解答】答案:
(1)a 近五年来,中国养宠家庭户数持续增加
b ①—B,②—C,③—A
(2)①仇猫 ②误以为猫吃了隐鼠;猫的性情,喜欢玩弄和折磨捉到的猎物;猫的媚态;嗥叫闹得人心烦。 ③喜爱
④示例:鲁迅在《狗•猫•鼠》中“仇猫”,是对猫的偏见。因为鲁迅误以为猫吃了隐鼠而“仇猫”,可是后来证实了猫是被冤枉的。
【点评】综合读写题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6.(13分)童话•想象。
驴小弟变石头
威廉•史塔克
ㅤㅤ①驴小弟跟爸妈住在燕麦谷的松果路。他喜欢收集各种各样的小石子。
ㅤㅤ②在一个下雨的礼拜六,他找到一颗非常特别的小石子。这颗小石子红得像火,闪闪发亮,圆溜溜的。他激动得浑身发抖。雨水落到背上凉凉的。“真希望雨不要下了。”结果雨真的停了。他大吃一惊,从来没有一个愿望这么快实现过。他突然觉得,这一定是颗有魔法的石头!为了证明这个想法,他把小石子放在地上,说:“我希望再下雨。”结果什么也没发生。可是他用蹄子拿着小石子,说同样的话时,天就变黑了,闪电雷声来了,大雨也来了。
ㅤㅤ③“我真是太幸运了!”驴小弟想,“从现在起,我要什么就会有什么了!”他希望太阳再从天空出现,希望左后方脚蹄上的疙瘩消失,结果都实现了。
ㅤㅤ④就在他赶着回家,走过草莓山时,竟然碰见了一只狮子。那只饥饿的狮子瞪着他,把他吓坏了。要是他没被吓坏的话,就会想到要这头狮子消失,或者希望自己平安在家里,也可以希望狮子变成小菊花,或蚊子。可是他吓坏了,吓得没有办法用心想。“我希望变成石头。”说完,他就变成一块岩石。狮子跳过岩石,围着他闻了又闻,最后只好嘀咕着走开,“我明明看见那只小驴子的,也许是我饿疯了。”
ㅤㅤ⑤变成岩石的驴小弟,就这样待在草莓山上,那颗神奇的小石子还在他身边。“我好希望再变成我自己。”他想。但他必须碰到那颗小石子才能产生法力,这显然没法做到。他心里既害怕,又着急。最后终于明白:唯一的希望是一有人发现这颗红石子,并许愿旁边的这块岩石能变成一只驴子。可是世界上有谁会希望一块岩石变成驴子呢?
ㅤㅤ⑥最后,驴小弟睡着了。随着星星的出现,夜,来了。
ㅤㅤ⑦驴爸爸和驴妈妈在家急得要发疯了,驴小弟从来没有过了晚饭时间还不回家的,他到哪儿去了呢?他们整夜没睡,天快亮了,还是不见儿子回来。驴妈妈号啕大哭起来,驴爸爸不停地安慰。他们多么希望亲爱的儿子就在身边啊!“我以后再也不责骂他了,”驴妈妈说,“不管他做什么。”
ㅤㅤ⑧天亮了,他们到处打听,毫无音讯。他们去找警察,警察也找不到他们的孩子。A燕麦谷的狗全都出来搜寻,他们嗅过了每一块岩石、每一棵树和每一片草叶,搜过了远近的每一个角落,可是一点儿线索都没有。(批注A: )当然他们也闻过了草莓山上的那块岩石,可是那气味半点也不像驴小弟的气味。
ㅤㅤ⑨同一个地方搜了一遍又一遍,同一只动物问了一次又一次,这样过了一个月,驴爸爸和驴妈妈不知道该做什么了。他们推测:一定有什么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也许他们再也见不到自己的孩子了。B他们试着重新振作,但仿佛到处都有驴小弟的影子——无论做什么,他们都会想起他。(批注B:这里虽然没有直接写家人在生活中如何想到驴小弟,但是读者在此处可以通过想象来脑补画面。)他们伤心极了,觉得生活已经没什么意义。
ㅤㅤ⑩日夜更替,驴小弟醒着的时候越来越少。他醒着时,只有伤心和绝望。他觉得他会永远变成岩石。他想要习惯这件事,他不想醒了。
ㅤㅤ⑪C冬天来临了,北风呼啸着掠过草莓山。下雪了,大多数动物都待在温暖的家里。冬天的草莓山荒凉极了,驴小弟就这样孤零零地趴在那里。又过了一段时间,雪融化了,大地渐渐暖和起来,树木开始吐出了嫩芽。(批注C:此段描写貌似有点繁复,好像“冬去春来”四字即可,作者写这段到底有何用意呢?)
ㅤㅤ⑫五月的一天,驴爸爸坚持要跟驴妈妈一起出去野餐。“我们要打起精神来。”他说,“虽然我们的宝贝不在了,但生活还得继续。”他们来到草莓山,驴妈妈恰好坐在那块岩石上,她温暖的体温使沉睡的驴小弟苏醒过来。他真想大叫:“妈!爸!是我,我是你们的小宝!我在这里!”可是他不能说话,他只是一块石头。
ㅤㅤ⑬驴妈妈在岩石上摆放食物,驴爸爸则漫无目的地走来走去。突然,他看见了草地上那块小红石子。“啊,多奇妙的石头!小宝肯定会非常喜欢。”说着,他就把小红石子放在了岩石上。
ㅤㅤ⑭这时,驴小弟虽然还是石头,却像驴子一样完全清醒了。驴妈妈感到一种说不出来的激动。“小宝爸,你知道吗?我有个奇怪的感觉:我们的儿子还活着,而且就在这附近!”
ㅤㅤ⑮“我就是!我就是!”驴小弟想喊,但是喊不出来。
ㅤㅤ⑯“多希望他跟我们一起坐在这美好的五月天里啊!”驴妈妈说。驴爸爸悲伤地低下了头。然后,他们两个互相看着,又陷入了巨大的悲哀中。
ㅤㅤ⑰“我希望变回原来的我!我希望变成真正的我!”驴小弟想。就在这一瞬间,他真的变回来了!之后的情景你想也想得到——D拥抱、亲吻、问答、凝视和欢呼!(批注D:五个动词连缀成句,将五幅幸福画面融为一体,精妙地描写了驴小弟从石头变成驴后一家人团聚之景,表达了激动喜悦之情。)
ㅤㅤ⑱等他们回家后,驴爸爸把那颗神奇的小石子放进一个铁盒子。也许有一天他们还会用到它。但是现在,说真的,他们还需要什么呢?E他们已经得到了想要的一切!(批注E:“一切”指什么?好像不仅仅靠神奇的小石头得到的吧?)
(选自绘本《驴小弟变石头》,明天出版社2013版,有删改)
(1)童话故事曲折有波澜。秦淮读完文章后,梳理内容,形成以下思维导图,请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
驴小弟发现有魔法的石头→① 驴小弟变成了一块岩石 →驴爸爸妈妈着急寻找驴小弟→② 驴小弟变回了自己。
(2)童话中有优美的语言。批注D是秦淮发现精彩语句后进行的赏析,请模仿批注D,将批注A补充完整。
(3)童话是想象的艺术。请用描写的方式将秦淮批注B中的想象的画面具体化。
(4)童话的创作独具匠心。批注C和E是秦淮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问,请你联系上下文,帮他解答。
批注C: 此段是环境描写,描写冬日的荒凉和凄寒,烘托驴小弟内心的孤独绝望。描写春日融融的景象,为下文驴小弟变回自己,重回父母身边这一情节作铺垫。
批注E: “一切”指的是爸爸妈妈找到驴小弟,驴小弟回到爸爸妈妈身边,一家人团聚。靠的是信念。失去孩子的爸爸和妈妈重新振作勇气,靠的是爱。驴小弟变成石头后,极度地思念自己的爸爸妈妈。驴爸爸和妈妈在生话中无时无刻不想念自己的孩子。他们关注孩子的喜好,所以才会将有魔法的小石子放在驴小弟变成的岩石上。正是爱,创造了奇迹!
【分析】本文通过记叙驴小弟从石头变回自己,告诉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失去希望,绝境中也能逢生;爱能创造生命的奇迹,只要心中有爱,我们每个人都能紧握那颗神奇而又美好的“魔法红石子”。
【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梳理。结合“说完,他就变成一块岩石”,①概括为:驴小弟变成了一块岩石;结合“就在这一瞬间,他真的变回来了”,②概括为:驴小弟变回了自己。
(2)本题考查句子批注。运用反复的手法,连用四个“每”的句式,“全都”“嗅过了”“搜过了”等词语,表现了驴小弟的爸爸妈妈为了寻找儿子所做的努力,表达了驴小弟的爸爸妈妈失去孩子时内心的焦急。
(3)本题考查句子分析。结合“当然他们也闻过了草莓山上的那块岩石,可是那气味半点也不像驴小弟的气味”分析,驴爸爸和妈妈十分想念驴小弟,想着家里墙上的全家福,驴小弟的台灯以及它最珍爱的稀奇古怪的石头都还在,但小弟不在了,十分焦急。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冬天来临了,北风呼啸着……驴小弟就这样孤零零地趴在那里”是环境描写,“冬天的草莓山荒凉极了”写出冬日的荒凉和凄寒,“驴小弟就这样孤零零地趴在那里”烘托驴小弟内心的孤独绝望。“又过了一段时间,雪融化了,大地渐渐暖和起来,树木开始吐出了嫩芽”描写春日融融的景象,为下文驴小弟变回自己,重回父母身边这一情节作铺垫。批注E:“一切”指的是爸爸妈妈找到驴小弟,驴小弟回到爸爸妈妈身边,一家人团聚。靠的是信念。“唯一的希望是一有人发现这颗红石子,并许愿旁边的这块岩石能变成一只驴子。”驴小弟变成石头后还存有打一线希望。“五月的一天,驴爸爸坚待要跟驴妈妈一起出去野餐。‘我们要打起精神来’他说,'虽然我们的宝贝不在了,但生活还得继续’”失去孩子的爸爸和妈妈重新振作勇气,靠的还是爱。驴小弟变成石头后,极度地思念自己的爸爸妈妈。失去孩子的驴爸爸和妈妈在生话中无时无刻不想念自己的孩子。他们会关注孩子的喜好,所以才会将有魔法的小石子放在驴小弟变成的岩石上。正是爱,创边了奇迹!
答案:
(1)①驴小弟变成了一块岩石;②驴小弟变回了自己。
(2)运用反复修辞,表现了驴小弟的爸爸妈妈为了寻找儿子所做的努力,表达了驴小弟的爸爸妈妈内心的焦急。
(3)示例:家里墙上的全家福是那么幸福,驴小弟的台灯还亮着,看的书还在书桌上,它最珍爱的稀奇古怪的石头都还在,只是小弟不在了!
(4)批注C:此段是环境描写,描写冬日的荒凉和凄寒,烘托驴小弟内心的孤独绝望。描写春日融融的景象,为下文驴小弟变回自己,重回父母身边这一情节作铺垫。
批注E:“一切”指的是爸爸妈妈找到驴小弟,驴小弟回到爸爸妈妈身边,一家人团聚。靠的是信念。失去孩子的爸爸和妈妈重新振作勇气,靠的是爱。驴小弟变成石头后,极度地思念自己的爸爸妈妈。驴爸爸和妈妈在生话中无时无刻不想念自己的孩子。他们关注孩子的喜好,所以才会将有魔法的小石子放在驴小弟变成的岩石上。正是爱,创造了奇迹!
【点评】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四、名著阅读。(6分)
7.(6分)“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同伴的帮助。《西游记》师徒四人中谁是你理想中的朋友?请选择一位,根据提示,向同学们介绍这位理想中的朋友!
提示:
①概括介绍他的身世。
②结合相关情节勾勒他的性格特点。
③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写出你想和他成为朋友的原因。
【分析】《西游记》的前七回讲孙悟空的身世和大闹天宫的故事;第八回到第十二回介绍唐僧,交代西天取经这一中心事件的由来;第十三回到第一百回是小说故事的主体,讲述唐僧师徒取经路上战胜无数妖怪,历经重重磨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这部小说告诉我们,人生就要有所追求,为了实现理想而披荆斩棘,我们要不畏任何艰难险阻,以超强的斗志战胜一切的困难,直至达到胜利的终点。
【解答】本题考查分析名著人物形象。明确喜欢的人物结合名著内容谈理由,并注意题干给的提示。
示例一:我选孙悟空做朋友。他懂得不断提高自己,他本来就是天地灵化之物,跟白菩提老祖学得高强武艺能上天入地,呼风唤雨,腾云驾雾,变化无穷;后来又吃了蟠桃,饮了玉酒,盗了太上老君的仙丹,八卦炉内炼就了他的火眼金睛;护送唐僧西天取经,一路上忠心耿耿;他非常勇敢,如果没有他力战妖魔,就不会取回真经,修成正果。这样勇敢、忠诚的人做朋友是一种荣幸。
示例二:我唐僧做朋友。他为人正派,如第二十三回《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中要嫁女儿给他时,他“便似雷惊的孩子,雨淋的蛤蟆”,一心向佛,取经意志坚定;这样信仰坚定的人做朋友一定能受到好的感染。
答案:
示例1:我选孙悟空做朋友。他是一个本领高强,有情有义的人。在取经的路上,几乎所有的困难都是孙悟空解决的,他对唐僧这样一个总是误会他的人,几次三番把他赶走的人,依然放心不下,在三打白骨精后,被唐僧赶走,回到花果山,也想着唐僧,这样本领高强、有情有义的人做朋友最好。
示例2:我选唐僧做朋友。唐僧是一个善良、有毅力、有理想的人。虽然他没有什么本领,总是被妖怪蒙蔽,总是被抓,但是作为一个凡人,面对取经路上这些困难、危险,唐僧从来不曾退缩过,他一直都是最坚定的人。和这样的人交友,一定能够受到好的影响
示例3:我选猪八戒做朋友。猪八戒是一个乐观的、善良的、活泼、有毅力的人。猪八戒在整个取经路上是一个开心果,面对孙悟空的批评,从来不生气,不计较,虽然嘴上说要散伙,但是当唐僧遇到危险,孙悟空被赶回花果山时,猪八戒反而是居中调节,想办法让孙悟空回来帮忙,看出他有毅力。
示例4:我选沙僧做朋友。沙僧是一个沉默寡言、吃苦耐劳、憨厚老实的人。在取经路上,沙僧总是挑着担子,默默干活,从不争抢,但是当遇到危险时,也从不退缩。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五、写作。(50分)
8.(50分)以《好一个___人》为题,完成一篇以写人为主的文章,不少于500字。
【分析】本文是半命题作文。从空缺的成分看,是“人”的修饰语,根据要求“通过典型事件或细节表现人物独特的精神风貌”,横线上所填字词要能代表这个人的特点,行文时要充分体现。(备选词:达、闲、怪、幽默的、无私的、无聊的……)。“好一个”与“!”都传达了感叹的语气,感叹此人特点之突出,写作时要选取典型事例,让事件为特点服务,并安排好叙事的详略。在叙事过程中添加对人物神态、动作、语言、外貌等方面准确而独到的细节描写,使你描写的人物更鲜活。可以写成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侧重于从叙述人物或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人物的个性特点,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可以写一件事或几件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塑造人物形象或以中心事件为主来反映生活的本质特点。以记叙为主,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描写尤其是细节描写使文章生动形象;恰当的议论点明题旨,画龙点睛;直接抒情淋漓畅快,一吐为快,间接抒情含蓄蕴藉,余味无穷。可以写一个高尚的人,从几件事的具体叙述上,突出他工作虽平凡但做人高尚的个性,表达自己对他的敬佩。
【解答】
好一个值得敬佩的人
“潘长江说得好啊,浓缩就是精华!”冯老师个子不高,小小的身材,高高平滑的额头下长着细长的眉毛,那双小小的嘴巴,不管是朗读还是说话,她的感情都非常丰富,声音非常柔和。她在朗读课文时就好像是在讲故事,很生动。
冯老师上课总是带着微笑,是那么亲切和蔼。她讲课时,眼睛不断扫视着我们,如果我做了一下小动作,她的眼睛就瞪得特别大,使爱动的我有些害怕,不敢随便做小动作。有一次,我们班的李金鑫同学乘老师在黑板上写字时做小动作,这时冯老师幽默地说:“李金鑫,你知不知道,我冯老师的外号可是叫孙悟空,我前面长着两只眼睛后脑袋也有长眼睛的哦。我玩红灯绿灯小白灯时可是全赢了哦。”顿时逗得我们哈哈大笑,全班同学顿时沸腾起来。
她改作文特别认真,把我作文里的好词好句都画了出来,好的动词还点出来,而且还在旁边列出要我改正的方面,这样我就知道怎么详细地写好作文……从这一刻起,我一有空提起笔来写作文和日记,觉得上语文课是一种享受。我现在常常在语文课上得到老师的表扬,我的作文还常常被老师念出来,也正因此,我慢慢地回复了往日的自信。
一次我们在做考卷时,前些天我们班的水槽堵了,第四组积满了污水,没有同学知道怎么办,也没人想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都各管各的,好像和自己没任何一点关系。我坐第四组时,我的本子常常受“灾”,其他组同学看见都躲得远远的,恐怕有一点污物留在作业本上。后来冯老师发现不是水槽坏了,而是水槽堵塞了,污水流不下去,冯老师便乘我们在考试时,自己却不怕脏、臭,不但不捂住鼻子,还用娇嫩的手把水槽沟的盖子揭开,一点一点的地把里面的堵塞物掏出来,她顾不上擦拭擦豆大的汗珠,她的头也随着手在摇摆着。目睹她把那些小橡皮、烂纸屑,还有发黑的水往外掏……目睹冯老师的行为,当时我内心一紧想:“这么恶心,老师您不怕脏不怕累吗?您又不是班主任!您可是教务处主任啊。”看着疲惫的冯老师,我想她肯定会像吃了火药一样冲着我们发火,但是并没有,她反而微笑着对我们说:“你们随便乱扔宝贝,让老师掏到宝了。”
我们听着她玩笑式的埋怨,我们的脸不由自主地红了,看着那熟悉的身影、熟悉的笑容,但是我突然觉得她那矮小的个子在渐渐地变得了更高大起来,好像施了魔法似的一棵小树瞬间变成了参天大树!
这就是一个最值得我敬佩的老师!
【点评】本文并未写老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将教学生活的点点滴滴娓娓道来,一个慈爱不失严格、勉励不失鞭笞的老师跃然纸上,使人肃然起敬。总观全文,可看出作者是一个有心人,平时注意了观察思考和情感的积蓄,所以下笔时文字载着情感能自由欢畅地倾泻。
A.①截然不同
②恍然大悟
B.①截然不同
②油然而生
C.①各得其所
②恍然大悟
D.①各得其所
②油然而生
方法
语句
释义
查阅词典法:暴,①凶残;②突然;③欺凌;④暴躁。
屠暴起
A
参考成语法:好逸恶劳
武阳君恶杀生
B
课内迁移法:洞其中
皆巢于低枝
C
语境推测法
信于异类也
D
人与动物
人与动物都是大自然的“成员”,人和动物如何才能真正和谐共处?【甲】文中的狼具有① 的本性,屠户由迁就退让到奋起自卫,先后杀死两狼,说明了② 的道理。【乙】文中桐花凤鸟“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正是因为苏轼的母亲有③ 的意识。阅读这些文章,可以引起我们对人与动物关系的深入思考,加强我们对自我行为的反思,真正做到与动物和谐相处。
人物
对猫的态度
原因
鲁迅
①
②
丰子恺
③
白象可爱,与人亲昵,给家人带来许多快乐。
④鲁迅在《狗•猫•鼠》中对猫的态度,是不是对猫的偏见?请结合《朝花夕拾》的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写作助手。
(1)横线上所填字词要能代表这个人的特点,行文时要充分体现。(备选词:达、闲、怪、幽默的、无私的、无聊的……)
(2)“好一个”与“!”都传达了感叹的语气,感叹此人特点之突出,写作时要选取典型事例,让事件为特点服务,并安排好叙事的详略。
(3)在叙事过程中添加对人物神态、动作、语言、外貌等方面准确而独到的细节描写,使你描写的人物更鲜活。
A.①截然不同
②恍然大悟
B.①截然不同
②油然而生
C.①各得其所
②恍然大悟
D.①各得其所
②油然而生
方法
语句
释义
查阅词典法:暴,①凶残;②突然;③欺凌;④暴躁。
屠暴起
A 突然
参考成语法:好逸恶劳
武阳君恶杀生
B 厌恶
课内迁移法:洞其中
皆巢于低枝
C 筑巢
语境推测法
信于异类也
D 使……信任
人与动物
人与动物都是大自然的“成员”,人和动物如何才能真正和谐共处?【甲】文中的狼具有① 狡猾(贪婪、凶狠) 的本性,屠户由迁就退让到奋起自卫,先后杀死两狼,说明了② 人的智慧与力量是无穷的,恶势力终将自取灭亡。(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邪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的道理。【乙】文中桐花凤鸟“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正是因为苏轼的母亲有③ 爱护鸟类(善待动物) 的意识。阅读这些文章,可以引起我们对人与动物关系的深入思考,加强我们对自我行为的反思,真正做到与动物和谐相处。
人物
对猫的态度
原因
鲁迅
① 仇猫
② 误以为猫吃了隐鼠;猫的性情,喜欢玩弄和折磨捉到的猎物;猫的媚态;嗥叫闹得人心烦。
丰子恺
③ 喜爱
白象可爱,与人亲昵,给家人带来许多快乐。
④鲁迅在《狗•猫•鼠》中对猫的态度,是不是对猫的偏见?请结合《朝花夕拾》的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写作助手。
(1)横线上所填字词要能代表这个人的特点,行文时要充分体现。(备选词:达、闲、怪、幽默的、无私的、无聊的……)
(2)“好一个”与“!”都传达了感叹的语气,感叹此人特点之突出,写作时要选取典型事例,让事件为特点服务,并安排好叙事的详略。
(3)在叙事过程中添加对人物神态、动作、语言、外貌等方面准确而独到的细节描写,使你描写的人物更鲜活。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运用,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名著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城区联考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期中语文试题,文件包含定西市安定区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语文试卷pdf、定西市安定区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语文参考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城区联考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