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版(2024)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第二课时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4)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第二课时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
1.能说出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领悟故事蕴含的深刻哲理。
2.能说出“阅读链接”的《南辕北辙》中坐车人所犯的错误,比较两则寓言的异同。
3.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围绕问题,感悟道理
1.教师引导:齐读课文,读完说一说故事大意。思考:兔子为什么而死?
预设1: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预设2:兔子跑得快,撞到树上,所以撞死了。
教师板书:遇到兔子撞桩而死
不费力捡兔子
2.合作交流:一只兔子撞到树上,这事儿是不是天天有呢?种田人对这件事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1)出示句子:“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预设1:种田人放下农具,守在树旁。
预设2:种田人在想:希望能再得到兔子。
教师板书:放下农具等兔子
(2)教师引导:如果此时你是这位宋人,你守在树旁会想些什么?
预设:兔子,兔子,快来吧。我等着你呢!
(3)教师提出问题:你能用哪些词语形容种田人的好心情呢?
预设:喜滋滋 乐呵呵 心花怒放 喜气洋洋
神采飞扬 手舞足蹈 喜出望外
3.教师引导:齐读最后一句话,思考:那个农夫为什么被宋国人笑话?
(1)出示句子:“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预设:这个人没有再得到兔子,被宋国人嘲笑。
教师提出问题:农夫为什么会被宋国人笑话呢?
预设1:兔子撞死在树桩上是偶然发生的,怎么会天天有呢?
预设2:对意外的事怎么能心存侥幸呢?不劳而获能行吗?
教师板书:被人嘲笑
二、联系生活,深化寓意
1.教师提出问题:你觉得农夫的行为可笑吗?生活中有没有和守株待兔的农夫类似的人呢?
预设1:偶尔买一次彩票中了奖,之后就寄希望于靠中奖过日子。
预设2:有一次没认真复习居然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之后就想着不用好好学习也能取得好成绩。
2.总结提升: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预设:不努力,而抱侥幸心理,指望靠好运气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设计意图:这个寓言故事是通过塑造“愚人”形象来揭示寓意,在“读懂故事”环节,通过抓住宋人的行为来体会宋人的想法,帮助学生了解行为背后的原因是宋人想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再抓住故事结局讨论,弄清偶然现象与必然结果之间的关系。通过角色转换,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从故事到道理,从现象到本质,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体会人物形象,读懂寓言就水到渠成了。)
三、背诵课文,阅读链接
1.回归原文,积累背诵。
教师指导背诵:借助插图和提示,同桌背诵、指名背诵。
2.拓展学习阅读链接《南辕北辙》。
(1)引出《南辕北辙》。
教师导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我国的文学作品中还有很多优秀的寓言故事,比如课后的“阅读链接”中这篇改写自《战国策》的寓言《南辕北辙》。
教师出示自读要求:先了解故事大意,再想想这个人所犯的错误,然后和同学交流,说说自己的看法。
学生活动:了解故事大意,和同桌交流。
(3)教师引导:先来说说故事大意吧!
学生交流汇报:一个人要乘车到楚国去,由于选择了相反的方向又不听别人的劝告,只能离楚国越来越远了。
(4)教师提出问题:故事中的坐车人犯了什么错?
预设:故事中的人,一心想往南走,车子却往北走,这样他永远到不了目的地。
(5)教师提出问题: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预设: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方向错了,条件再有利,也会离成功越来越远。
3.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守株待兔》和《南辕北辙》中的两个人有什么异同?
预设:相同点:两个人都不动脑筋,做了愚蠢的事情。
不同点:一个做事不努力,妄想不劳而获;另一个虽然努力,但是方向不对,劳而无功。
4.教师小结:做事一定要努力,不要想着不劳而获;同时还要确定好努力的方向,这样才能成功。
四、主题概括,拓展延伸
1.结构梳理。
2.主题概括。
《守株待兔》讲的是宋国一个农夫偶尔得到一只兔子,从此他整天守着树桩,等被撞死的兔子,结果被人嘲笑的故事。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不努力,而抱侥幸心理,指望靠好运气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教师板书:不劳而获是不可能的。
3.拓展延伸。
课外阅读其它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如《刻舟求剑》、《买椟还珠》、《掩耳盗铃》、《亡羊补牢》等。
五、课堂演练,课后作业
1.课堂演练。
教师提出问题:你觉得课文中的农夫是一个怎样的人?
预设:我觉得他为了一次偶尔撞树而死的兔子而不去管理田地,是个不想靠劳动生活的人。
2.课后作业。
教师布置作业:找到这些寓言故事读一读:《郑人买履》、《邯郸学步》、《自相矛盾》。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虽然《守株待兔》这篇课文讲述的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但在本单元中是以文言文的形式展现的,在教学中重点指导学生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达到熟读成诵的目标。然后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文章内容,读懂“不努力,而抱有侥幸的心理,指望靠好运气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这一深刻寓意。告诫我们一定不要做“守株待兔”式的蠢人。
文言文对于三年级的孩子们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在学习时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结合注释对语句进行理解,在读懂句子的基础上,串连整个故事,形成整体的认识。想象对孩子来说是一项很重要的潜力,他们也喜欢发挥想象。因此,在本堂课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大胆地想象:“兔子为什么会撞死在树桩上?”“农夫捡到兔子后会想什么,做什么?”“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学生的想象力被激发的同时,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反复地朗读,在读中感悟,对寓意也就有了清楚的认识。
朗读贯穿教学始终。文言文语言精练,具有音韵美和节奏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所以古人称读为“吟”“咏”。学生在只有在读中,才能更好的体会到文言文的韵律之美和意蕴之美。在课堂上要求学生一读,做到不添字不掉字,通顺流利即可。二读,读出韵律和节奏之美。要想读出韵律和节奏之美,我播放了课文视频朗读进行范读,学生自由练读,之后出示课文停顿,让孩子在读中体会文言文的韵律节奏美。三读,读出感情。在分析完课文之后,学生已经知道文言文的大意,再次让学生进行朗读,根据自己的理解感受去读,在品读中背诵课文。
理解寓意突破重难点。明白寓意,联系生活实际谈看法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学生在充分的朗读之后,已经知道寓意,但我没有直接说出来告诉学生。而是通过让学生自己说,同桌互说,联系生活实际说的方法把寓意说出来。这样一来,教师不仅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发挥想象充分的说,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把寓言告诉道理牢记于心。
文言文博大精深,凝聚了中华民族最宝贵的人文精髓。引导学生概括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为以后的古文学习指明了方向,授之以渔。最后的阅读链接,以文带文,内扩外延,开展群文阅读,引导学生走入更广阔的寓言故事的天地,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
本课的重点在于熟读成诵,并通过熟读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及韵律,从而消除畏惧文言文心理,进而喜欢阅读文言文。但在教学时对文意的梳通上用力过多,读、诵、背用力不够,应避繁就简,以读促悟,以悟带读,由此提高学习文言文的实效。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观察单元导语页,走进寓言单元,激趣导入,解题明义,读通课文,读懂故事,再读故事,感知结构,指导书写,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聚焦人物,感悟寓意,拓展学习《南辕北辙》,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4)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评价任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