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5《守株待兔》教学设计与指导(第二课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6701068/0-173926819180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语文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聚焦人物,感悟寓意,拓展学习《南辕北辙》,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时目标:
1.能说出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领悟故事蕴含的深刻哲理。
2.能说出“阅读链接”《南辕北辙》中坐车人所犯的错误,比较两则寓言的异同。
3.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聚焦人物,感悟寓意
1.围绕人物行为,体会想法。
(1)出示句子: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提问:兔子为什么而死?
预设:兔子跑的时候没注意看路,撞到树桩上撞死了。
(2)出示句子: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引导:宋人为何“因释其耒而守株”?他是怎么想的?
预设:他希望还能不劳而获得到兔子。他觉得自己什么都没做,就白捡到一只死兔子,这样的好事说不定会天天发生。
(3)出示句子: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提问:日子一天天过去了,他还能碰到兔子吗?他等来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联想:田地荒芜、颗粒无收、一无所获……
点拨:农夫为什么会被宋国人笑话?
预设:“兔走触株,折颈而死”不过是偶然事件,不会天天发生,而农夫却抱着侥幸心理,希望能靠好运气过日子。
2.补充句子,梳理故事的逻辑关系。
因为“兔走触株,折颈而死”,所以(因释其耒而守株)。
因为宋人“因释其耒而守株”,所以(田地荒芜、一无所获)。
因为“兔不可复得”,所以(身为宋国笑)。
3.联系生活,理解寓意。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反思。
提问:宋人的行为太可笑了,这样的故事只是发生在宋国吗?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同样可笑、愚蠢的人或事吗?
预设:有的同学偶尔一次没复习,考得还不错,就不好好学习了,就幻想着不努力也能取得好成绩。有的人不努力工作,就盼着天上掉馅饼,中大奖,发横财。
(2)小结读法:读寓言要和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
设计意图:
这个寓言故事是通过塑造“愚人”形象来揭示寓意。在“读懂故事”环节,引导学生通过抓住宋人的行为来体会宋人的想法,了解行为背后的内在原因是宋人想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再抓住故事结局讨论,弄清偶然现象与必然结果之间的关系。通过角色转换,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从故事到道理,从现象到本质,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体会人物形象,读懂寓意就水到渠成了。
二、拓展学习《南辕北辙》
1.引出《南辕北辙》。
导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我国的文学作品中还有许多优秀的寓言故事,比如课后的“阅读链接”中这篇改写自《战国策》的寓言《南辕北辙》。
2.出示问题,学生边默读边思考。
问题1:故事中的坐车人犯了什么错?
预设:坐车人错在他一心往南走,车子却往北走,这样的话,他永远都到不了目的地。
问题2: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预设:这个故事说明,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条件再有利,也只会离成功越来越远。
3.比较阅读
讨论交流:《守株待兔》和《南辕北辙》中的两个人有哪些异同?
预设:
相同点:两个人都不动脑筋,做了愚不可及的事情。
不同点:一个做事不努力,妄想不劳而获,结果一无所获;另一个虽然努力,但方向错了,还是徒劳无功。
三、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拓展阅读:《韩非子》中还有许多寓言故事,因其丰富的内涵、生动的故事,成为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至今还为人们广泛运用,比如《郑人买履》《自相矛盾》,课后可以找来读读,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观察单元导语页,走进寓言单元,激趣导入,解题明义,读通课文,读懂故事,再读故事,感知结构,指导书写,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4)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评价任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第一课时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评价任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