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10章第1节《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教案(2025春)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6701867/0-173927067726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生物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10章第1节《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教案(2025春)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6701867/0-173927067731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生物北师大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第1节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北师大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第1节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情分析,素养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并学习了人和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同时,初一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的知识基础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适当的引导完成知识上的学习,能力的培养。
【素养目标】
[生命观念]
①概述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元的结构和基本功能。
②掌握反射的概念与反射弧的组成和功能、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区别。
③熟悉大脑皮层的形态和基本功能、高级神经活动的含义、人类条件反射的突出特征。
[科学思维]
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实践]
①在对神经系统的结构、神经元的结构的观察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形象思维和分析能力,在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交流能力。
②通过“捏住直尺”实验和膝跳反射实验分析反射和反射弧的概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态度责任]
①通过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相关知识的了解,认同神经系统对生命活动调节的重要性。
②在认识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基础上,逐步养成科学合理的学习、生活习惯,确立积极而健康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神经元和反射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
反射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动画]我们曾经看到过足球场上这样的情景,裁判员哨声一响,守门员立刻摆出准备扑球的姿势,全神贯注盯着点球主罚者的举动,就在对方起脚射门的刹那,这位守门员也几乎同时鱼跃而起、飞身扑向足球。
[提问]在这一过程中,怎样才能使守门员在如此紧张、短暂的瞬间,完成了一系列复杂的反应呢?
[提问]那什么是人体的自我调节?它分为几类?
[讲述]人体能够协调体内各部分功能而成为统一的整体,能够协调自己与环境的关系,因而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并维持自身相对稳定的状态,这就是人体的自我调节功能,包括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过渡]研究表明,人体内的调节过程是十分复杂的,其中神经调节起着最为主要的作用。神经调节主要依赖神经系统来完成。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揭开神经系统的神秘面纱。
二、展开
活动一 神经系统的组成
[播放图片]人体神经系统整体形态和脑的图片。
[提问]
①神经系统的组成器官分别是什么?
②脑和脊髓的形态和位置?
③脑神经和脊神经的形态和分布?
[讲述]通过观察可见,由脑神经与脊神经组成的周围神经系统犹如一条条通信线路伸达各处;由脑和脊髓组成的中枢神经系统则位居身体的中央,管理着各部分神经的通信联络。
[展示图片]神经系统的组成。
[演示]认识脊髓的结构和在我们脊椎中的位置。
[提问]脑又可分为哪些结构?
[讲述]大脑有各种神经中枢,具有分别管理人体不同部位的功能;小脑主要负责机体动作的协调和身体平衡;脑干有专门调节呼吸、心跳、血压等神经中枢。
活动二 神经元
[过渡]大家知道,构成我们机体结构和功能的最小、最基本单位是细胞,那么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也应该是(神经细胞)?我们也将神经细胞称之为神经元。
[展示图片]“神经元模式图”,引导学生对神经元结构的归纳总结,区分树突与轴突的特点。
[提问]当神经元在受到刺激之后,会产生什么变化?
[讲述]神经元在受到刺激后,会产生一种生物电变化,这种变化能沿细胞膜按一定方向传导。科学家将这种可传导的生物电变化叫作神经冲动,简称冲动。
[追问]这种冲动的传导方向怎么样?
[追问]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神经元它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讲述]接受刺激、产生冲动、传导冲动。
[过渡]我们人体中如此精密的神经系统就是由许许多多个这样的神经元有机整合在一起的,那么我们常常说的“神经”又是什么呢?
[讲述]周围神经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区别。
[展示图片]
[注意]脊髓的灰质在脊髓内部,白质在外部;而大脑的灰质在大脑外层,白质在内。
活动三 反射和反射弧
1.活动——捏住直尺
组织学生测试“捏住直尺”反应要用多长时间。比一比每组成员对完成“捏住直尺”活动的时间差异性是怎样的?
学生活动方法如下:
(1)3~4人一个小组,小组各位同学可以轮流担当受试者、测试者、观察者和记录者。
(2)受试者坐在课桌前将胳膊放在课桌上,手伸出桌面外,其大构
指与食指张开 3~4 cm。
(3)测试者持直尺最上端站立在旁边,直尺垂直,最下端“0”刻度线在受试者张开的大拇指与食指之间。
(4)事先无提示,测试者放开直尺。受试者用大拇指与食指将直尺抓住。
(5)观察者观察直尺被手指捏住的刻度,报告数据。
(6)记录者记录数据。
(7)重复上述操作,共测试10次,整理数据,完成表格。
2.反射的概念
[提问]你能顺利完成“捏住直尺”反应,这是在什么系统的参与下完成的?什么系统在活动中起调节作用?
[讲述]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活动,都是主要靠神经系统来调节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提问]“捏住直尺”的活动是一种反射活动。你还能列举出其他的反射活动吗?
当你感知天热时,你的反应是怎样的?
扇扇子或打开空调,你的反应如何?
从操场走过时,篮球突然向你飞来,你的反应是什么?
有人在你眼前晃动,你的反应是怎样的?(眨眼)
婴儿的排尿反射。
[提问]这些都是一种反射活动,那什么是反射?
[提问]所有的生物都有完成反射的能力吗?比如说,草履虫能对刺激作出反应,含羞草可以对触碰作出反应,这些是反射吗?为什么草履虫、含羞草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不能称为“反射”?
[讲述]人能对内外环境的刺激作出调整,是有规律的,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这就是反射。
3.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过渡]人体又是如何完成反射活动的呢?需要哪些结构共同参与?
[提问]分析握手活动:
①我们是如何完成“捏住直尺”这个反射活动的?
②活动中,身体体内发生了哪些事件?
[演示]教师示范并组织学生完成膝跳反射。分析、讨论完成膝跳反射的结构。
①敲击膝盖下位韧带时,小腿出现什么反应?这种反应叫什么?
②这一活动过程是怎样完成的?
[展示图片]完成“捏住直尺”反射的结构组成。
[展示图片]对比分析两种反射的共同结构及不同点。
[讲述]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讨论]整理学生“捏住直尺”反射活动记录的数据并进行比较,组织学生讨论。
(1)比较从第1次到第10次数据,有怎样的规律?影响反应时间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在“捏住直尺”这个反射活动中,男生与女生完成这个反射活动有时间差异吗?(一般女生比男生完成时间要快)
(3)如果每个组在已经完成记录10次数据的基础上再做10次活动,收集数据,这个反射活动完成的时间会一直减少吗?
(4)展示守门员面对点球时的图片,质疑:即使是训练有素的守门员,面对射来的点球也常常扑空,你能解释这个现象吗?
[讲述]反射活动的完成是需要时间的,反射弧上传递信息在生理限度内通常是很有效的,因而使机体能够比较及时、迅速、准确地实现调节。
[提问]神经系统与我们的生命活动有什么关系?
[讲述]我们的每一种活动都是在神经系统调节下完成的是通过每一个具体的反射活动来实现调节功能的。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拓展]如果完成缩手反射的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分别受到损伤时,这个反射能否发生?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
第2课时 反射的类型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神经系统和反射的基本结构,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同时,初一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的知识基础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适当的引导完成知识上的学习,能力的培养。
【素养目标】
[生命观念]
①掌握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区别。
②熟悉大脑皮层的形态和基本功能、高级神经活动的含义、人类条件反射的突出特征。
[科学思维]
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实践]通过讲述巴甫洛夫研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态度责任]
①通过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相关知识的了解,认同神经系统对生命活动调节的重要性。
②在认识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基础上,逐步养成科学合理的学习、生活习惯,确立积极而健康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①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区别;
②人类条件反射的最突出特征。
【教学难点】
①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区别;
②人类条件反射的最突出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著名的科学家巴甫洛夫曾做过这样的实验:
①给狗喂食物,引起狗分泌大量唾液;
②使狗听到铃声,狗没有分泌唾液;
③先使狗听到铃声,随即给狗喂食物,如此重复多次;
④经过训练后,当只给予铃声而并不喂食物时,狗也会有大量唾液分泌。
二、展开
活动一 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提问]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狗能够对食物刺激产生唾液分泌反射,这是它生来就有的吗?
(2)对未受过训练的狗给予铃声刺激时,并没有引起唾液分泌反射,这说明什么?
[讲述]由于食物等刺激直接作用于口腔黏膜上的感受器,引起唾液分泌反射,就属于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已建立的先天性反射。引起非条件反射的刺激称为非条件刺激。
像上述实验中狗经过训练后,能够对铃声作出分泌唾液的反应,这就属于条件反射,此时的铃声就是条件刺激。条件反射是在出生以后个体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引起条件反射的刺激叫作条件刺激。
[提问]经过训练,只给铃声刺激也能引起狗的唾液分泌。这种反射对狗有什么意义?
[讲述]如果要使已经建立的条件反射长时间保持下去,还需要经常使非条件刺激与之结合。否则,已经建立的条件反射将逐渐减弱,甚至消失。当然,条件反射还可以改建或重建。
这些都说明,条件反射不像非条件反射那么固定,而是有着相当的“可塑性”,这些特点对于人或动物适应环境的能力来说,显然要比非条件反射有着更为积极的意义。
[提问]
①使狗建立“铃声——唾液分泌反射”的重要条件是什么?
②假如在狗已经建立“铃声——唾液分泌反射”之后,总是只给铃声不喂食物,那么这种反射还能持久存在下去吗?
[讲述]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远比一般非条件反射的要复杂。进一步的实验研究还证明,人和高等动物的许多非条件反射在大脑皮层以下(脑干或脊髓)的各个中枢即可完成,而条件反射则一般要在神经系统的最高级中枢大脑皮层参与下才能实现。
[总结]
活动二 大脑与大脑皮层
[提问]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什么?
[展示图片]脑的外形和切面模式图
[讲述]大脑是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大的部分,由左、右两半球组成。在大脑半球的表面呈现许多曲曲弯弯的沟(凹)和回(凸),这大大增加了大脑的表面积。
[提问]大脑皮层位于哪里?
[展示图片]
大脑皮层就是大脑表层的灰质结构。这里有着极大数量的神经元,在同侧及左、右半球之间,神经元有者复杂的联系网络,同时也与皮层下中枢形成多种联络。
[提问]大脑皮层有哪些作用?
[讲述]它可以接受来自小脑、脑干和脊髓的上行传导冲动,同时也发出下行传导冲动到达下级各中枢部位。因此,大脑皮层居于最高级中枢地位,它的生理活动叫作高级神经活动。人的学习、记忆、语言、情绪和睡眠等,都属于高级神经活动。
[讲述]大脑皮层上存在着专门管理某些活动的功能区。例如,管理随意运动的躯体运动中枢、管理感觉的躯体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人类特有的语言中枢等。
[提问]大脑皮层需要控制那么多活动,人与动物有什么区别?
[资料]人脑与大脑皮层
人脑由1000多亿个神经元和大量的支持细胞所组成,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占据着特别重要的地位。而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最高级中枢就是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大脑半球表面的一层厚度为2~3mm、高度褶皱的结构,其中神经元的数目可能多达140亿个。
[讲述]实验证明,与食物相关联的形态、颜色、声音、气味等都可以成为条件刺激,使人或动物建立唾液分泌条件反射;而人还能由代表食物具体特征的语言、文字作为条件刺激引起唾液分泌反射(例如,曾吃过酸杏的人,当有人同他谈论“酸杏”或看到“杏”字时,也会引起他唾液的分泌),动物则没有这种功能。因此,能够对语言和文字的刺激建立条件反射,是人类条件反射的最突出特征。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归纳。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北师大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第3节 皮肤与汗液分泌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情分析,素养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第2节 人体的骨骼肌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情分析,素养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北师大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第4单元 人体的结构和生理第9章 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第2节 尿的形成与排出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情分析,素养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