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章《人体的呼吸》教案(2025春)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章《人体的呼吸》教案(2025春),共3页。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呼吸相关知识已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知道人的生命与呼吸息息相关,且在剧烈运动时,呼吸会更加急促;二是通过一些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大概知道呼吸系统的组成,但是对呼吸与生命活动的本质联系认识不清,对各呼吸器官的实际结构与功能了解不深。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多地联系生活事例,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素养目标】[科学思维]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理解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作用;了解会厌软骨的作用。[探究实践]通过分析资料了解呼吸道的相关知识,增强学生提取信息,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通过对呼吸道相关生活事例的分析,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生命观念]认识到人体是如何对吸入的空气进行处理的,理解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为什么不要随地吐痰);认同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意识到人体呼吸道对空气处理的能力是有限的,自觉维护环境清洁;了解到“食不言”的科学性。[态度责任]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关注空气质量和健康,提高环保意识。【教学重点】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过程及其生理意义;会厌软骨在呼吸和吞咽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发声原理。【教学难点】呼吸道的作用以及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教学过程】导入[播放]视频:新生儿啼哭。[提问1]为什么新生儿总是啼哭着来到人间?[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为什么居住在平原地区的运动员在高原训练后,肺活量可提高越20%?[想一想,议一议]在长跑时,为什么体育老师总是建议我们用鼻子吸气、用嘴呼气,必要时可以用嘴辅助吸气,但不要张大嘴吸气和呼气?[总结]当你呱呱坠地,发出第一声啼哭就标志着你开始从空气中获取氧气,并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了。从此,你就离不开空气了,你的身体每时每刻都在通过呼吸系统与周围的空气进行气体交换。展开一、呼吸系统的组成[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识图,说出呼吸系统的组成,知道各器官所在的位置。[展示]人体呼吸系统模型。[总结]人体的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提问2]肺在哪个位置?它是由什么构成的?有什么结构特点? 二、呼吸道的作用[讲述]作为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呼吸道有什么作用?[活动1]组织学生体验:1.捏鼻子,张嘴;2.不捏鼻子,闭嘴;3.捏鼻子,闭嘴,思考用嘴呼吸和用鼻子呼吸有何区别?[讨论]1.呼吸道的器官组成及各器官的作用?2.呼吸道有什么结构能保证气流通畅?3.呼吸道还有哪些作用?是如何实现的?4.痰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不要随地吐?5.有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人体就能完全避免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危害吗?[总结]1.呼吸道器官组成及各器官的作用2.呼吸道的骨或软骨作为支架,保证气体保证气流通畅3.呼吸道不仅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提问3]感冒鼻塞时,晚上睡觉常常用嘴替代鼻进行呼吸,第二天醒来往往会觉得喉咙很干,这是为什么?4.痰是由气管和支气管内表面的腺细胞所分泌的黏液,以及被黏液所黏着的灰尘和细菌等组成。它通过黏膜表面的纤毛不停地摆动,逐步推向咽喉,然后通过咳嗽排出体外。5.呼吸道对气体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讲述]肺炎、哮喘、鼻炎、尘肺的成因。[提问4]北欧的冬天非常寒冷,北欧人鼻子的形状可能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提问5]为什么家长老师一直强调吃饭喝水时不能说笑?如果不小心使食物进入气管,该如何施救?[活动2]邀请一名学生配合,演示海姆立克急救法。[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学习为什么在吃饭时不能大声说笑以及声音是怎样发出的。[展示]会厌软骨与呼吸和吞咽的关系示意图[总结]吃饭时大声说笑,容易使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下,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咳嗽。[展示]声带的位置及状态示意图[总结]声音是由喉部的声带发出的。呼吸时,两条声带是分开的,当两条声带拉紧,中间的空隙缩小时,从肺部呼出的气流振动了声带,就发出了声音。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知道了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呼吸道的作用。本节课进一步学习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学生能更深入地了解肺的功能,从而形成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但由于本节课涉及压强的知识,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很抽象。因此,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模型或实物展示、探究实验等活动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压强与容积之间的关系,突破难点。【素养目标】[科学思维]通过观察模型与演示实验,提高观察、判断、推理的能力。[探究实践]通过问题引导、模型演示,理解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通过观察和推理,描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生命观念]分析肺泡结构特点,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念;[态度责任]关注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学重点】膈肌的收缩和舒张与呼吸的关系;外界与肺泡、肺泡与血液、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教学难点】膈肌的收缩和舒张与呼吸的关系。【教学过程】导入[情景导入]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一样吗?[引导]学生阅读人体吸入和呼出的气体成分表 [提问1]呼出的气体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思考]呼出的气体中,含量增加的成分是从哪里来的?含量减少的成分又到哪里去了?[活动1]探究人体吸入和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总结]氧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内,二氧化碳经肺呼到空气中。 展开一、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讲述]外界的空气经过呼吸道的处理进入肺,在肺里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活动2]测呼吸次数:指导学生测自己的呼吸次数,2人一组,测出一分钟的呼吸次数,并做好记录。[讲述]在不知不觉中,你的肺在有节奏地呼气和吸气,一分钟大约呼吸16次。[提问2]人体的呼吸我们已经司空见惯,那么“一吸一呼”的过程与哪些结构有关呢?[展示]胸廓的结构示意图。[活动3]用手按在胸部两侧,深深地吸气,体会一下有什么样的感觉?[讲述]吸气时,感觉到肋骨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扩大;呼气时,感觉到肋骨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缩小。[展示]膈肌运动示意图。[活动4]描述膈肌的收缩和舒张与呼吸的关系。[总结]膈肌收缩时,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吸入气体;膈肌舒张时,膈顶部回升,胸廓的上下径缩小,呼出气体。[观察·思考]模拟膈肌的收缩和舒张与呼吸的关系。[提问3]模型各部分各代表什么结构?[演示]一只手拿着模型,另一只手向上推橡皮膜,再放松橡皮膜,观察里面气球体积变化和橡皮膜位置变化的关系。[提问4]气球在什么情况下胀大?在什么情况下回缩?[总结]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① 肋间肌、膈肌收缩→胸腔容积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吸气;② 肋间肌、膈肌舒张→胸腔容积缩小→肺回缩→肺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呼气。 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讲述]通过前面“想一想,议一议”活动,我们已经知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这种变化是怎样发生的呢?要明白这个内容,我们要先来了解肺泡的结构特点。[展示]肺泡的结构示意图[讨论]肺泡有哪些结构特点适于进行气体交换?[总结]1.肺泡数量多;2.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3.肺泡壁是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组成的。[讲述]要完成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除了具备一定的结构特点,还要应用气体交换的原理:一种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至平衡为止。[活动5]在教室内喷香水模拟气体扩散。[讲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也是应用气体扩散原理完成的。[展示]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讲述]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这些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提问5]吸入肺的氧气穿过几层细胞进入血液?氧气最终在组织细胞的什么部位被利用了? [课堂小结]人体的吸气和呼气与膈肌的收缩和舒张有关;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完成的。气体的来源不同气体的体积分数/%氦气氧气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包括水汽)吸入的气体78210.030.97呼出的气体781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