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抚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702583/0-173928150846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西省抚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702583/0-173928150850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西省抚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702583/0-173928150851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西省抚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江西省抚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夏至日北京时间12:00,一根相同的杆子立在我国北京(40°N,116°E)海口(20°N,110°E)、上海(31°N,121°E)、拉萨(30°N,90°E)四个城市,分别获得其影子的朝向与长度,将四个杆影以立杆点为中心叠加在形成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 甲、乙、丙、丁对应的城市分别可能是( )
A. 海口、拉萨、北京、上海B. 海口、拉萨、上海、北京
C. 拉萨、海口、北京、上海D. 拉萨、海口、上海、北京
2. 图示时刻,乙城市的地方时最可能是( )
A. 7:00B. 10:00
C. 12:00D. 14:00
【答案】1. A 2. B
【解析】
【1题详解】
此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而图中甲是唯一影子朝向偏南方向的,说明该点在北回归线以南,只有海口符合条件。丙、丁两杆影非常接近正北,说明这两地地方时非常接近12时,只能为北京和上海,上海东经121°E地方时已经超过12:00,影像偏东,因此丁地为上海,丙地为北京。乙的影向位于西北,只有拉萨符合。故选A。
【2题详解】
据上题分析得知乙城市为拉萨,根据地方时“东加西减”计算,北京时间12点时,拉萨地方时应是12:00-(30÷15)=10:00,故拉萨为10:00。故选B。
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图中( )
A. 地层②形成时间晚于断层①B. 形成③④的内力作用相同
C. ⑤为岩浆喷出形成山地D. 岩层⑥断裂之后相对上升
4. 图中区域( )
A. a处地质构造具有良好储水条件B. b处的花岗岩可用作优质石材
C. c处有河流流经,但不适宜建坝蓄水D. d区的砂岩形成喀斯特地貌
【答案】3. C 4. C
【解析】
【3题详解】
地层②出现了错位,说明断层①形成时间晚于地层②,A错误;③为岩浆活动,④为变质作用,形成③④的内力作用不同,B错误;⑤主要是岩浆喷发形成山地,C正确;岩层⑥断裂之后相对下降,所以D错误。故选C。
【4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a处地质构造为背斜,具有良好储油气条件,A错误;b处为喷出岩,不是花岗岩,B错误;c处位于断层处,不适宜建坝蓄水,C正确;d区的石灰岩形成喀斯特地貌,所以D错误。故选C。
下图为3月某时刻海平面气压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图中的冷锋系统( )
①锋线后为西北风 ②东段主要受气旋系统的驱动
③西段主要受反气旋系统驱动 ④总体上向东南方向移动
A. ①②③B. ①②④
C. ①③④D. ②③④
6. 下列关于图中天气系统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H地受冷高压控制,气流辐合B. N地冷锋过境,阴雨连绵
C. P地暖锋过境,狂风骤雨D. M地降水概率高,天气多变
7. 图中冷锋的移动造成了较大范围内的沙尘暴灾害,影响我国的沙尘暴主要源自蒙古国,导致蒙古国春季沙尘暴天气多发的自然原因有( )
①降水少 ②过度放牧,草场退化严重
③气温高,蒸发旺盛④植被覆盖率低
⑤离冬季风源地近
A. ①②③B. ①④⑤
C. ②③④D. ③④⑤
【答案】5. D 6. D 7. B
【解析】
【5题详解】
根据等压线的分布可知,图中的冷锋系统西段锋线后为东北风,①错误;图中冷锋东段受气旋的驱动,西段受反气旋系统驱动,②③正确;图中三角形符号可以指示冷锋移动方向,总体上向东南方向移动,④正确。综上所述,②③④正确,即D正确,ABC错误,故选D。
【6题详解】
据图可知H地为冷高压,气流辐散,A错误;N地冷锋过境,冷暖气流相遇,常出现大风、强降水等天气,B错误;P点位于暖锋锋后,受暖空气控制,多晴暖天气,C错误;M处于气旋中心,中心气流上升,可能有阴雨天气,同时东西两侧又分别有冷锋和暖锋系统,天气多变,未来可能出现大风、强降水等天气,D正确。故选D。
【7题详解】
蒙古国深居内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春季降水更少,①正确;春季升温快,蒸发旺盛,不是气温没有夏季高,③错误;地面草类干枯,砂质裸露,春季植被覆盖率低,防风固沙能力弱,④正确;靠近冬季风风源地,且春季南北温差大,大风天气多发,容易卷起风沙,④正确;过度放牧,草场退化严重属于人为原因,②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下图为某时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 图示低压中心势力偏强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东南季风势力较强B. 我国冬季气温偏低
C. 东亚冬季风势力较强D. 阿留申海域水温偏高
9. 图示时期一艘轮船从②地航行到①地,该船( )
A. 一路逆风顺水B. 沿途不可能遭遇海雾
C. 航行中多受阴雨天气的影响D. 若沿较短航线航行不受海冰影响
10. 图示低压中心气压值达到一年中最低值时,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
A. 地中海气候区温和多雨B. 马来群岛正午日影朝南
C. 绍兴地区昼长达最大值D. 地球公转速度相对较快
【答案】8. A 9. C 10. D
【解析】
【8题详解】
在太平洋阿留申群岛附近形成阿留申低压,亚欧大陆形成冷高压,使东亚地区冬季盛行西北季风。阿留申低压强度偏强,可推测出亚洲高压势力较强,海陆气压差增大,东亚地区冬季风势力增强,风力偏大,C正确;冬季气温偏低,出现冷冬现象,B正确,由于阿留申低压势力偏强,增强了盛行西风,导致北太平洋暖流增强,因此因补偿作用形成的阿拉斯加暖流偏强,致使阿留申海域水温上升,阿留申海域水温偏高,D正确,东南季风为夏季风,与阿留申低压势力强弱无关,题目要求选择叙述错误的,A错误。故选A。
【9题详解】
图示时期为北半球冬季,轮船从②地航行到①地先顺风后逆风,A错误;沿途可能遭遇海雾,B错误;若沿较短航线航行,航线应向高纬弯曲,会受海冰影响,D错误;低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航行中多受阴雨天气的影响,C正确。故选C。
【10题详解】
冬季,副极地低压带被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切断,使副极地低压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大西洋上的冰岛低压和北太平洋上的阿留申低压。阿留申群岛地区气压值达到一年中最低值时,应为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此时,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温和多雨,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高温少雨,A错误;马来群岛位于赤道附近,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马来群岛位于直射点以北,马来群岛正午日影应朝北,B错误;绍兴位于北半球,夏至时昼长最长,此时为冬季,C错误;地球在近日点附近时公转速度较快,地球处在近日点的时间在1月。此时为北半球冬季,地球在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D正确。故选D。
11. 下图为南迦巴瓦峰(29.5°N,95°E)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自下而上发育了9个垂直自然带,为世界上发育最完整的垂直带谱。南迦巴瓦峰北坡山地X自然带分布上限高于南坡的主要原因是( )
A. 北坡为阳坡,热量条件更好B. 北坡为阴坡,水分条件更好
C. 北坡为背风坡,热量条件更好D. 北坡为迎风坡,水分条件更好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南迦巴瓦峰X自然带及以下部分自然带植被以森林和灌丛为主,说明受湿度(降水)的影响较小,从山下的常绿林到针叶林带,主要是热量差异显著,故该地林线高低主要受气温的影响,与水分条件关系不大。结合南迦巴瓦峰的地理位置进行判断,南迦巴瓦峰南坡为阳坡和迎风坡,北坡为阴坡和背风坡,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气温较高,所以同一自然带分布的上限较高,所以北坡X自然带分布上限高于南坡,C正确,ABD错误。故选C。
俄罗斯东部的阿纳德尔河发源于山地高原,上游河谷狭窄,中下游河流具有平原河流的特性,河口存在巨大的水下溺谷(原河谷被海水淹没),该溺谷呈V形。下图为阿纳德尔河中下游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阿纳德尔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
A. 地下水和雨水B. 积雪融水和雨水
C. 冰川融水和地下水D. 积雪融水和冰川融水
13. 推测溺谷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①流水侵蚀 ②冰川侵蚀 ③海浪堆积 ④地壳下沉
A. ①②B. ②③
C. ③④D. ①④
14. 溺谷形成后期,该河中下游地区洪涝发生频率会上升,主要成因( )
A. 降水增多,来水量大B. 河口变浅,海潮顶托
C. 泥沙减少,流速变快D. 河口变宽,排水量大
【答案】12. B 13. D 14. B
【解析】
【12题详解】
从图中看,阿纳德尔河位于亚洲东部,夏季,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带来较丰富的降雨;冬季,由于气温低,降水以降雪为主,积雪量大,春季积雪融化补给河流,主要补给水源为积雪融水和雨水,B正确;地下水和冰川融水补给量少,ACD错。故选B。
【13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河口处存在巨大的水下溺谷,原河谷被海水淹没,主要原因在于该地地壳下沉,海水淹没,同时全球变暖导致河流补给增多,河流流水侵蚀严重,河谷降低,①④正确;海浪堆积使河床抬高,不易被淹没,排除③;本地冰川侵蚀较弱,排除②,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4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溺谷形成后期,河流带来的泥沙在溺谷沉积,河口变浅,加上海潮顶托作用,河流流速减慢,洪涝灾害频发,B正确,C错误;降水并没有明显增加,排除A;河口变宽排水量大,河道水量易被排出,不易发生洪涝灾害,排除D,故选B。
二、非选择题:共52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5.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柴达木盆地曾经是古湖泊,现拥有亚洲最大的雅丹地貌群(干旱环境下河湖相沉积地区的风蚀地貌)。盆地内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不超过200mm,西北部仅有15mm,盛行西北风、最高风速可达40m/s。下列甲、乙两图分别代表两种不同形态的雅丹地貌。
(1)乙图雅丹地貌多出现在常年高速大风的地方,分析A侧坡度小于B侧的原因。
(2)从地质作用角度分析柴达木盆地雅丹地貌的形成过程。
【答案】(1)A侧位于当地盛行风的背风坡方向,侵蚀作用较弱,坡度相对和缓;B侧位于迎风坡方向,风力侵蚀强烈,逐渐形成了陡坡。
(2)地质时期为湖泊环境,大量泥沙沉积形成深厚的古湖沉积地层;后经历地壳抬升,沉积层出露地表;在长期的风化、风力侵蚀等外力作用下,最终形成了雅丹地貌。
【解析】
【小问1详解】
结合图片材料可知,鲸背状雅丹地貌B侧陡峭,A侧平缓,题目指出,该地貌多出现在常年高速大风的地方,故可推测其形成与大风有关,由于高速大风的长期吹拂,导致迎风坡的岩石侵蚀比较严重,逐渐形成了陡峭的地形,背风坡一侧,风力侵蚀作用较弱,因此坡度相对和缓。
【小问2详解】
湖泊流水沉积形成大面积沉积岩,气候干旱,土地干涸开裂,风力大,风力侵蚀作用强,随后经历地壳抬升,风力侵蚀等外力作用侵蚀形成雅丹地貌。据材料“柴达木盆地曾经是古湖泊,现拥有亚洲最大的雅丹地貌群;盆地内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不超过200mm,西北部仅有15mm,盛行西北风、最高风速可达40m/s”可知,雅丹地貌是形成于干燥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雅丹地貌发育典型的自然条件包括河湖相土状沉积物分布广泛,大量泥沙沉积形成深厚的古湖沉积地层;后经历地壳抬升,沉积层出露地表;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作用强烈;常年多大风且风向稳定,风力侵蚀作用强烈;植被稀少,地表裸露等。
16.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俄罗斯鲟属于江海洄游性鱼类,主要栖息地为黑海和里海水系。在里海,俄罗斯鲟每年两次洄游到伏尔加河淡水区产卵。伏尔加河是欧洲最长河流,干流总落差256米。近年来,由于伏尔加河流域的梯级开发,里海的俄罗斯鲟数量急剧减少。下图为黑海和里海水系示意图和和伏尔加河综合开发示意图。
(1)指出伏尔加河梯级开发的主要限制性因素。
(2)分析伏尔加河流域的开发对河中鱼类繁殖产生的不利影响。
(3)有人推测未来里海可能会逐渐变浅,请说明理由。
【答案】(1)河流落差较小,封冻期较长。
(2)流域内工农业发展排放污水,污染河流;修建大量水库,阻碍鱼类洄游;入湖水量减少,导致里海水平面下降,水域面积减少,影响鱼类繁殖。
(3)全球气候变暖,区域蒸发加剧;河流用水量大,入湖水量减少;地壳抬升,泥沙沉积,湖盆变浅。(任写两点)
【解析】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伏尔加河所处纬度高,流域气温低,河流结冰期长;主要流经平原,河流落差较小,水能资源不丰富。
【小问2详解】
伏尔加河流域的开发,流域内工业生产、农业灌溉、生活用水增加,河流水量减少;工农业、生活污水排放量增多,污染河流,河流水质变差;梯级开发,修建大量水库,大坝阻碍鱼类洄游,影响鲟鱼繁殖;入湖水量减少,里海水域面积减少,湖泊萎缩,鱼类生存空间缩小,生存环境恶化。
【小问3详解】
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蒸发加剧;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大,河流入湖水量减少;地壳抬升,泥沙沉积,湖盆变浅,导致里海逐渐变浅。
17.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新几内亚岛是太平洋最大的岛和世界第二大岛。该岛多山,大部分山地、高原海拔在4000米以上,南部有平原,沿海多沼泽,动植物资源较丰富。位于岛屿东部的巴布亚新几内亚森林资源丰富,是世界热带木材第二大出口国。巴布亚新几内亚政府规定,所有伐木公司都要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境内设立木材加工厂。
(1)简述新几内亚岛动植物资源丰富的原因。
(2)分析新几内亚岛南部沿海多沼泽的原因。
(3)阐述当地政府要求伐木公司在其境内设立木材加工厂的目的。
【答案】(1)位于赤道附近,终年高温多雨,生物种类丰富;地势落差大,山地垂直地域分异明显,更加丰富了生物种类;岛屿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小,生物生存环境保存较好。(任答两点)
(2)热带雨林气候,降水丰富;该岛南部平原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海水顶托作用,河流下游排水不畅。(任答三点)
(3)延长木材生产的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新的产业,增加当地就业机会;提高当地人的收入,改善人们生活水平。(任答两点)
【解析】
【小问1详解】
生物生存需要一定的水热条件,水热条件越好,生物种类越多,当地位于赤道附近,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热带植物种类丰富,为各种动物提供丰富多样的食物;据图中等高线分布可知,地势落差大,山地垂直地域分异明显,更加丰富了生物种类;除了陆地生态环境,还有水生环境,当地存在大面积沼泽,沼泽植物丰富;生物多样性还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岛屿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小,生物生存环境保存较好。
【小问2详解】
新几内亚岛南部沿海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地表水丰富,河网密布;读图可知,该岛南部等高线在200米以下,且分布稀疏,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位于沿海地区,受海水顶托作用,河流下游排水不畅,多沼泽分布。
【小问3详解】
在其境内设厂加工木材的目的会对当地的社会、经济、产业方面产生积极影响。加工厂较伐木厂生产环节更多,延长木材生产的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方面:木材加工厂能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当地的就业机会;随就业人数增多,当地人的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得到改善。
18.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南极环流是由极地东风产生的表层洋流,围绕南极大陆边缘流动。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南极环流和西风漂流之间表层海水分别向南北两侧扩散,形成南极辐散带。
材料二: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在执行南极考察任务期间,在罗斯海海域海冰密集区航行中,因受浓雾影响与冰山碰撞,船艏桅杆及部分舷墙受损,无人员受伤,船上设备运行正常。
(1)分析南半球夏季南极辐散带海洋生物较丰富的原因。
(2)分析罗斯海海域多浓雾的原因。
(3)分析位于南极冰盖之巅的昆仑站适合天文观测的原因。
【答案】(1)南半球夏季,该海域水温度较高;南极辐散带形成的上升流(或海水扰动),将大量营养盐丰富的水带到表层,饵料丰富,有利于海洋生物生长。
(2)该海域附近为寒流,寒流有降温作用,遇较暖的水汽会凝结成雾。
(3)常年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海拔高,视野开阔;有较长的极夜期,可连续观测;受人类活动影响小,污染少。(任写三点)
【解析】
【小问1详解】
该海域内,有西风漂流与南极沿岸环流流经,且南半球夏季海域水温度较高,辐散带使表层海水流走,底层冷海水上泛,形成上升流,营养盐类物质上浮,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磷虾、鱼类丰富,吸引海鸟和大型海洋生物前往捕食。
【小问2详解】
雾的形成需要有水汽的凝结条件,海域地区水汽来源充足,该海域附近为寒流,当蒸发的水汽遇到寒流时,由于寒流有降温作用,空气中的湿润水汽会凝结成雾。
【小问3详解】
南极地区常年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云量少,利于观察;昆仑站位于南极冰盖之巅,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视野开阔,观察范围广;南极地区人类活动少,污染小,且不受人类光源干扰;此外,昆仑站纬度高,有较长的极夜期,可连续观测的时间长。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西省抚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与入黄处的汾河相比,黄河, 黄河倒灌会导致汾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西省抚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江西省抚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江西省抚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