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节主题班会教学设计方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9/80/16702673/0-173928336010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冬至节主题班会教学设计方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9/80/16702673/0-173928336013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冬至节主题班会教学设计方案
展开
这是一份冬至节主题班会教学设计方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教学背景
冬至,又称日南至、冬节、亚岁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冬至习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而苏南人在冬至时吃大葱炒豆腐。冬至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教育价值。通过开展冬至节主题班会,能让小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同时,在活动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了解冬至的节气知识,包括冬至的时间、天文意义、气候特点等。
- 熟知各地冬至的传统习俗,如北方吃饺子、南方吃汤圆等习俗的由来和寓意。
- 掌握包饺子、做汤圆等传统美食的基本制作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观看视频、图片展示、教师讲解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和信息收集与整理能力。
- 在小组讨论、分享交流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 借助包饺子、做汤圆等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传统习俗的乐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 培养学生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让学生懂得珍惜和保护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 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节日的欢乐氛围,增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
三、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系统全面地讲解冬至的节气知识和传统习俗,让学生深入了解冬至节的文化内涵。
- 组织学生开展包饺子、做汤圆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传统习俗的制作过程,感受传统美食的魅力。
- 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积极思考、主动交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良好的情感态度。
2. 教学难点
- 如何将冬至的文化知识以生动有趣、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 在实践活动中,如何合理分组、有效组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同时保证活动的安全和有序进行。
- 怎样引导学生在传承传统习俗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文化传承意识。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实践法、情境教学法
五、教学准备
1. 收集与冬至相关的视频、图片、故事等资料,制作成教学课件。
2. 准备包饺子、做汤圆所需的食材、工具,如面粉、馅料、案板、擀面杖、餐具等,并确保食材的安全和卫生。
3. 布置教室,营造冬至节的节日氛围,如张贴冬至主题的海报、悬挂彩色气球、摆放一些与冬至相关的手工艺品等。
4.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推选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活动和维持秩序。
六、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 教师在教室前方摆放一个盒子,里面装有一些与冬至相关的小物件,如饺子模型、汤圆模型、冬至贺卡等。
- 老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神秘的盒子,里面装着一些特别的东西,它们都和一个即将到来的节日有关。大家来轮流摸一摸盒子里的物品,猜猜这个节日是什么。”
- 学生们依次上前摸取物品并猜测。
- 老师:“大家是不是都感觉到了浓浓的节日气息呢?其实啊,这个节日就是冬至。冬至就像一个神秘的宝藏,有着许多有趣的知识和好玩的习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开启探索冬至的奇妙之旅吧!”
(二)知识讲解
- 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冬至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讲解冬至的时间:“同学们,冬至一般在每年公历的 12 月 21 日 - 23 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慢慢变长,夜晚逐渐变短。”
- 以简单易懂的方式介绍冬至的天文意义:“从天文角度来看,冬至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对我们北半球来说,太阳的高度角最小,所以阳光斜射得厉害,地面得到的太阳热量最少。”
- 结合图片和生活实际,讲述冬至的气候特点:“冬至过后,我国各地气候都将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在这个时节,北方常常是冰天雪地,南方虽然相对温暖一些,但气温也会明显下降,大家是不是都感觉到冬天的寒冷在冬至前后更加明显了呢?”
(三)习俗探秘
- 展示不同地区冬至习俗的图片,介绍北方吃饺子习俗的由来:“在北方,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传说医圣张仲景在冬至这天看到百姓耳朵被冻伤,就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包成耳朵形状的‘娇耳’煮熟分给大家吃,吃了后百姓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人们就模仿做‘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就是现在的饺子,并在冬至这天吃饺子来纪念张仲景,同时也寓意着驱寒保暖,让身体在寒冷的冬天里健康强壮。”
- 介绍南方吃汤圆的习俗:“南方很多地方冬至会吃汤圆。汤圆象征着团圆、圆满,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汤圆,寓意着家庭幸福和睦。而且汤圆甜甜的味道,也给寒冷的冬天带来了一丝甜蜜和温暖。”
- 拓展介绍其他地区的冬至习俗,如苏南吃大葱炒豆腐,寓意一清二白;浙江杭州等地有冬至祭祖的习俗等:“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冬至习俗,但都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四)美食制作大比拼
- 教师示范包饺子和做汤圆的基本步骤:
- 包饺子:先将面粉加水揉成面团,醒面一段时间后,将面团搓成粗细均匀的长条,切成小块,擀成中间厚边缘薄的圆形饺子皮。然后取适量馅料放在饺子皮中间,对折饺子皮,捏紧边缘,捏出好看的褶皱,一个饺子就包好啦。
- 做汤圆:把糯米粉加水揉成光滑的面团,揪下一小块面团,搓成圆球状,用手指在中间按压出一个小窝,放入馅料,再慢慢收口,将馅料包在里面,最后搓圆汤圆就完成了。
- 学生分组进行包饺子和做汤圆实践活动,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和卫生,同时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包出不同形状和花样的饺子、汤圆。
- 小组之间相互交流制作经验和技巧,比一比哪个小组包得又快又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竞争意识。
(五)文化传承小讨论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同学们,我们了解了冬至这么多有趣的知识和习俗,那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我们要传承这些传统习俗呢?它们对我们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强调传承传统习俗的重要性:“传统习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它们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和情感,通过传承这些习俗,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让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
(六)欢乐分享时刻
- 将学生们包好的饺子和做好的汤圆煮熟。
- 大家一起品尝自己亲手制作的美食,感受劳动带来的快乐和节日的喜悦。在品尝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和收获,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冬至节的体验和理解。
(七)总结与拓展
- 教师对本次主题班会进行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度过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冬至节主题班会。我们了解了冬至的节气知识和传统习俗,亲手制作了饺子和汤圆,还深刻体会到了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继续关注和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我们手中发扬光大。”
- 布置课后拓展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介绍冬至节的相关知识和自己在班会中的经历,和家人一起制作一份冬至美食,并写一篇关于冬至节的小短文,记录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冬至:传统节日里的文化瑰宝主题班会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班会背景,班会目的,教学重难点,班会流程,班会延伸,班会评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冬至节主题班会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主题班会《学校生活的安全 之出行安全》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环境,信息技术应用思路200字,教学流程设计,教学特色200字左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