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地理试题(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703067/0-173931333876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地理试题(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703067/0-173931333887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地理试题(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703067/0-173931333893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地理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地理试题(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8亿年前的念忠长兴鱼化石, “念忠长兴鱼”最可能生活在, 与地球相比,月球缺少的辐射有, 下列与棉花堡成因最相似的是, 当地在地震发生后,可运用, 下一轮太阳活动峰年可能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上。
2.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本试卷上,否则无效。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天宫空间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绕地飞行的空间站。2024年11月4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顺利从天宫空间站返回,完成既定任务。下图为神舟十八号返回主要阶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天宫空间站所处的最高级天体系统是( )
A.地月系 B. 太阳系 C. 银河系 D. 可观测宇宙
2. 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返回地面过程中,途经大气层的特点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到②处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
B. ③到④处气温随高度降低而升高
C. ③处对流旺盛容易形成云雨天气
D. ④处的臭氧吸收大量太阳紫外线
【答案】1. D 2. A
【解析】
【1题详解】
天宫空间站绕地球公转,属于地月系。地月系与其他围绕太阳公转的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行星际物质等共同组成了太阳系。而太阳系又和其他恒星以及各种各样的天体组成了银河系。银河系外还有许多类似的天体系统,称为河外星系。银河系和数以亿计的星系合起来叫做总星系,也叫可观测宇宙。因此,天宫空间站所处的天体系统中,级别最高的是可观测宇宙,D正确,ABC并非最高级。故选D。
【2题详解】
据图可知,①②位于高层大气,③位于平流层,④位于对流层。①到②处位于高层大气,电离层主要存在于高层大气中,能够反射无线电波,A正确;通常在对流层内,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在平流层内,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③到④处气温随高度降低先降低再升高,B错误;③处位于平流层,对流层④易形成云雨天气,C错误;平流层③的臭氧吸收大量太阳紫外线,④位于对流层,D错误。故选A。
2023年,科研人员在塔里木盆地发现距今4.38亿年前的念忠长兴鱼化石。2024年,地处塔里木盆地的“深地塔科1井”垂直钻探深度达到10006米,刷新亚洲记录。下图为某地岩层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念忠长兴鱼”最可能生活在( )
A. 寒武纪 B. 古生代 C. 中生代 D. 新生代
4. “深地塔科1井”钻探最深处( )
A. 地震波完全消失 B. 位于软流层顶部
C. 由固体岩石组成 D. 临近古登堡界面
【答案】3. B 4. C
【解析】
【3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念忠长兴鱼”化石距今4.38亿年前,根据地质年代图可知,古生代志留纪的时间约为4.4亿年前至4.1亿年前,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题详解】
结合材料“钻井深达10006米”,而陆地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39~41千米,所以深地塔科1井最深处位于地壳,地壳位于岩石圈,由固体岩石组成,C正确;地震波在地壳中并没有消失,A错误;软流层顶部位于地幔,古登堡界面位于地幔和地核分界线,其深度远远超过10006米,BD错误。故选C。
地球有大气,月球基本上没有大气。下图为地球表面辐射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与地球相比,月球缺少的辐射有( )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6. 从大气的角度,月球表面昼夜温度变化比地球表面剧烈的原因是( )
A. 削弱作用弱,保温作用弱 B. 削弱作用弱,保温作用强
C. 削弱作用强,保温作用弱 D. 削弱作用强,保温作用强
【答案】5. B 6. A
【解析】
【5题详解】
月球基本没有大气,缺少大气逆辐射和大气的削弱作用,图中①为大气削弱作用,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为地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故月球缺少①④,B正确,ACD错误。故选B。
【6题详解】
月球基本没有大气,缺少大气逆辐射和大气的削弱作用,白天太阳辐射直接照射月球表面,削弱作用弱,温度迅速升高,温度高于地球表面;晚上没有大气逆辐射,无法保温,保温作用弱,导致夜晚温度迅速下降,月球表面昼夜温度变化剧烈,A正确,BCD错误。故选A。
棉花堡位于土耳其内陆,是山顶温泉水顺山坡流淌时,含矿物质的泉水沉淀形成的白色天然石灰岩阶梯景观(下图)。土耳其地震频发,人们赴棉花堡旅游时,需了解当地的应急措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下列与棉花堡成因最相似的是( )
A. B.
C. D.
8. 地震会诱发棉花堡周围的地质灾害是( )
A. 鼠灾 B. 海啸 C. 滑坡 D. 台风
9. 当地在地震发生后,可运用( )
A. 遥感技术确定灾后急需救援的准确位置
B. 地理信息系统设计救援最佳路线和方案
C. 全球定位系统实时获取地震的影响范围
D.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统计受灾人员的数量
【答案】7. D 8. C 9. B
【解析】
【7题详解】
结合材料及图片信息可知,棉花堡属于喀斯特钙化地貌,由化学沉积作用形成。A图为风蚀蘑菇,为风力侵蚀地貌,与题意不符,A错误;C图为沙丘,为风力堆积地貌,与题意不符,C错误;B图为三角洲,为流水堆积地貌,D图为喀斯特地貌,可见石笋,钟乳石等景观,此类景观为钙化物质不断堆积形成,故与题目最相似的是D图,D正确,B错误。故选D。
【8题详解】
此图为天然石灰岩阶梯景观,从图中可以看到,石灰岩阶梯较为陡峭,且内部有泉水,若地震发生,可能会诱发山体滑坡,此处不临海,诱发海啸概率较低,B错误,C正确;鼠灾、台风不属于地质灾害,AD错误。故选C。
【9题详解】
当地在地震发生后,全球定位系统可以确定灾后急需救援的准确位置,A错误;遥感技术可以实时获取地震的影响范围,C错误;地理信息系统设计救援最佳路线和方案,也可以统计受灾人员的数量,B正确,D错误。故选B。
据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消息,2024年6月8日太阳爆发了强烈的耀斑。监测表明,本轮太阳活动已进入峰年阶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下一轮太阳活动峰年可能在( )
A. 2035年前后 B. 2030年前后 C. 2025年前后 D. 2015年前后
11. 下列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 赤道上空出现极光现象 B. 为大气运动提供动力
C. 扰动地球磁场和大气层 D. 为人类活动提供能量
【答案】10. A 11. C
【解析】
【10题详解】
太阳活动具有周期性,大约11年为一个周期。根据题干信息,2024年6月8日太阳爆发了强烈的耀斑,且监测表明本轮太阳活动已进入峰年阶段,那么下一个周期峰年则大约在此后的11年,即2035年前后,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1题详解】
当太阳活动增强时,会释放出大量紫外线、X射线、粒子流和强射电波,这些高能带电粒子会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同时,这些粒子还会干扰地球大气层,特别是电离层,影响无线电通信,甚至造成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C正确;虽然极光是一种美丽的自然现象,但它几乎很少在赤道上空出现,而是主要出现在地球的两极地区,A错误;大气运动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对地球表面的加热不均,导致空气密度和压力的差异,从而形成风等大气运动,这与太阳活动本身没有直接关系,B错误;太阳活动本身并不直接为人类活动提供能量,人类利用的太阳能主要是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这些能量被转化为电能、热能等形式供人类使用,D错误。故选C。
下图为“某时世界某地区海平面气压(单位:百帕)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图中四个地区中,此时风速最大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3. 图中四个地区中,此时风向是东北风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12. B 13. A
【解析】
【12题详解】
在等压线图中,等压线疏密反映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影响风力大小。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读图可知,与甲、丙、丁相比,乙处等压线最密集,风力最大,B正确,排除ACD。故选B。
【13题详解】
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是风形成的直接原因。读图,甲处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由南指向北,受到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影响,北半球向右偏转形成东北风,A正确;乙处为西北风,丙处为东南风,丁处为西北风,BCD错误。故选A。
近岸地区的海水性质不仅受纬度因素影响,更会受入海径流、洋流等因素的影响。下图为阿根廷滑柔鱼产卵场与索饵场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与产卵场相比,索饵场海水( )
A. 饵料较少 B. 盐度较低 C. 密度较低 D. 水温较低
15. 下列关于图中甲、乙洋流及其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为寒流一缩小海洋污染范围 B. 乙为寒流—加快船只航行速度
C. 甲为暖流—提高流经海区水温 D. 乙为暖流—易于形成大型渔场
16. 下列关于布宜诺斯艾利斯潮汐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天中海水涨落时间间隔约二十四小时
B. 通常一个月内可观察到一次大潮和小潮
C. 巨型远洋船舶可以借助潮汐落潮时进港
D. 其成因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有关
【答案】14.D 15. C 16. D
【解析】
【14题详解】
索饵场位于寒流、暖流的交汇处,搅动的海水把海底的营养物质带到海洋表层,使海洋表层营养盐类增多,再加上光照条件好,使得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浮游生物作为鱼类饵料,故该地区鱼类饵料丰富,A错误;产卵场位于河流的入海口附近,河流入海带来丰富淡水资源,海水受淡水的稀释作用较强,海水的盐度较低,B错误;纬度越低密度越低,索饵场纬度高,其密度较高,C错误;海水温度主要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产卵场比索饵场的纬度低,太阳辐射条件更好,温度较高,D正确。故选D。
【15题详解】
甲由低纬度海区流向高纬度海区,为巴西暖流,可提高流经海区水温,C正确,A错误;乙由高纬度海区流向低纬度海区,为寒流,但由于不知道航行方向,故无法判断是加快还是减慢船只航行速度,BD错误。故选C。
【16题详解】
一天中海水并非只涨落一次,而是通常有两次涨潮和两次落潮,因此海水涨落的时间间隔并不是约二十四小时,而是大约12小时,A错误;在一个朔望月中(即农历的一个月),通常会发生两次大潮和两次小潮,而不是只有一次大潮和小潮,B错误;巨型远洋船舶在进港时,通常会选择涨潮时进港,因为涨潮时海水水位较高,有利于船舶的进出港,C说法不准确;潮汐现象是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D正确。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内蒙古河套平原气候干旱,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灌溉农田。下图为河套灌区区域图。
(1)说出对黄河水资源更新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类型及重要环节。
(2)指出黄河在图中所示河段的流量变化趋势,并从水循环环节角度分析其原因。
(3)河套平原是由黄河在奔流到海的过程中冲积而成的。说出在此过程中体现的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答案】(1)海陆间循环(大循环);海洋水汽蒸发、水汽输送、降水。
(2)流量变小;该河段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蒸发旺盛;缺少支流汇入,水源补给少;流经地区多沙漠,下渗量大;沿途农业灌溉和城镇生产生活用水量大。
(3)促进不同区域间和圈层间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解析】
【小问1详解】
黄河径流最终注入海洋,对黄河水资源更新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类型为海陆间循环。黄河的主要补给方式为降水补给,对黄河水资源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环节是海洋上的水汽蒸发、水汽输送和降水。
【小问2详解】
该处河流的流量变化主要结合河流的水源补给及其消耗进行分析。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蒸发旺盛,支流少,水源补给少;气候干旱,植被覆盖率低,土壤多为沙质土壤,下渗较多,损耗较多;且该河段流经河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灌溉农业区,也是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农业用水及城镇生产生活用水量大,因此图中的河流在所示河段的流量会变小。
【小问3详解】
河套平原是河流携带的泥沙随着流速减慢沉积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伴随泥沙迁移,促进不同区域间和圈层间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沉积地貌,塑造地表形态。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湖陆风是指在沿湖地区,由于陆地和湖泊的热力性质差异引起温度差异,导致风向出现昼夜变化的一种地方性天气现象。图a为鄱阳湖及周边城市、县位置示意图。
(1)根据图b近地面等压面弯曲状态,绘制出此时鄱阳湖与都昌县间热力环流示意图及高空等压面。
(2)判断图b表示的时间(白天、夜晚),并说出判断理由。
(3)当鄱阳湖与都昌县间近地面的风向为偏西风时,简述湖陆风对都昌县大气湿度、温度和空气质量等的影响。
【答案】(1)
(2)夜晚;夜晚,都昌县所在陆地降温较快,近地面形成高压(或湖泊降温较慢,近地面形成低压);近地面水平气流由陆地吹向湖泊,形成陆风。
(3)风从湖上吹来,可以增加空气湿度;有利于降低温度,缓解热岛效应;加快污染物扩散速度,改善城镇的空气质量。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图示等压线判断陆地与湖泊近地面的气压状况:陆地近地面等压线上凸为高压(温度较低),陆地盛行下沉气流。湖泊近湖面等压线下凹,为低压(温度较高),盛行上升气流。由此可判断陆地高空为低压,湖泊高空为高压,并画出等压线,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湖陆之间热力环流为顺时针方向,如下图:
【小问2详解】
受湖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夜晚属于降温时段,都昌县所在陆地比热容小,降温较快,近地面形成高压,湖泊由于比热容大,降温较慢,近地面形成低压;故近地面水平气流由陆地吹向湖泊,形成陆风。综上可知此时为夜晚。
【小问3详解】
近地面的风向为偏西风时,风从湖上吹来,向都昌县吹去,水汽增加可以增加空气湿度;都昌县人口较多,县城温度较高,凉爽的湖风有利于降低县城温度,缓解热岛效应;同时风可加快污染物扩散速度,改善城镇的空气质量。
19.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垂直结构的发育受区域气候、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影响较大。下图为内蒙古高原东部(甲地)和东南丘陵(乙地)两处采样点的土壤剖面示意图。
(1)与乙地相比,据图描述甲地土壤剖面特征。
(2)与乙地相比,分析甲地土壤较肥沃的自然原因。
(3)与甲地相比,简述乙地植被特征。
【答案】(1)腐殖质层较厚;淋溶层缺失;淀积层较薄。
(2)甲地年平均气温低,微生物活动慢,有利于有机质积累;甲地年降水量少,淋溶作用弱;甲地以草本植物为主,植物残体和根系能够更好的转化为土壤中的有机质,有机质来源多。
(3)以森林植物为主;植被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植被季相变化小;植株高大;植被密度高;叶片面积宽阔;多革质叶片。
【解析】
【小问1详解】
结合图中信息可知,与乙地相比,甲地腐殖质层较厚,淋溶层缺失,淀积层较薄,土壤结构共三层,相对较为简单。
【小问2详解】
结合图中信息可知,甲地土壤腐殖质较厚,土壤较为肥沃,主要原因在于甲地位于内蒙古高原的东部地区,所处纬度位置较高,年平均气温较低,因此微生物活动较慢,土壤有机质分解速度较慢,有利于有机质累积;内蒙古东部地区年降水量较少,因此淋溶作用较弱,腐殖质和有机质在土壤中累积;同时,内蒙古高原东部以草本植物为主,植物残体和根系能够更好的转化为土壤中的有机质,来源较为丰富。
【小问3详解】
结合材料信息可知,乙地位于东南丘陵,该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其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以森林为主,植被种类较为丰富,植被垂直结构较为复杂;由于该地区水热较为充足,因此植被季相变化较小,植株大多高大密集,叶片较为宽阔,多为革质叶片。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高一上年级学业质量监测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共7页。
这是一份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学业质量监测地理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8亿年前的念忠长兴鱼化石,“念忠长兴鱼”最可能生活在,与地球相比,月球缺少的辐射有,当地在地震发生后,可运用,下一轮太阳活动峰年可能在,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2023_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pdf,共4页。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