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含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6703296/0-173931549814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省盐城市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含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6703296/0-173931549820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省盐城市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含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6703296/0-173931549824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省盐城市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无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6703296/1-173931550081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省盐城市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无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6703296/1-173931550082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省盐城市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无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6703296/1-173931550085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5盐城五校联考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及答案(九科)
2025盐城五校联考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生物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5盐城五校联考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生物含解析,文件包含江苏省盐城市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含解析docx、江苏省盐城市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总分 100 分 考试时间 75 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中所有试题必须作答在答题纸上规定的位置,否则不给分。
2.答题前,办必将自己的性名、准考证号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纸上。
3.作答非选择题时必须用黑色字迹 0.5 毫米签字笔书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作答选择题必
须用 2B 铅笔在答题纸上将对应题目的选项涂,照。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
它答案,请保持答题纸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 1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8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
意。
1. 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周围神经系统由脊髓及其发出的神经构成
B. 一般把神经元胞体发出的长突起,称为神经纤维
C. 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D. 神经节是由中枢神经系统内的一些神经元胞体聚集而成的结构
【答案】B
【解析】
【分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它由细胞体和突出构成.神经系统的组成如图所示:
即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
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
系统。
【详解】A、周围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发出的神经构成,A 错误;
B、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神经纤维是神经元胞体发出的长突起,B 正确;
C、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C 错误;
D、神经节是指在脑和脊髓的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由神经元胞体集合而成的结构,D 错误。
故选 B。
2. 盐城姑娘郝婷和队友在 2024 年巴黎奥运会上奋力拼搏,一举夺得艺术体操团体全能金牌。下列关于郝婷
在比赛时体内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第 1页/共 22页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A. 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是一类传入神经,属于自主神经
B. 运动中的骨骼肌运动受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共同支配
C. 比赛时体内的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胃肠平滑肌蠕动加快
D. 很多情况下,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常常是相互拮抗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外周神经系统包括
脊神经、脑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也叫内脏神经系统,
因为其功能不完全受人类的意识支配,所以又叫自主神经系统。
【详解】A、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是一类传出神经,属于自主神经,A 错误;
B、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受躯体运动神经支配,不受自主神经支配,B 错误;
C、比赛时体内的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胃肠平滑肌蠕动减慢,C 错误;
D、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D 正确。
故选 D。
3. 下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产生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神经纤维在静息状态下,膜外 K+浓度高于膜内
B. 图中 bc 段主要由 Na+内流所致,需要消耗 ATP
C. 适当提高刺激强度,c 值变大
D. 动作电位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答案】D
【解析】
【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
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
第 2页/共 22页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
【详解】A、神经纤维在静息状态下,膜外 K+浓度低于膜内,A 错误;
B、图中 bc 段表示动作电位产生的过程,该过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Na+内流所致,Na+内流为协助扩散,不
需要消耗 ATP,B 错误;
C、c 值表示动作电位最大值,该值与膜内外 Na+浓度差有关,一般不会随着刺激强度提高而提高,C 错误;
D、动作电位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D 正确。
故选 D。
4. 下图表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① 到⑤ 表示相关结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 是感受器,⑤ 是效应器
B. 若在 C 点给予适宜刺激,电流表指针偏转两次
C. 若反射弧中任意一个结构受损,则反射不能发生
D. 图中结构③ 中含有 2 个突触,突触由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组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⑤是感受器、④是传入神经、③是神经中枢、②是传出神经、①是效应器。
【详解】A、分析图可知,⑤是感受器,①是效应器,A 错误;
B、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轴突到胞体,若在 C 点给予适宜刺激,电流表指针偏转一次,
且向左偏转,B 错误;
C、若反射弧中任意一个结构受损,则反射不能发生,C 正确;
D、图中结构③ 中含有 2 个突触,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D 错误。
故选 C。
5. 期末考试如约而至。下列关于学生在答题时脑的高级功能叙述,正确的是( )
A. 考试过程中,排尿反射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B. 书写过程中,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大脑皮层的 S 区
C. 回忆知识作答过程中,短时记忆主要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D. 深呼吸可适度缓解紧张情绪,此行为与大脑中呼吸中枢有关
第 3页/共 22页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答案】A
【解析】
【分析】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①神经中枢位于颅腔中脑(大脑、脑干、小脑)和脊柱椎管内的脊
髓,其中大脑皮层的中枢是最高级中枢,可以调节以下神经中枢活动;②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感知(感
觉中枢在大脑皮层)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③语言文字是人类进行思维的主
要工具,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在言语区)(S 区→说,H 区→听,W 区→写,V 区→看);④记忆种类
包括瞬时记忆,短期记忆,长期记忆,永久记忆。
【详解】A、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为脊髓,考试过程中考生可以控制排尿是因为排尿反射受到高级中枢的调
控,体现了神经调节的分级调节过程,A 正确;
B、书写过程中,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大脑皮层的 V 区和 W 区,B 错误;
C、短时记忆可能与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
时记忆可能与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C 错误;
D、呼吸中枢在脑干,D 错误。
故选 A。
6. 激素调节是人体生命活动重要的调节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激素都是由内分泌腺细胞分泌的
B. 激素发挥作用后,就会失去活性
C. 促胰液素由胰腺分泌,通过体液运输
D. 激素不提供能量但可参与组成细胞结构
【答案】B
【解析】
【分析】激素作用特点:(1)微量和高效:激素在血液中含量很低,但却能产生显著生理效应,这是由于
激素的作用被逐级放大的结果。(2)通过体液运输:内分泌腺没有导管,所以激素扩散到体液中,由血液
来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激素的作用具有特异性,它有选择性地作用于靶器官、靶腺体或靶
细胞,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因此体内需要源源不断的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
动态平衡.激素种类多、含量极微,既不组成细胞结构,也不提供能量,只起到调节生命活动的作用。(4)
作为信使,起信息传递作用。
【详解】A、大部分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细胞分泌的,A 错误;
B、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B 正确;
C、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不是由胰腺分泌的,C 错误;
第 4页/共 22页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D、激素不提供能量也不参与组成细胞结构,D 错误。
故选 B。
7. 下图表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其中① ~③ 代表相关结构,a、b 代表相关激素。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 )
A. 图中 a 代表促甲状腺激素
B. 图中结构① 、③ 分别是下丘脑和垂体
C. 图中激素 b 会定向运输到① 细胞处发挥作用
D. 人体通过分级和反馈调节来维持甲状腺激素的正常值
【答案】D
【解析】
【分析】甲状腺激素的分泌的调节有两种机制: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分级调节是指甲状腺分泌甲状腺
激素受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控制,垂体的分泌活动又受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控制。
负反馈调节是指当体内的甲状腺激素过高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
【详解】A、结构①分泌的物质对②③均有影响,说明①是甲状腺,③是下丘脑,②是垂体,a 是促甲状腺
激素释放激素,b 是促甲状腺激素,A 错误;
B、根据 A 选项分析,③是下丘脑,②是垂体,B 错误;
C、激素不能定向运输,C 错误;
D、人体通过下丘脑 - 垂体 - 甲状腺轴的分级调节以及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的反馈调节来维持甲状
腺激素的正常值,D 正确。
故选 D。
8. 2024 年 10 月 30 日,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天宫”迎来了首批 90 后航天员。下列有关航天员内
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内环境成分中含有 CO2、尿素、呼吸酶等
B. 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渗透压和温度保持稳定的状态
C. 航天员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免疫调节起主要作用
D. 航天员在空间站需补充足够的营养,避免血浆渗透压降低导致组织水肿
第 5页/共 22页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答案】D
【解析】
【分析】1、内环境由细胞外液组成,包括组织液、淋巴、血浆等。内环境是组织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
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外液与生活在其中的细胞之间可以进行物质交换,组织液
与血浆之间也可以进行物质交换,但组织液→淋巴→血浆是单向的;
2、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调节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内环境稳态。
【详解】A、内环境成分中含有 CO2、尿素等,呼吸酶不属于内环境,A 错误;
B、内环境稳态的实质就是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其中渗透压和温度属于理化性质,
B 错误;
C、航天员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其中神经调节扮演了主要角色,C 错误;
D、航天员在空间站需补充足够的营养,避免蛋白质合成不足,从而避免血浆渗透压降低导致组织水肿,D
正确。
故选 D。
9. 下图表示人体体液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 a 占人体体液的 1/3
B. a、b、c 三部分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
C. 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 b 和 d
D. 体力劳动后手掌磨出的水泡中主要是 d
【答案】C
【解析】
【分析】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构成内环境。组织液主要由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渗
出到细胞间而形成,大部分物质能够被重新吸收回血浆,一部分组织液经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毛细淋巴管形
成淋巴液,淋巴液最终汇入血浆。
【详解】A、图中 a 与各部分细胞外液均有物质交换,a 为细胞内液,A 错误;
B、b 与 d 是双向物质交换,因此 b 为组织液,c 为淋巴,d 为血浆,b、c、d 三部分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
B 错误;
第 6页/共 22页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C、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 b 组织液和 d 血浆,C 正确;
D、体力劳动后手掌磨出的水泡中主要是 b 组织液,D 错误。
故选 C。
10. 人体通过多种调节机制保持体温的相对稳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体体温调节中枢在大脑皮层
B. 人体最主要的产热器官是肝脏和骨骼肌
C. 炎热环境下,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增多
D. 寒冷环境下,机体会分泌甲状腺激素,使产热大于散热
【答案】B
【解析】
【分析】当局部体温低于正常体温时,冷觉感受器受到刺激并产生兴奋,兴奋传递到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
枢,通过中枢的分析、综合,再使有关神经兴奋,进而引起皮肤血管收缩,皮肤的血流量减少,散热量也
相应减少。同时,汗腺的分泌量减少,蒸发散热也随之减少。同时,机体还会主动增加产热。寒冷刺激使
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后,可引起骨骼肌战栗,使产热增加。与此同时,相关神经兴奋后可促进甲状
腺激素、肾上腺素等激素的释放,使肝和其他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增强,增加产热。
【详解】A、人体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A 错误;
B、人体最主要的产热器官是肝脏和骨骼肌,运动时,主要是骨骼肌产热,安静时,主要是肝脏产热,B 正
确;
C、炎热环境下,皮肤血管舒张,增大血流量,汗腺分泌增多,C 错误;
D、人体为恒温动物,寒冷环境下,散热量增大,产热量也增大,达到平衡,D 错误。
故选 B。
11. 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组成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和集中分布的场所
B. 免疫活性物质都由免疫细胞产生,主要有细胞因子、溶菌酶等
C. 免疫系统能够监控并清除衰老的细胞体现了免疫防御功能
D. 免疫系统功能的减退会导致免疫缺陷病和自身免疫病的发生
【答案】A
【解析】
【分析】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1.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
体等。2.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3.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由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由 T 细胞
第 7页/共 22页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分泌)、溶菌酶等。
【详解】A、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
布的场所,A 正确;
B、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等,细胞因子和抗体由免疫细胞产生,溶菌酶可以由其他细
胞产生,B 错误;
C、免疫系统能够监控并清除衰老的细胞体现了免疫自稳功能,C 错误;
D、免疫系统功能的过强会导致自身免疫病的发生,D 错误。
故选 A。
12. 下列关于免疫功能异常和免疫学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系统性红斑狼抢的发病机理与艾滋病相同
B. 人体首次接触过敏原会产生抗体,但不发生过敏反应
C. 接种疫苗,可以使机体被动获得免疫力
D. 器官移植的成败与供者和受者的组织相容性抗原是否一致或相近无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能引
起过敏反应的物质称为过敏原。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
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详解】A、系统性红斑狼抢属于自身免疫病,艾滋病属于免疫缺陷病,A 错误;
B、人体首次接触过敏原,机体会产生抗体,但不会发生过敏反应,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会发生过敏反应,
B 正确;
C、接种疫苗,可以使机体主动获得免疫力,C 错误;
D、器官移植的成败与供者和受者的组织相容性抗原是否一致或相近有关,组织相容性抗原越接近,成功率
越大,D 错误。
故选 B。
13. 下列与生长素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长素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运输时无需消耗能量
B. 生长素在植物体的各个器官都有分布,可由色氨酸转化形成
C. 温特以胚芽鞘为实验材料证明了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
D. 某浓度的生长素对茎起抑制作用,则该浓度的生长素对芽起促进作用
第 8页/共 22页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答案】B
【解析】
【分析】1、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
输,也就是只能单方向地运输,称为极性运输。极性运输是一种主动运输。
2、生长素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成。
3、生长素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植物的向光性是由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背光一
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详解】A、生长素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极性运输为主动运输,运输时需消耗能量,A 错误;
B、生长素在植物体的各个器官都有分布,但对集中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可由色氨酸转化形成,B 正确;
C、温特的实验证明了胚芽鞘的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能促进胚芽鞘的生长,但没有证明生长素的化学本
质是吲哚乙酸,C 错误;
D、芽对生长素的敏感性高于茎,某浓度的生长素对茎起抑制作用,则该浓度的生长素对芽起抑制作用,D
错误。
故选 B。
14.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用一定浓度的乙烯利处理香蕉果实,可促进果实发育
B. 用一定浓度细胞分裂素类似物喷洒蔬菜,可延长其存放期
C. 用一定浓度的 2,4-D 处理番茄未授粉柱头,可获得无子番茄
D. 用一定浓度的α-萘乙酸处理分化初期的黄瓜花芽,可促使花芽向雌花分化
【答案】A
【解析】
【分析】由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 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 植物生长
调节剂具有原料广泛、容易合成、效果稳定等优点,在农林园艺生产上得到广泛的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
种类很多,从分子结构来看,主要有两大类:一类分子结构和生理效应与植物激素类似,如吲哚丁酸;另
一类分子结构与植物激素完全不同,但具有与植物激素类似的生理效应,如α-萘乙酸(NAA)、矮壮素等。
【详解】A、用一定浓度的乙烯利处理番茄果实,可促进果实成熟,A 错误;
B、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的分裂,所以用一定浓度细胞分裂素类似物喷洒蔬菜,可延长其保鲜期,B 正确;
C、用一定浓度的 2,4-D 处理番茄未授粉柱头,促进子房发育,可以获得无子番茄,C 正确;
D、α-萘乙酸是生长素类似物,用一定浓度的α-萘乙酸处理分化初期的黄瓜花芽,可促使花芽向雌花分化,
D 正确。
第 9页/共 22页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故选 A。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每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题全选对者得 3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1 分,错选或不答的得 0 分。
15. 细胞间往往通过信号分子实现信息交流,如下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信号分子为神经递质,则细胞② 一定为神经细胞
B. 若信号分子为细胞因子,则细胞② 可表示为 B 细胞
C. 若信号分子为促性腺激素,则细胞② 可表示为垂体细胞
D.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可通过信号分子构成一个复杂的调节网络
【答案】BD
【解析】
【分析】细胞间 信息交流主要有三种方式:(1)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2)通过细胞膜直接接触传递
信息;(3)通过细胞通道来传递信息,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的胞间连丝。
【详解】A、传出神经末梢可以将神经递质传给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因此细胞②不一定为神经细胞,A 错误;
B、若信号分子为细胞因子,则细胞② 可表示为 B 细胞,细胞因子可以促进 B 细胞增殖和分化,B 正确;
C、促性腺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作用于性腺,C 错误;
D、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通过各种信号分子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复杂的调节网络,以维持身体
的稳态,D 正确。
故选 BD。
16. 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体内神经递质 5-羟色胺(5-HT)含量低于正常人,5-HT 降低与抑郁症发生相关。
下图表示 5-HT 的合成、释放及与受体结合传递信号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第 10页/共 22页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A. 5-HT 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会促进抑郁症的发生
B. 激活 5-HT3 受体可导致突触后神经元 Ca2+内流,产生兴奋
C. 可以通过增加 5-HT1A 自身受体的含量来缓解抑郁症的发生
D. 5-HT 转运体含量增加会提高 5-HT 的回收率,促进抑郁症发生
【答案】AC
【解析】
【分析】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来完成的。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当
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将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
间隙。神经递质扩散到突触后膜并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5—HT 是一种兴奋性的神经递质,5—HT 含量下降导致抑郁症的发生,A 错误;
B、据图可知,激活 5-HT3 受体可导致突触后神经元 Ca2+内流,产生兴奋,B 正确;
C、5-HT1A 自身受体接收信号分子后,会抑制 5—HT 的释放,导致其含量降低,促进抑郁症的发生,C 错
误;
D、5-HT 转运体含量增加会提高 5-HT 的回收率,降低 5-HT 的含量,促进抑郁症发生,D 正确。
故选 AC。
17. 运动过程中机体会丢失水分和无机盐,引起细胞外液量减少和血钠含量降低。在同等运动强度的条件下,
机体内醛固酮的含量在早晨和下午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定强度的运动会促进肾上腺髓质分泌更多的醛固酮
B. 与早晨运动相比,下午运动引起机体丢失的水分和钠较多
C. 正常情况下,机体中 Na+的主要来源是食物,其排出量几乎等于摄入量
D. 运动后,补充适量的淡盐水有利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
【答案】CD
【解析】
【分析】题意分析,一定强度的锻炼可能导致人体丢失大量水分、细胞外液量减少和血钠含量降低,而图
第 11页/共 22页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中显示在早晨和下午,健康人进行锻炼和休息时血浆中醛固酮的含量,且表现健康人在早晨的运动中血浆
醛固酮的含量均高于下午运动中血浆醛固酮的含量。说明运动过程中人体出汗会导致人体丢失水分和盐分,
细胞外液量减少,血钠含量降低,而醛固酮起到了保钠的作用。
【详解】A、醛固酮是肾上腺皮质分泌的,A 错误;
B、与早晨运动相比,下午运动引起机体分泌的醛固酮较少,推测丢失的水分和钠较少,B 错误;
C、正常情况下,机体中 Na+的主要来源是食盐,其排出量几乎等于摄入量,表现为多吃多排、少吃少排、
不吃不排,C 正确;
D、运动会消耗大量的能量,且丢失大量的钠离子,因此,运动后,补充适量的淡盐水有利于维持机体内环
境的稳态,D 正确。
故选 CD。
18. 为探究培养基中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NAA 与 6-BA 的含量对蝴蝶兰芽增殖系数(芽增殖系数=每瓶平均
芽数/每瓶接种芽数)的影响,科研人员开展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叙述错误的是( )
A. NAA 是结构和生理效应与植物激素相似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B. 当添加的 NAA 浓度相同时,芽增殖系数随着 6-BA 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C. 图中实验结果体现了 NAA 在低浓度时促进芽增殖,高浓度时抑制芽增殖
D. 培养基中 NAA 与 6-BA 含量分别为 1.0mg/L、7mg/L 时,芽增殖系数最高
【答案】ABC
【解析】
【分析】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由人工合成的具有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具有容易合成、
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的特点。
【详解】A、α-萘乙酸(NAA)是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与植物激素类似的生理效应,但与植物激
第 12页/共 22页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素具有完全不同的分子结构,A 错误;
B、由图示可知,当 NAA 浓度为 0.5mg/L 时,随着 6 - BA 浓度从 5mg/L 增加到 7mg/L,芽增殖系数增加,
但当 6 - BA 浓度从 7mg/L 增加到 9mg/L 时,芽增殖系数降低;当 NAA 浓度为 1.0mg/L 时,随着 6 - BA 浓
度从 5mg/L 增加到 7mg/L,芽增殖系数增加,当 6 - BA 浓度从 7mg/L 增加到 9mg/L 时,芽增殖系数降低。
所以当添加的 NAA 浓度相同时,芽增殖系数不是随着 6 - BA 浓度的增加而一直增加,B 错误;
C、与对照组相比,图中没有体现出 NAA 在高浓度时抑制芽增殖的情况,C 错误;
D、分析柱形图可知,在 NAA 浓度为 1.0mg/L、6-BA 浓度为 7mg/L 条件下,芽的增殖系数最高,D 正确。
故选 ABC
三、非选择题:本部分共 5 题,共 60 分。
19. 针灸是我国传承千年治疗疾病的特有手段。科研工作者利用动物模型,阐明了针灸治疗发挥抗炎作用的
生物学机制。针刺激小鼠后肢的足三里(ST36)穴位,通过一系列的过程,在脂多糖(LPS)引起的炎症反
应中产生抗炎效应,其过程如图所示。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针灸治疗过程中,兴奋在整个传导过程中是______(填“单向”或“双向”)传递的,其原因是______。
该反射弧中的效应器是指迷走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______。
(2)针刺穴位时在______(填结构)产生痛觉,脚却并不缩回,这体现了神经系统的______调节。
(3)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由肾上腺_____(填“皮质”或“髓质”)分泌,两者的相互作用关系为______作
用,图中其作用的靶细胞是______细胞。
(4)为验证该疗法的抗炎效果,科学家可以通过电针刺小鼠足三里(ST36)穴位,检测 Prkr2 感觉神经元
膜内外电位变为______,检测肠巨噬细胞外______的含量降低。
(5)针刺小鼠后肢的足三里(ST36)穴位,最终产生抗炎效应的机理是______。
【答案】(1) ①. 单向 ②. 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中,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
第 13页/共 22页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触后膜 ③. 肾上腺
(2) ①. 大脑皮层 ②. 分级
(3) ①. 髓质 ②. 协同 ③. 肠巨噬
(4) ①. 外负内正 ②. TNF-α
(5)针刺小鼠后肢的足三里(ST36)穴位,激活 Prkr2 感觉神经元进行传导,促进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
素分泌,两者与肠巨噬细胞上的 N 受体结合,抑制 TNF-α的释放,产生抗炎效应
【解析】
【分析】1、神经冲动 产生: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
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
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
致。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
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
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小问 1 详解】
针灸治疗过程中,兴奋在整个传导过程是沿着反射弧进行传递的,兴奋在整个传导过程中是单向传递的,
原因是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中,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Prkr2 神经元与感
受器相连是感觉神经元,迷走神经与效应器相连,是运动神经元,针灸可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抗炎通路,
从而发挥抑制炎症的作用,该过程的效应器是迷走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肾上腺。
【小问 2 详解】
针刺穴位时在大脑皮层产生痛觉,脚却并不缩回,这属于大脑皮层参与的条件反射。脑中的相应高级中枢
会发出指令对低级中枢进行不断调整,机体的运动在大脑皮层以及其他中枢的分级调节下,变得更加有条
不紊。
【小问 3 详解】
分析图可知,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由肾上腺髓质分泌,两者的相互作用关系为协同作用,图中其作用
的靶细胞是肠巨噬细胞。
小问 4 详解】
题意显示,电针刺小鼠后肢的足三里(ST36)穴位,激活 Prkr2 感觉神经元进行传导,促进肾上腺素和去
甲肾上腺素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与肠巨噬细胞的 N 受体,进而抑制 TNF-α的分泌,进而起
到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为验证该疗法的抗炎效果,可以通过电针刺小鼠足三里(ST36)穴位,检测 Prkr2
第 14页/共 22页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感觉神经元膜内电位变为正电位,即此时产生了动作电位,说明能促进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
进而起到抑制抑制 TNF-α的分泌的作用,因而此时的检测指标可以使肠巨噬细胞外 TNF-α的含量,而作用
的效果应该是 TNF-α的含量降低。
【小问 5 详解】
分析图可知,针刺小鼠后肢的足三里(ST36)穴位,激活 Prkr2 感觉神经元进行传导,促进肾上腺素和去
甲肾上腺素分泌,两者与肠巨噬细胞上的 N 受体结合,抑制 TNF-α的释放,产生抗炎效应。
20. 糖尿病是全世界人口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慢性疾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世界有超过 3.6 亿人患
有糖尿病。糖尿病已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其防治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下图表示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
素分泌调节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人体空腹时血糖浓度为______mml/L。
(2)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它是由______细胞分泌,其作用机理是一方面促进血糖
进入组织细胞内______或在肝脏、骨骼肌细胞中______,以及促进葡萄糖转化为脂肪等非糖物质;另一方
面又能抑制______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3)据图可知,胰岛素分泌的调节方式为______。当血糖浓度升高时,相关的______(填“交感”或“副交感”)
神经能促进胰岛素分泌和______胰高血糖素分泌,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4)糖尿病病因之一是患者血液中存在与糖代谢相关的异常抗体。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这种异常抗体引
起的糖尿病属于______病。据图分析,由抗体______(选填:1、2、3)引起的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含
量正常甚至比常人偏高。
(5)科研人员发现了一种新型血糖调节因子(FGF1)能降血糖。FGF1 可能通过提升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
糖,也可能自身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为了研究 FGF1 降低血糖的原理,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完
成下表。
实验步骤 简要操作流程
第 15页/共 22页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构建疾病动
取若干只①____的健康小鼠,敲除小鼠的胰岛素基因和 FGF1 基因 物模型
注射葡萄糖 将模型小鼠平均分为 4 组,编号 A、B、C、D,给每组小鼠注射一定
溶液 量的葡萄糖溶液,一段时间后检测小鼠的血糖浓度
设置实验组 给 A 组小鼠注射适量的生理盐水,作为②____组;B 组小鼠注射适量
和对照组 胰岛素,C 组小鼠注射适量 FGF1,D 组小鼠注射适量③____
结果分析 每隔一段时间检测 4 组小鼠的血糖浓度
【答案】(1)3.9~6.1(3.9~6.0 也算对)
(2) ①. 胰岛 B ②. 氧化分解 ③. 合成糖原 ④. 肝糖原
(3) ①. 神经—体液调节 ②. 副交感 ③. 抑制
(4) ①. 自身免疫 ②. 3
(5) ①. 生理状况相同 ②. 对照 ③. FGF1 和胰岛素
【解析】
【分析】血糖的调节途径:一是血糖浓度的变化直接作用于胰岛 B 细胞或胰岛 A 细胞,进而促进机体分泌
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二是血糖浓度的变化引起下丘脑某区域兴奋,通过交感神经使胰岛 A 细胞分泌胰高
血糖素,或者是通过副交感神经使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
【小问 1 详解】
正常人体空腹时血糖浓度为 3.9~6.1mml/L。
【小问 2 详解】
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它是由胰岛 B 细胞分泌,其作用机理是一方面促进血糖进入
组织细胞内氧化分解或在肝脏、骨骼肌细胞中合成糖原,以及促进葡萄糖转化为脂肪等非糖物质;另一方
面又能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小问 3 详解】
据图可知,血糖浓度上升,葡萄糖感受器感受到血糖的变化,通过传入神经传到血糖调节中枢下丘脑,再
通过传出神经传到胰岛 B 细胞,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该过程属于神经调节。葡萄糖通过体液运输,直
接作用与胰岛 B 细胞,属于体液调节,故胰岛素分泌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当血糖浓度升高时,
相关副交感神经能促进胰岛素分泌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第 16页/共 22页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小问 4 详解】
糖尿病病因之一是患者血液中存在与糖代谢相关的异常抗体。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这种异常抗体引起的
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疾病。据图分析,由于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含量正常甚至比常人偏高,说明胰岛 B
细胞没有受损,不是抗体 2 的原因,抗体 1 与葡萄糖竞争胰岛 B 细胞上的受体,影响胰岛素的分泌,不是
抗体 1 的原因,是抗体 3 的原因。
【小问 5 详解】
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 FGF1 降低血糖的原理,判断是通过提升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还是自身具有降低血
糖的作用,所以该实验的检测指标是血糖的浓度变化是否会降低,而正常生物体内由于能够产生胰岛素和
FGF1,可能均会降低血糖,干扰实验结果的判定,所以实验第一步构建疾病的动物模型,取生理状况相同
的若干只健康小鼠,敲除小鼠的胰岛素基因和 FGF1 基因。分析实验操作流程,A 组小鼠注射适量的生理盐
水,是对照组,而其他几个小组均进行了处理,属于实验组,所有实验第三步是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通
过实验目的可知,该实验需要观察血糖的降低是否由外源 FGF1 直接引起,还是通过提升胰岛素的敏感性导
致,B 组小鼠注射适量胰岛素,给 C 组小鼠注射适量 FGF1,观察是否能直接降低血糖,D 组小鼠注射适量
FGF1 和胰岛素,和 B 组对比观察 FGF1 能否提升胰岛素的敏感性。
21. 图 1 为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a、b 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图 1① ~④ 代表不
同的体液;图 2 为抗利尿激素(ADH)作用机理示意图。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 1 中表示细胞外液的是______(填序号)。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______等物质含量有关。
若② 为神经细胞,则 a 处的 CO2 浓度______(填“高于”“低于”“等于”)b 处的 CO2 浓度,③ ④ 在成分上
的主要差别是______,
(2)抗利尿激素由______合成分泌,其作用的受体位于______(填“细胞质膜上“或”细胞内“),原因是______
。分析图 2,抗利尿激素与受体结合后,通过______,导致尿量减少。
第 17页/共 22页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3)抗利尿激素参与水平衡调节,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能感受其变化的感受器位于______,抗利尿
激素分泌量______。机体需源源不断地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等激素,原因是______。
(4)下图为正常人分别快速饮用 1L 清水、1L 生理盐水后排尿量和血浆渗透压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
的有______。
A. a 表示饮用 1L 清水后排尿量的变化
B. d 表示饮用 1L 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的变化
C. 饮用大量生理盐水后,个体排尿量也会增加
D. 饮用大量清水后,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增多
【答案】(1) ①. ①③④ ②. 无机盐、蛋白质 ③. 低于 ④. ④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2) ①. 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 ②. 细胞质膜上 ③. 抗利尿激素是蛋白质,不进入细胞内部发挥
作用 ④. 促进囊泡运输水通道蛋白到 A 侧细胞膜上,进而促进对水的重吸收
(3) ①. 下丘脑 ②. 增加 ③. 激素发挥作用后会被立即灭活 (4)AC
【解析】
【分析】内环境是指由细胞外液所构成的液体环境。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和分泌,垂体释放。
【小问 1 详解】
分析图 1 可知,①表示淋巴液,②表示细胞内液,③表示组织液,④表示血浆,图 1 中表示细胞外液的是
①③④,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蛋白质、无机盐等物质含量有关。若② 为神经细胞,神经细胞通过
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通过体液运输,a 处的 CO2 浓度低于 b 处的 CO2 浓度,③表示组织液,④表示血
浆,③ ④ 在成分上的主要差别是④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小问 2 详解】
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分泌,抗利尿激素是蛋白质,不进入细胞内部发挥作用,其作用的受体位于细胞
质膜上。分析图 2,抗利尿激素与受体结合后,通过促进囊泡运输水通道蛋白到 A 侧细胞膜上,进而促进
对水的重吸收,导致尿量减少。
第 18页/共 22页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小问 3 详解】
抗利尿激素参与水平衡调节,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机体缺失水分,能感受其变化的感受器位于下丘
脑,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促进对水的重吸收。激素发挥作用后会被立即灭活,机体需源源不断地合成
并分泌抗利尿激素等激素。
【小问 4 详解】
快速饮用清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合成和分泌减少,排尿量增加,快速饮用生理盐水后虽
然渗透压不变,但由于体内液体增加,故排尿量也会有所增加。所以 d 曲线是饮用生理盐水后的排尿量的
曲线,a 曲线是饮用清水后的排尿量曲线。c 表示饮用清水后的渗透压变化,而 b 表示饮用生理盐水后的渗
透压变化,AC 正确,BD 错误。
故选 AC。
22. 秋冬季节流感高发,甲型流感病毒(IAV)为冬季流感的主要病原体。机体感染后主要表现为高热、咳
嗽、流涕、肌痛等症状。下图所示甲型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发生的部分免疫反应过程如(① ~⑥ 表示免疫
细胞)。请据图回答:
(1)图中能识别甲型流感病毒的细胞有______(填序号),细胞⑤ 名称为______,其能合成并分泌大量的
抗体,该细胞与此相适应的细胞膜结构特点是______。
(2)图中涉及到的免疫方式有______。
(3)现有某种针对流感病毒 M(RNA 病毒)的新型流感 mRNA 疫苗,mRNA 疫苗需用脂质体包裹,其目
的是借助膜的流动性便于 mRNA 进入细胞,同时防止细胞内的______将 mRNA 水解。
研究发现,这种 mRNA 疫苗与减降活疫苗相比,免疫效果更好。为验证这种 mRNA 疫苗的免疫效果,现提
供以下实验材料与用具,请完成下列问题。
实验材料与用具:生理状况相似的健康小白鼠若干、清水、流感减毒活疫苗、新型流感 mRNA 疫苗、流感
病毒 N、注射器及其他必需设备。
第 19页/共 22页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① 现实生活中,注射流感病毒疫苗后患该流感的概率依然很高,分析其可能原因是______。
②上述提供的实验材料中不合理的是______,应换成______。
③实验思路:______。再过适宜时间后,检测每组小白鼠血液中病毒浓度和抗体浓度,并求平均值。
【答案】(1) ①. ①②③④⑥ ②. 浆细胞 ③.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体液免疫、细胞免疫
(3) ①. RNA 酶 ②. 流感病毒 N 遗传物质是 RNA,RNA 结构不稳定易发生变异 ③. 清水
④. 生理盐水(答“质量分数为 0.9%的 NaC1 溶液”也可) ⑤. 将若干生理状况相似的健康小白鼠随机均
分为甲、乙、丙三组,甲组按剂量接种新型流感 mRNA 疫苗,乙组按剂量接种流感减毒活疫苗,丙组注射
等量生理盐水,培养一段时间后,给每组小白鼠注射适量且等量的流感病毒 N
【解析】
【分析】分析图可知,①是抗原呈递细胞,②是辅助性 T 细胞,③是记忆 T 细胞,④是 B 细胞,⑤是浆细
胞,⑥是记忆 B 细胞。
【小问 1 详解】
图中能识别甲型流感病毒的细胞有①②③④⑥,细胞⑤ 名称为浆细胞,其能合成并分泌大量的抗体,该细
胞与此相适应的细胞膜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小问 2 详解】
据图分析,图中涉及到的免疫方式有体液免疫、细胞免疫。
【小问 3 详解】
mRNA 疫苗需用脂质体包裹,其目的是借助膜的流动性便于 mRNA 进入细胞,同时防止细胞内的 RNA 酶
将 mRNA 水解。
①由于流感病毒是 RNA 病毒,遗传物质是 RNA,RNA 结构不稳定易发生变异,所以注射流感病毒疫苗后
患该流感的概率依然很高。
②该实验目的是验证 mRNA 疫苗的免疫效果,自变量是疫苗的种类,选择新型流感 mRNA 疫苗,流感减毒
活疫苗,同时需要向小鼠注射生理盐水作为空白对照,所以实验材料不合理的是清水,应该换成生理盐水
维持渗透压平衡。
③实验思路:将若干生理状况相似的健康小白鼠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三组,甲组按剂量接种新型流感mRNA
疫苗,乙组按剂量接种流感减毒活疫苗,丙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培养一段时间后,给每组小白鼠注射适
量且等量的流感病毒 M,观察患病情况(测定病毒浓度和抗体浓度)。再过适宜时间后,检测每组小白鼠血
液中病毒浓度和抗体浓度,并求平均值。
23. 油菜素内酯(BR)是植物体内一种重要的激素。为探究油菜素内酯的生理作用,研究人员做了如下实
第 20页/共 22页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验。
实验一:表中所示是相关研究的实验结果。
编号 1 2 3 4 5 6
油菜素内酯浓度/(mg·L-1) 0 0.1 0.2 0.3 0.4 0.5
芹菜幼苗的平均株高/cm 16 20 38 51 42 20
实验二:用放射性碳标记的 IAA 处理主根,检测油菜素内酯对生长素运输的影响。
实验方法及结果如图所示。
(1)实验一的自变量是______,因变量是______,据表可知,表格中所列五个不同浓度 BR 对芹菜幼苗生
长所起作用为______,在芹菜幼苗生长的过程中,与 BR 作用类似的激素可能是______。
(2)实验二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图示表明标记的生长素在根部的运输方向为______(填“单向”或“双
向”),BR 可以______(填“促进”或“抑制”)生长素的运输,且对______(填“中部向尖端”或“尖端向中部”)
的作用更显著。
【答案】(1) ①. 油菜素内酯的浓度 ②. 芹菜幼苗的平均株高 ③. 促进 ④. 生长素、赤霉
素
(2) ①. 同位素标记法 ②. 双向 ③. 促进 ④. 尖端向中部
【解析】
【分析】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
运输方式有横向运输和极性运输。
【小问 1 详解】
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该实验是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BR)对芹菜幼苗生长的影响,该实验的自变量为
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BR),因变量是芹菜幼苗的平均株高。随着油菜素内酯浓度升高,与对照组相比较,
其促进作用基本是增强,故表格中所列五个不同浓度 BR 对芹菜幼苗生长所起作用为促进,乙烯促进果实成
熟,脱落酸促进果实衰老并抑制细胞分裂,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和植株增高,生长素能促进细胞的伸长等,
第 21页/共 22页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在芹菜幼苗生长的过程中,与 BR 作用类似的激素可能是赤霉素、生长素。
【小问 2 详解】
该实验用放射性碳标记的 IAA 处理主根,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同位素标记法。从图中看出,在甲、乙两个实
验情况下,都检测到了放射性碳标记的 IAA,故生长素在根部的运输方向为“双向”,且在实验组(加 BR)中
检测到的放射性碳标记的 IAA 含量都多于对照组,由此推断 BR 可促进生长素的运输。但在乙组实验中,
实验组的放射性碳标记的 IAA 含量与对照组的差值较甲组的大,故 BR 对尖端到中部的运输过程促进作用
更强。
第 22页/共 22页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盐城市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作答非选择题时必须用黑色字迹0,期末考试如约而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盐城市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江苏省盐城市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江苏省盐城市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八校联考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生物含解析,文件包含吉林省八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含解析docx、吉林省八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