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海南省创新中学协作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 生物试题(含解析)

    海南省创新中学协作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 生物试题(含解析)第1页
    海南省创新中学协作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 生物试题(含解析)第2页
    海南省创新中学协作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 生物试题(含解析)第3页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海南省创新中学协作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 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海南省创新中学协作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 生物试题(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科学家发现,现代人类的两个不同个体之间,基因的差异最多只有1.5%,这些DNA可能是现代人类真正区别的最重要线索。下列关于人体DNA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的脱氧核糖由C、H、O、N、P元素构成
    B.DNA的两条单链方向相反,链间的碱基以氢键连接
    C.DNA分子中的每一个磷酸都与两个脱氧核糖连接
    D.遗传信息鉴定检测的是特定基因的碱基种类
    2.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细胞膜中脂肪酸链的不饱和度越高,细胞膜的相变温度(当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细胞膜会从流动的液晶态转变为固化的凝胶态)越低。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膜中的脂肪酸链主要位于磷脂分子的尾部
    B.维持流动的液晶态是实现细胞膜功能的必要前提
    C.温度会影响细胞膜的流动性,但不会影响选择透过性
    D.食用植物油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不容易凝固
    3.黏脂质贮积症是由于溶酶体酶磷酸化不能被转运入溶酶体而导致多种溶酶体酶分泌到细胞外所引起的疾病.患者体内细胞质基质pH为7.2左右,溶酶体内部pH为5左右。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溶酶体的稳定性依赖其双层膜结构
    B.溶酶体酶分泌到细胞质基质后活性发生改变
    C.溶酶体内pH的维持需要膜蛋白的协助
    D.溶酶体酶的磷酸化会导致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4.ABC转运蛋白主要分为TMD(跨膜区)和NBD(ATP结合区)两部分。研究表明,某些ABC转运蛋白能将已经进入肿瘤细胞的化疗药物排出(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MD的亲水性氨基酸比例比NBD高
    B.游离的氨基位于ABC转运蛋白的肽链的两端或R基
    C.物质转运过程中ABC转运蛋白空间结构不会发生改变
    D.肿瘤细胞合成大量的ABC转运蛋白会使耐药性增强
    5.辅酶I(NAD+)是参与细胞呼吸重要的物质,线粒体内膜上的MCART1蛋白能转运NAD+进入线粒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NAD+能参与无氧呼吸并转化为NADH
    B.MCART1基因只在骨骼肌细胞中特异性表达
    C.MCART1蛋白异常导致细胞无法产生ATP
    D.NAD+会在线粒体内膜上转化为NADH
    6.细胞之间的连接方式有很多种,主要包括封闭连接、锚定连接和通讯连接。其中,紧密连接是封闭连接的典型,细胞膜之间通过某些物质的特异性结合进行连接;锚定连接包括桥粒与半桥粒,通过其中的中间纤维进行连接;通讯连接则是通过通讯通道等通讯方式进行连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紧密连接中进行连接的“某些物质”指的是细胞膜表面的磷脂分子
    B.锚定连接是上述三种连接方式中最稳定的一种
    C.地衣的细胞间的胞间连丝属于通讯连接的结构
    D.蓝细菌体内通过紧密连接的方式保证了其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7.生物兴趣小组用韭菜叶片进行了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研磨韭菜叶片时,加入二氧化硅有助于保护色素不被破坏
    B.若滤纸条上观察不到色素带,可能是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
    C.在滤纸条上显色最宽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高
    D.韭菜叶中各种色素被分离的原理是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
    8.研究发现,莱茵衣藻cpl3突变体(cpl3基因被敲除)的叶绿体中ATP合成酶的量显著低于野生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莱茵衣藻的cpl3突变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B.cpl3基因的表达产物可能促进ATP合成酶基因的表达
    C.ATP合成酶是光合作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物质
    D.野生型莱茵衣藻能将太阳能固定在其合成的有机物中
    9.克氏综合征是一种由性染色体异常引起的遗传性疾病,该病患者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某患者的基因型为XG1XG2Y,其父母的基因型分别是XG1Y、XG1XG2,不考虑基因突变,导致该患者患病的原因可能是( )
    ①卵母细胞减数分裂Ⅰ性染色体未分离②卵母细胞减数分裂Ⅱ性染色体未分离③精母细胞减数分裂Ⅰ性染色体未分离④精母细胞减数分裂Ⅱ性染色体未分离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0.猫是XY型性别决定的二倍体生物,已知猫的毛色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黑色B、橙色b)。B对b为完全显性,但杂合子的毛色却表现为黑、橙斑块的混合体(O、H区域的毛色分别为橙色和黑色),取名“玳瑁猫”,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玳瑁猫互交,子代中有25%的玳瑁猫B.O区域和H区域,毛色基因的表达情况不同
    C.若偶然出现雄性玳瑁猫,则其基因型可能是XBXbYD.雌猫的体色种类多于雄猫体色种类
    11.某研究发现DNA非编码区域的一种基因突变会改变甲状腺的调节功能,导致罕见的先天性甲状腺异常。下列对基因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
    B.该基因突变导致的甲状腺异常属于遗传病
    C.辐射等不利的环境因素会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
    D.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是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的表现
    12.青藏高原的拟南芥有较多的变异类型。F基因使其开花早,夏秋之交即产生种子,可适应青藏高原冬季长、气候恶劣的环境。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青藏高原的拟南芥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B.青藏高原拟南芥种群F基因频率明显低于平原
    C.青藏高原冬季的恶劣气候导致F基因定向变异
    D.拟南芥可适应不同生存环境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3.一对夫妇生育了三胞胎男孩,其中两人是同卵双生。下表是20年后三人某些特征的调查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注:ABO血型由常染色体上的复等位基因控制;习惯用手由另一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右利手相对于左利手为显性,不考虑变异。
    A.男孩Ⅰ和Ⅲ最可能为同卵双生,其判断依据是ABO血型
    B.身高的差异可以说明基因和环境共同影响生物的性状
    C.若父母都是右利手,则Ⅱ是右利手的概率是75%
    D.若父母都是右利手,则Ⅲ是左利手的概率为25%
    14.某病毒具有蛋白质外壳,其遗传物质的碱基含量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病毒复制合成的互补链中G+C含量为51.2%
    B.病毒的遗传物质可能会引起宿主DNA变异
    C.病毒增殖需要的蛋白质在自身核糖体合成
    D.病毒基因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
    15.不同品种烟草在受到烟草花叶病毒(TMV)侵染后症状不同。研究者发现品种甲受TMV侵染后表现为无症状(非敏感型),而品种乙则表现为感病(敏感型)。甲与乙杂交,F1均为敏感型;F1与甲回交所得的子代中,敏感型与非敏感型植株之比为3∶1。对决定该性状的N基因测序发现,甲的N基因相较于乙的缺失了2个碱基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B.F1自交所得的F2中敏感型和非敏感型的植株之比为13∶3
    C.发生在N基因上的2个碱基对的缺失不影响该基因表达产物的功能
    D.用DNA酶处理该病毒的遗传物质,然后导入到正常乙植株中,该植株表现为感病
    二、非选择题
    16.NO和NH是植物利用的主要无机氮源,二者的相关转运机制如图所示。当NH作为主要氮源时,会引起细胞内NH积累和细胞外酸化,进而抑制植物生长,这种现象被称为铵毒。已知AMTs、NRT1.1和SLAH3是膜上的转运蛋白。回答下列问题:
    (1)氮元素是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大量元素,根细胞吸收的氮元素可用来合成的有机大分子是 (答出2点)。
    (2)由图分析,NH通过AMTs进入细胞的方式是 。NO通过NRT1.1进入细胞的方式是 ,判断依据是 。
    (3)结合以上信息分析,引起细胞外酸化的分子机制是 。在农业生产上,为缓解铵毒可采取的施肥措施是 。
    17.植物叶绿体中的淀粉含量在白天和夜晚的变化很大,淀粉作为储能物质,可在夜间光合作用不能进行时,为植物提供充足的能量。如图1为植物细胞中物质的运输与转化过程。温度对光合产物运输也会产生影响,科学家把14CO2供给甘蔗叶片吸收以后,分别置于不同条件下培养,相同时间后测定其光合产物碳水化合物的运输情况,结果如图2.回答下列问题:
    (1)卡尔文循环发生的场所是 ,为这个循环提供能量的物质是 ,这个能量是通过 (物质)吸收可见光能后转化而来的。
    (2)从图2曲线可以看出,有机物运输的最适温度是在22℃左右。低于最适温度,可能的原因是植株呼吸作用减弱,产生的 减少,导致运输速度降低;高于最适温度,可能的原因是植株呼吸作用增强,消耗的 增多,导致运输速度降低。
    (3)在白天光合产物磷酸丙糖,除了用于合成蔗糖,还可用于合成 。研究发现,白天在叶绿体中常见到大的淀粉粒,而夜晚叶绿体中的淀粉粒则消失,同时发现在夜晚蔗糖的合成速率和白天几乎无差别。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可能是 。
    18.图1和图2是基因型为AaBb的某雄性高等动物(2n)精巢中细胞分裂图像(仅示部分染色体),图3是测定的该动物体内细胞增殖不同时期的细胞①~⑦中染色数与核DNA分子数的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时期是 ,对应于图3中的细胞 ,正常情况下其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是 。
    (2)图2所示细胞名称为 。它具有B、b等位基因,是因为减数分裂Ⅰ过程中 发生了部分互换。
    (3)图3中,细胞②含 个染色体组;⑥+⑦过程中染色体发生的行为是 。
    19.洋麻具有秆高、麻皮厚、纤维韧、耐拉力强的特点,是麻纺、造纸和医药工业的优质原料。还能以麻籽油为原料,生产亚油酸(酯)和生物柴油。可在低纬度地区繁殖晚熟良种种子,高纬度地区种植收麻。普通洋麻是高秆的,但自交不亲和(自交无法产生后代)。进行杂交时,普通洋麻的高秆性状常常会丧失。研究人员为探究洋麻高秆的遗传规律进行了相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洋麻的自交不亲和性有利于增加种群的 多样性。
    (2)选取不同的高秆品系与矮秆品系进行杂交,F1自交得到F2,观察并统计F2的表型及比例,结果如下表。
    ①由表分析,洋麻的高秆是 (填“显性”或“隐性”)性状。该性状至少由 对基因控制,在遗传上 (填“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②若用A/a、B/b……表示秆高的控制基因,则杂交组合一所得F2中,纯合高秆个体的基因型为 。若当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时才表现为高秆,否则表现为矮秆。对杂交组合三的F1进行测交,测交子代中高秆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
    20.DNA甲基化是DNA化学修饰的一种形式,能影响表型,也能遗传给子代。在蜂群中,雌蜂幼虫一直取食蜂王浆而发育成蜂王,而以花粉和花蜜为食的幼蜂将发育成工蜂。研究发现,DNMT3蛋白是核基因DNMT3表达的一种DNA甲基化转移酶,能使DNA某些区域添加甲基基因。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蜜蜂细胞中DNMT3基因发生过程②的场所是 ,模板是 ;若①以基因的β链为模板,则虚线框中合成的RNA的碱基序列顺序为 。
    (2)据图可知,DNA甲基化 (填“会”或“不会”)改变基因的碱基序列,但是DNA甲基化若发生在基因转录的启动子序列上,则会影响RNA聚合酶与该序列的识别与结合,进而抑制遗传信息的 (填“转录”或“翻译”)过程。
    (3)已知注射DNMT3siRNA(小干扰RNA)能抑制DNMT3基因表达,且蜂王基因组的甲基化低于工蜂,为验证基因组的甲基化水平是决定雌蜂幼虫发育成工蜂还是蜂王的关键因素。科研人员取多只生理状况相同的雌蜂幼虫,平均分为A、B两组,A组不做处理,B组注射适量的DNMT3siRNA,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用花粉和花蜜饲喂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幼蜂发育情况,预期结果是:B组将发育为 (填“工蜂”或“蜂王”)。
    参考答案:
    1.B
    【详解】A、DNA的脱氧核糖由C、H、O元素构成,A错误;
    B、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B正确;
    C、DNA分子中的每条链都有一端,其脱氧核糖只连接一个磷酸基团,C错误;
    D、‌基因的碱基种类相同,都是4种,遗传信息鉴定检测的是特定基因的脱氧核苷酸顺序,而不是特定基因的碱基种类,D错误。
    故选B。
    2.C
    【详解】A、细胞膜中的脂肪酸链主要位于磷脂分子的尾部,磷酸分子位于头部,A正确;
    B、细胞膜的功能是选择透过性,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离不开细胞膜的结构特性流动性,即维持流动的液晶态是实现细胞膜功能的必要前提,B正确;
    C、物质的运输需要磷脂分子、膜蛋白的参与,温度会影响细胞膜的流动性,也会影响选择透过性,C错误;
    D、食用植物油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不容易凝固,相反动物油富含饱和脂肪酸易凝固,D正确。
    故选C。
    3.A
    【详解】A、溶酶体是单层膜结构,不是双层膜,A错误;
    B、溶酶体内的水解酶在pH为5左右时活性最高,但溶酶体周围的细胞质基质的pH为中性,当溶酶体酶分泌到细胞质基质后,pH上升,酶活性会降低,B正确;
    C、溶酶体内pH的维持需要膜蛋白协助进行物质运输等,从而维持内部的酸性环境,C正确;
    D、磷酸化会使溶酶体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其转运等过程,D正确。
    故选A。
    4.D
    【详解】A、据图可知,TMD(跨膜区)横跨磷脂双分子层(其内部具有疏水性),NBD(ATP结合区)分布在细胞质基质,故TMD亲水性氨基酸比例比NBD低,A错误;
    B、游离的氨基位于ABC转运蛋白的肽链末端和R基,B错误;
    C、据图可知,在物质转运过程中,ABC转运蛋白空间结构发生改变,C错误;
    D、肿瘤细胞膜上ABC转运蛋白数量增多,导致大量化疗药物被排出,会使其耐药性增强,降低药物的疗效,D正确。
    故选D。
    5.A
    【详解】A、细胞无氧呼吸过程第一阶段糖酵解产生的氢与NAD+结合生成NADH,A正确;
    B、线粒体内膜上的MCART1蛋白能转运NAD+进入线粒体,说明MCART1基因能在具有线粒体的细胞中特异性表达,不只是骨骼肌细胞,B错误;
    C、MCART1蛋白异常,不能转运NAD+进入线粒体,但细胞质基质依然可以进行细胞呼吸产生ATP,C错误;
    D、线粒体内膜上的MCART1蛋白能转运NAD+进入线粒体,有氧呼吸第二阶段,NAD+生成NADH,发生在线粒体基质,D错误。
    故选A。
    6.C
    【详解】A、糖蛋白分布在细胞膜的外侧,具有识别功能,紧密连接中进行连接的“某些物质”指的是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A错误;
    B、紧密连接是封闭连接的典型,细胞膜之间通过某些物质的特异性结合进行连接,紧密连接是上述三种连接方式中最稳定的一种,B错误;
    C、通讯连接是通过通讯通道等通讯方式进行连接,地衣的细胞间的胞间连丝属于通讯连接的结构,C正确;
    D、蓝细菌是单细胞生物,而紧密连接是不同细胞之间的连接方式,蓝细菌体内不存在紧密连接,D错误。
    故选C。
    7.B
    【详解】A、二氧化硅由于颗粒坚硬,因此研磨韭菜叶片时,加入二氧化硅作用是有助于研磨充分,A错误;
    B、在分离色素时,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否则色素会溶解在层析液中,导致实验失败,即若滤纸条上观察不到色素带,可能是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B正确;
    C、显色宽度表示含量,在滤纸条上显色最宽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含量最多,并非溶解度最高,C错误;
    D、韭菜叶中各种色素被提取的原理是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D错误。
    故选B。
    8.A
    2、在光合作用中,ATP 合成酶起着重要作用,它能够利用光能产生的质子动力势合成 ATP,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提供能量。
    【详解】A、虽然莱茵衣藻cpl3 突变体的叶绿体中ATP合成酶的量显著低于野生型,但不能直接得出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结论,因为即使 ATP 合成酶量减少,也可能有少量光合作用进行,A错误;
    B、由于 cpl3 突变体中ATP合成酶的量显著降低,所以cpl3 基因的表达产物可能促进ATP合成酶基因的表达,B正确;
    C、ATP 合成酶在光合作用中负责合成ATP,为暗反应提供能量,是光合作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物质,C正确;
    D、野生型莱茵衣藻能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固定在其合成的有机物中,D正确。
    故选A。
    9.C
    【详解】①卵母细胞减数分裂Ⅰ性染色体未分离,将会得到基因型为XG1XG2的卵细胞,与含Y染色体的精子结合形成XG1XG2Y的个体,①正确;
    ②卵母细胞减数分裂Ⅱ性染色体未分离,将会获得XG1XG1或XG2XG2的卵细胞,与含Y染色体的精子结合后得到XG1XG1Y或XG2XG2Y的个体,②错误;
    ③精母细胞减数分裂Ⅰ性染色体未分离,将会得到XG1Y的精子,与含XG2的卵细胞结合后得到XG1XG2Y的个体,③正确;
    ④精母细胞减数分裂Ⅱ性染色体未分裂,将会得到XG1XG1或YY的精子,与基因型为XG1XG2的母亲产生的XG1的卵细胞结合,得到XG1XG1XG1或XG1YY的个体,与母亲产生的XG2的卵细胞结合,得到XG1XG1XG2或XG2YY的个体,④错误。
    故选C。
    10.A
    【详解】A、分析题意,猫的毛色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黑色B基因对黄色b基因为完全显性,但杂合子的毛色却表现为黑、黄斑块的混合体,玳瑁猫同时表现出黑、黄斑块,玳瑁猫为雌性,在雄性个体中不会存在,基因型为XBXb,A错误;
    B、O区域是橙色,橙色由b基因控制,H区域是黑色,由B基因控制,基因表达情况不同,B正确;
    C、若偶然出现雄性玳瑁猫,则其基因型可能是XBXbY,C正确;
    D、雌猫体色有黑色、黄色和玳瑁猫,雄猫只有黑色和黄色,D正确。
    故选A。
    11.A
    【详解】A、不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A错误;
    B、人类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该基因突变导致的甲状腺异常属于遗传病,B正确;
    C、正常情况下,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辐射等不利的环境因素会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C正确;
    D、基因突变的随机性,即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任何一个DNA分子中,DNA分子任何部位,D正确。
    故选A。
    12.D
    【详解】A、 青藏高原的拟南芥仍然属于拟南芥这个物种,它们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A错误;
    B、因为F基因能使拟南芥开花早,适应青藏高原环境,在青藏高原这种环境下,F基因是有利基因,会被保留下来,所以F基因频率应该是明显高于平原地区,B错误;
    C、 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恶劣气候只是对变异进行选择,而不是导致基因定向变异,C错误;
    D、 拟南芥可适应不同生存环境,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在不同的环境下,自然选择保留了适应环境的性状,D正确。
    故选D。
    13.D
    【详解】A、同卵双生的两个男孩基因型相同,男孩Ⅰ和Ⅲ最可能为同卵双生,其判断依据是ABO血型,二者均为B型血,A正确;
    B、男孩Ⅰ和Ⅲ最可能为同卵双生,基因型相同,但是二者身高差异较大,身高的差异可以说明基因和环境共同影响生物的性状,B正确;
    C、习惯用手由另一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右利手相对于左利手为显性,若用B/b表示相关基因,则男孩Ⅰ的基因型为bb,若父母都是右利手,则父母的基因型均为Bb,则Ⅱ是右利手(B )的概率是3/4即75%,C正确;
    D、结合C选项的分析,若父母都是右利手,二者的基因型均为Bb,男孩Ⅰ和Ⅲ最可能为同卵双生,男孩Ⅰ为左利手,则Ⅲ是左利手的概率为100%,D错误。
    故选D。
    14.B
    【详解】A、由表可知,该病毒为RNA病毒,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该病毒复制合成的互补链中G+C含量与原RNA含量一致,为48.8%,A错误;
    B、逆转录病毒经逆转录得到的DNA可能整合到宿主细胞的DNA上,引起宿主DNA变异,B正确;
    C、病毒增殖需要的蛋白质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C错误;
    D、必需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的细胞核基因遗传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病毒基因的遗传不符合分离定律,D错误。
    故选B。
    15.D
    【详解】A、已知品种甲受TMV侵染后表现为无症状(非敏感型),而品种乙则表现为感病(敏感型)。甲与乙杂交,F1均为敏感型,说明敏感型为显性性状,F1与甲回交相当于测交,所得的子代中,敏感型与非敏感型植株之比为3∶1,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至少为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假设为A/a、B/b,A错误;
    B、根据F1与甲回交所得的子代中,敏感型与非敏感型植株之比为3∶1,可知子一代基因型为AaBb,甲的基因型为aabb,且只要含有显性基因即表现敏感型,因此子一代AaBb自交所得子二代中非敏感型aabb占1/4×1/4=1/16,其余均为敏感型,即F2中敏感型和非敏感型的植株之比为15∶1,B错误;
    C、发生在N基因上的2个碱基对的缺失会导致基因的碱基序列改变,使表现敏感型的个体变为了非敏感型的个体,说明发生在N基因上的2个碱基对的缺失会影响该基因表达产物的功能,C错误;
    D、烟草花叶病毒遗传物质为RNA,由于酶具有专一性,用DNA酶处理该病毒的遗传物质,其RNA仍保持完整性,因此将处理后的病毒导入到正常乙植株中,该植株表现为感病,D正确。
    故选D。
    16.(1)蛋白质、核酸
    (2)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NO3-逆浓度梯度运输
    (3) 土壤中的NH4+增多使其在细胞内积累和产生的NH3和H+增多,H+外流增多引起细胞外酸化 施加硝态氮(NO3-)肥
    【详解】(1)蛋白质和核酸是含氮的大分子物质,因此根细胞吸收的氮元素可用来合成蛋白质、核酸等有机大分子。
    (2)据题意可知,NH4+的吸收需要通过氨转运蛋白(AMTs)的转运,并由NH4+浓度高的一侧运往浓度低的一侧,不消耗能量,为协助扩散。NO3-通过硝酸盐转运蛋白(NRT1.1)转运是逆物质浓度梯度转运,所消耗的能量来自膜两侧H+浓度梯度产生的化学势能,为主动运输。
    (3)根据题意可知,土壤中的NH4+增多使其在细胞内积累和产生的NH3和H+增多,H+外流增多引起细胞外酸化,造成铵毒。铵毒发生后,细胞外酸化,H+增多,增施硝酸盐可增加细胞外的NO3-,吸收NO3-时可以促使H+向细胞内转运,减少细胞外的H+,从而减轻铵毒,故在农业生产上,可施加硝态氮(NO3-)肥缓解铵毒。
    17.(1) 叶绿体基质 ATP和NADPH 光合色素
    (2) ATP 有机物
    (3) 淀粉 白天淀粉合成速度大于分解速度,夜晚淀粉分解速度大于合成速度
    【详解】(1)卡尔文循环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为这个循环提供能量的物质是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这个能量是通过类囊体薄膜上的光合色素吸收可见光能后转化而来的。
    (2)有机物的运输需要消耗细胞呼吸产生的ATP,从图2曲线可以看出,有机物运输的最适温度是在22℃左右。低于最适温度,可能的原因是植株呼吸作用减弱,产生的ATP减少,导致运输速度降低;高于最适温度,可能的原因是植株呼吸作用增强,消耗的有机物增多,导致细胞运输有机物的速度降低。
    (3)由图可知,在白天光合产物磷酸丙糖,除了用于合成蔗糖,还可转化为葡萄糖最终用于合成淀粉。研究发现,白天在叶绿体中常见到大的淀粉粒,而夜晚叶绿体中的淀粉粒则消失,同时发现在夜晚蔗糖的合成速率和白天几乎无差别。说明白天淀粉合成速度大于分解速度,使其叶绿体内存在淀粉粒的积累,而夜晚淀粉分解速度大于合成速度,因此夜晚淀粉粒消失。
    18.(1) 有丝分裂后期 ⑦ AaBb
    (2) 次级精母细胞 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
    (3) 1 着丝粒分裂
    【详解】(1) 图1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没有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的行为,同时姐妹染色体分离移向细胞两极,说明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对应于图3中的细胞⑦染色体数为4n,核DNA数为4n,正常情况下其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与亲本细胞基因型一样为AaBb。
    (2)图2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但姐妹染色体分离移向细胞两极,说明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该动物是雄性高等动物,所以该细胞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图2显示,细胞中分开的两个子染色体具有B、b等位基因,且颜色由差异,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在减数分裂Ⅰ的前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体单体间发生了对等片段的交换。
    (3) 图3中,细胞②染色体数为n,核DNA数为2n,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的次级精母细胞,含有1个染色体组;细胞④染色体数为2n,核DNA数为2.5n,细胞⑤染色体数为2n,核DNA数为3.2n,说明细胞④⑤的DNA也正在复制,该细胞也处于分裂间期,所以细胞④⑤中DNA聚合酶活性非常高;细胞⑥染色体数为2n,核DNA数为4n,细胞⑦染色体数为4n,核DNA数为4n,说明⑥→⑦过程中细胞内发生了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
    19.(1)遗传(或基因)
    (2) 显性 三(或3) 遵循 AABBCC 1/8
    2、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详解】(1)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自交不亲和现象有利于防止自交退化,保持洋麻的基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
    (2)①表中杂交组合二分析可知,F1自交得到F2,F2中高秆∶矮秆=3∶1,进而判断洋麻的高秆是显性。杂交组合三F2中高秆占全部个体的比例为 27/64=(3/4)3,依据n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完全显性时,F2代中显性个体的比例是(3/4)n,可判断这两对杂交组合涉及3对等位基因,满足F2代中显性个体的比例是(3/4)n,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②杂交组合三所得F2中,高秆占比27/(27+37)=27/64=(3/4)3,进而判断出A_B_C_为高秆,其余基因型表现为矮秆,所以纯合高秆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CC,且F1高秆品系基因型为AaBbCc,测交后观察后代表型及比例,预期结果测交后代中高秆AaBbCc所占的比例为1/2×1/2×1/2=1/8。
    20.(1) 核糖体(细胞质) mRNA/信使RNA CUUGCCAGC
    (2) 不会 转录
    (3)蜂王
    2、由题干可以推理出:DNMT3基因转录形成某种mRNA,然后再翻译形成DNMT3蛋白作用,DNA某些区域甲基化结果发育成工蜂。
    【详解】(1)过程②是以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表示翻译,翻译的场所是细胞质中的核糖体;翻译的模板是mRNA;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若以基因的β链为模板,则虚线框中合成的RNA的碱基序列顺序为−CUUGCCAGC−。
    (2)分析题图可知,基因甲基化不会改变基因的碱基序列,但会影响转录,从而影响基因的表达。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与结合的位点,用于驱动基因的转录,若DNA甲基化若发生在基因的启动子序列上,则会影响RNA聚合酶与该序列的识别与结合,进而抑制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
    (3)根据题干可知DNMT3siRNA能与DNMT3基因转录出的RNA结合,阻碍翻译过程,从而抑制DNMT3基因表达,进而降低基因的甲基化水平,据此取多只生理状况相同的雌蜂幼虫,均分为AB两组;A组不作处理,B组注射适量的DNMT3siRNA,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用花粉和花蜜饲喂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幼蜂发育情况。如果A组发育成工蜂,B组发育成蜂王,则能验证基因组的甲基化水平是决定雌蜂幼虫发育成工蜂还是蜂王的关键因素。
    特征 男孩
    I
    II
    III
    身高
    180cm
    173cm
    172cm
    ABO血型
    B
    AB
    B
    习惯用手
    左利手


    碱基种类
    A
    C
    G
    T
    U
    含量(%)
    31.2
    20.8
    28.0
    0
    20.0
    杂交组合
    亲本
    F2表型及比例

    高秆品系1×矮秆品系
    高秆:矮秆=47:35(约9:7)

    高秆品系2×矮秆品系
    高秆:矮秆=85:28(约3:1)

    高秆品系3×矮秆品系
    高秆:矮秆=39:59(约27:37)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A
    D
    A
    C
    B
    A
    C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D
    D
    B
    D





    相关试卷

    2024~2025学年海南省创新中学协作校高三(上)12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海南省创新中学协作校高三(上)12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0页。

    海南省创新中学协作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海南省创新中学协作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共8页。

    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