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2024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五课《隋唐时期的民族交往与交融》检测卷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6704586/0-173934945112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2024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五课《隋唐时期的民族交往与交融》检测卷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6704586/0-17393494512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2024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五课《隋唐时期的民族交往与交融》检测卷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6704586/0-173934945129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部编 2024版历史七年级下册课时单元期中期末检测卷(共27套)
历史七年级下册(2024)第5课 隋唐时期的民族交往与交融精练
展开
这是一份历史七年级下册(2024)第5课 隋唐时期的民族交往与交融精练,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隋唐时期,生活在北方的少数民族主要是( )
A.匈奴B.突厥C.吐蕃D.女真
2.唐太宗时期,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哪一地区的管辖( )
A.东北B.西北C.西南D.东南
3.唐朝时期,被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为“天可汗”的是( )
A.唐高祖B.唐太宗C.唐高宗D.唐玄宗
4.唐朝时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多次派使者向唐朝求婚,唐太宗把哪位公主嫁给了他( )
A.文成公主B.金城公主C.太平公主D.安乐公主
5.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以及佛经、医药、历法、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这一史实反映了( )
A.唐朝商品经济发达
B.唐朝民族关系融洽
C.唐朝对外交往频繁
D.唐朝科技文化领先世界
6.金城公主入藏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这一事件发生在( )
A.唐太宗时期B.唐高宗时期C.唐玄宗时期D.唐中宗时期
7.唐朝与吐蕃“和同为一家”的含义是( )
A.唐朝实现了对吐蕃的有效管辖
B.吐蕃与唐朝的风俗习惯相同
C.唐朝与吐蕃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D.吐蕃与唐朝的关系密切,如同一家
8.唐朝时期,在西域设置的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是( )
①安西都护府②北庭都护府③西域都护府④伊犁将军府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9.下列关于唐朝民族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B.唐朝允许少数民族首领管理本民族事务
C.唐朝对少数民族地区采取和亲政策,不进行军事征服
D.唐朝与少数民族之间保持着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
10.唐朝时期,生活在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是( )
A.突厥B.回纥C.靺鞨D.南诏
11.唐玄宗时期,封回纥首领为( )
A.怀仁可汗B.渤海郡王C.云南王D.天可汗
12.唐玄宗时期,封靺鞨首领为( )
A.怀仁可汗B.渤海郡王C.云南王D.天可汗
13.唐玄宗时期,封南诏首领为( )
A.怀仁可汗B.渤海郡王C.云南王D.天可汗
14.唐朝时期,吐蕃赞普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与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这一史实发生在( )
A.唐太宗时期B.唐高宗时期C.唐玄宗时期D.唐穆宗时期
15.唐朝时期,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事件是( )
A.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
B.文成公主入藏
C.金城公主入藏
D.唐蕃会盟
16.下列关于隋唐时期民族交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民族交融的方式有战争、和亲、册封等
B.民族交融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C.民族交融使少数民族文化逐渐消失
D.民族交融增强了民族间的了解和信任
17.唐朝时期,为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
A.设置行政机构B.和亲C.册封D.移民戍边
18.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句话体现了他( )
A.重视发展生产
B.重视民族关系
C.重视科举制度
D.重视文化教育
19.唐朝时期,与吐蕃进行会盟的是( )
A.唐穆宗B.唐玄宗C.唐太宗D.唐高宗
20.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文成公主入藏②金城公主入藏③唐蕃会盟④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
A.④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①D.③④①②
二、材料分析题(共4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会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珠婚。持节送公主入蕃。弄赞率其部兵次柏海,亲迎于河源。”
——《旧唐书》
材料二:“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尺带珠丹给唐朝皇帝的书信
(1)材料一中的“弄赞”指的是谁?他是哪个民族的首领?(4分)
(2)材料一反映了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友好关系?体现了唐朝怎样的民族政策?(6分)
(3)材料二中“和同为一家”指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有什么意义?(10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唐太宗说:“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
材料二:唐朝时期,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与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服饰等传入中原,对中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中原地区的先进技术、文化等也传入边疆地区,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发展。
(1)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民族观念?(6分)
(2)结合材料二,举例说明唐朝时期民族交融的表现。(8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时期民族交融的原因。(6分)
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隋唐时期,生活在北方的少数民族主要是突厥。匈奴在汉朝时期较为强盛;吐蕃位于西南地区;女真在宋朝时期崛起。
2.答案:B
解析:唐太宗时期,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3.答案:B
解析: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为“天可汗”。
4.答案:A
解析: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金城公主是唐中宗时期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太平公主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女儿;安乐公主是唐中宗李显之女。
5.答案:B
解析:文成公主入藏带去大量物品,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反映了唐朝民族关系融洽。A选项商品经济发达在材料中未体现;C选项这是民族关系,不是对外交往;D选项材料重点强调民族关系,而非科技文化领先世界。
6.答案:D
解析:唐中宗时期,金城公主入藏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
7.答案:D
解析:唐朝与吐蕃“和同为一家”指吐蕃与唐朝的关系密切,如同一家。唐朝并未实现对吐蕃的有效管辖;风俗习惯不可能相同;C选项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只是关系密切的一方面体现。
8.答案:A
解析:唐朝时期,在西域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作为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西域都护府是西汉时期设立;伊犁将军府是清朝设立。
9.答案:C
解析:唐朝对少数民族地区采取过军事征服,如唐太宗击败东、西突厥。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允许少数民族首领管理本民族事务,与少数民族之间保持着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
10.答案:C
解析:唐朝时期,生活在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是靺鞨。突厥在北方;回纥在西北;南诏在西南。
11.答案:A
解析:唐玄宗时期,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
12.答案:B
解析:唐玄宗时期,封靺鞨首领为渤海郡王。
13.答案:C
解析:唐玄宗时期,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14.答案:D
解析:唐穆宗时期,吐蕃赞普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与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15.答案:B
解析: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大量的技术、文化等,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发展。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是前提条件;金城公主入藏进一步促进关系发展;唐蕃会盟是双方关系的一种体现。
16.答案:C
解析:民族交融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并非使少数民族文化逐渐消失。民族交融的方式有战争、和亲、册封等,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增强了民族间的了解和信任。
17.答案:D
解析:唐朝时期,为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采取设置行政机构、和亲、册封等措施。移民戍边在唐朝时期不是主要管理边疆地区的措施。
18.答案:B
解析:“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体现了唐太宗重视民族关系,对各民族一视同仁。
19.答案:A
解析:唐穆宗时期与吐蕃进行会盟,史称“长庆会盟”。
20.答案:A
解析: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是基础,之后文成公主入藏,接着金城公主入藏,最后唐蕃会盟。所以顺序为④①②③。
二、材料分析题
1.
(1)答案:“弄赞”指松赞干布,他是吐蕃民族的首领。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唐太宗时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向唐朝求婚,材料一中的“弄赞”即松赞干布。
(2)答案:反映了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体现了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
解析:文成公主入藏这一史实表明唐朝与吐蕃关系友好。唐朝将公主嫁给吐蕃赞普,促进民族交流,体现了开明的民族政策。
(3)答案:“和同为一家”指的是金城公主入藏。意义:金城公主入藏进一步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加强了唐蕃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两族人民的友好关系,使唐蕃关系更加密切。
解析:从尺带珠丹给唐朝皇帝的书信可知是金城公主入藏。其意义从对吐蕃发展、唐蕃交流、民族关系等方面阐述。
2.
(1)答案: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平等对待各民族的民族观念,认为夷狄和中原民族没有本质区别,主张以仁德对待少数民族,实现民族和睦。
解析:从“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等语句可看出唐太宗的民族观念。
(2)答案:唐朝时期民族交融的表现有: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服饰等传入中原,如胡旋舞在唐朝盛行;中原地区的先进技术、文化等传入边疆地区,如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以及佛经、医药、历法、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
解析:根据材料二,从少数民族文化传入中原和中原文化传入边疆地区两方面举例说明。
(3)答案:唐朝时期民族交融的原因有:唐朝国力强盛,经济文化繁荣,对周边少数民族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与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双方都有相互学习和交流的需求。
解析:从唐朝自身国力、民族政策以及民族间交流需求等方面分析民族交融的原因。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第7课 隋唐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课时作业,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第6课 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课堂检测,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检测】——2022-2023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单元综合复习,文件包含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检测解析版docx、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检测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