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二年级9月月考语文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705242/0-173936962066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高二年级9月月考语文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705242/0-173936962070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高二年级9月月考语文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705242/0-173936962072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甘肃省张掖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705242/1-173936962174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甘肃省张掖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705242/1-173936962177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甘肃省张掖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705242/1-173936962178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甘肃省张掖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甘肃省张掖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文件包含2024年高二年级9月月考语文答案docx、甘肃省张掖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B.“而他们本身却不吸收儒、道思想”于文无据。文中只提到“汉以后,法、阴阳、名三家,其基本思想为儒、道所吸收,不再成为独立学派”,并没有提到法、阴阳、名三家是否吸收儒、道思想。
C.“都讲‘合而不同’,都讲和则生万物”错误。根据材料二“儒家讲‘和合’‘保合’‘中和’‘太和’,孔子讲‘合而不同’。道家也讲‘致中和,守静笃’‘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和则生万物等等”,可知孔子讲“合而不同”,道家讲和则生万物。
D.“殷周之际出现的人文转向和人道主义”错误。根据材料三“历史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在殷周之际出现了重要的人文转向,即由神本向人本转向,以及人道主义思潮出现”,可知“神本向人本转移”和“人道主义思潮”二者都属于“人文转向”,“人文转向”和“人道主义”之间不是并列关系。
2.C
C.“我们一般习惯于把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称为‘国学’”错误。根据材料二“故此,我们认为‘国学’的根基是儒道互补,缺一不可,而那种把‘国学’只看作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一家独踞的认识,是有重大偏颇的”可知,我们一般习惯于认为“国学”的根基是儒道互补,缺一不可,而不是习惯于把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称为“国学”。
3.B
B.“忠良的气质与风度”与“院士的气质与风度”只能是指不同类型的人,不能说是相反的,因此不属于儒道两家“处处相反”的依据。
4.①引用论证,文章引用了名句、诗文等,既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也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②举例论证,文章阐述汉代及隋唐佛教的情况,为儒学、道学是开放性的这一观点提供了例证。
③比喻论证,文章把儒家学说和道家思想比喻成“胃”,形象地论述了它们的博大的包容性。
5.①痴心于“致君尧舜上”的“诗圣”杜甫,其诗歌处处体现民本思想,在沉郁顿挫的语调中饱含忧患意识,便是儒家入世思想的印证;②“诗成笑傲凌沧洲”的“诗仙”李白,不仅在皇帝面前无拘无束,更是游遍山河江川,有着狂放浪漫的个性。
6.【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事”,动词,从事、实践;动词,侍奉、赡养。
B.“贼”都为名词作动词,伤害。
C.“何”,哪里;为什么。
D.“恶”,副词,怎么;动词,厌恶。
7.【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定语后置句,“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即“有善为不龟手之药宋人”。
B.状语后置句,“治之于未乱”即“于未乱治之”。
C.状语后置句,“起于累土”即“于累土起”。
D.状语后置句,“始于足下”即“于足下始”。
8.【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C.自伐者无功:自我夸耀的人建立不起功勋。伐,夸耀。
9.【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通假字。
A项,“龟”同“皲”,皮肤冻裂。
B项,“絖”,同“纩”,丝絮。
C项,“累”,同“蔂”,盛土的工具。
10.【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中词类活用的辨别能力。
A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贵。
B项,名词活用作动词,游泳。
C项,名词活用作动词,出现迹象。
D项,名词活用作动词,种植。
11.【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对古今异义词的辨析能力。
C项,至善:善的最高境界。古今同义。
A项,古义:靠近,走近;今义:副词,表顺承关系。
B项,古义:称赞,称许;今义:返回,趋向或集中于一个地方。
D项,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引出结果。
12 C 13.A 14.C 15.D 16.A
17.(1)(公孙丑问:)“请问老师擅长哪方面?”(孟子说:)“我能识别各种言论,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
18.①要通过不断地积累正义来促其产生;②靠正直去培养;③要时时刻刻使之合乎正义与道德;④不要置之不管,也不要妄自助长;⑤行为要无愧于心。
1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
不要像那个宋国人一样:宋国有个担心他的禾苗长不快而去拔高它的人,非常疲倦地回到家中,对家里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啦!”他的儿子小跑到田里去看,禾苗已经枯死了。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为定语后置句,“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作“宋人”的定语,在“宋人”前断开,排除CD。
“视”的宾语是“之”,后面要断句,“苗”是后句主语。排除B。
故选A。
14.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C.“‘画圣’顾恺之”错,“画圣”为吴道子。
故选C。
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讨论了‘何谓浩然之气’这一问题”错。材料二先总后分,分别讨论了“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两个问题,选项分析不全面。
故选D。
1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恶”,疑问代词,相当于“何”,什么,哪;“敢问夫子恶乎长”,宾语前置句,“恶”作“长”的宾语,正确语序是“敢问夫子长恶”;“知言”,识别各种言论;“养”,培养。
1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根据“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意思是:用正直去培养它而不加以伤害,就会充满天地之间,启发我们靠正直去培养。
根据“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意思是:不过,这种气必须与仁义道德相配,否则就会缺乏力量。而且,必须要有经常性的仁义道德蓄养才能生成,而不是靠偶尔的正义行为就能获取的。所以提示我们要通过不断地积累正义来促其产生,要时时刻刻使之合乎正义与道德。
根据“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意思是“(对浩然之气)一定要培养它,不能停止下来;心里不能忘记它,也不妄自助长它”,启发我们不要置之不管,也不要妄自助长。
根据“行有不谦于心,则馁矣”,意思是:一旦你的行为问心有愧,这种气就会缺乏力量了,提示我们行为要无愧于心。
19. D 20.B 21.A 22. D
23.(1)东海的鳖左脚还没踏进井里,右膝就已经被卡住了。于是它徘徊了一会儿就退了出来。
24.一个人如果长期把自己束缚在一个狭小的天地里,就会变得目光短浅,自满自足,难以进步。
材料二:
公孙丑说:“请问老师您长于哪一方面呢?”(孟子)说:“我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我善于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公孙丑)说:“请问什么叫浩然之气呢?”(孟子)说:“这很难用一两句话说清楚。它作为一种气,极宏大极刚强,用正义去培养它而不加损害,就会充满于天地之间。不过,这种气必须与仁义道德相配,否则就会缺乏力量。而且,必须要有经常性的仁义道德蓄养才能生成,而不是靠偶尔的正义行为就能获取的。一旦你的行为问心有愧,这种气就会缺乏力量了。所以我说,告子不懂得义,因为他把义看成心外的东西。我们一定要不断地培养义,心中不要忘记,但也不要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它生长。不要像宋人一样:宋国有个人嫌他种的禾苗老是长不高,于是到地里去用手把它们一株一株地拔高,累得气喘吁吁地回家,对他家里人说:‘今天可真把我累坏啦!不过,我总算让禾苗一下子就长高了!’他的儿子跑到地里一看,禾苗已全部死了。
天下人不犯这种拔苗助长错误的是很少的。认为(养护庄稼)没有用处而不去管它们的,是只种庄稼不除草的懒汉;(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庄稼生长的,就是这种拔苗助长的人——不仅没有益处,反而害死了庄稼。”公孙丑问:“怎样才算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呢?”孟子回答说:“偏颇的言语知道它片面在哪里;夸张的言语知道它过分在哪里;怪僻的言语知道它离奇在哪里;躲闪的言语知道它理穷在哪里。从心里产生,必然会对政治造成危害,用于政治,必然会对国家大事造成危害。如果圣人再世,也一定会同意我的活。”
公孙丑说:“宰我、子贡善于讲话,冉牛、闵子、颜渊善于阐述德行,孔子兼有两长,但他依然说:‘我对于辞令,太不擅长。’(而您既说话得体,又善于养浩然之气,言语道德兼而有之,)那么,您已经是位圣人了吗?”
【解析】19.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
句意:我多么快乐啊!出去跳跃玩耍就在井口的栏杆上;回来休息就在残破的井壁的侧面;跳进水里,水接近我的腋下并托起我的面颊;踩泥巴时,泥淹没我的两脚,漫到我的脚背上。
“吾乐欤”一句中的“欤”表示感叹,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语气词“啊”,一般用在句末,因此应在“欤”后断开,排除AB。
“出跳梁乎”与“入休乎”两句中的“乎”相当于“于”,翻译为“在”,其后是地点状语,不宜分开,据此排除AC。
“赴水”与“蹶泥”是对应的内容,不宜在“赴水”后断开,据此排除BC。
当然,本题利用对称(偶)句式来断句,也可快速锁定D项。
故选D。
2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B.“虑”的意思是“用绳结缀”。句意为:为什么不把它用绳系着当作大樽而浮游于江湖。
故选B。
2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A.“道教学派代表人物”说法错误。庄子是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不是道教。
故选A。
2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
(2)“絷”,卡住;“逡巡”,徘徊犹豫;“却”,退。
2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由“吾乐欤出跳梁乎井干之上……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坎井之乐,此亦至矣”可知青蛙一开始觉得在井里的生活非常快乐;
“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于是坎井之蛙闻之,适适然惊,规规然自失也”,等到听了东海的鳖告诉它身在东海的最大快乐是大海不随时间的长短而改变,不因为雨量的多少而涨落后,青蛙惶恐不安,好像失了神,感到了自己的渺小。说明一个人如果长期把自己束缚在一个狭小的天地里,就会变得目光短浅,自满自足,难以进步。
文本二
你难道没听过浅井的青蛙的故事吗?它对东海的鳖说:“我多么快乐啊!出去跳跃玩耍就在井口的栏杆上;回来休息就在残破的井壁的侧面;跳进水里,水接近我的腋下并托起我的面颊;踩泥巴时,泥淹没我的两脚,漫到我的脚背上。回头看一看那些赤虫、螃蟹与蝌蚪,哪个能像我一样!并且我独占一坑水,盘踞一口井的快乐,这可算是达到顶点了。您为什么不常来我这里参观呢?”东海的鳖左脚还没踏进井里,右膝就已经被卡住了。于是它徘徊了一会儿就退了出来,把大海的景象告诉青蛙,说:“千里这样的广度,不能够形容它的大;千仞这样的高度,不能够形容它的深。夏禹的时候,十年有九年闹水灾,可是海水并没有因此而增多;商汤的时候,八年有七年干旱,可是水边的陆地也没有因此而减少。大海不随时间的长短而改变,不因为雨量的多少而涨落。这就是身在东海的最大快乐。”浅井的青蛙听了这一番话,惶恐不安,好像失了神,感到了自己的渺小。
25.D
26.①杜牧《阿房宫赋》借秦人极奢而亡讽谏唐朝统治者要吸取历史经验教训,以免重蹈覆辙,属于借古讽今;②李商隐《隋宫》写隋炀帝没有借鉴前朝教训,贪图享乐,终致亡国。其目的是在借古讽今,讽谏唐朝统治者以史为鉴。
【分析】25.D.“讽刺隋炀帝观赏《后庭花》舞蹈的行为是亡国之因”错,隋炀帝观赏《后庭花》舞蹈是李商隐在诗中的想象,并非事实。
26.李诗是一首咏史吊古诗,内容虽是歌咏隋宫,其实是讽刺隋炀帝杨广的荒淫亡国。此诗写隋炀帝为了寻欢作乐,无休止地出外巡游,奢侈昏庸,开凿运河,建造行宫,劳民伤财,终于为自己制造了亡国的条件,成了和陈后主一样的亡国之君。
尾联“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 《后庭花》”用杨广与陈叔宝梦中相遇的故事,以假设、反诘的语气,把批判荒淫亡国的主题深刻地揭示出来。讽古是为喻今,诗人把隋炀帝当作历史上以荒淫奢华著称的暴君的典型,来告诫晚唐的那些荒淫腐朽、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意思是,秦人来不及哀悼自己,而后人替他们哀伤;如果后人哀悼他却不把他作为鉴戒吸取教训,也只会使更后的人又来哀悼这后人啊。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向当世统治者发出警告,借古讽今,表达了讽谕朝政的主题。
28. ①创新,借助高科技手段,积极创新表达方式;
②匠心,发扬匠人精神,对作品精打细磨;
③真心,朴素真挚的情感表达,引起观众共鸣。
29.(1)《典籍里的中国》:惟殷先人,有册有典,精神的血脉延绵至今。《典籍里的中国》带领我们打开典籍,对话先贤,实现了古今“双向穿越”。让我们知道生命源起何处,更懂得脚步迈向何方。
(2)《唐宫夜宴》:一群圆润讨喜的唐朝小姐姐从博物馆里“满血复活”,款款而来。她们穿过彩墨渲染的山岭,越过富丽堂皇的宫殿,灵动又娇憨。现实和虚拟交织,情感和文化交融,演绎出一场视听盛宴。
(3)《你好,李焕英》:这是一部拍给妈妈的电影,它带我们回到妈妈的青春岁月,见证她在成为母亲前的懵懂和悸动,以喜剧的形式温情缅怀母亲,让我们在笑声与泪水的交织中收获感动与共鸣。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问题,提出见解的能力。
由“舞蹈以女乐官进入皇宫进行宴乐表演为基本情节,舞台设计与电视转播借助高科技手段为穿越时空的舞者提供了令人震撼的背景环境”可知,创新,借助高科技手段,积极创新表达方式;
由“《你好,李焕英》的导演贾玲历时数年打磨剧本,将对亡母的思念倾注于影片创作全过程”可知,匠心,发扬匠人精神,对作品精打细磨;
由“这些‘走心’的高质量文艺作品无疑收获了万千粉丝的满堂喝彩,更承载着时下观众对高质量文艺作品的深层次需求”可知,真心,朴素真挚的情感表达,引起观众共鸣。
1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拟写颁奖词的能力。
根据所提供的材料,颁奖词应该将三部作品的优点表述出来,能体现“我最喜欢的春节档节目”的特点。根据这个方向,我们可以从材料中总结相关关键点:
《典籍里的中国》可结合“伏生等历史人物故事的跨时空讲述,充分发挥了舞台艺术的创新潜质,使艰涩难读的传统典籍通过舞台演绎完成了当代表达”等进行概括:精神的血脉延绵、实现了古今“双向穿越”等特点。
《唐宫夜宴》可结合“处处体现出艺术的匠心和创新的转化”“舞台设计与电视转播借助高科技手段为穿越时空的舞者提供了令人震撼的背景环境。妆容、服饰、舞姿、背景的设计灵感均来自千年之前的那个传奇时代。而当代舞者的一颦一笑,则让凝重变得灵动、让传统融入当下”等进行概括:现实和虚拟交织,情感和文化交融,演绎出一场视听盛宴。
《你好,李焕英》可结合“让广大观众体验了一场亲情重温之旅”等进行概括:让我们在笑声与泪水的交织中收获感动与共鸣。
再结合颁奖词的要求,结合作品的精神内核特点、艺术手法等进行评述即可。注意不少于80字。
作文审题与立意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大学》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礼记》云:“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论语·里仁》云:“德不孤,必有邻。”
《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诸葛亮《诫子书》云:“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清·王永彬《围炉夜话》言:“粗粝能甘,必是有为之士;纷华不染,方称杰出之人。”
汉代扬雄就曾以射箭为喻,他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大意是,只要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实现理想。
对于修身养性,从诸子百家到历代名家都给出了重要的思想启示和精典的方法指引,尤其是青年学生更应该从中汲取营养,成长自我。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对这一话题的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作文材料共有六句名言加一个小段组成。引述语明确指出是针对修身养性给予青年学生的思想启示与方法指引。其中《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修身、正心、穷理、治人的根本在彰明美好的品德,达到最好的境界。《礼记》“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讲人人都要以修养自身为根本。《论语·里仁》“德不孤,必有邻。”强调修养德行之人会很多,并相聚相随。这三句从根本上都讲了修养身心的重要意义。是认识论
《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讲在不同条件下怎样修身。诸葛亮《诫子书》“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讲了修身养德需要静心,节俭,心境淡泊。王永彬《围炉夜话》言:“粗粝能甘,必是有为之士;纷华不染,方称杰出之人。”则指出修养身性需要能吃苦,守住本性。其实这三则名言皆是从怎样修养身性的角度去谈的。是方法论。
扬雄的比喻则是讲修养德行不仅要有确定的目标,还要积极地付诸行动,进而最终达成自己的目标。同样也是方法论的更全面的方法论。
材料结合引述引述语,可以明确作文的核心就是谈青年修养德行的重要性和怎样修养德行的方法认识。属于多则材料的观点型作文。既可以谈重要性,也可经谈方法认识,还可以二者结合,从思想认识到行动做法去谈。设题立意宽泛,学生写作空间较大。符合立德树人的的培养目标。
立意:
明德博学,臻于至善。
修养自我,大济天下。
宁静致远,追求美德。
修练出最美的自己,奉献于最好的时代
修身为本,立志远行。
修身洗纷华,养德出凡俗
明德向善,躬身笃行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甘肃省天水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默写题,语言表达,材料作文,基础知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甘肃省张掖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7页。
这是一份甘肃省张掖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默写题,语言表达,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