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 识字(一)《快乐读书吧》教学设计与指导
展开
这是一份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 识字(一)《快乐读书吧》教学设计与指导,共4页。
《快乐读书吧》教学设计与指导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形式诵读《摇摇船》《小刺猬理发》,感受节奏美、语言美,以及读童谣和儿歌的快乐。2.乐于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愿意和小伙伴分享阅读感受,交换书籍。3.对童谣和儿歌产生兴趣,喜欢读童谣和儿歌类的书籍。教学重点:对童谣和儿歌产生兴趣,愿意和同伴分享阅读感受和书籍。课时安排:1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唱儿歌导入1.播放儿歌《数鸭子》,全班拍手,跟唱。2.出示儿歌,指名学生读一读。数鸭子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快来快来数一数,二四六七八。嘎嘎嘎嘎,真呀真多呀!数不清到底多少鸭。二、读童谣和儿歌1.把童谣、儿歌读正确。(1)教师过渡:像这样有节奏、读起来特别好听的童谣、儿歌还有很多,打开课本自己去读读。(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摇摇船》和《小刺猬理发》。(3)指名读,指导读正确。2.熟读《摇摇船》,初步感受童谣特色。(1)课件出示母亲哄摇篮里的宝宝睡觉的图片,教师讲解:《摇摇船》是一首古老的童谣,妈妈们摇着摇篮哄宝宝睡觉时,会轻轻念着它。(2)欣赏歌曲《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教师导入:有一首歌曲和这首童谣很像,叫《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我们一起听听。(3)师生一起拍手读童谣。(4)多媒体播放音乐,师生配上动作读。①教师示范做动作读。②师生一起边做动作边读。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知童谣的特点,体会到童谣和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3.熟读《小刺猬理发》。(1)课件出示第二首儿歌,学生认读题目和作者。(2)读儿歌。①教师提出要求:用刚才学到的方法,边拍手边读,或配上动作读。②学生自由读儿歌③指名读,全班齐读4.感受读童谣、儿歌的乐趣。(1)引导交流阅读感受:你喜欢童谣和儿歌吗?喜欢它什么?全班自由交流。(2)边做游戏,边读儿歌。①引导:还有很多儿歌是可以边做游戏边唱的。出示儿歌:丢手绢丢,丢,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捉住他,快点快点捉住他。找朋友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再见!②多种形式读儿歌:自由读、指名读、齐读。③观看“丢手绢”游戏视频。④师生示范“找朋友”的游戏。设计意图:在反复朗读和游戏中,感受童谣、儿歌节奏、韵律之美,感受读童谣、儿歌的乐趣,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童谣、儿歌的喜爱之情。三、分享童谣和儿歌,交换书籍,制订阅读计划1.分享童谣和儿歌。(1)教师过渡:你一定也读过、听过很多有趣的童谣和儿歌,接下来进入“童谣、儿歌我来诵”环节,小组比一比。(2)小组竞赛。每组随机抽1名同学上讲台展示自己准备的童谣或儿歌,拍手读,或配上动作读。(3)全班评选出最受大家喜爱的童谣或儿歌。2.分享书籍。(1)出示课本中泡泡里的提示语。(2)四人一组,组员相互介绍自己准备的书籍,并自愿交换。3.指导阅读整本书籍,制订阅读计划。(1)教师出示要推荐童谣或儿歌类书籍,带着学生认读书名、编者。(2)师生一起浏览目录,学生从中选读几首感兴趣的童谣或儿歌。(3)讨论制订阅读计划。①小组讨论。②全班交流。③教师出示阅读计划:★每天读两首童谣或儿歌,大声朗读。读熟练后,朗读或背诵给爸爸妈妈听。★不定期录制童谣或儿歌朗读音频。全班分享欣赏。★一个月后举行“童谣、儿歌表演诵”班队活动,表演、诵读喜欢的童谣或儿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