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 2024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六课《明朝的对外关系》说课稿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6707434/0-173943631463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 2024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六课《明朝的对外关系》说课稿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6707434/0-173943631471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 2024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六课《明朝的对外关系》说课稿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6707434/0-173943631477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部编 版历史七年级下册说课稿
初中人教版(2024)第16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2024)第16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明朝的对外关系》是部编 2024 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 16 课的内容。明朝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其对外关系呈现出多元且复杂的特点。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了解明朝在对外交往中的主要活动,包括郑和下西洋这一伟大的航海壮举,以及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等事件。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明朝历史知识体系,还能让学生理解对外关系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体会不同文化交流碰撞对历史进程的推动作用,为后续学习明清时期的社会变革以及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知道郑和下西洋的目的、过程和意义,掌握郑和率领船队远航的时间、路线、到达地区等基本史实;了解戚继光抗倭的背景、经过和结果,认识戚继光抗倭斗争的正义性;知道葡萄牙攫取在澳门居住权的过程。通过分析历史史料,如《郑和航海图》《戚少保年谱耆编》等文献记载,以及相关地图、图表,培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学会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待对外关系的演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史料分析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历史学习的乐趣,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运用历史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和比较分析能力,例如通过对比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的路线,让学生直观感受不同航海活动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彰显了中国古代航海技术的先进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体会戚继光抗倭等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斗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责任感。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冲突,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文化、维护世界和平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的目的、过程和意义,包括郑和率领船队七次远航,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戚继光抗倭的背景、经过和意义,如明朝中期倭患严重,戚继光组建戚家军,在台州等地取得胜利,基本肃清东南沿海的倭寇,维护了国家主权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教学难点:理解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和其在世界航海史上的独特地位,分析郑和下西洋与当时世界形势的关系;认识戚继光抗倭斗争的正义性以及明朝对外关系中友好交往与冲突并存的特点,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说学情
七年级学生对历史充满好奇,经过之前的历史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初步的历史思维能力。但他们对于较为抽象的国际关系、航海壮举背后的经济文化因素理解起来可能存在困难。对于明朝的对外关系,学生可能对郑和、戚继光等人物有所耳闻,但对于郑和下西洋的深远意义、戚继光抗倭的背景和影响等内容,理解不够深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借助丰富的历史资料,如故事、图片、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逐步培养他们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三、说教学方法
1.讲授法:系统讲解明朝对外关系的重点知识,确保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例如,详细阐述郑和下西洋的准备工作、航行过程以及戚继光抗倭的战略战术。
2.史料分析法:展示《郑和航海图》《明实录》《戚少保年谱耆编》等历史文献资料,以及相关的航海日志、战报等,让学生通过分析史料,获取有效信息,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讲解郑和下西洋时,展示郑和船队的规模、装备等记载,让学生分析其航海能力和对外交流的实力。
3.小组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郑和下西洋的影响、戚继光抗倭胜利的原因、明朝对外关系的特点等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比如,让学生分组讨论郑和下西洋对中国和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影响,然后每组派代表发言。
4.情境教学法:创设历史情境,如角色扮演郑和船队的远航、戚继光抗倭的战斗场景、明朝与外国使者的交流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明朝对外关系的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在讲解戚继光抗倭时,模拟台州之战的场景,让学生体会战斗的激烈和戚继光的军事智慧。
5.比较分析法:将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进行对比,将戚继光抗倭与其他朝代的对外战争进行对比,让学生通过比较,分析明朝对外关系的特点和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 分钟)
播放一段展现明朝时期航海船只航行在大海上的视频,视频中呈现出船队浩浩荡荡、气势磅礴的景象。视频结束后提问学生:在明朝时期,是什么样的航海活动能有如此壮观的场面?它又对明朝乃至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由此引出本节课主题 ——《明朝的对外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营造神秘而宏大的历史氛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思考明朝对外航海活动,自然地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30 分钟)
1.郑和下西洋(12 分钟)
讲述郑和下西洋的背景,包括明朝前期国力强盛,经济繁荣,航海技术先进,如造船技术高超,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等。展示《郑和航海图》,讲解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介绍郑和的生平,他本姓马,回族,云南人,曾在宫廷中担任官职,后被赐姓郑。重点讲解郑和下西洋的过程,从 1405 1433 年,郑和率领船队七次下西洋,展示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图,详细讲解船队从刘家港出发,先后到达东南亚、南亚、西亚和非洲东海岸的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分析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在经济上,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丰富了中国的物资,也将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传播到世界各地;在文化上,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和融合;在航海史上,郑和下西洋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船队规模大、船只先进,展示了中国高超的航海技术,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设计意图:通过地图展示、史料分析和故事讲述,让学生深入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背景、过程和意义,感受中国古代航海事业的辉煌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世界历史的认知。
2.戚继光抗倭(10 分钟)
展示明朝沿海地区倭寇侵扰的地图,讲解戚继光抗倭的背景,明朝中期,日本的一些武士、商人和海盗组成武装集团,经常到我国东南沿海一带进行掠夺和骚扰,史称 “倭寇”。由于明朝海防松弛,倭寇与中国的奸商、海盗勾结,共同抢劫分赃,给沿海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介绍戚继光的生平,他出身将门,自幼刻苦读书,练就了一身好武艺。讲述戚继光抗倭的经过,戚继光组建了一支纪律严明、作战勇敢的军队,称为 “戚家军”。展示戚家军的武器装备图片,如狼筅等,讲解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迅速荡平了浙江的倭寇。随后,戚继光又率军进入福建、广东,与当地明军并肩作战,基本肃清了东南沿海的倭寇。分析戚继光抗倭胜利的原因,包括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战术灵活,如鸳鸯阵等;戚继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等。强调戚继光抗倭斗争的正义性,它维护了国家主权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戚继光也因此成为民族英雄。
设计意图:通过地图展示、图片讲解和史料分析,让学生了解戚继光抗倭的背景、经过和意义,体会戚继光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4 分钟)
讲述明朝时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殖民者开始东来。1553 年,葡萄牙殖民者谎称商船遇到风暴,请求暂时借地晾晒货物,他们贿赂明朝官员,攫取了在广东澳门的居住权。后来,他们在澳门私自扩展土地,修筑炮台,设置官署,开始了长期的居住和管理。分析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对明朝和中国历史的影响,一方面,这是欧洲殖民者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侵犯,开了西方列强在中国沿海地区建立据点的先例;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澳门逐渐成为中西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设计意图:通过讲述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明朝时期对外关系中的领土主权问题,认识到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国家主权意识。
4.明朝对外关系的特点(4 分钟)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明朝对外关系的特点,引导学生从友好交往、冲突战争、文化交流等方面进行分析。友好交往方面,以郑和下西洋为代表,展示了明朝开放的对外政策和强大的国力,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冲突战争方面,戚继光抗倭体现了明朝面临的外部威胁,以及明朝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文化交流方面,明朝在对外交往中,既传播了中国的文化,也吸收了外来文化,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强调明朝对外关系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明朝对外关系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水平。
(三)小组讨论(10 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主题为 “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比较及对当今世界的启示” 和 “戚继光抗倭的精神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其他小组可以补充和质疑。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巡视指导,引导学生从航海目的、航海规模、影响等多个角度分析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异同,从爱国精神、团队协作、创新精神等方面探讨戚继光抗倭精神的现代价值,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分析问题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深入理解明朝对外关系的历史影响,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思考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四)课堂小结(5 分钟)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郑和下西洋的背景、过程和意义,戚继光抗倭的背景、经过和意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以及明朝对外关系的特点等,强调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总结明朝对外关系在友好交往与冲突并存中发展,对中国和世界历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明朝的历史以及中外关系的发展,培养学生以史为鉴的意识。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加深对重点内容的记忆,强化学生对历史事件内在联系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五)布置作业(2 分钟)
1.以 “我眼中的郑和下西洋” 或 “戚继光抗倭的启示” 为题,写一篇 500 字左右的短文,要求结合历史史实和个人感受,阐述自己的看法。
2.收集明朝时期其他对外交往的资料,如利玛窦来华等,了解更多明朝对外关系的故事,下节课进行分享。
设计意图:通过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资料收集整理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明朝的对外关系。
五、说板书设计
采用提纲式板书设计,将本节课主要内容分为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明朝对外关系的特点四个板块。每个板块下细分具体知识点,如郑和下西洋下包括背景、目的、过程、意义;戚继光抗倭下包括背景、经过、胜利原因、意义等。这样的板书设计条理清晰,突出重点,有助于学生构建知识框架,理解和记忆。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课堂反应和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方法。对于学生理解困难的知识点,如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明朝对外关系的特点等,要进行详细讲解和引导。在小组讨论环节,加强对小组讨论的组织和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避免个别学生主导讨论。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发表独特见解,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通过本次教学,希望学生能深入了解明朝的对外关系,认识到对外交往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第15课 明朝的统治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第16课 冷战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八年级下册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