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部编 2024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十二课《活动课: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传承》说课稿

    部编 2024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十二课《活动课: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传承》说课稿第1页
    部编 2024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十二课《活动课: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传承》说课稿第2页
    部编 2024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十二课《活动课: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传承》说课稿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3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第22课 活动课 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传承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第22课 活动课 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传承教案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活动课: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传承》是部编 2024 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 22 课的内容。传统节日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情感和精神的集中体现。通过学习这一活动课,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发展和传承过程,理解传统节日背后所蕴含的民族精神、价值观念和文化习俗,进一步加深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生活的变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主要传统节日的起源传说、历史演变和相关习俗,如春节的守岁、拜年,端午节的赛龙舟、吃粽子等;掌握传统节日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分析影响传统节日传承的因素;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培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总结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学会从历史的角度看待传统节日的发展与传承。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开展小组合作探究、资料收集整理、角色扮演、文化展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历史学习的乐趣,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运用历史文献、民俗故事、图片视频等多种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和文化鉴赏能力,例如通过对比不同地区同一传统节日的习俗差异,让学生感受文化的多样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我国传统节日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之情。体会传统节日在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方面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主要传统节日的起源传说、历史演变和相关习俗,如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历经各朝各代发展,形成了丰富多样的习俗;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罗江自尽,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其习俗包括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
    2.教学难点:理解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分析传统节日在现代社会传承中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传统节日文化。
    二、说学情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对世界充满好奇、渴望探索新知识的阶段,经过之前的历史学习,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初步的历史思维能力。对于传统节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着较多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但往往只是停留在表面的庆祝活动上,对于节日背后的起源、历史演变和文化内涵缺乏深入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通过多种方式深入探究传统节日的奥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说教学方法
    1.讲授法:系统讲解传统节日的起源、历史演变等基础知识,确保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例如,在介绍春节的起源时,详细阐述其从古代祭神祭祖活动逐渐发展演变的过程。
    2.小组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分组探究不同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传承现状及发展建议等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比如,让学生分组讨论端午节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方式和面临的挑战,然后每组派代表发言。
    3.资料收集整理法:引导学生自主收集有关传统节日的历史文献、民俗故事、图片视频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收集整理能力。在活动前,指导学生通过图书馆、网络等渠道收集资料,并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
    4.情境教学法:创设历史情境,如角色扮演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传统节日的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在讲解中秋节时,模拟中秋赏月、吃月饼的场景,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文化内涵。
    5.文化展示法:组织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传统节日相关资料,如手抄报、PPT、手工艺品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文化展示能力,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一个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 分钟)
    播放一段展现我国传统节日热闹庆祝场景的视频,视频中呈现春节的鞭炮齐鸣、元宵节的花灯璀璨、端午节的龙舟竞渡、中秋节的阖家团圆等画面。视频结束后提问学生:从视频中看到了哪些传统节日?这些节日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想不想知道它们是怎么来的,又有着怎样的传承故事?由此引出本节课主题 ——《活动课: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传承》。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对传统节日的印象,自然地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30 分钟)
    1.传统节日的起源与历史演变(10 分钟)
    讲述春节的起源,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在殷商时期就有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到了汉代,春节的日期基本固定,此后各朝各代不断丰富和发展春节的习俗。展示不同朝代关于春节的文献记载,如《东京梦华录》中对北宋时期春节习俗的描述,分析春节习俗在历史演变中的变化和传承。讲述元宵节的起源,元宵节起源于汉代,据说是汉文帝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戡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从此,这一天就成为全民性的节日。展示元宵节的历史图片,介绍元宵节赏灯、猜灯谜、吃元宵等习俗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讲述清明节的起源,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展示古代清明祭祀的绘画作品,介绍清明节扫墓祭祖、踏青等习俗的历史演变,以及在不同地区的习俗差异。讲述端午节的起源,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后因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赋予了端午节更多的文化内涵。展示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的图片,分析这些习俗与屈原故事以及古代阴阳五行学说的联系。讲述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展示古代文人墨客描写中秋的诗词,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介绍中秋节赏月、吃月饼等习俗的由来和发展,分析中秋节所蕴含的团圆文化内涵。
    设计意图:通过资料展示和讲解,让学生深入了解主要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历史演变,感受传统节日的历史底蕴,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
    2.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价值(10 分钟)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引导学生从家庭观念、民族精神、道德教育、文化传承等方面进行分析。春节蕴含着阖家团圆、辞旧迎新、祈福纳祥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华民族重视家庭、向往美好生活的价值观念;端午节蕴含着爱国主义、追思先贤、驱邪防疫的文化内涵,赛龙舟体现了团结协作的民族精神,吃粽子、挂艾草等习俗则有着驱邪防疫的寓意;中秋节蕴含着团圆、思念、感恩的文化内涵,月圆人圆的寓意寄托了人们对家庭团聚的美好向往。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强调传统节日在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3.传统节日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10 分钟)
    展示一些现代社会中传统节日庆祝活动的图片和视频,如春节期间的庙会、端午节的国际龙舟赛、中秋节的社区联欢等,引导学生思考传统节日在现代社会的传承方式和发展变化。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传统节日在现代社会传承中面临的挑战,如现代生活节奏加快、西方文化的冲击、传统习俗简化等。每个小组提出应对挑战的建议,如创新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加强传统节日文化的宣传教育、将传统节日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等。教师对学生的建议进行总结和补充,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传承和弘扬传统节日文化。
    设计意图:通过资料展示和小组讨论,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在现代社会的传承现状,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传统节日文化。
    (三)小组活动(10 分钟)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传统节日,通过制作手抄报、PPT、手工艺品等方式展示该节日的起源、历史演变、文化内涵和现代传承情况。各小组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讲解,其他小组可以提问和交流。教师在学生活动过程中进行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文化展示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了解传统节日,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四)课堂小结(5 分钟)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传统节日的起源、历史演变、文化内涵、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等,强调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民族情感。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积极参与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希望学生能够关注传统节日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变化,为传统节日的传承和创新贡献自己的力量。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加深对重点内容的记忆,强化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识,培养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五)布置作业(2 分钟)
    1.以 “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 为题,写一篇 500 字左右的短文,要求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阐述该节日的魅力和文化内涵。
    2.与家人一起策划一次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记录活动过程和感受,下节课进行分享。
    设计意图:通过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进一步体验和传承传统节日文化,提高学生的历史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采用提纲式板书设计,将本节课主要内容分为传统节日的起源与历史演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价值、传统节日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三个板块。每个板块下细分具体知识点,如传统节日的起源与历史演变下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的起源和演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价值下包括家庭观念、民族精神、道德教育、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内涵。这样的板书设计条理清晰,突出重点,有助于学生构建知识框架,理解和记忆。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课堂反应和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方法。对于学生理解困难的知识点,如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在现代社会传承面临的挑战等,要进行详细讲解和引导。在小组活动环节,加强对小组活动的组织和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避免个别学生主导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在展示活动中发挥创意,展示自己对传统节日的独特理解。通过本次教学,希望学生能深入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传承,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学生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热情。

    相关教案

    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第22课 活动课:唱响《国际歌》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第22课 活动课:唱响《国际歌》教案,共1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21课 活动课 从考古发现看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21课 活动课 从考古发现看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课前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